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7章 石炭炼铁,水排风车
作者:曲径小路      更新:2022-05-19 14:46      字数:2280
  开垦荒田完毕,袁术治下所有县城进入了播种阶段。

  这段时间不会持续很长,同样不需要太多人手,从开荒政策中退出来的百姓,张昭命人将其划分为三股人流。

  其一,兴修水利,安装水车,灌溉田亩,以保证水源充足;

  其二,铺路搭桥,美化城镇环境的同时,修缮城防力量,屯田军制得到进一步巩固;

  其三,房屋改造,注重防雨、保温、防腐蚀,为迎接数月后的冬季,做准备。

  各大县城在袁桓政策的带动下,全部陷入了疯狂的施工当中,似乎在这短暂的数月之中,干出了以往十余年来的城镇变化。

  而下蔡是个特殊存在,它在袁桓在职期间,便将这些工作全部完毕,家家户户有余粮,播种、灌溉、畜牧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转。

  那么它下半年便没有工作安排了嘛?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就在前不久,张昭得到其子张承从下蔡传回的密函,说第一批黑金石炭已经从并州运回下蔡,招募铁匠的工作同样完毕,此时在下蔡足有三百余铁匠,近七百余学徒。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为此,张昭亲自从寿春赶回下蔡,名义上是为了探亲访友,可实际上却是为了袁桓的冶铁大业而不断奔波。

  下蔡城外四十里。

  翻过一座土丘,抵达一片秘密的开阔地,登高远望,可以看到成百上千座类似于土包一样的存在,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排列开来,那是冶铁用的火炉。

  火炉呈半椭圆形,一半在地下,可以保证热量不逸散,另一半则在地上,近乎两丈余高,由青石大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砌筑而成。

  在火炉内部墙壁上,抹着一层足有一指厚的耐火泥,这耐火泥可不是普通的黏土类泥土,而是参杂入了特殊物质,足以耐得住1600度以上的高温,极大地提高了火炉的耐受性。

  每一个火炉可以称得上一个冶铁单位,配以一个炼铁师傅,两个或三个学徒匠,师傅负责冶铁、锻打成半成品,而学徒匠则负责鼓风、搬运铁矿等一系列的杂工。

  说起鼓风,便不得不提袁桓的小发明。

  在每一座火炉旁边,都陪着一个鼓风箱,鼓风箱联通火炉,通过提供大量的空气,从而保证燃料可以充分燃烧,最大限度地提升炉温,以提升冶铁效率。

  除此之外!

  在此处有汝水暗流通过,袁桓通过系统,购买了一整套的水车鼓风设计图纸,命工匠将其安装,利用水流的动力,带动水车的运转,从而持续不断地为火炉提供新鲜空气。

  有人会问,既然有了水车鼓风设备,为什么还要在火炉旁设置小的鼓风机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如果到了冬季,亦或是枯水期,那么水车鼓风设备便失去了效率,自然需要靠人力来提供风源。

  两者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半点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生产出来的铁器,全部是半成品,为了保证专业链条的不泄密,袁桓将真正负责锻打精铁装备的人马,放在了另一个区域,那里靠近山泉,水质极佳。

  此时,正值酷暑八月。

  张昭身着长袍阔袖衣物,在其子张承的陪同下,前往冶铁部落视察工作,二人才翻过土丘,进入冶铁部的区域边缘,迎面一阵热浪,险些吓得张昭望而却步。

  不过,张承早已命人准备好了单衣从旁等候,二人换好衣服,将马匹放下,徒步赶去,那感觉跟置身于火炉没什么两样。

  张昭挥袖拭去额上汗水:“黑金真不愧是黑金,热量的确很高!”

  张承嘿笑一声:“父亲!咱们此时还是在炉外,待会儿若到了炉内,那岂不得被热死?您还是忍忍吧,弟兄们可每天都在里面工作,着实辛苦的很呐!”

  张昭嗯的一声点点头:“主公吩咐过了,要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如若发现脱水等症状,及早送回县城医治,还有这帮人的福利待遇,绝对不能克扣,但有发现,务必严惩!”

  “父亲放心便是,孩儿早记载心里了。”

  张承淡然言道,带着张昭随便进入一个火炉,顿时热浪扑面,张昭脸色骤然潮~红:“果然是热火朝天呐!”

  叮!叮!叮!

  捶打声没有停顿。

  可能是因为太吵杂,那两个学徒工还有打铁师傅竟然没有发现张昭已经到了,望着那如精铁一般的肌肉上,满满地全是汗水,张昭颇有感触。

  “臭小子,瞧好了,打铁可不仅仅是胳膊上用力,单纯依靠胳膊,是打不出精铁的!”

  砰!砰!

  “记住喽!以脚为轴,前驱蓄力,带动腰腹,力贯长虹,汇集于轴,爆发于腕!”

  蓬~~~

  打铁师傅一锤落下,顿时星火迸溅,铁块竟足足沉下半厘左右,身旁的两个学徒工眼神放亮,紧盯着师傅的动作不敢挪动半分。

  “哈哈!这黑金果然厉害,但靠焚烧加热,便能达到这种地步,俺老牛一定可以炼出神兵利器!一定可以!”

  蓬~~~

  蓬~~~

  铁锤砸在烧红的烙铁上,发出砰砰的金鸣声,那人全神贯注之下,锻打铁器似乎更有节奏,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张昭拦住张承,淡淡地摇了摇头,示意休要打断对方的节奏!

  不一会儿,那人停止锻打,长长呼出一口浊气,铁钳举起时,原本该是拳头大小的粗铁,俨然已经变成了拇指粗细,难以想象百次的捶打,到底驱除了多少杂质。

  “师傅,我给你拿水!”

  可学徒工才刚一转过身,恰见张昭、张承,以及陪同的两三个官员站在他们身后,顿时露出惊诧的表情:“县......县令.....县令大人!?”

  “什么县令大人,瞎说什么呢,县令大人会来......”

  师傅才刚一转身,还没来得及脱口,立刻把话咽了回去:“县令大人,您怎么来了,这里又脏又臭,您不该来!”

  张昭嘿笑一声道:“怎么?你们铁匠能来得?我张某人便来不得了吗?比起你们辛辛苦苦打铁,每日坚守在火炉旁而言,我张昭甚是惭愧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