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第 223 章
作者:湖涂      更新:2022-02-25 10:38      字数:3162
  林国安最近也没闲着, 整天都在到处晃荡,打听咋样才能弄个做他儿子发明的东西的厂子来。

  他专门找那种正式的工人打听。

  了解之后发现他儿子真是没说错,开厂房子不容易。

  机械贵不说,还有工人不好请。

  林国安从这些首都的机械厂工人这边探口风, 发现这些人是一点也没有离开国营厂子的想法。在他们眼里, 这工作不止稳定,能够养家糊口,待遇也不错。关键是光荣。

  给私人打工,哪有给国家打工好啊。

  林国安对这个事儿有些郁闷。

  给私人打工咋了,他这个私人老板挺大方的,开的工资高。舍得给钱。

  他对这些事儿有些熄了心思了, 准备看看是不是开个服装厂算了。这方面的工人还是好找的。技术含量不用太高, 只要会上缝纫机就成了。

  心里就是觉得不得劲儿。

  儿子整天在实验室里面不着家,媳妇整天在学校不着家,他干脆也不着家了, 一心一意的搞自己店子。服装店弄好了之后, 土产店也开起来了。

  他还在自家店面外面竖起来一个招工启事,准备招聘本地的人工作。

  招工启事挂了几天,才有人过来应聘。林国安也不挑剔,只要五官端正, 说话清晰就成。关键是这位来应聘的年纪有些大。五十多岁的大爷, 头发花白了。

  难得有人来应聘, 林国安也不好让人走, 就认真问了几句。

  比如说之前干啥的, 有啥会的。

  “会算账,我是我们厂里几十年的老会计了。”

  林国安顿时惊呆了。

  老会计,那得多值钱啊。

  “这……您这咋出来啦?”之前他问那些工人,工人都不乐意给私人打工呢。

  老大爷也有些不好意思,“家里儿子闺女下乡回城了,找不到工作,咱不退下来,他们年轻人怎么办呢?我这年纪闲在家里闲不住,总要替他们打算一下不是?我看你这边工资开的也还成,就过来试试。”

  林国安听完之后,脑袋里突然炸开一朵花一样的,他慢吞吞的问道:“……像您这样的情况,多吗?”

  “哎,怎么不多?多着呢!谁家不养几个孩子的。我有些老同志家里还有年轻人在家里待业呢。年轻人皮薄,不乐意出来抛头露面的。咱是吃过苦的人,不在乎这些。”

  林国安听完之后,心花怒放,顿时一拍巴掌,“大爷,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来给我这边工作,只要干的好,你之前厂里啥待遇,我就给啥待遇!”

  老大爷顿时愣了,“同志,你这店子开得起吗?”

  “不是店子,我准备自己开厂子。正好缺人呢,大爷,你之前是哪个厂里的,认不认识机械厂之类的老工人?”

  “我是钢厂的工人,机械厂当然认识,经常来往嘛,怎么,你是要请人给你工作?”

  “不不不,我是准备咱一起合伙办厂子。”

  林国安脑子还是很清晰的。这会儿请一堆工人还是很危险的。万一给自己儿子带来政治上的危险咋办?

  所以他觉得这个事儿得迂回。就想起了之前他们村里走集体的那种形式了。

  大家一起干部就成了?他就当个生产队的大队长,管着这群人,手里捏着权利以及分更多的工分。

  大爷姓朱,林国安称他一声朱会计。

  朱会计没想到这来应聘当个售货员,这还能有这样的发展。

  知道林国安不是给他开玩笑之后,他回去就帮着联系老工人了。林国安说了,只要工人联系好了,他这边就开始盖厂房,然后买机械。买不了新的,哪些厂里旧的功能倒腾道的。钱现在当然是不够的,但是这个不着急,反正东西一点点的置办。要是啥都等钱凑齐了才干,那才是黄花菜都凉了。

