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航海技术三要素
作者:曲径小路      更新:2022-05-19 14:49      字数:2220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有了航海术。

  人类最初的跨洋航行始于公元前221—220年,即秦代徐福船队远洋日本,及西汉时期远洋船队驶出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半岛南端的航海壮举。

  航海技术的发展,制约因素大约有三点。

  其一,造船技术的发展。

  这一点毋庸置疑,没有好的船只,是不可能达到远洋的战略目标的,毕竟海上暴风、巨浪乃是常有之事,往往一个浪打过来,小船或许直接就咯屁了,还提什么远洋?

  其二,航海图的发展。

  航海图是船舶航行的基础,没有航海图,船舶便失去了眼睛。

  你让一个瞎子在大海里航行,那不是找死的节奏吗?

  其三,导航定位的发展。

  如果将上述两点定位为基础,那么导航定位,便相当于是核心技术了。

  广袤的大海一望无垠,往往航行十天半月,是根本望不到海岸线的,那时候便要依靠导航定位系统,来判定方向,结合航海图确保航线的正确。

  导航定位系统其实自古便有,如《尚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从风雨”等都是人们在航行中注意天气变化而总结出的经验规律。

  再者,人们对海洋水文,特别是潮汐也有一定的了解,如《尚书·禹贡》“朝夕迎之,则遂行而上”等,说明当时人们已知知道趁涨潮出海,利用海洋定向潮流,顺流而下。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海上导航技术已与天文学有了简单的联系。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量观测,并取得了可喜成果,并把海上航行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为航行定向。

  到了汉朝,人们已开始自觉使用季风航海。

  东汉应勋在《风俗通义》已经提到:“五月有落梅风,江淮以为信风。”,“落梅风”意即梅雨季节以后出现的东南季风。

  西汉时海上导航的占星书已有《海中星占验》十二卷,《海中五星经杂事》二十二卷等有关书籍总计达一百三十六卷之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秦汉时期的航海技术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具有一定的远洋能力,人们能利用季风航行,天文、地理导航技术进一步提高,天朝已进入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先进水平。

  在此基础上,袁桓需要的做的,其实就简单多了。

  航海图不及格?

  系统直接给出一份适合这个时代,合格的航海图即可。

  导航定位技术不及格?

  指南针早已安装在了战船上,而且还不止一个,关于对海上定位的书籍成套成套的刊印,完全可以保证每个航海员人手一本,图文并茂地给你解释清楚。

  至于战舰不合格?

  海辽号的图纸已经交给了周瑜,这将是一个超越汉末时期一千多年的战舰,不论是战斗,还是远洋,都将是海上巨无霸的存在。

  袁桓的目标就是要建立一支最强的海军,将五星红旗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咱也当一回日不落帝国,将整个世界,变成自己的殖民地。

  且说周瑜收拾好行囊,匹马赶往会稽。

  张昭招募的船匠已然全部到位,此时正在建设船坞、码头。

  虽然工程很热闹,但由于东冶乃是个小县,人口尚不足二十万,且其地处偏僻,发展极度欠缺,因此再热闹的工程,也不可能传出扬州,传到别的诸侯耳朵里。

  当虞翻得知周瑜要来的时候,便亲自到东冶迎接,为他讲解关于船坞、码头的建造经过,以及截至目前为止,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二人漫步在工程上,头顶着硬质藤曼编制的安全帽,脚踩着加厚地板的劳保鞋,吹着海风,指点江山。

  “主公编纂的奖罚令卓有成效,在下从没见过这样的工程进展速度!”

  望着热火朝天的工地,虞翻不由得心生感慨:“当初在下在山阴时,往往修缮一座城池,也得花费两到三年的功夫不可。

  可如今要建造船坞、码头,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人口不足二十万的东冶,单是想想就令人绝望,可当真正开始施工的时候,才发现这帮人的速度令人惊叹。”

  周瑜嗯的一声点点头:“咱们在主公手下办事,要讲究效率二字,能在一天干完的活,千万不要拖到第二天,能在半天干完的活,千万不要拖到一天才干完。

  此时你或许还不清楚,等到明年开荒的时候,你必定会有深刻的体会,会稽地广人稀,又是属于三季稻的范畴,你的压力必定很大呀!”

  虞翻笑笑,带着周瑜继续走:“大都督,那里正在建造的,便是船坞,咱们战船虽有的维修、建造将全部集中在那里!”

  周瑜遥望过去,不由感到惊叹:“这......这是船坞?怎么可能这么大?”

  虞翻淡然言道:“主公给的图纸上就是这么大,而且听说最多只能容纳五艘战船同时维修,如果是在大规模战后,船坞根本满足不了维修要求。”

  周瑜吞了口口水,按照虞翻的解释,他完全可以想象未来的战船究竟会有多大,他在努力使自己的思维和袁桓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却每次都令人叹为观止。

  由此可见,主公袁桓对海军的战略构想是多么的宏大!

  十之七的海洋,十之三的大陆!

  周瑜的三观不停地推倒重建,他能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热血澎湃,好似一颗壮志被点燃,与征服世界相比,统一全国、匡扶汉室神马的,简直弱爆了!

  此时的周瑜只想早一点成立海军,完成袁桓一年期的战略目标,至于其他的,完全已经被他抛之脑后了。

  二人继续巡查,虞翻指着不远处的工程:“大都督,那里将是码头,按照构想,可以容纳一百艘战船,军用稍显隐秘,规格更高,民用稍微明显,规格同样很高。”

  周瑜深吸口气,又缓缓吐出,海风拂面,他感觉神清气爽,似乎又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