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谁有资格夺嫡?(上)
作者:徐狂      更新:2022-05-19 14:43      字数:2586
  本朝以布政司、按察司、指挥司统管一省,王良身为浙江按察使,堪称封疆大吏,受到了魏国公徐辉组极为隆重的款待。

  出面的除了徐辉组本人外,还有刑部尚书暴昭、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茹瑺等多位朝中重臣,还有数位侍郎级别的官员,以及朝中颇有名望的几位御史。

  在盛大的宴会后,书房内,徐辉组一坐定就屡屡提起“陛下”,而暴昭、茹瑺等人也附和……王良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个“陛下”指的不是当今陛下,而是放火焚宫的先帝。

  这说明什么?

  说明徐辉组他们始终忠于先帝……或许先帝真的没有死……这种坊间传说,王良实在难以取信。

  王良当年在燕王李棣起兵时候,力劝建文帝减罪……他是个极为看重礼法的文士。

  所以,在王良看来,若是在燕王李棣身死之日,先帝现身,力挽狂澜,虽然手段阴私,但也称得上有勇有谋。

  但如今半年过去了,先帝依旧渺无音讯……至少没有竖起旗号,如此无魄力,弃国而走以保自身,实在无天子气度。

  随着暴昭、茹瑺或细致或大略的讲述朝中局势……王良很快察觉到,这些人对当今陛下无一丝敬意。

  是了,口口声声称先帝为“陛下”,等于不承认当今陛下的正统性。

  王良在内心深处叹息,朝中局势实在复杂难言……难怪之前吏部尚书张紞提醒了那一句,需细细察之。

  “天性当年以刑部侍郎外放,此次入京,不如留下?”刑部尚书暴昭笑道:“刑部左侍郎冯褒即将致仕。”

  王良苦笑道:“今日昭季公言约莫留任,后朝觐陛下,听燕王、赵王之意……燕王太妃已经定下。”

  徐辉组嗤笑道:“天性为封疆大吏,朝觐陛下,燕王、赵王何以在场!”

  王良试探问道:“陛下登基已有半载,今日所见,与燕王、赵王谈笑无忌……”

  “不似人君!”在这个话题上,徐辉组堪称肆无忌惮,“逢迎燕王一脉,全无廉耻,不知军国大事,只知道胡搅蛮缠!”

  茹瑺生性谨慎,只附和了两句,而暴昭却在添油加醋,“吴王自小不读书,堪称纨绔,又埋头匠术……”

  王良竖着耳朵只管听,好一会儿等这个话题暂歇,才开口道:“魏国公,此次入京,受浙江布政司所托……浙西水患……”

  徐辉组眼珠子转了转,“如今户部尚书夏元吉依附燕王,朝中钱粮皆输北地,实在抽调不出……天性稍候些时日。”

  王良面露喜色,“那就拜托魏国公了。”

  徐辉组挥手笑道:“分内之事而已,刑部侍郎冯褒即将致仕,就算天性不想去刑部,也有其他位置足以容纳。”

  王良勉强维持着脸上的表情……我和你说的是同一件事吗?

  我要钱粮,要钱粮,要赈灾,要修水利!

  你以为我此次入京是来跑官的吗?!

  当日,王良谢绝了徐辉组的留宿,找了一处客栈住下。

  躺在床上,王良清晰的看见皎洁的月光从窗户中溜进屋子,将角落处照的一片光亮,心中盘算明日去找谁?

  如今朝中局势纷乱,燕王、赵王夺嫡,徐辉组为前朝旧臣,却不看好陛下,要么是选择不知生死的先帝,要么是先帝同胞弟弟衡王。

  而朝中官员站队择主,即使是中立,也不过明哲保身,有何人关注浙西水患?

  越想越觉得悲哀,浙西不是远在天涯海角,不是云贵之地,不是辽东北疆,距离金陵这么近……持续将近两年的水患,居然无人问津!

  第二日清晨,天才微微亮,王良就起了床,呆呆的坐在床沿,当年和夏元吉虽然无甚交情,但终究也曾同殿,要不要试着去户部问问?

  但王良心里也清楚,这种希望太过渺茫了……夏元吉依附燕王,若是燕王已然登基,说不定还会伸手,但如今……夏元吉的所作所为必定要遵从燕王之意。

  不过,王良从来没有考虑过投入燕王李高炽的门下……虽然对方对自己颇为友善。

  似乎过了很久,王良还是下不了决心,就此离去,浙西水患……浙江本身实在是没办法了,但留在金陵,似乎也找不到人帮忙。

  夺嫡,夺嫡,夺嫡……谁能关注浙西水患,谁会关注民生,那才有资格夺嫡。

  就在这时候,外间长随敲门进来,“老爷,有人投帖。”

  王良诧异的接过帖子,“澜伯兄?”

  一个时辰后,黄府的书房内,坐着三个人。

  王良有些诧异,“倒是未闻景公与澜伯兄相善。”

  在场的除了礼部侍郎黄观和王良外,还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景清。

  “持身公正,不为朝局所卷,不逢迎媚上,不参于夺嫡事,如今朝中百中无一。”景清笑道:“如此,自然与澜伯相善。”

  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朝中高官显贵中,还能独善其身的官员并不多,吏部尚书张紞算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算一个,景清和黄观也算,但前两者明哲保身,后两者明显抱团,欲有所为。

  黄观之所以与景清走得近还有一个原因,景清向前者言明曾经接到陛下来信……陛下真的还活着。

  黄观身为六首状元,受太组皇帝和建文帝多番恩遇,更曾经在奉天殿直斥李棣,绝不可能投入燕王一脉,又曾经在洪武年间与魏国公徐辉组有隙,所以,景清才选择了黄观。

  很奇怪的思维模式,如今局势下,最可能夺嫡的还是燕王、赵王,但景清更关注的却是徐辉组……在他看来,如果燕王一脉落败,陛下回朝,也要面对很可能权倾朝野的魏国公徐辉组。

  所以,昨晚王良赴宴魏国公府,今日一早,景清就让黄观递帖相邀。

  这一次,王良谨慎的没有提起浙西水患,而是陪着景清、黄观叙话。

  而景清却有意无意的打探昨晚王良赴宴的事,而且相当直率的说:“如今燕王太妃垂帘听政,徐家女正位中宫,魏国公聚拢旧臣……无论结果如何,徐家久盛不衰。”

  王良笑了笑,试探问道:“昨晚听魏国公提起先帝焚宫……”

  “天性是想问先帝下落。”景清嗤笑道:“魏国公全然不知,却矫饰聚拢旧臣,其心不可揣测。”

  王良眼神闪烁,“景公的意思是……”

  “天性想多了,先帝焚宫,不知下落。”

  王良心里一个咯噔,是“不知下落”,而不是“不知生死”。

  黄观换了个话题,笑着问:“昨日天性朝觐,以你观之,陛下如何?”

  王良长长哀叹一声,“陛下与燕王、赵王谈笑无忌,对政事全无兴趣……”

  景清和黄观交换了个眼神,后者轻声道:“陛下看似荒诞,又为傀儡,但实非昏庸,倒是不愧懿文太子教诲。”

  王良呆了呆,立即反应过来了,正因为如今燕王、赵王夺嫡,掌管宫中事的又是燕王太妃,而聚拢前朝旧臣的徐辉组也冷眼旁观,陛下是个不折不扣的傀儡皇帝,才需要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