  朱会计回去一吆喝,顿时就给林国安招了一群老工人了,有些事工作给儿子闺女顶替的,还没到退休年纪,有些事已经退休了,在家闲着没事儿干的。

  听到朱会计说和人合伙开厂子,而且还是搞机械厂,以前做啥,以后还做啥,这些老工人们顿时又燃起了工作的激情了。

  干了一辈子的技术工人,退休回家之后技术就没用了,咋想都不得劲儿。

  现在终于能够重出江湖,一个个的都很积极。

  要不是林国安说暂时只要二十名工人,朱会计还能给他吆喝更多的。

  这二十名工人里面,有包括朱会计这样的老会计,还有管采购的有门路的老工人。剩下的十五名都是一线技术工人。

  林国安就和这群人正式见了个面,还开了会。

  林国安出资,出厂房,出机械,独占百分之八十的份子,剩下的百分之二十的份额,其他人分。

  这会儿大伙还没有股份啥的想法。林国安给他们讲的是农村集体合作社那种干法。多劳多得,多出多得。

  而且每一个工人除了这百分之一的份额之外,还能够领一份和自己职位合适的工资。

  如果干的好,另外还有奖金。

  所以,他们既是老板,也是工人。

  老工人们对林国安这个分法完全没有意见。对于他们来说,以前给国家打工,也是干技术工,只能拿一份工资。

  现在自己也算是老板了,厂里赚的多,他们也能拿的多。

  另外还能拿工资,那奖金。这才是真正的当家做主了。当即大家就举手表决,全票通过。

  然后私下里签订了一份集体合作厂的协议。林国安被推举为集体合作厂的厂长。

  林晚还在实验室里面辛辛苦苦搞研究的时候,那块写着他名字的地皮已经开始挖地基搞建设了

  材料研究所里面,林晚的钢材研究进展很快。

  这个速度让整个团队都很振奋。

  之前研究所的领导说林晚能力很强,不知情的人还有些半信半疑的。毕竟这个年纪如果是正常孩子,那就是上中学的年纪,如果是很聪明的孩子,那就是在上少年班了。

  可这孩子竟然都开始搞研究了。

  但是事实证明,林晚还真有两把刷子。

  就比如双相钢这种,这是国发现的,国内的技术还处于最初阶段,人家国外已经升级了,他们才刚搞出来而已。

  可林晚这孩子来了之后,用了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给改良了。简而言之,从一代一下子变成双相钢三代了。

  关键是这只是林晚同志研究过程中衍生出来的一个产品而已。

  又过了半个月,林晚同志竟然还搞出了一种特种钢。

  这种钢极容易塑形,而且防震,耐磨。这样的钢制成的机械生产出来的零部件可以更加的精细。

  取得这样的成果,材料研究所的人员都很高兴,这毕竟是让国内的机械制作水平向前迈出一步了。

  林晚看着大伙儿高兴的样子,心里也多少有些安慰。

  事实上他心里还是有些可惜。其实还可以研究出更好的钢材来,但是问题是他发现需要用来炼钢的材料竟然不齐全……

  科学这条路果然不能着急,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才能踏实。

  林晚刚出实验室,材料研究所的领导就挽留他了,比如说还有几个项目啥的需要他一起参与一下。

  另外材料研究方面的教授也劝他学材料学之类的。觉得他特别有天分。

  林晚倒是想继续研究,不过他之前答应了网络信息研究中心的田教授,今年要在他那边交一份博士论文,获取博士学位的。

  他进实验室这么久,开学都好久了,他得赶紧准备着,要不然回头进了实验室再出来,没准一学期都要结束了。

  林晚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发现,小梁身边又多了一位同志,就是上次他带手机回去那次,临时过来帮忙保卫的那位。

  这位同志叫小魏。

  按照小梁的说法,这是领导给增加的人。

  以后小梁是明里跟着林晚身边的,小魏则在暗地里跟着。

  林晚:“……其实不用安排这么多人吧,我平时在实验室里面,挺安全的。”

  小魏和小梁不一样,看着笑嘻嘻的样子,听到林晚说话,就道,“林晚同志,即便是万分之一的可能,我们都是要想办法排除的。自从我们的无线电话启用之后,已经很多人开始动心思了,我们必须对您进行保卫。”

  林晚:“……”这也就是现在了,未来手机一年换几种新款。

  材料研究所的成果上报之后,这份材料也进入了保密状态了。

  同时,关于对外引进的某些零件生产线的数量也暗地里减少了一些,某些钢铁的采购也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