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要相互理解
作者:千苒君笑      更新:2022-05-19 02:06      字数:2209
  皇帝又把姜闻修这个户部尚书贬为了户部侍郎,官阶由正二品降为了三品,算是给了孙尚书一个交代。

  孙尚书的嫡子命是捡回来了,只不过免不得大病一场。姜闻修心里万分窝火,孙尚书的儿子生了一场病,而他的儿子却还在大理寺看管着,他的官级也被降了一级。

  姜文谦行凶一事本来被首辅压下,可是哪知突然事情走火了,闹得沸沸扬扬,满朝皆知。

  即便姜文谦被放出来了,往后也是污点伴随着他一生。

  吴氏终日以泪洗面,但是却不敢到姜闻修面前去求情。只怕她一去,姜闻修反而会暴走,对她也绝不会留情的。

  姜闻修一从外面回来,就看见姜玉箐带着婢女正跪在庭院里。

  姜玉箐楚楚道:“子规犯了错,女儿这个做姐姐的也有责任,只要能让爹消气,爹就责打我吧!”

  姜闻修根本不想理会,径直从她身边经过,拂袖冷哼一声。

  姜玉箐便边哭边道:“事情一发生,爹就叫二妹去刑部尚书家里去救人,可是二妹不去,事情才闹得这样大。若不是二妹在皇上身边侍奉,皇上又怎会知道这件事……”

  姜闻修脚下顿了顿,大步流星地往前走。

  他何尝不恼恨姜黛,非但不绑着姜家,反而煽风点火!

  等姜闻修走后,姜玉箐才拭干了眼泪,由婢女搀扶着起来。事到如今,姜闻修不会不管姜文谦的,那可是他唯一的儿子,她只要能把姜闻修的怒火转移到姜黛身上,便能缓解一下这边的矛盾了。

  琴姨娘的院子里,琴姨娘正在给姜闻修做新衣服,姜玉露则待在她那处,心血来潮地染丹蔻。

  染好了一只手,姜玉露心情极好地抬起手来,满意地看了一眼那鲜红欲滴的指甲,道:“姜文谦这次无论如何也脱不了身了,吴氏和姜玉箐那边估计愁都要愁死了。娘正是时候再好好套牢爹的心。”

  琴姨娘不予作答,但面上神色已然彰显一切。

  皇帝对姜闻修本就不看重,把他重新提携回京是首辅的主意。

  为此苏砚也遭了皇帝的一顿训斥。

  从殿上出来,苏砚去了一趟太医院。彼时姜黛正在药房里忙碌。他站在门口看了她一会儿,满室药香,衬得那抹身影十分静谧。

  姜黛手里拈着药材,放在了一柄小称上称量了一下,然后取出又称另外的。她头也没抬一下,道:“首辅打算一直在门口站下去吗?”

  苏砚也不诧异,一边抬脚走进来,一边随口问道:“你知道我要来?”

  姜黛放下小称,抬头看他道:“我怎么知道,首辅不是已经来了吗?今日首辅来拿什么药?”

  苏砚走到柜台前,道:“刚被皇上训斥了一顿,心里不太舒服,你这里有没有治心病的药?”

  “不好意思,那可没有。”

  “姜黛,”苏砚问她,“你是在生我气吗?找法子报复我?”

  姜黛闻言就笑了,道:“首辅何出此言?”

  “唉,姜闻修也真是蠢,他自己的女儿是个什么性子,他自己不知道吗?”苏砚身体靠在柜台上,闲适地道,“竟还把脖子洗干净了送上来。你把这事抖给皇上,不是报复我擅自决定了你义兄的婚事?”

  姜黛亦是叹气,道:“唉,姜闻修把这锅甩给我,我治得好又没我的功劳,我治不好就得被他推出去挡祸,你说我能怎么办呢?”

  苏砚点点头,道:“说得也是。”

  姜黛又挑眉道:“至于你说我报复,那完全是首辅多虑了。报复谈不上,不过回馈一下首辅倒是真的。”

  苏砚眯了眯眼,道:“你这女人,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身在朝中身不由己,更何况首辅。若是做事都要去考虑别人的感受,那这个位置也不会坐得牢靠。能在这官场里混的,有几个是善良人?善良的只会被压在底下,踩得死死的。上位者决定下位者的人生命运,历来如此。”

  姜黛说得十分清晰而平静,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悠然道:“这是朝堂,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又不是过家家。首辅的立场和处境决定了要这么做,我非常理解。”

  苏砚听得出来,她闲淡的语气里,没有半点儿言不由衷。有时候苏砚甚至想,她若是跟自己闹脾气,可能会更好些。

  可她偏偏就是看得这么清楚。

  她抬头看了苏砚一眼,风轻云淡地微笑道:“只不过我也不是什么好人,我也有我的立场和处境,首辅若是动了我的,我必会好好回馈,相信首辅也能理解。但愿如首辅所说,这次我义兄会娶一个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姜黛还道:“首辅手下的人闹腾,估计首辅也没少伤神,要不要我给首辅配几副安神茶?”

  苏砚道:“难得见你这么善解人意,给我来点吧。”

  ***

  近来西境外占地面积辽阔的最大的外族部落乌斯藏比较活跃,因而西陲边境外交也比较频繁。

  乌斯藏新任的政教首领继位,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首领,对乌斯藏内部改革也显见成效。

  乌斯藏身为最大的外族部落,与本朝疆土毗邻,早年发动过几场战争,都被褚昱敲打得安安分分的,不得不俯首称臣。

  新首领一上任,为了延续两国之友好,希望向皇帝求娶一位公主做为首领夫人。

  乌斯藏首领更替一事,早就作为边防军务传到褚昱手上,并上呈到皇帝那里。但是褚昱扣下了首领想要求娶公主一事,直到近两日进朝朝拜的乌斯藏使者抵达京城,才把话传达。

  首领求娶本朝公主,在政治上这绝对是一件好事,利于同化外族血脉,也彰显了乌斯藏想友好和平相处的决心。

  皇帝若是不同意,那便是主动坏了两族和平。更何况说起同化血脉,到时候乌斯藏的继承人有一半是本朝汉人血统,皇帝能不同意吗?

  可是这事来得突然,皇帝一点准备都没有,宫里适龄的公主一个个筛选下来,合适的就只有清宁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