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辞行往京
作者:千苒君笑      更新:2022-05-19 02:02      字数:2244
  姜玉箐突然意识过来,这个人当初能把周皓打成那样,把周姜两家挑拨成死敌,她会对付不了姜玉露吗?

  要是有机会,姜玉箐真是迫不及待想看看,姜玉露真的挑战了姜黛的底线后,姜黛会怎么收拾她?

  姜玉箐亦是柔柔一笑,道:“我只是好意提醒你,你好自为之。”

  转身时,那满脸笑意便化作了恨意。眼下虽不能把姜黛怎么样,但总有一天,她会把自己所遭受的一切都还给她!

  在姜闻修苦苦期盼中,调令终于送达,到了姜闻修的手上。

  姜闻修正式升迁为户部尚书,官居正二品,择日举家迁往京城就任。

  姜闻修满脸喜色地将调令拿回来,老夫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激动得直抹眼泪:“老天有眼,让我们姜家终于又有了出头之日!”

  姜家祖籍本在京城,无奈几年前遭贬此地,老夫人和姜闻修最大的心愿便是能够再理直气壮地回到京城去安家落户。

  如今总算是心愿得偿了。

  老夫人急忙命全府上下打包收拾,择日启程去京。

  连日里,姜宅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姜闻修更是忙于应酬,登门来贺喜的下属官员陆续不断。他当然不忘新首辅的提携之恩,还回了书信表明心迹,等进了京以后,就是新首辅一党的文臣了。

  姜玉箐和姜玉露则各自做着京城贵女的美梦,暂且相安无事。

  姜黛反应很平和,在姜家上下都欢喜雀跃时,她带着山芙去了趟游家。

  游重也已经收到了消息,见了姜黛来,便笑道:“这两日常听你义母念叨你,现在来了,就快去看看她吧。”

  说来惆怅,姜黛还没认这义父义母多久,便要与他们分别了。

  姜黛此行来,是来向游夫人告辞的。

  游夫人见了她还未开口说话,眼泪就流了下来。

  姜黛见状心头一软,给她拭泪,边笑道:“义母哭甚?”

  游夫人道:“你这孩子,是不是与我母女缘薄,这还没多久就要走。”

  姜黛道:“我是去京城呢,又不是去别的什么不好的地方。义母和义父以后有机会也会去的不是?”

  这时游重和游庄走了进来。

  游重心疼道:“快别哭了,还要闺女来安慰你。姜黛去京城不是坏事,况且京城里还有褚都督看着,不会差的。”

  姜黛点头应和:“就是。”

  随后姜黛教了丫鬟怎么制作和保存干花的方法,又与游夫人和游重道:“我不在的时候,义母要注意身子,我留了些药在这里,若是义母有恙,用药没效的话,一定要写信给我,我会赶回来的。”

  游夫人劝都劝不住,这下哭得更凶了。

  她搂着姜黛道:“姜家人待你不亲,你不如留在我这里,我待你必定视如己出,孩子,你说好不好?”

  姜黛倚在游夫人怀中浅笑,道:“若是可以承欢膝下,谁又愿意寄人篱下。只是可能不行啊,我还有事情没做完。若是等我做完以后,义母还愿意留我,我一定赖着不走。”

  姜黛从来没想过,她会在这个地方和别人产生感情上的羁绊。

  这对于她来说,明明是不必要的东西,可是却日复一日,让她感觉到温暖,舒服。

  有人因为她的离去而不舍,有人因为见不到她而落泪,有人关心她、牵挂她。

  姜黛在游家留了大半日,走的时候,是游庄把她送出来的。

  游庄叮嘱道:“京城乃是非之地,你这一去,诸事小心。也不要忘了来信,要是遇到什么困难,不妨在信上说一说,爹在京城里多少有点关系,还能替你解决。”

  姜黛在门口停了停,对游庄笑了笑道:“多谢义兄。也烦请义兄多照顾义父义母。”

  游庄点头。

  姜黛便抬脚走出游家大门,游庄刚想跟上,她便头也不回地道:“义兄请止步,就送到这里吧。”

  “你……”他见姜黛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不由唤道,“姜黛。”

  姜黛终于才肯顿下脚,回头看来。

  游庄略有些复杂地看着她那张清丽到韵致天成的脸,她有一双宠辱不惊的眼睛,一切光景在她眼里仿佛都是尘埃落定的样子。

  游庄走出门来,下了几步台阶,站在姜黛面前,忽而低声地问:“你与褚都督,其实没什么,对吗?”

  姜黛依然波澜不惊地看着他。

  他又道:“若是有个什么,他不会请父亲收你为义女。”

  姜黛扬唇而笑,云淡风轻道:“对,我们什么都没有,不过一场儿戏。当时骗了义兄,是我不对。”

  游庄张了张口,相对无言。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大方地承认了。

  若要是早听到这些,他可能不会放弃。可是现在姜黛成了他的义妹。

  后游庄道:“遇到了麻烦,一定要写信来。”

  入秋后,姜家举家迁往京城。

  姜家在城里的宅子还是继续保留着,并留下一部分仆人看家守宅。

  琴姨娘有孕,老夫人身体又不好,因而行程很是缓慢。

  等抵达京城时,已是深秋时节,山间到处都是红枫林染,风景美不胜收。

  天空呈靛蓝而不带一丝杂质,晴朗得连一丝云烟儿都不见。阳光像被筛子层层过滤,最后晾成了澄澄纯粹的金色,洒满漫山遍野。

  这样秋高气爽的节气,任谁见了心情都会好。

  彼时姜黛站在京城的城楼下,那城楼高耸巍峨,士兵于城头而立,城中繁华可见一斑。

  姜黛年幼时虽然在京城住过,可对这里已经不剩多少印象。

  进城以后,城内街道宽阔,屋舍林立,车水马龙,以及来来往往的行人,与行省州城又不可同日而语。

  姜家老宅尚在,只不过很久没住人,眼下回来,需得里里外外地收拾一番。

  在这里,以前姜黛的院子最讲究,现在物是人非,她住过的那个院子被姜玉箐理所当然地霸占了去。

  而姜玉箐把她曾经又窄又偏的小院让给了姜黛。

  虽然位置和朝向不同,但地方大小和风晓院差不多,姜黛还叫它风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