第0558章 禅位!!
作者:圣诞稻草人      更新:2022-05-20 08:09      字数:3331
  他们在鱼禾、冯英、马员三人营造的范围中,抓心挠肝的熬了大半个月。

  如今见搞出了这么大阵仗,他们心里更加煎熬,迫切的想知道鱼禾到底要做什么。

  虽说马上就要图穷匕见了。

  但早知道一刻,就少受一刻的煎熬。

  大庙门口。

  马援瞅着站在文臣第三位的二哥马况,一个劲的瞪眼睛。

  马况眼观鼻、鼻观心,就当没瞧见。

  马援整理了一下不怎么合身的祭服,开口道“二兄,事到如今,你还要瞒着吗?”

  听到这话,周遭的绝大多数人都竖起了耳朵。

  冯英一脸错愕的回过头,看向了马员。

  马员,你好勇哦!

  主公下了封口令的事情,你也敢往出说?!

  马员见冯英盯着自己,立马开口为自己辩解,“我什么也没说!”

  冯英狐疑的挑起眉头。

  马况见状,不咸不淡的帮马员辩解了一句,“他确实什么也没说。一切都是我自己猜到的。”

  冯英狐疑的看向马况。

  马况撇了撇嘴,道“您别忘了,我可是三辅之地的大尹。”

  马况话说到此处,没有再往下说。

  但他的意思,冯英明白了。

  三辅之地的大尹,经常入朝参拜,也经常受王莽召见,所以比这里的其他人要了解王莽。

  王莽的一些心思,他能猜的到。

  冯英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马员长出了一口气,他真怕背上一个泄密的黑锅。

  周遭的其他人见此急了,马援也急了。

  “二兄!”

  马援虽然深得兄长们宠爱,但是最宠爱他的就是他二哥马况。

  所以他一个劲的盯着马况问,而不是找马员。

  马况听到了马援的呼喊,不着痕迹的瞥了马援一眼,冷淡的道“谁是你二兄?叫我礼部大夫!”

  朝廷之上无父子,亦无兄弟。

  马援听到这话,气的直咬牙,“礼部大夫!事到如今你还要瞒着我吗?”

  马况一脸好笑的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又能瞒你什么?你要问也该问兵部大夫,他才是知情者!”

  马援瞬间就无语了。

  马员那嘴要是能撬开,他至于死皮赖脸的追着马况问?!

  周遭的其他人见马况什么也不肯说,一脸失望。

  耿况有心凑上前找冯英探一探口风,但冯英却率先开口,“行了,诸位都不必打听了,待到一会儿,你们自然会知道。”

  冯英发话了,耿况也只能怏怏的闭上嘴。

  “当当当……”

  就在冯英话音落地没多久,街面上响起了一声又一声铜锣的脆响。

  以冯英和马援为首的群臣,拱着手,弯下了腰。

  守在大庙门口的一众甲士,也齐刷刷单膝跪在了地上。

  周遭的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待到一位老者拱手弯下腰以后,其他的百姓跟着也弯下了腰。

  跟鱼禾成婚的时候不同,百姓们对鱼禾多了很多敬意。

  金陵城的百姓们是遭受过数次兵灾折磨的,在鱼禾移居金陵城之处,百姓们不知道鱼禾的好坏,也没有受过鱼禾什么恩惠,所以对鱼禾只有臣服,没有敬意。

  等鱼禾在金陵城待久了,恢复了金陵城的吏治、农桑,并且推行了诸多有利于百姓的政令,让百姓们的日子好起来了,百姓们才清楚,鱼禾是一个好王,一个真心为他们着想的王。

  他们对鱼禾的态度,也从最开始的臣服,变成了既愿意臣服,也愿意敬重。

  随着官员们、百姓们纷纷弯下腰。

  鱼禾的车架也从大道尽头缓缓的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待到车架停稳。

  冯英率先高呼,“恭迎主公!”

  群臣们跟着附和。

  百姓们高呼,“恭敬周王殿下!”

  巴山挑开了车帘,鱼禾着一身黑色祭服,带着王冕,出现在了车辕上。

  鱼禾面带笑意,抚手道“不必多礼……”

  群臣和百姓们纷纷起身,瞻仰起了他们的王。

  鱼禾在所有人注视下,下了车架,但却并没有走向大庙,而是折身走到了百姓面前。

  百姓们见到鱼禾走向他们,激动的无以复加,队伍逐渐有些混乱。

  巴山果断挡在了鱼禾面前,害怕有人行刺。

  鱼禾拽开了巴山,喝斥了一句,“你做什么?”

  巴山委屈的道“保您周全!”

  鱼禾瞪着眼,喝道“在场的皆是我的臣民,只要我不负他们,他们怎么可能伤我?”

