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李俊毅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3:05      字数:2192
  李俊毅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脆皮鱼,放进嘴里。

  酸的、甜的、咸的、脆的、脆的……各种味道都有!

  蒙古饮食讲究重口味,但偏偏又缺盐,所以水平很低,李俊毅头一次吃到如此繁多的味道,自然欲罢不能。

  “好吃,好吃!”

  李俊毅连连称赞。

  他以前吃过鱼,不过大明的水平基本都是炖的,也就是朱家菜馆的菜偶尔会用其他的方式准备,在大同还是吃不到的。

  “李将军再来尝尝这白饭,软糯糯糯的,和糖醋鱼很相配。”

  李俊毅闻言,自然是试了一下。

  第一口,我忍不住眼睛一亮,然后大口咬了下去。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大碗。一条香甜可口、色香味俱全的酸甜黄河鲤鱼,足足有四五斤,全被李俊毅吃掉了。干净的!。

  不仅如此,连汤和盘子都被李俊毅用米饭擦干净了。

  以前李俊毅是很少吃白米饭的,不仅仅是因为北方的白米饭非常少,更重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汉人就是因为白米饭吃的太多了,才打不过北方人。

  所以不仅他自己不吃白米饭,也不允许手下人吃白米饭,大家吃的最多的反而是馍馍之类的。

  终于吃完了,李俊毅放下盘子,满意的打了个嗝。

  直到今天,他才意识到。原来白米饭也可以这么好吃。

  “嗝”

  腹部也充满了饱满感。

  不过话说回来,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人家平白无故请自己吃饭,这肯定有问题,所以他究竟有什么要求,自己看看能不能答应他?

  李俊毅不是傻子,而是聪明人,不然也不可能在大明朝混了这么多年而屹立不倒,自然能猜出朱明远的想法。

  “李将军,在大同和太原之外,有两个蒙古部落,虎视眈眈,不知道李将军有没有办法防备他们?”

  李俊毅擦了擦嘴,听到朱明远的话,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

  一个部落就有好几万人,其中可以动用的兵力大概有好几千,如果仅凭自己一个大同卫的话,怎么可能赢得了?

  “李将军能说服这两个部落的人臣服于我明朝吗?”朱明远继续问李俊毅。

  “朱大人,最后我跟你说实话,现在蒙古的实力不是减弱了,而是强大了,要劝降几乎是不可能的!”

  李俊毅一脸尴尬的说道。

  草原上的人向来尊弱自强,追随强者!

  如果要拿明朝和蒙古相比,蒙古比明朝还在前线!

  毕竟现在蒙古骑兵比大明步兵还多。如果不是大明占领了城墙,蒙古人可能已经一路横扫南下。

  如今北元朝廷虽说分裂在即,但总体来说实力却并没有太多下降,相反因为资源整合的关系实力比当初在中原的时候还强了几分,想要两族投降,还真是难啊!

  “现在,蒙古草原已经是初秋了,万一蒙古人在深秋来掠夺呢?李将军能挡得住吗?”

  朱明远看着李俊毅,笑着问道。

  听到朱明远的话,李俊毅愣住了。

  “大人,你什么意思……”

  朱明远看着李俊毅,“我们要尽快消除这些威胁,总不能指望敌人不进攻吧!”

  “你说的对!”

  李俊毅听到朱明远的话后,陷入了沉思。

  可是想了半天,他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朱明远身上时,却发现朱明远很平静,正坐在那里喝茶。他不由动容,问朱明远:“难不成大人有主意?”

  “确实有些想法。蒙古人惯于掠夺汉人的原因之一是,他们以自己为骑兵,而且速度很快,汉人也不容易追上。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盐和铁等物质。食物!”

  “领主说得对,蒙古人确实缺这些东西,领主这是什么意思……”

  李俊毅点点头。

  “建立互市时,明人缺牛羊马,蒙古缺粮、盐、铁、丝、茶等,这些都可以交换!”

  朱明远笑着说道。

  “蒙古人不会随便交换马匹吧?”

  李俊毅以前也是蒙古人。他自然知道蒙古人的情况。如果把马交给明人,明人就有骑兵了。

  他们蒙古人又不是傻子,这东西怎么能随便换?

  “呵呵,不换战马,铁不给蒙古!”

  朱明远不假思索的说道。

  至于蒙古人是否会因为相互交流而大大增强实力,朱明远并不在意。

  别忘了明代还有火药弹!有了火药,蒙古人在北方横行的愿望注定要破灭。

  只要给他们一些盐、铁、粮食等,就能换取重要的战马,再怎么大明也不会输。

  “朱大人,这件事陛下会同意吗?”

  李俊毅闻言有些担心的看着朱明远问道。

  “没关系,到时候,我们会联合上奏给陛下,问问陛下的意思就行了,这件事情,还需要李将军的帮助!”

  朱明远笑着说道。

  “放心吧,朱大人,不就是最后的奏折,这件事情,是最后一位将军所掩盖的。”

  李俊毅拍了拍胸口,答应了下来。

  他之所以来大同见朱明远,是因为和朱明远关系不好。

  我不怕朱明远不会用他,但我怕朱明远不会用他。

  朱明远端起茶杯,对李俊毅道:“好,那我多谢李将军,朱以茶代酒,敬李将军!”

  “不客气,陛下!”

  ……

  两人商量后,李俊毅在太原多呆了两天,便离开了。

  出发当天,朱明远亲自送行,李俊毅直接乘船水路返回大同。

  李俊毅离开时,朱明远写了奏章,连同李俊毅在朱明远这里的奏章一起,派了一个联署人前往长安。

  朱元璋接到朱明远的奏折时,正与手下的几位将领商讨如何在冬天攻打蒙古。

  “陛下,大同和太原的联合奏章到了。”

  老太监苏培盛来到离二身边,低声汇报。

  刚刚依附于明朝的大同李俊毅,对朱元璋来说是非常看重的,更何况是对于朱明远,他在大同城也不过三四个月的时间。

  然而短短三四个月,朱明远在大同折腾的情况已经波及长安。

  不管是一个月的时间,都可以快速打造整个大同,并建造大量的堡垒来对抗蒙古。

  他们仍然在黄河里打捞大鱼救太原周围的人免于饥饿,并在大同积累了大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