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 45 章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2-05-31 07:31      字数:4134
  第四十五章

  秦女使回到宫中,向皇后回禀丞相夫人上门被岭南王妃拒绝的事。

  正逢太子入宫请安,皇后听完女使之言问太子:

  “此事太子怎么看?”

  太子周煌先是抬眼看了看皇后,见她面色平静,太子才敢回道:

  “儿臣觉得,岭南王府恃宠而骄,仗着父皇恩泽有恃无恐。若不加以制止,将来恐养成祸患。”

  皇后又问:

  “本宫听说前几日太子有意拉拢岭南王?”

  太子一愣,而后迅速掀袍跪地解释:

  “母后恕罪,儿臣这么做只是不想看着岭南王被献王拉拢。”

  皇后抬手将太子扶起:

  “本宫不过多嘴问一句,难道本宫还信不过你?快快起来。”

  “谢母后。”

  皇后让太子重新坐下,说:

  “岭南王近来颇得你父皇喜爱,人就是这样,远香近臭,陛下不常见到岭南王,才对他格外宽容,前儿本宫旁敲侧击问过陛下,圣诞过后可留岭南王在京,你父皇斩钉截铁的回说‘不留’……”

  太子眸光微动,不过很快隐下,对皇后感激道:

  “多谢母后为儿臣筹谋。”

  皇后对太子伸手,太子立刻上前握住,皇后慈爱道:“本宫就你一个儿子,不为你筹谋,又当为谁?”

  四目相对,母慈子孝。

  太子问皇后:“母后可是想要那几株牡丹?”

  皇后垂眸叹息:“罢了。今年不赏便是了。”

  太子说:“牡丹乃天香国色,天下唯有母后有资格拥有,儿臣不忍看国花沦落在匹夫之手,定想尽一切办法,替母后将那些花迎回。”

  皇后听后颇为感动:“吾儿一片孝心,但切忌强求,毕竟是御赐之物。”

  太子应声:“儿臣明白。”

  第二日清晨,太子府。

  管事急匆匆的穿过美轮美奂的花园,来到太子的书房外回禀:

  “殿下,礼物已备好,现在就给岭南王送去吗?”

  片刻后,书房中传来人声:

  “送去吧,客气些。”

  管事领命下去,太子从书房里间掀帘而出,看见管事离去的背影已经走到竹园处,太子周煌轻哼了声,眼中满是不屑。

  小时候的周敬受宫人挑唆,悄悄溜进皇后宫中,抱着皇后哭求皇后收留他,这件事始终让太子如鲠在喉,这么多年过去仍不能忘。

  那是周煌第一次产生恐慌,幸而皇后态度坚定的拒绝了周敬的要求,还命人把他扔了出去。

  自那之后,周煌就对周敬百般防范,处处打压,而周敬也如他所愿越长越窝囊,直到他离京赴岭南之前,周敬在京城的名声几乎可以用‘臭’来形容。

  这件事不乏有周煌的手笔在,当然,周敬本人确实平庸至极、一无是处就是了。

  没想到那小子命中有造化,竟然让父皇下旨赐婚迎娶丞相千金,那几日太子坐立不安,后来才知他娶的是丞相府三千金中最不起眼的那个,外间都在传,这俩人是一对废柴,倒也般配云云。

  周敬和齐三小姐刚定亲的时候,太子命人去查过,得出的结果和外界传言差不多,他才暗暗放心,谁知这夫妻俩去了一趟岭南,竟像是变了个人。

  不过,此时的太子无论从能力还是心境上来说,都比小时候成长很多。

  现在对他地位相对稳固,已然得到皇后及镇国公府的全力支持,就算周敬改头换面的回京,对周煌也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与周敬相比,周煌更担心的是献王周韬。

  周韬背后有荣安公府和德妃,完全有能力与他争夺抗衡,在这种情况下,太子当然希望能招揽更多的助力,这也是他为什么会两次三番拉下脸对周敬示好的原因。

  上回有献王掺和,周敬可能没看都周煌的诚意,这回正好借由牡丹之事,周煌能堂而皇之的打着‘孝敬皇后’的名义,光明正大的给周敬送上一份大礼,只要周敬够聪明,就一定会借机郑重的、重新考虑他和周煌之间的关系。

  周煌的如意算盘打好之后,便在书房边看书边等候消息。

  半个时辰后,那被派去送礼的管事折返回来,求见周煌。

  “岭南王收下礼了?”周煌在书案后写字,头也不抬的问那管事。

  管事如实回道:

  “回殿下,岭南王把礼收下了。”

  周煌挑眉,如他所料……周敬还是识时务的。

  “那他可说什么时候把花送来?”周煌问。

  管事犹豫片刻回:

  “他,没说。但……让小的给殿下捎了张邀请帖。”

  周煌奇道:“他这就给孤下帖了?”

  管事点头,先前岭南王听说他是太子府的,还亲自接待了他,可话没说几句,岭南王就把礼收下后,给了管事这张帖子,让他回来复命。

  周煌把笔搁回笔架,对管事伸手,接过岭南王府的邀请帖。

  烫金的帖子打开,里面的内容是邀请太子三天后去芙蓉园赏花。

  “芙蓉园?”周煌疑惑。

  管事的赶忙回道:“芙蓉园就是那座前朝公主府,如今是对所有民众开放的园林,逢年过节时会有不少民间赏花会在里面举办。”

  “他邀孤去那处作甚?”周煌放下邀请帖问。

  管事的说:

  “岭南王说,这张请帖是回礼。”

  “这算什么回礼?”周煌仍疑惑不已。

  &nbs

  p;管事欲言又止,周煌见状:

  “有话就说。”

  管事这才敢上前回道:

  “殿下,先前小人也觉得奇怪,这岭南王送张帖子算什么回礼,所以回府途中小人转道去了一趟芙蓉园,发现芙蓉园从今早开始就在办花会,持续三天,好像叫什么竞拍会。”

  “竞拍会……干什么的?”周煌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管事解释:“说白了就是卖花。”

  “卖花?”周煌更不理解了。

  管事说:“有人在芙蓉园办卖花竞拍会,买到超过五百两银子的花品后,能够得到一张三天后在芙蓉园中举办的御花拍卖的邀请帖。”

  周煌这下终于抓到了重点:“御花拍卖?什么花?”