  此话一出,百姓们感动的一塌糊涂。

  一些长者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冯英等人见此,互相对视了一番,皆看到了对方眼中充满了震撼。

  就这一句话,鱼禾足以将江水以南所有的人心收入囊中。

  即便是鱼禾北伐失利,江水以南的百姓也会让鱼禾稳居江南霸主之位。

  冯英等人见鱼禾扶着一位长者,询问近两年田间的营收,日子过的好坏,便立马赶上前,跟鱼禾一起关心起了百姓的生活。

  半个时辰后,在百姓们热泪盈眶的呐喊声中,鱼禾带着群臣入了大庙。

  的亏这个时代没有山呼万岁的说法。

  不然百姓们铁定会高呼周王万岁万万岁。

  鱼禾入了大庙,先祭拜了先贤、祖宗,然后率领群臣立于祭台下,静静等候。

  待到天边彻底亮起,孔放着侯服,戴侯冠,佩侯缨,在礼部属官的引领下,奉着黄绢,走大庙正中的大道,出现在了祭坛前。

  在孔放身边,还跟着两个着王服、戴王冕的小子,一个捧着一个匣子,一个捧着一个盒子。

  群臣们见此,用眼睛快速的交流了起来。

  有人隐隐猜倒了一些什么,神情震撼。

  耿况惊的直瞪眼。

  “不会吧?!”

  “不会吧?!!”

  杨音听到耿况在低声惊语,急的抓耳挠腮,“耿兄,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耿况倒吸着凉气,嘴里一个劲的念叨,“一会儿你就知道了……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杨音更急了。

  眼看着冯英、马况、马员、耿况四个人都知道了,就自己不知道,他肯定急。

  别人都猜倒的事情,他却猜不到,那是不是说他的智慧比别人低?

  那他能忍?

  但他并不知道,此事其实跟智慧无关。

  冯英四人之所以能猜倒,是因为他们在王莽手底下当过重臣,了解一些王莽的做事风格,也了解一些重大场合,一些人拿的某些东西的含义。

  比如,孔放身边那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

  能让他们捧上祭坛的东西,少的可怜。

  孔放带着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走到鱼禾身边,躬身向鱼禾一礼。

  鱼禾侧身避开了孔放的礼。

  因为孔放手里拿着的黄绢非同凡响。

  孔放在鱼禾避开了自己的礼仪以后,也没有客气,带着两个头戴王冕的小子上了祭坛第一阶。

  孔放高举自己手里的黄绢,朗声喊道“跪!”

  此话一出。

  祭坛下群臣哗然。

  他们一瞬间就明白了鱼禾到底在藏什么,也明白了孔放手里拿的黄绢是什么。

  王莽能向鱼禾宣的旨意不多,需要跪迎的只有两个。

  一个是封王旨意。

  另一个……嘶……

  群臣们心中骇然,口中倒吸着凉气,一些人差点惊的昏死过去。

  马况、马员虽然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事到临头了,还是惊的无以复加。

  倒是冯英还算坦然。

  他缓缓的跪伏在了地上。

  其他人立马跟着跪伏在了地上。

  在场的,除了宣旨的孔放,以及鱼禾,剩下的全跪伏在了地上。

  鱼禾只是弯下腰,做出了一副聆听的样子。

  孔放在其他人全部跪下以后,高呼,“帝曰周王禾承帝命,镇抚江水以南,功勋卓著,赐九锡之礼,彰表其功!”

  鱼禾躬身,“多谢陛下厚爱!”

  孔放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但最后还是没说。

  孔放其实想让鱼禾自称一声臣的,但考虑了一下,鱼禾恐怕不会答应,所以没说。

  孔放宣了王莽的话,但并没有赐下九锡之礼,而是继续拾阶而上,站在了第二阶上。

  “帝曰周王禾承帝命,安西南,平双海,抚慰万万民,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加封宰衡!”

  宰衡是王莽自己弄出的名号,位在王公之上。

  王爵见了也得施礼。

  “帝曰周王禾承先贤之志,定江南,安万土,平诸夷,非重赏难彰其功,收九锡,除宰衡,赐十二章服!!”

  孔放宣到此处,声音异常高昂。

  底下跪着的所有人情绪变得异常激动。

  章服,显贵的象征。

  从上倒下,分别是十二章、九章、七章、五章、三章。

  不同的数字,代表了不同的级别。

  十二章,乃帝王之服。

  王莽要做什么,已经呼之欲出。

  孔放再上一阶,高呼,“帝曰加赐十二旒白玉珠冕!”

  说完这话,孔放再次拾阶而上,站在了最高处。

  那个捧着匣子的少年,缓缓起身,将匣子恭恭敬敬的送到鱼禾身边。

  马况匆匆起身,赶到鱼禾身边,迎过了匣子,带着鱼禾到祭坛边上的偏房内去宽衣。

  半刻后,马况躬身带着鱼禾重新回到了祭坛前。

  鱼禾完全变了个模样,身负日月星辰、虫鸟鱼兽等十二纹章服,头顶十二旒白玉珠冕,俨然一副帝王模样。

  鱼禾回到祭坛下以后,不再躬身,就那么直身站着。

  孔放瞧着鱼禾一身帝王装扮,心里五味杂陈,他深吸了一口气,展开了手里的黄绢。

  “诏曰继三皇五帝之后……”

  “……朕代汉立新,欲为万民谋福,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九州动荡,社稷沉沦,百姓苦不堪言,朕有罪于社稷,有愧于百姓……”

  “……朕深感无力再统御百姓,也知百姓狠朕之心……”

  “……周王禾率土有能,理政有方,治下万万百姓安居乐业,治下万里疆域太平祥和,乃大贤大良……”

  “……朕今日效仿先贤,禅位于周王禾,以解万民之苦,消众生之恨!”

  “……”

  孔放宣到最后,泣不成声,他带着哽咽声,大喊道“钦此!”

  鱼禾迎着清风,拾阶而上,走到孔放身边。

  孔放恭敬的奉上了旨意。

  鱼禾拿过旨意,高举过头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