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宋慎
作者:一瓶水      更新:2022-05-17 12:54      字数:2095
  “陛下,臣认为像胡惟庸那样的奸邪小人,百年难出其一,只要四海清平,朝廷施以教化,就不可能再产生像胡惟庸那样的大逆!”

  宋慎一脸正气,好像完全没有看到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

  不得不承认,宋濂一家治学严谨,而且家风非常的淳朴,所以也连带着自己的孙子成了一个书呆子。正常人都明白这关乎政治的事情,能用能用品德来衡量吗?如果用品德都可以解决一切的话,那国家干脆不要办了,直接成立一个大学校好了。

  “这些话为什么你之前不说,而是等到现在再说?胡惟庸谋反之前,你怎么不告诉他要当一个好的宰相?现在他已经死了,你却让朕来施以教化,难道你觉得朕就应该替他顶缸吗?”

  朱元璋越想越生气,照这个思路来看,难道说都是因为自己施政不善,才导致了胡惟庸谋反,进而引发了这场“洪武大逆”?

  好啊,原来这个家伙表面上说要恢复宰相制度,实际上还是在替胡惟庸说话,他根本就是糊档事,胡惟庸的党羽!

  就在朱元璋准备对宋慎动手的时候,突然朝堂之中走出了相当一大部分的官员。

  “宋大人所言极是,臣等附议!”

  这些官员之中大部分都是文官,也有少部分的武将,还有一些是翰林院的学士,甚至朱明远发现自己的都察院也有很多官员参与了这一场。

  等等这么多人串联在一起,而且大家部分关节,部分部门都为了一个目标而奋斗,这难道不是传说中的大串联吗?

  天呐,难道说在洪武朝就出现了明朝历史上荼毒最深的党争?!

  朱明远想到这里,忍不住冷汗连连,明朝后期可怕的不是汉奸魏忠贤,也不是闯王李自成,更不是辽东的满洲八旗。

  而恰恰是朝堂之上,毫无斗争底线的党争!东林党,齐党,楚党,阉党……

  各方势力都只管那政策是不是自己人提出的,至于其对不对,则完全不需要考虑,凡是跟自己相悖的人,提出来的意见一律反对。

  慢慢的把大明王朝给玩儿死了。

  果不其然,如果说朱元璋之前的脸色还仅仅只是吃了二斤苍蝇屎的话,那么现在呢,他已经彻底处于暴走的边缘了。

  宋慎提出来的建议本身就,开始的时候朱元璋原本还想看在他是学士宋濂的孙子的份上,不给他多大的罪过,最多是把他罢官夺爵,让他回家伺候老爷子算了。

  但是看着这么多人,都跪在宋慎的后面,跟他站成了一条战线,朱元璋才明白自己之前的想法全都错了。

  “好啊,想不到这李唐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牛李党争,竟然在本朝又一次出现了,而且还是在朕没有想到的情况下,你们已经结成了朋党是不是?”

  听到朱元璋提到了牛李党争四个字,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是内心一哭,大家一开始只是想着支持宋慎的建议,把这丞相制度给重新建立起来,免得中书省和丞相都没了,朝中政务连个主持的人都没有。

  谁知道朱元璋竟然想到了朋党上面。

  这有两个人想反驳,却没想到宋慎倔强的抬起头来。

  “陛下,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等都是一片好心,怎么就成了朋党呢?如果陛下真的认为我等是朋党的话,那就当做是膨胀吧。我等愿为天下事而死,毫无遗憾!”

  “你?朕几时说过要杀你了,还什么为天下式而死,难道你觉得朕要杀你,你觉得很光荣吗?”

  他怒极反笑,他这一刻对天底下的读书人都抱有了一股深深的恶意,这些人并不在乎自己提了什么建议,也不在乎自己提的建议究竟是否正确,他们只想在自己这边讨一个死或者讨一顿打。

  这样一来,他们就有了回家吹嘘的资本,想到曾从洪武开年以来,自己打了不少人的板子,锦衣卫的廷杖都打断了好多根,但却仍然有很多人前赴后继的扑了上来,为的就是求得那一顿打。

  甚至,他还听说有的大臣把打伤脱落的皮肉保存起来,用酒腌制,放在祠堂里边保存起来,并且还展示给后人,表示自己是个忠孝之人,让后人朝他们学习。

  这事情听上去很荒唐,对不对?但偏偏有不少人还真的去参拜了这么一堆烂肉。

  “你们觉得一起向朕施压,就可以让这退步,是不是?那你们可就错了,朕自由就没了父母,一个人流浪在外,靠着一双手打出来的天下。从来就没有怕过任何人,莫说是你们,就算是大元朝廷,陈友谅,张士诚那样的镇,也从来不曾怕过。

  朕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朕是百折不挠,铁骨铮铮的硬汉子,不怕你们这些人搞什么大朋党!”

  听了朱元璋的话,站在角落里的朱明远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一位乞丐皇帝,突然萌生了一股极其向往的崇拜之情。

  以前他是最不喜欢朱元璋的,但是现在对于朱元璋这么一位铁骨铮铮,百折不挠的硬汉子,却打心里佩服。

  不畏人言,坚持自己的目标,这才是真正的硬汉。

  本来朱明远还想替这些人说点话什么的,希望朱元璋不要大开杀戒,但是现在的听见朱元璋的话,他反而觉得朱元璋并没有做错什么,全是这帮人自己做出来的,自己何必替他们说话?

  再说了这些。边除了极少数朱明远知道一个名字之外,大部分都是属于不认识的,既然这样的话,那自己就更没理由说话了。

  再说了,明朝还有两百多年的活头,没了这些只会说空话的官员也照样能运转。当初的洪武三大案,杀了那么多的人,也没有见明朝就怎么怎么样了,甚至还出现了洪武大治,永乐盛世以及仁宣之治之类的。

  双方就这样僵持了十几分钟,朱明远即便是隔着纱帘和十几米的距离,但他还能够感觉后来一阵磨牙声,那是朱元璋杀气迸发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