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朱元璋的担心
作者:愿做巫山水      更新:2022-05-18 23:40      字数:1349
  到了此刻,朱标也知道,没法阻止朱元璋对刘伯温的追封。

  他思虑片刻,开口提议:“父皇,要不然便将刘先生的爵位重新恢复,由刘璟继承?诚意伯的爵位,从刘璟往后,传三代?”

  这种封赏,已经是朱标能想到的,最为稳妥的法子。

  只是他这话一说完,朱元璋便已经眉头紧锁,显然并不满意。

  一旁朱棣见状,心中也是一阵别扭。

  一来今日朱榑再度出了风头,让他颇为不爽;

  二来朱标今日屡屡碰壁,就连提议也不被采纳,这让他心中不忿。

  两种情绪叠加,使得朱标心中更加恼怒,竟小声嘟囔了起来。

  “父皇也真是的,刘先生已经死了那么多年,就算追封,也未必就有什么用处,难不成人死了以后,还真能成了鬼?”

  他行伍数年,和军中之人厮混久了,也就不敬畏鬼神了。

  此刻不经意说出这番话,本无恶意,却已经触怒了朱元璋。

  瞧着朱棣,朱元璋道:“老四,你怎么说也是要镇守一方的藩王,岂可如此荒唐?回去,抄录《周礼》五十遍,另外再去礼部,重新学了礼数,再去就藩!”

  朱棣没想到,自己只是嘀咕一句,就会受罚,心中不忿,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默默将这份委屈,算作了朱榑身上。

  只可惜,此刻的朱榑,却是没工夫理会朱棣的心情。

  在心中盘算半晌后,朱榑终于想到了一个大胆,却必然附和朱元璋心意的封爵。

  “父皇,儿臣觉得,您大可赠刘先生为杨国公,配享太庙,或是文庙。

  至于其子也可以授予官职,继承诚意伯后,不予传代。”

  朱元璋闻言,心中倒是对于这个安排,颇为满意。

  只是有一点他却是颇为好奇,于是追问:“为何是杨国公,可有什么典故?”

  朱榑笑道:“儿臣只是曾经听闻,刘先生乃是昔日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后人。

  当日刘光世便曾受封杨国公,用这个名号,也算是为刘先生光耀门楣。

  想来刘先生在九泉之下,也该会喜欢。”

  朱元璋闻言,心中更加觉得,这个建议不错。

  他思量片刻,摆摆手道:“这主意不错,只是太庙的事就算了,若是让刘先生到了太庙,只怕那群武勋该翻天了。”

  朱榑略微想了想,觉得这的确有些不合规矩,至于文庙,就算朱元璋愿意,多半也是不成的。

  毕竟昔日刘伯温,也曾入仕元庭,算起来,乃是贰臣。

  “父皇明鉴,是儿臣考虑不周。”

  朱元璋略微思忖,道:“这样,前边的都按照你说得,配享太庙什么的就算了;谥号嘛,就用文成吧。”

  文成二字,在文官之中,算是不低的了,朱榑自然不会去争辩什么。

  至于朱标,此刻他心中惴惴,也不至于因此去说什么。

  于是,事情很快便被敲定下来。

  就在朱元璋捧着刘伯温的遗书,仔细翻看时,马皇后这边也已经准备好了一切。

  许是有了刘伯温的插曲,这一顿饭,完全没有过年时应有的氛围。

  待到酒足饭饱,朱元璋也没有宣布之前准备宣布的消息,而是直接,将众皇子遣散。

  待到皇子们都走了,马皇后有些愠怒地问:“不是说好了吗?怎么事到临头,你又什么都不肯说了?难不成,这种事还要我去和榑儿说?”

  朱元璋闻言,叹了口气,道:“你就没看出来,今天有些不对?”

  马皇后毕竟不知道刘伯温的事,皱了皱眉,道:“还不是你闹出来的?今天这法子,还不是要给你收拾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