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普通话!融合之利器!
作者:曲径小路      更新:2022-05-19 14:49      字数:1541
  “伏义果然没让我失望!”

  袁桓腾得从座上站起,手捧着捷报兴奋言道:“丹阳的费栈阵亡,剩下的山越根本不足为虑,要我看,咱们可以采取下一步战略了。”

  一旁的刘伯温脸上遮掩不住的笑容:“嗯!如主公所言,平山越容易,治山越难!他们虽然是大汉南疆的古越族后裔,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皆有不同程度的汉化。

  汉化程度高的,已有部分人精通汉语,课汉化程度低的,连基本的农耕都不会,咱们若要将其治理好,可得好好下一番功夫不可。”

  “嗯!伯温言之有理。”

  袁桓点点头,对于刘伯温的见解表示认同。

  其实汉朝对于异族无外乎两种处置方式,这一点在凉州羌胡的问题上,显得尤为突出。

  在袁桓而言,虽然段颎的思想比较激进,而且短期内可以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毕竟不能长久,他更偏向于皇莆嵩、张奂的怀柔政策。

  比如宋朝时期,北方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自澶渊之盟后,开始大力汉化。

  然而汉化后的辽国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后很快就走向腐败堕落。

  异族的心理其实很微妙:一旦汉化,富裕起来,就产生“爆发户”心理,由刚开似的鼎盛变成大肆挥霍、享乐主义,很快就坍塌。

  因此,袁桓以为,大汉朝若要做到真正的傲然于世,势必要容纳一切可以容纳的力量,以汉朝为根基,逐渐吸收和兼并其余小的种族。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便是这个道理。

  袁桓继续道:“语言、文字乃是文化的根基,是咱们大汉民族的象征,这一点务必要落实下去,禁止用古越语,必须用汉话交谈。”

  刘伯温点点头:“除此之外,咱们要逐步禁止他们穿古越服,改穿汉装;在古越中建立世家制度,把汉族地主的世家制度推广到古越族中去。”

  袁桓补充道:“嗯!咱们还要对那些汉化程度不高的地方,传播农耕文化,教会他们农耕作业,这样才能长治久安。”

  刘伯温兴致大起,继续言道:“......”

  二人越聊,思路越是开阔。

  刘伯温一边拿笔记录,一边考虑后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争取在做策划的时候,便将一些风险考虑清楚,这样才能高效且完善。

  刘伯温深吸口气,皱眉道:“其余问题差不多可以解决了,如今只剩下汉字和汉语是个难题,这些东西毕竟是他们与生俱来的,要想改变,何其难也!”

  袁桓饶有兴致地点点头,他从不否认这一点:“伯温,为何两种语言不能共存?非要让每一个都说汉语呢?”

  刘伯温顿时一个愣怔,没有明白袁桓话中含义。

  刘伯温缓缓点头道:“这......的确是不矛盾!设立一种全国通用的语言,各地也允许有自己的方言,这可真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啊!”

  此时此刻,刘伯温望向袁桓的眼神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袁桓淡然言道:“学习汉语不能单纯的靠教学,还要通过提高汉族和古越族之间的交流,给他们创造学习汉语的条件,让他们知道唯有懂汉语,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咱们便是要通过各种手段,逼着古越族百姓自发的去学习汉语,只有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汉语的好处,才能令他们真正主动的去学习。

  这一点比咱们强制执行普通话政策,要事半功倍得多!”

  刘伯温当即欠身一礼:“主公之才,实在令刘某敬佩!在下一定会谨尊主公意愿,把学习汉语,还有汉字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下去,还望主公放心!”

  “主公放心!”刘伯温肯定道,“在下必定不会辜负主公厚望!”

  “嗯!”袁桓点点头,“有你在,我放心,大胆地做吧,留给咱们发展的时间不多了,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巩固咱们已有的根基。”

  “诺!”刘伯温揖了一揖,随即转身离去。

  望着刘伯温离开的背影,袁桓随手拿起笔来,开始批阅相关奏疏。

  山越之地多铁铜矿,应该要好好利用一下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