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雨霖铃(四)
作者:她与灯      更新:2022-05-16 16:19      字数:3973
  九月十七, 是圣驾启程去木兰围场的前一日。

  西藏的六世达和谐赖活佛桑格嘉措其实这个人在历史上叫格桑嘉措, 不过既我要架空瞎写,就给他改个名字哈。一路跋涉千里,终抵热河, 于此同时,蒙古各部宗教首领也集于外八寺。这是大清皇帝秋围前后的惯例,虽看似是个宗教性质的集会,实则是皇帝礼遇活佛,尊一人而安万人的政治策略。

  既然本质是个政治性的集会,那除了论经之外,更多则是商讨宗教政策,和划分宗教领地。

  因此历代大清皇帝对此都十分重视。

  皇帝在九月十六五日就出了避暑山庄。

  这日王疏月陪着大阿哥用早膳。梁安进来道“主儿, 张公公从外八寺回来了。”

  王疏月偏头朝通廊看去,见张得通挂着笑站在那里。

  “给和主儿请安, 万岁爷让奴才来接您和大阿哥。”

  王疏月站起身走出去道“皇上那边忙闲了吗”

  张得通道“哪儿能啊,和主儿您是知道皇上那个人的, 什么时候肯给自个清闲, 不过万岁爷今儿留了一日给主儿,说是允诺带您去普仁寺见桑格活佛。您呐, 也不用备什么, 晚些万岁爷和您一道回来, 明日就要启程去木兰围场了。

  大阿哥从里面跟出来, 牵住王疏月的袖口道“和娘娘, 我们给皇阿玛包些茯苓糕去吧。您今天做的茯苓糕特别好吃。儿臣喜欢吃, 皇阿玛也肯定也喜欢吃。”

  张得通弯腰道“哎哟,小主子,万岁爷今儿早上还特意提了一嘴和娘娘的茯苓糕呢。”

  所谓的父子的口腹之欲的缘分,还真是神奇。

  “好,那张公公,你侯一侯,我去更衣。”

  “欸,主儿您快着些。”

  外八寺虽然叫外八寺,但到了贺庞这一朝已然不止八座寺庙。只是因为其中有八座寺庙受理藩院管理,又都修建在古北口外,才被称做外八庙。

  普仁寺是其中第十座寺庙,也是最新建成的,是皇帝为六世活佛桑格嘉措修建,供他居住讲经之处。

  王疏月牵着大阿哥的手走进普仁寺山门前的时候,太阳正将近正午。

  山麓间,但凡遇见晴好的天气,便能看见云海翻涌流动,日光落在重檐歇山顶鎏金瓦顶上,辉映着背后牌楼上彩画,光华流转,色彩斑斓。

  这是一座典型藏式寺庙,但细节之处又能看见汉式风格装饰。

  一入山门,入眼的便是碑亭,为一块整石所造,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大阿哥显然对那碑座有兴趣,拉着王疏月过去看,王疏月则在看那碑座上的文字,那字体她太熟悉,正是出自皇帝之手。

  “恒卓。”

  背后传来这一声,大阿哥被下了一大跳。忙转过身去请安。

  “皇阿玛。”

  王疏月也跟着一道行礼。

  ”恒卓,过来。”

  在这座宏伟的佛寺之中,又当着大阿哥的面,皇帝板着惯常的那一副严肃的面孔,

  大阿哥有些怯,抬头看着王疏月。王疏月轻轻推了推他的后背。

  “去呀,你不是跟着和娘娘走累了吗和娘娘抱不动你,让你皇阿玛抱会儿你。”

