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孔兴化的弹劾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3:02      字数:1937
  虽然听上去朱明远忙前忙后,最后只能占到翼城的收益很少,但实际上,有没有这一成,还在于人家朱元璋肯不肯让他吃?

  毕竟大明的哪一寸国土不是人家朱元璋的,人家想分给朱明远就分,如果不愿意分的话,朱明远也只能干瞪眼。

  实际上,能拿出这一程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朱元璋也是想着一点都不分给朱明远的话,估计这家伙干事就没有效率了,所以就用这种方法来激励朱明远。

  当然。朱明远也没让他失望。

  松江的盐场弄好之后,朱明远决定以后在苏北,江南甚至江浙一带都可以试行一下。

  无论什么年代,食盐都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哪怕是到了21世纪,国家对食盐的价格都要进行重点调控。

  朱明远随即想到了在华夏的西北,也就是XJ那一带,蕴含着大量的钾盐,如果能把钾盐也拿出来提炼的话,不仅对人体有帮助,对庄稼的生长也有好处。

  只不过现在那边还并不属于大明朝管理,所以朱明远也只能想想。

  ……

  盐场已经出了结果。

  朱明远回去后,就把奏折直接送回南京。

  但是,在朱明远方面写奏折的期间,孔兴化方面也写着奏折!

  写的不是别的,而是弹劾朱明远的奏折!

  刘泽遵循部下幕僚的建议,在朱明远盐场晾盐,结果向总兵府报告。

  孔兴化前几天在考虑今后如何瞄准朱明远。

  这位刘泽发来了消息。

  对于孔兴化来说,这个消息就像是在雪中送炭一样。

  孔兴化家所居住的曲阜距离京杭大运河不远,那里可以说依靠着海运以及食盐生意赚的盆满钵满,甚至都已经成了曲阜孔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如果朱明远真的把海盐生意做起来的话,那他们孔家还赚什么?

  于是乎,面对刘泽的投靠,孔心化几乎想就不想就答应了,并且保证这件事情完成之后,可以保举他再登一级。

  所以,面对海盐的利益,孔兴化必须要拿出手段来,不然他们孔兴化家迟早要喝西北风,不仅如此,孔兴化还发动了自己在全天下的门生故吏,让他们站出来跟自己一样说话。

  两个奏折内容完全不同,各自很快地送到南京城去了!

  最有意思的是朱明远和孔兴化的奏折几乎同时送到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朱元璋最初打开的是孔兴化的奏折,孔兴化的奏折重叠在了朱明远的奏折上。

  松江总兵的奏折?

  朱明远不是在松江吗?

  为什么两个人分别奏折,内容还不一样,松江发生了什么事。

  朱元璋虽然有点担心,但还是好奇地打开了孔兴化的奏折。

  用眼睛看上面那行的字,脸色也渐渐变暗了。

  孔兴化的这场奏折完全是弹劾朱明远。

  而且上面几乎列举了朱明远的十大罪状!

  蛮横、贪得无厌、以权压人、与民争利等等,简直把朱明远说成是十恶不赦的人。

  朱明远是个什么样的人,朱元璋觉得自己看得很正确。

  朱明远虽然很年轻,但作为一个人也非常稳重,在与人接触、作为人处世方面,有时会比普通的老官更严格。

  这样的年轻人到了松江,不可能像孔兴化所说的那样。

  南京虽然不离松江很近,但松江最近的传闻也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

  朱元璋脸色有点不好,放了孔兴化的奏折。

  武英殿内的内侍和宫女都看脸色,一看到朱元璋脸色不好,就一个个地赶紧停止声音,不敢气喘吁吁,害怕被牵连。

  那之后,朱元璋又看了朱明远的奏折。

  我很好奇松江发生了什么事,但是朱元璋更早的打开了朱明远的奏折。

  朱明远的奏折内容比较多,大部分都是来松江做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状况,联想到了什么,自己是怎么准备的,打算怎么做的,还有有什么结果。

  厚的一本几乎全是干货!

  和别人的奏折完全不一样!

  说起别人的奏折,哪怕是当年的刘伯温等人也不例外,都是开头的歌功颂德,然后说正经的话,这种认真的事,要尽量引用经典,用华丽的语言去积累。这才算合格。

  朱明远的奏折不同,开头没有任何功赞德。

  即使是正确的事情,也要把可能性全部写出来!

  朱元璋不是不喜欢听好话,但是她更喜欢那些实际一点的东西。

  当年的茹太素就是因为奏折写的实在是太过拖沓了而被朱元璋给骂了一顿。

  这可以说是朱元璋看的最轻松的奏折。

  以前的奏折,他看起来很吃力,但如果很少读书的话,也许不知道文臣引用书的情况。

  不如说,朱明远这一清晰的奏折,使朱元璋的眼睛焕然一新。

  朱元璋看完朱明远的奏折后,原本应该是阴天的脸色松弛了。

  “不错不错,这小子干的真不错,原本以为他要干个一年半载的,没想到这么快就成功了!”

  朱元璋自言自语,随即又看向了孔兴化的那份奏章,心中怀疑孔兴化为什么弹劾这么多罪状。

  现在,看到朱明远的奏折,松江盐场的建设成功了,海盐的第一批也被生产了,不下六千石,每隔几天新的海盐就会一批接一批地被晾干。

  朱元璋推测孔兴化一定看到了朱明远盐场大量出产海盐,嫉妒得眼睛发热。

  沙滩上有什么?

  朱元璋想一想,几乎什么都没有,不能耕地生产作物,可以推测出和荒地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