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弹劾朱明远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2:55      字数:2386
  3,4天不到,计划结束。

  春天渐渐过去了,夏天已经来了。

  朱明远穿着薄衬衫,在浦东脚下的一个小村子里,带着很多忙碌的人。

  小村子里的村民已经全部转移,安放在松江府城附近。

  几十年的战争,在明朝初期是一个地大人稀的时代,松江府周围有很多荒芜的土地,安放他们是没有问题的。

  安放这些人时,朱明远还让管理钱的欧阳伦给各家吊三个铜钱的安放费,在明初的这个时代,这些钱已经不少了。

  村是平的,周围建有砖窑,每天都出产砖块,这些砖块用于水泥窑的建设。

  20多名工匠按照朱明远的图纸,指挥丁夫建造了水泥窑。

  朱明远出的水泥窑很小,只能靠数量取胜。

  朱明远带着刘全他们在工地上巡逻。

  刘全非常亲切地拿着葫芦,紧紧地贴在朱明远的后面。

  “大人,还有3、5天,这些窑都能建起来。”张璐走在朱明远的后面,介绍着现在的进度。

  “不错,这个速度已经很快了。”朱明远说。

  欧阳伦走近前面,不出声地问。

  已经这么长时间了,大人什么也没说。」

  朱明远瞥了一眼欧阳伦,看到了眼前的水泥窑。“你想知道什么?等我生出来后再说。”

  又是这种说法!

  欧阳伦一听这话,就急了起来。

  最近,周德刚一直在问欧阳伦朱明远得到的东西是什么。

  但是,朱明远什么也没说,在周德刚面前急于求成的欧阳伦让他感到焦虑。

  “大人,如果不说这句话,下级就不能供给金钱和粮食。户部的粮食是让大人建设市舶司衙门和码头的,不是为了做其他的事情。”

  欧阳伦急忙地威胁朱明远。

  “欧阳大人好大的口气!”

  朱明远冷笑着对欧阳伦说:“粮食已经停下来了,我不会阻止你的。只要你不怕死,我都无所谓。”

  朱明远建的是水泥窑,还没有对朱元璋说这件事,如果朱元璋知道了,一定会重视的。

  朱明远现在不说的是,先生产水泥,再说事实,让朱元璋不相信。

  如果欧阳伦停了朱明远的粮食,朱明远也懒得和欧阳伦说些无聊的话,直接向朱元璋汇报这件事。

  那时水泥还没有生产,朱元璋也一定很重视。

  到了那个时候,运气不好的是欧阳伦。

  欧阳伦一看到朱明远这么说,马上就明白了。

  “大人,我这人不太会说话,说的也不是人话,求您别跟我计较,求求您了!”

  “行了行了,帮不上忙就不要在旁边瞎捣乱,退下吧!”

  欧阳伦赶紧闭上嘴,退下,不再说话。

  朱明远心里琢磨着,这几天,欧阳伦的情况不大对劲,从刚开始的时候对自己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到现在已经有些不拿自己当回事了。

  一个人前倨后恭很容易,但是前恭后倨那就只能说明有鬼了。

  历史上的欧阳伦真不是个东西,最后被朱元璋杀了也是活该,只是可惜了,安庆公主也被他给连累了。

  要知道朱元璋这么重视亲情的人很少会动手下令杀杀自己的子女,而安庆公主却成了唯一的例外。

  那就只有一种解释了,欧阳伦实在罪孽太深重了,慎重到了安庆公主替他求情都没用,反而连累了自己的地步。

  但是现在距离历史上,欧阳伦被杀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这个家伙不过是一个户部主事而已,没有多的权力。

  难道说他攀上了周德刚?

  朱明远远地看着应天府的方向,想起了那天早上周德刚的臭脸。

  回过神来,朱明远朝着已经完成的水泥窑跑去。

  这个水泥窑不大,外观已经被工匠用泥粘住了,看起来比普通的砖窑要小得多。

  烧水泥的温度比烧砖的温度稍高,体积比砖窑小,温度容易聚集。

  据朱明远估计,这个水泥窑每次可以烧2千斤水泥,也就是2吨水泥。

  后世一袋水泥50公斤左右,这个火炉下来,也就是40袋左右,放在地上也不多。

  “因为产量还很低,所以只能再建一个水泥窑”看着眼前的水泥窑,朱明远露出了感慨颇深的表情。

  到了晚上,朱明远把所有的官员都召集到了宝山县衙门。

  朱明远坐在上位,他坐在下面看着张璐,说:“码头对面的工作怎么样了?”

  张璐站了起来。

  用地的规模是大人之前计划好的规模”

  “速度还可以,但还是要加快速度,争取过年之前完成,到时候我为你们记上一功!”

  朱明远称赞了一句。

  现在只能依靠人力了,这个速度已经足够了。

  张璐很开心,金山卫自从出了冯昶叛国的事情之后。就一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就连他这个千户也不过是到这里来打杂而已。

  想不到这段时间跟着朱明远,还真是混了不少的军工,又不用打仗,也不用干别的,就是每天帮忙干些杂活。

  这可真是老天爷掉下来的功劳。

  朱明远又看了欧阳伦,说:“现在还剩多少钱和粮食?能不能请户部支持一下?”

  欧阳伦看见朱明远叫了自己,站了起来。“按照大人和工部的计划,钱和粮食就足够了。但是,按照大人的计划,金钱和粮食绝对不够。”

  朱明远异口同声地说:“只要满足工部的计划就可以了。其他的我不要求。”

  ……

  欧阳伦回到客栈后,把今天看到的和听到的都写了下来,交给了那个中年人。

  中年人拿到欧阳伦写的东西后,快马加鞭送回南京,成交给了周德刚?

  周德刚收到,有点着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收获,而得到这份报告之后,周德刚喜不自胜,终于抓住了朱明远的把柄,。

  当天下午,周慈欢亲笔写的奏折,以周德刚的名义被传到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因为周慈欢本人并没有功名,所以他只是自己哥哥的一个幕僚而已

  这是弹劾朱明远的奏折,上面说朱明远到达松江府后,用强权强行赶走了码头上的百姓,不准他们在附近捕鱼,在浦东下占领了民房,让这些百姓都成了居无定所的流民。

  而且在没有禀报朝廷的情况下,变更了工部的计划。滥用名利造成了民不聊生的局面,现在,松江府已经民怨沸腾了。

  这些内容是最近欧阳伦提供的。

  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这个“正气凛然”的演奏。

  朱元璋的表情什么都没变,也没有吃惊,也没有生气。

  “老大,你来看看这个奏折,说的是朱明远的事情。”

  朱元璋把奏折交给了旁边立着的朱标。

  朱标接受了奏折,看得很清楚。

  “父皇,这是污蔑,儿臣相信朱明远不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