  大阿哥听了王疏月的话,当真开心的伸开手冲着皇帝扑了过去。

  皇帝觉得王疏月一定是故意这么说的。

  但情景至此处,孩子又是一脸天真单纯的欢乐,他也不好再刻板地拒绝,弯腰将大阿哥抱了起来。

  张得通在一旁,正想要上去替皇帝的手。

  却见王疏月冲着他悄悄摇头,抬头又见自己的主子也没说什么。三人立在一处,头顶烟翻云涌,皇帝虽没什么表情,但王疏月面色温柔宁静,大阿哥眉梢上都是欢喜,这场景,连他一个多年没有家世的无根人都动了老大的凡心。

  皇帝抱着大阿哥,王疏月挽住了他的胳膊。

  “你又跟朕放肆。”

  王疏月没有看他,拉起大阿哥斗篷上的帽子,遮得大阿哥只剩两只眼睛,滴溜溜地看看她,又看看皇帝。

  “妾今日胆子大,有我们大阿哥给妾撑腰。”

  说着,牵着皇帝的胳膊,把他的手挪到了大阿哥的膝弯处。

  “您得抱这儿。不然,大阿哥不舒服。”

  皇帝哂了一声,却还是配合了她。

  “朕没看出来恒卓能给你撑什么腰,反而是你给他撑腰。”

  王疏月挽紧了他的胳膊。

  “好了,我的主子,您说的要带我们看普仁寺,这会儿又这么多话。”

  张得通刻意让皇帝的仪仗跟得远了些。

  三人在前面走,他与何庆也退到了十米开外地方的随着。

  山麓上的风是由上至下铺面而来的,由于高出的巨佛像前焚着香,风里的檀香气便十分浓郁,因而男女之间的关联,好像也褪掉了气,而裸露出一种“相知相伴”的本质来。

  何庆偏头对张得通道“欸,师傅,您觉不觉得啊,自从和主儿伺候了皇上,咱们皇上,也像个人了。”

  张得通在他脑袋上狠狠一敲。

  “说什么掉脑袋的话。”

  “不是,奴才的意思是,咱们皇上以前跟个神佛金身一样,那光芒万丈的,连大阿哥都不敢亲近他,不过,咱们万岁爷如今对对,也是光芒万丈,但是您看啊,万岁爷和小主子,现在这样,啧啧,多好。”

  他的话是有道理的。

  张得通服侍了皇帝二十多年,看着他从一个不受重视先帝重视,甚至时常被贬斥的皇子,到如今君临天下。

  皇帝在骨肉亲情这件事情上,是有心结的。这么些年,成妃也好,皇后也好,没有一个人敢想,他会和大阿哥有除了学业之外的交谈,更不敢想皇帝会主动亲近大阿哥。

  但王疏月看似没有用任何的气力,却让皇帝为自己的儿子弯了腰。

  “他像个人了。”

  这话虽然掉脑袋,但好像也没什么毛病。

  皇帝抱着大阿哥与王疏月一路往上行。

  普仁寺是倚山势而建的。层层叠叠的殿宇错落在山间。中间修筑了很多处石阶,将各处殿宇相连。

  过了碑亭往北,便能看见普仁寺的主殿大红台,壁面上辟有三层汉式垂花窗户,盲窗与实窗相间,共有三十孔之多。窗头上浮嵌琉璃制垂花门头,雕刻着精细的花纹。

  王疏月眯着眼睛细看。

  皇帝却开口道“仔细把眼睛逼瞎了,那是禅宗的莲花纹,是从丁观鹏这是一个康熙年间画佛画的画家的佛画上移过来,衍雕上去的。”

  “既是黄教寺庙,为何又饰以汉传的图样呢。”

  “这是融合,天地融合,其实还不够。”

  说着,他侧过面,深看向她“王疏月,融人才是最重要的。满汉藏蒙,对朕而言都应该是朕的子民。先祖以武力驰骋天下,到了朕这一朝,兵不能废,征伐天下要有道,因此,穷兵黩武绝部不是此时的主道。朕修建普仁寺,是为了融人,朕让你在长洲修复卧云精舍,信用你的父亲,也是一个道理。”

