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初具规模
作者:徐狂      更新:2022-05-19 14:43      字数:3702
  史上名臣杨士奇能为三朝老臣,要不是因为一个逆子,将会是明史上少有的善始善终的名臣,长于文才,老谋深算那是基本的,与并称三杨的另两位相比,杨士奇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心思敏捷。

  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这就是杨士奇。

  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才能,杨士奇才能抽丝剥茧察觉到刘璟种种不同寻常的举动,毅然登上这条船。

  当周继瑜、叶福将实情一一道来的时候,杨士奇立即察觉到了其间大有隐情……呃,其实他猜的大都是错的。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这图纸绝不是出自刘璟之手,太祖皇帝也曾重用火器,火器犀利,孩童持之可伤甲士……刘青田身为谋士,绝不敢和火器牵扯不清,更别说传给儿子。

  而且今上在潜邸时期埋头匠术,据说在吴王府内设工坊,还曾经为了匠人和工部扯皮……杨士奇能肯定,图纸出自于陛下,而那些被刘璟秘密送到金山卫打制火器,制作火药的工匠,很可能出自吴王府。

  杨士奇很快联想到,传闻刘璟从谷王府长史降为中书舍人,被陛下训斥罢官,后起复入工部为虞衡清吏司郎中。

  而虞衡清吏司,就是主管火器、火药。

  工部下属的工坊打制的火器是送不到松江府的,而松江府也用不着,但自从太组皇帝驾崩,朝中贪污之风再起,刘璟可以心安理得而且顺理成章的克扣火药……这是松江府需要的。

  没有火药,火枪不过是柴火棍,铁炮连柴火棍都不如。

  杨士奇猜测,这应该是陛下和刘璟计划好的……但算算看,距离现在已经很久了,距离周继瑜、叶福赴任松江也很久。

  杨士奇有些兴奋,但身子却在微微颤抖,因为这些并不是他脑海中最早闪过的念头。

  他最早联想起的是一件事,一件强行将一切变成如今复杂朝局局势的事……半年前,李棣拜陵,山崩地裂,据说其状极惨,近乎五马分尸,都捡不出稍微完全的尸块。

  传闻此事乃是先帝为之……但现在看来,很有可能是陛下的手笔。

  从那时候就有意帝位了吗?

  不然陛下完全没必要设局伏击前燕王李棣,换句话说,陛下从来没有真的远遁江湖之念……他始终在瞄着那张皇帝宝座。

  哎,想得越多,错的就越多,如果李允熥在此,定要大叹,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无数往事在杨士奇脑海中盘旋,比如当年懿文太子病逝,其实今上也是有机会进位皇太孙的,毕竟李允炆说是嫡子,实际上其母是后来扶正。

  难道陛下那时候已经看到今日……至少看到削藩带来的恶果,或者看到前燕王李棣的狼子野心?

  又或者是因为陛下是开平王常玉春的外孙……但那时候,常玉春已然阵亡多年。

  暂时来不及考虑太多,但可以确定,今上颇有后手,杨士奇打点精神,细细问起火器诸事。

  从某种角度来说,杨士奇和道衍类似,出身平凡却天赋极高,饱有学识又游历天下,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有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望,两人都对兵事有着深入的了解。

  只略略听周继瑜、叶福说了一遍,杨士奇就判断出,此为军国大器……如果有一批能熟练使用火器、铁炮的精锐,再配之步卒、弓手、骑兵,这将是一支规模不大,但战力很强大的军队。

  琢磨了会儿后,杨士奇低声道:“以白糖换粮,蓄积粮草,招揽青壮,用以治河,以兵法勒之。”

  “可以放出风声,引盗匪、倭寇来袭,金山卫兵力不足,松江府组建乡勇……”

  叶福连连点头,“先后次序,士奇兄安排的妥当,粮草、人口、成军、练兵。”

  杨士奇端起一杯酒,正色道:“继瑜兄、叔畴,饮下此酒,竭尽全力,他日功成,再度痛饮。”

