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第 42 章
作者:花日绯      更新:2022-05-26 23:41      字数:3694
  第四十二章

  顺宁帝听着暗卫的回禀,连手里奏折都忘记批了。

  “他真那么干了?”顺宁帝问。

  暗卫回道:“是陛下。岭南王把太子府的管事和献王府的管家送走后,还跟那位西北富商去繁楼吃酒了。”

  顺宁帝恍惚了会儿,低头看了看面前两本奏折,一本写着太子一党攻讦献王手下官员圈地,一本写着献王党攻讦太子一党独揽朝政试图染指科举……

  这两党常年斗得跟乌眼鸡似的,把朝廷搞得是乌烟瘴气,顺宁帝为此头疼不已,屡屡告诫二人约束正行皆无果。

  毕竟太子背后是掌兵的镇国公,献王背后是管钱的荣安公,这两尊大佛顺宁帝都要给几分面子。

  朝中大臣鲜少有敢得罪他们的,更别说一次同时得罪俩。

  那小子还真是无所畏惧。

  顺宁帝终于确定老六果真没有半分想继续留在京城的意思了。

  之前他还担心贸然召岭南王夫妇回京,会让他们误解自己的意思,继而产生不该有的念头,也怕会掀起朝野动荡,现下好了,老六凭一己之力,不到十天就成功得罪了朝中最大两党。

  不管他是故意还是无心,顺宁帝都觉得老六夫妇是难得的明白人。

  以他们的处境来说,无论依附哪一党派都不安全,只要卷入两党的政治漩涡就很难再脱身,到时候以他们的实力,只有当炮灰和马前卒的命。

  他们自己能想通这一点,顺宁帝很欣慰,不枉他那日回宫后,派暗卫暗中盯着,就怕太子和献王两党嗅到气味去拉拢老六。

  现下总算安心。

  “来人。”

  顺宁帝屏退暗卫,唤来传旨太监:

  “将洛阳进贡来的魏紫和姚黄,挑个七八株开花多的给岭南王府送去。”

  刘盛从旁提醒:

  “陛下,今年洛阳雨水多,送来的魏紫姚黄拢共就十株。”

  这要送七八株去岭南王府,御花园中就剩两株了,各宫娘娘们还怎么聚众观赏,怎么开设牡丹宴,刘盛作为大总管,是有必要给陛下做出提醒的。

  顺宁帝一愣,想起是有这么回事。

  去年豫州饥荒便是由水患引起的,洛阳自然也受影响,在极端的天气条件下,往年进贡上京的牡丹王至少百株起,但今年就只有十株,更为难得。

  不过顺宁帝话都说出去了,若收回成命未免小气,于是说道:

  “那……算了。”

  刘盛以为自己说通了陛下,谁知顺宁帝接下来的话让刘盛傻眼:

  “把十株都送去吧。”

  毕竟御花园里剩两株确实不太好看,反正花开了就是给人赏的,他看老六媳妇儿好像很喜欢莳花弄草,牡丹赏她也算合适。

  刘盛:“……是。”

  早知道他就不提醒了,御花园好歹还能剩两株,这下娘娘们前几日还在商议的牡丹宴算彻底没戏了,尤其是爱牡丹如命的皇后娘娘,每年的牡丹宴默认都是在皇后宫中开设,今年……

  刘盛都不敢想象皇后娘娘得知此消息会是什么表情。

  顺宁帝的赏赐送到岭南王府,周敬和齐毓一同迎接谢恩。

  而后两人在院中盯着十盆含苞待放的牡丹花陷入沉思。

  齐毓在想这些花能不能带去岭南;周敬在想好端端的送什么花……

  “唉。”

  两人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然后同时看向对方,周敬问:

  “齐老师不喜欢?”

  齐毓说:“喜欢。就是太大了,怎么带回去?”

  她知道皇帝送的这十盆牡丹花都是极品,魏紫姚黄从古至今都是牡丹花界最为出色的品种,这种花需要人精心侍弄,齐毓愿意尝试,可前提是要先把它们带回岭南。

  周敬知道齐老师在苦恼什么后,想了想说:

  “倒也不难,回头让柳掌柜找条船来就成。”

  齐毓点头表示:“只能这样了,到时候我随船走,这些花娇嫩的很,我怕船工不会照料。”

  周敬伸手拥住齐老师的肩笑道:“找几个专养牡丹的花匠不就好了,用不着你一路辛劳。”

  齐老师想想也对,又问周敬:

  “你说陛下为什么送我们花?”

  周敬犹豫了一会儿,不太确定的说:“总不会是因为我耍了太子和献王吧?”

  夫妻俩四目相对了好一会儿,齐毓表示:

  “有可能。陛下估计也不希望咱们亲近他们任何一方。”

  “这么说,咱算是误打误撞猜中了圣意?”周敬做出总结。

  齐毓点头,十有八|九是了。

  “要真是那样……”周敬蹙眉沉吟。

  齐毓以为他有什么深沉的高见,谁知周敬来了一句:

  “他赏点金银不比赏几盆花要好?”