  王疏月靠着他的肩。

  也许是因为他在这座佛寺里呆得时间长了,皇帝的袍衣上竟也有了厚重的佛香味。

  “这话您是说给大阿哥听,还是说给妾听。”

  “说给恒卓听,不是在这个时候。他还小了,王疏月,朕说给你听的。”

  他说完这话,王疏月却沉默了须臾。

  “所以,您才不肯赦了十一爷。”

  皇帝停住脚步。

  她犯他的禁忌。若换成以前,他定会治罪。但如今皇帝又觉得,没这个必要。

  王疏月见他没有说话,忍不住屈膝,静静地跪了下去。

  皇帝托了托大阿哥的腰,将他抱得高些,低头对王疏月道“朕没让你跪,起来。”

  “奴才不敢。”

  皇帝望着她笑了一声“你这话对朕而言,不逾越。你说的是对的。十一是将才,是我大清的巴图鲁。入关后,皇父平定前明余孽,扫除南方旧番,他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并不是为将的心,所以朕可以放了废太子,但是十一,朕要关他一辈子。”

  说完,他续步往前走。

  向后留了一句话“没手扶你,你自己起来。前面是大红台群房,第一层东面有四大天王坐像、十八罗汉像和喇嘛教噶举派祖师那若巴的佛说法像。其中这那若巴像,你在长洲和京城都是没有见过的。”

  这边何庆已经跟了上来,扶王疏月起身。

  皇帝抱着大阿哥已经走到大红台下面去了。大阿哥趴在他肩上,迷迷糊糊地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主儿,赶紧跟上去吧。”

  沿阶而上。不知不觉就绕过了大红台的群楼。

  群楼中的法相,有汉传佛教中的罗汉天王,也有黄教中的尊者,其中大部分黄教尊者她都是不认识的。皇帝带着她一尊一尊地看过去,其间跟王疏月和大阿哥讲了那若巴的十二大苦行这一段典故其实蛮神奇的,有兴趣的天使们可以自己去搜搜。

  大阿哥似乎是为了他皇阿玛这次带他来普仁寺而做了功课。偶尔竟然也能应答皇帝两三句。

  比起贺临,皇帝的确是一个更渊博和广袤的人。

  王疏月很喜欢听他不急不慢地跟她讲述黄教之中高深玄妙的东西。

  比如他说黄教的教义与汉传禅宗不同。禅宗的发展历经千百年来,士大夫阶层的传承与扩展,生出了太多形式。继而逐渐成为了文人精神的依托,不免在动荡时狂乱,不然就是流于对经论的过度研讨,而歧义乱生,这样并不利于文心和人心的安定。但汉人对这一点并不自知。

  黄教的传承,多年来却极其朴素。这也和西边少数民族落户的文化水平有关。它的传承,依托的是圣者的言传和身教,这些喜马拉雅山脉中圣者本身就是经典,他们以自身演绎,所以信徒更为纯粹虔诚。

  所以禅宗他要动用皇权干涉压抑,但黄教却要大力扶持弘扬。

  对于王疏月而言,他是卧云精舍之外,一个更为现实的世界。

  皇帝的这个世界不回避对文华与艺术的欣赏与追逐,也不乏对历史和时代的思考。

  在他的阐述之中,王疏月似乎也慢慢看到了父亲这些前明文人的局限。

  正所谓“不避涉历史长河,也斟酌一日阴晴”

  凭心而论。

  王疏月很爱慕这样一个人。

  但是碍于他的帝王身份,也碍于她的汉女出身。很多情意盈盈的话,王疏月暂时还说不出口。

  皇帝在言辞上到是比王疏月要自如很多。然而奈何他多年不识情爱的那颗钢铁心,以及君臣之间说话的章法,一时难以扭改,导致他虽然说话说得自如,但那些话却时常硬得像钉子一样往王疏月身上落。大半年了,始终和他那身龙袍一样,穿得严丝合缝,开不了一丝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