  管事硬着头皮说:

  “据说是……御赐牡丹花。”

  周煌:……

  御花拍卖,周敬那个往阎王殿里找死的东西是不想活了吗?

  他不想活就不活,自己找个地儿安安静静去死好了,他还给周煌送张邀请帖来……他什么意思?是想拉周煌当垫背的吗?

  再次低头看手中邀请帖,周煌的手开始颤抖,不是害怕,是生气。

  管事见自家太子没反应,不禁问道:

  “殿下,三日后您要赴约吗?”

  周煌浑身一震,整个人仿佛突然被上了个发条般,手起手落间,就把手里的邀请帖给撕了个粉碎,冲着管事大吼一声:

  “付个屁,滚!”

  管事面色大惊,哪敢再开口说话,磕了头就赶紧逃也似的离开。

  周煌看着满地的碎片,想到这差点就成为周敬给他送来的催命帖,越想越气,奋力抬脚在那堆碎片上踩了又踩,仿佛踩的是周敬的脸一般……

  顺宁帝坐在勤政殿的龙案后,看着前线吃紧的奏折眉头深锁。

  镇国公领军戍边,太平时每年的军饷都数以万金计,若是有外敌来袭,大军开拔的消耗更是巨大。

  兵部每年都在要求涨军费,户部每年都想着削减,顺宁帝两边的压力都很大。

  而朝中大臣们,不说是合力解决这个问题,反倒是主战主和派见了面就吵得跟乌眼鸡似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计和考量,把军国大事当做是他们晋升立功的工具。

  就算有那头脑清楚,一心想办实事的,顺宁帝想开口推行,可户部一句财政吃紧,就算是顺宁帝也无可奈何。

  把奏折一抛,顺宁帝靠在龙椅上捏眉心犯愁。

  此时刘盛进殿回禀:

  “陛下,岭南王给陛下送来一封邀请帖。”

  顺宁帝不耐的长叹一声,斥道:

  “让他自己玩儿去!朕没空!”

  他想着,老六那小子估计又想出了什么玩耍的东西过来卖好,顺宁帝倒是想去,可心头压着国家大事,如何能安心享乐。

  刘盛不敢劝说,赶忙应声:“是,奴才告退。”

  谁知刚走到殿门口,又被顺宁帝给喊了回去:“等等。帖子拿来。”

  事情反正僵持着,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不如看看老六又折腾出什么玩意儿。

  邀请帖送到顺宁帝手中,翻开看过之后,顺宁帝的眉头蹙起:

  “这岭南王玩的没边儿了,竟敢光明正大的叫卖御赐之物?简直荒唐!”

  随着一声‘荒唐’,顺宁帝把邀请帖摔在龙案上,正要发怒,就见一张小字条从邀请帖后页掉了出来。

  顺宁帝盯着小字条看了一会儿后,才决定伸手将之抽出,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是周敬的笔迹,字条上写着几行让顺宁帝眼前一亮的小字:

  【父皇可信,儿臣能将您赐的十株牡丹卖出不少于二十万两的天价!届时父皇与儿臣一九分账,儿臣得一,父皇得九!若少于二十万两,儿臣自掏腰包补齐,望父皇赏光莅临。】

  二十万两?一九分账?

  顺宁帝下意识在心里算了笔帐,镇国公问朝廷开口要三十万两的军费,户部只肯出十万,若是那几株御赐牡丹真如老六所言能卖出二十万两的话……

  可是这样,会不会有那么一点点的不地道?顺宁帝纠结的想,因为太过入神,连奏折都忘记继续批了。

  芙蓉园中热闹非凡。

  门里门外放满了各种牡丹花的彩色画像,这是周敬连夜叫画师到王府对着御赐的花木画出来的,再叫柳掌柜拿去印厂,印了近千份发散出去。

  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告诉所有人,三天之后在芙蓉园有一场盛大的御花竞拍会,而想参加这场竞拍会的人,就必须在前三日,到芙蓉园拍下一品甚至几品别种花木,银两累计到五百两后,就能得到一张御花竞拍会的邀请帖。

  有了帖子,才能正式参加三日后的御花竞拍。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柳掌柜买通的丐帮和泥腿子帮闲们传到了京城的各个角落,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信是真的,毕竟是御赐之物,谁敢堂而皇之的叫卖?疯了不成?

  可随着到芙蓉园打听的人越来愈多,人们才慢慢意识到这是真事儿。

  芙蓉园真有人在办花会,打着卖花的缘由发放邀请帖。

  这下京城各大世家和富商老板们都坐不住了,各大世家从来都是对御赐之物趋之若鹜的,哪肯放过这场盛宴,而对于民间的富商老板们而言,那不仅是御赐牡丹,还是魏紫姚黄这样的名贵品种,普通人别说拥有了,就连看都没机会看到。

  如今不仅有机会看到,还有机会能够拥有,这吸引力杠杠的。

  于是,芙蓉园第一天的花会前来的人数只有几十认,但第二天,人数就翻了一倍,等到第三天时,天还没亮,芙蓉园外就已经人山人海的在排队,等候着最后一日开园换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