  齐毓:……

  皇后在宫中大发雷霆,吓得宫人们纷纷跪地请罪。

  贴身女官将人屏退后,扶着皇后在凤椅上坐下,劝道:

  “娘娘息怒。”

  皇后深呼吸了两下,心情总算平复一些,她闭上双眼对贴身女官问:

  “穗娘,你说陛下是什么意思?他明知本宫喜爱牡丹,知会也不知会一声就把仅有的十株牡丹赏人了,他有考虑过本宫的感受吗?”

  贴身女官秦穗是皇后秦氏做姑娘时的贴身丫鬟,皇后入主中宫,把她点做陪嫁,一直在身边伺候。

  “娘娘,陛下定是以为今年的牡丹还如往昔那般多,才随手赏了十株,肯定不是故意的。”女官安慰。

  “他就是故意的!”皇后秦氏怒道:“有刘盛在,怎会不提醒他?他就是明知本宫喜欢牡丹,还故意一株不留,存心要本宫难堪。”

  女官赶忙上前压低了声音劝说:

  “娘娘慎言,隔墙有耳。”

  皇后被愤怒冲昏了头脑,管不了那么多:

  “听见就听见,怕什么?”

  女官见皇后仍气不平,怕她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传入陛下耳中惹出祸端,想了想后,又劝道:

  “娘娘,那十株牡丹只是赏了人,又不是不见了,娘娘若是想要,不过一句话的事儿,何必说这般赌气之言,伤了帝后情分。”

  皇后也知道不该如此,听了女官的话后问:

  “你是说……”

  女官见皇后冷静下来,凑到她耳旁,将她的想法说与皇后听。

  齐毓这两日忙得很,她既要研究牡丹的习性,还要把系统奖励的花种都种植起来。

  这些花的品种里,齐毓最喜欢那几株石斛花。

  她以前只知道石斛有药用价值,却不知它竟然还会开花,开得还挺好看。

  周敬见她喜欢,估摸着这些也是要跟牡丹花一起带回岭南的,便为她寻来几只刻瓷的白玉花盆,让她将石斛种下,花好看,花盆也好看,齐毓越看越喜欢,便先搬了两盆放到窗台上,其余的置于廊下。

  齐毓觉得周敬给她找来的刻瓷白玉花盆很好看,想让他再弄几个来,但周敬白天不见人影,晚上也回来的很晚,齐毓都睡下了,就一直没能跟他说。

  这日,齐毓起身后照例在花圃里忙活,金莱和银柳在旁边做小工,谁知门房忽然来报:

  “王妃,丞相夫人和两位相府小姐在外求见。”

  齐毓戴着凉帽,正蹲在花圃里除草,闻言抬起头来,问:

  “她们来做什么?”

  门房支吾回道:“小的们没敢问。丞相夫人原是想不通传直接进府的,被小的们拦住后,就到一旁……生气去了。”

  岭南王府开府第一天,王爷就亲自立下规矩,门房的职责是守门,除了皇帝来不需要通传之外,其他任何人要入府都须得通传之后再说,若门房做不到这一点,就可以直接卷铺盖滚蛋。

  好不容易找到个王府的差事,钱多事少不说,主子还讲理阔绰,可舍不得轻易滚蛋。

  反正他们是听令行事,王爷让拦他们就拦,得不得罪人是王爷和王妃的事儿,跟他们可没关系。

  齐毓听完门房的话后久久没有出声,门房心中忐忑,以为自己办错了事,赶忙拱手道歉:

  “小人知错,不该拦着丞相夫人和两位小姐的。”

  齐毓回神,对门房说:“你没做错,就该如此,下回继续。”

  连着夸了两句,门房备受鼓舞,问齐毓:

  “是。那王妃丞相夫人她们要请进来吗?”

  齐毓很想拒绝,可又没有正当理由,毕竟是名义上的亲妈亲姐姐。

  “带她们进来吧。”

  “是。”门房领命后又问:“呃,带到花园来吗?”

  齐毓点头‘嗯’了一声,然后就继续埋头除草了。

  金莱和银柳对望一眼,小声对齐毓提醒:

  “王妃,丞相夫人估计要生气了。”

  她们是丞相夫人买来给三小姐的陪嫁丫鬟,只在相府待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勉强知道一些丞相夫人的脾气。

  活的讲究,吃穿都要最好的,大小姐二小姐这一点上都随了丞相夫人;还有做事任性,恩赏惩罚完全凭她自己的喜好;但最让人看不下去的,还是偏心这一点。

  丞相夫人偏心大小姐和二小姐的事,在丞相府里绝对不是什么秘密。

  好比同样送亲手做的吃食这件事,大小姐和二小姐做,丞相夫人会全心全意的称赞,可轮到三小姐做的话,那就得看丞相夫人当天的心情了。

  心情好了,说一句:我儿有心,放着吧。

  心情不好,就会说:成天只会做这些没用的,看着就心烦。

  这些事儿见多了,金莱和银柳作为外人都心疼三小姐,后来陛下赐婚,她们跟着三小姐去了岭南,王爷对三小姐的好她们看在眼里,还曾感慨,三小姐在岭南比在京城的时候高兴多了。

  齐毓闻言笑了笑,头也不抬说:“生气多上火,等她走的时候把我养的那盆金银花送给她。”

  金莱、银柳:……

  王妃要那么做了,估计丞相夫人真得气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