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回京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3:02      字数:2200
  已经十一月底了,快十二月初了。

  回到南京,马上就到正月了吧。

  朱明远不打算在松江庆祝新年,应该早点离开松江。

  这天底下哪里好?都不如自己的家好,更何况公主也想家了,海边的一切虽然好玩,但是玩的久了,人也腻得慌。

  第二天,朱明远把盐场的事情交给了周巡,周巡拍了拍胸脯保证自己一定会的。朱明远不在的情况下干出人样来。

  让朱明远非常意外的是,李老二和徐增寿都不打算回去,他们在这儿训练水师干了几个月之后,居然还干得像模像样,而且还有滋有味起来。

  父辈们战场杀敌的英勇传说,只存在于书上,而他们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所以也希望能够借着松江水师跟倭寇打一场。

  两个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建立比父亲更伟大的功业。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二人都并不是家中的嫡长子,这也就注定了家中的爵位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如果想飞黄腾达的话,只有自己再立军功了。

  有这样的想法很好,所以朱明远对她们进行了口头鼓励,并且在经过了朱元璋的许可之后,把他们二人都提拔为游击百户。

  直接就归属于自己的松江水师。

  另外,他们两个在这里也能保证盐场的日常运行,不再有人觊觎着自己的盐场。

  他们的身份非同寻常,松江水师也掌握着,只要有他们在,即使是朱明远也能放心。

  谁敢乱伸手,就是不给他们两家面子。

  (历史上,曹国公李文忠一直活到洪武17年,也就是说,此时他还活着,不过,根据书中情节需要,李文忠已经去世了)

  有些新船的想法是,在朱明远的脑袋里,暂时松江水师不能换新的战船,但他们的训练也不能落后。

  朱明远在特意出发之前,凝视着路沉默着。

  所以又磨磨蹭蹭了几天,12月初三的时候,朱明远终于坐上了马车,和内侍李东一起回了南京。

  又过了半个月,人们终于回到了南京城。

  很早就得到消息的福伯刘全等人,离开镇上迎接朱明远。

  看到朱明远,大家都很兴奋很高兴。

  “少爷,欢迎回来。奴才想让你死。”

  刘全的嘴像涂了蜜一样,一直恭维着。

  这使在皇宫里当了太监的李东微微侧目,有些汗颜,他觉得自己的拍马屁的功夫已经挺好的了,结果碰到人家真的会拍马屁的人。自己那点简直不够看。

  朱明远挥着手说:“福伯,我离开南京期间,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吗?”

  “少爷,我家最近没什么事。大家都盼着你回来过年。”

  “啊,好的。我知道了。我们先回去吧。”

  已经到了南京城,朱明远和李东分手是理所当然的。

  李东从马车上下来,感谢朱明远。

  “李公公,下次再见吧。”

  “好吧,咱家也就此告辞了。”

  李东走后,朱明远也再次坐马车回家了。

  回到自己的村子,朱明远和公主松了一口气。

  在松江的时候,虽然过得很好,但是家里并不宽敞,外面发生了一些风雨,好像都被隔绝了。

  朱明远坐在书房里,书房里炭炉在燃烧,火很旺,房间里也很暖和。

  因为完全穿不上毛皮,朱明远换上了单衣,心情终于好了。

  “这个煤炉做得真好啊。”

  朱明远情不自禁地称赞了。

  “刘全,之后我会安排两个人。我有两封信。一封寄到中山王家,交给中山王,一封寄到曹国公府,寄到曹国公,寄到曹国公,我马上就回来。”

  从自己怀里掏出徐增寿和李增枝的信,交给了福伯。

  福伯在手里看了信封的签名,马上知道是谁写的信。点头说:“少爷放心,我马上安排。”

  福伯走后,朱明远一个人坐在书房里,拿着茶碗喝茶,想办法解决徐增寿舒颜青的身份。

  最主要的是,这个舒颜青到底有没有问题!

  朱明远考虑到很晚,但是没有想出有效的方法,先休息了。

  第二天,朱明远被朱元璋召唤了!

  来叫朱明远的内侍果然是李东。

  “朱大人,又来打扰你了。”

  李东来到朱明远庄子,笑着对朱明远说。

  “啊,原来是李公公啊。今天来的正是时候,我烫好了一壶酒,正好和公公小酌几杯。”

  “陛下让朱大人立即入宫,陛下说朱大人都回来了,还没来见朕,那么朕唤他来寻问。”

  李东模仿着朱元璋的语气说。

  朱明远笑着摇头。

  “好的,给朱大人添麻烦了。快点。”

  朱明远换完衣服后,李东马上站了起来,和朱明远一起进了宫。

  来到武英殿后,朱明远发现很多文武官员已经聚集在这里,冯胜,汤和,吕昶,沐英等很多大人物都在那里。

  这些可都是开国元勋,他们怎么会都在这里的?看来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也坐在上面,盯着朱明远。

  “微臣参照陛下!”

  朱明远站在正殿内,拱手行礼。

  “来,起来,昨天你回南京,朕知道,你出了家门想了很久,所以没叫你。今天早上你也没来。你没来。朕只好自己派人去你了。”

  朱元璋笑着和朱明远开了玩笑。

  朱明远说:“臣惶恐。”

  “好了,不要装模作样。我是来问你松江海盐的。李东之前也向朕汇报过。松江的海盐出来很多,而且质量很好。也有几个样品。我和几个大臣也看过,不错。

  不过,全大明的百姓那么多,需要食盐的量也很大,我认为只有一个松江晒盐场不够供应整个大明。

  “陛下,这是当然可以的。海州、扬州、苏州、越州、泉州等靠近大海的地方有海滩的话,松江的方法就可以了。”

  朱明远肯定地说。

  朱元璋和下面几个大臣对视了一下。“晒朱明远这种海盐的方法,可以说是解决了大明平民盐不足的难题”

  “是啊。朱大人的功绩在千秋。大明今后也不会缺盐。”

  说这话的是正直的人吕昶。

  这是大明的户部尚书,管理国库钱袋!

  但是,吕昶平时很保守,不怎么说话,所以即使说话也有很多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