  周继瑜、叶福双手持杯,遥遥相敬。

  不得不说,杨士奇的能力是周继瑜、叶福无法比拟的。

  从这一天开始,杨士奇将白糖换粮一事全都交给另两人,自己或舟或步,足迹遍及整个松江府,甚至连如今少有人迹的崇明岛都去过。

  几百年后的现代,很多人都认为,这颗东方明珠在民国之前不过是个小渔村……其实这是错误的。

  但在南直隶诸府州中,松江府相对来说地势平坦,但相对来说也人口较少,毕竟历史并不悠久,虽然三国华亭侯陆逊曾以此为封地,但直到元朝中期,才多有大族迁居此地。

  因为太湖水患、北方战乱,大量的难民从北侧、西侧窜入松江府,择地聚集,苦苦煎熬,杨士奇不顾风雨,跋涉艰难,几乎走遍了每一处,做到了了然于心。

  半个月后,大量闻风而至的粮船来到松江府陶宅镇,原本只是以粮食换白糖,大量粮商都得到了满意的回报,但随后商人的聚集让这儿成为了东南的商业重心。

  在和刘璟几次通信之后,杨士奇联络了浙江按察使王良,勾连浙江布政司,又写信给同乡苏州知府姚善,聚集大量货物在陶宅镇,无中生有折腾出了个规模相当不小的草市出来。

  陶宅镇。

  浑身上下黑了一个色号的杨士奇感慨的看着兴旺的市场,除了白糖之外,茶叶、瓷器、棉布各种货物林林总总,来往的人川流不息。

  杨士奇心里有着隐隐猜测,以商业手段迅速打造出这个草市的建议看似来自刘璟,其实很可能出自陛下的手笔。

  虽然没有抽水,也不缴纳税赋,但这个草市迅速壮大,它带来了人流量,带来了大量货物,很快稳定了松江府的局势。

  换来的大量粮食作为赈灾粮发放下去,维持住难民生存的最低标准,走遍整个松江府的杨士奇从难民中挑拣青壮,高维、侯景鹏从金山卫抽调士卒作为队长,隐隐以兵法勒之,松江知府周继瑜已经上奏朝廷,请求治河……能从朝中弄点好处那都是有益的。

  “士奇兄。”踩着一双草鞋的叶福疾步而来,脸上满是笑容,“不过月余,如此成就,士奇兄有实干之才。”

  “叔畴过奖了。”杨士奇笑着握住叶福的手,“若无继瑜兄、叔畴费心劳力,如何有今日之况?”

  “更别说,如今只是初具规模,接下来诸事……”

  话音未落,耳边传来急促的竹哨声,杨士奇脸色大变,这是盗匪来袭的警戒信号。

  叶福的手没有松开,轻声道:“虽只持木枪竹剑,但已聚集青壮五百人,不仅有军中精锐领兵,金山卫另抽调两百甲卒伏于侧翼。”

  “已有准备?”

  “斥候昨夜来报,金山卫指挥使高维精通兵法,定诱敌深入之策。”叶福笑道:“若无盗匪、倭寇来袭,松江府何以组建乡勇?”

  杨士奇迟疑了下,低声道:“不可弄巧成拙。”

  叶福点点头,本朝地方行布政司、按察使、指挥使三权分立,各地不许自行组建乡勇,不过南直隶无上司直辖,沿海常有倭寇来袭,一旦有大股倭寇犯境,才许组建乡勇。

  “来犯五百盗匪,其间半数倭寇,有数人乃是松江府悬赏已久的头目。”叶福轻笑一声,“此战之后,青壮疏通河道,青壮成军,可并行而为之。”

  杨士奇微微颔首,在心里琢磨,自己赴任松江同知至今一个月,虽然刚开始一团乱麻,但进展却非常迅速,至今日已经可以正式进入快通道了。

  不过杨士奇心里也清楚,换来的粮米还是不够的,一方面苏州府、嘉兴府、湖州府都来求援,另一方面组织青壮难民疏通吴淞河……这将是耗时极长的工程。

  太湖水患之重在于疏通吴淞,使得湖水入海,但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浦口的一百三十余里已是茭芦丛生,已成平陆……这一段几乎是重挖河道了,工程量非常宏大。

  历史上名臣夏元吉先后于永乐元年、永乐二年两次治水,动用十余万民工,耗时一年半才得以完工。

  杨士奇知道,面前的困难还很多,接下来要做的更多……所以,他心里考虑的是,仅仅以松江府一府之力,或得嘉兴、苏州两府相助,自行治水,还是尽快成军,练就精兵,以便李允熥掌控朝局,再以朝廷治水。

  两个方案,前者耗时很久,而且会极大的影响成军的速度和练兵的效率,毕竟无论是练兵还是成军,都需要大量粮草为后盾。

  简单来说,吴淞河不疏通,太湖水患就无法根除,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几地的局面就不太可能改变,赈灾只是治标不治本。

  从时间上推算,杨士奇计算过,明年开春时候想顺利春耕,之前的四个月内耗尽粮草招募民工,也未必能疏通吴淞河,而且还要考虑到吴淞河支流导致的时不时水患对田地的影响。

  换句话说,即使竭尽全力,明年秋收有没有收成,那也是说不准的事。

  但如果选择后者,尽快成军,尽快练兵,为陛下后盾……但接下来的一年内,陛下有翻盘的可能吗?

  杨士奇计算过,维持赈灾的最低标准,计算每十日粮草的进账,只能维持一支三千青壮组成的军队,加上金山卫的兵力,共计约莫七千兵力。

  而仅仅应天府内,燕军兵力就超过万人,陛下翻盘的难度太大了。

  杨士奇原本也没想过在短短一年内翻盘,但如何抉择……这太难了。

  所以,杨士奇犹豫不定,他决定干脆将这件事上报,让刘璟……不,让陛下去决定吧。

  正在思索时,草市商贾已经发现盗匪来袭,市内一片大乱,但周继瑜率甲士、衙役弹压全场,斩杀数名乘机作乱的地痞流氓。

  镇外先传来一阵噼啪射击声,杨士奇知道那是火器发射的声音,随后杀声震天,有人登高而望,大呼小叫,声音里充斥着兴奋和激动。

  一个时辰后,金山卫指挥同知侯鹏景遣派军士来报,大胜,斩盗匪首级近两百,俘虏两百有余,生擒头目六人。

  当日,盗匪来袭的奏折快船送往金陵。

  第二日,大捷的战报,以及请组建乡勇备倭,招揽民工治河的奏折一并送往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