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红楼75
作者:卷毛猫猫      更新:2022-05-16 08:34      字数:2860
  最近荣国府那边总是七事八事的,一天到晚都不得清闲,因此米娜往那边去的次数明显比以往更加频繁。

  这不是一听了王熙凤爆出身孕的消息,就赶紧跟尤氏请示了一下,又带着一大堆东西过府探望。

  “这回可真是恭喜婶子了,若是能给二叔叔添个哥儿,那将来婶子可就有依靠了。”

  倒不是米娜重男轻女,实在是这里的大环境就是这样,女子一辈子若是没个儿子,那是要被人说嘴的。

  所以王熙凤有喜绝对是大好事,米娜一进屋就熟稔的直接坐到王熙凤的床榻旁,一脸欢喜的给她道喜。

  结果才一坐定,仔细一看,才发现凤姐儿的脸上似乎并不怎么好,甚至可以说得上还有些余怒未消的意思。

  看着一屋子的丫头,米娜也没直接开口问怎么回事,反倒装作没发现的样子直接叫跟着过来的宝珠带着小丫头,把她带来的东西一样一样的摆在桌子上。

  嘴里还跟着一样一样的介绍,“这些个药材都是有安胎的效果,不为了别的,只给婶子预备着。

  然后这一小瓷坛子,里头是我用的牛乳做出来的奶粉。

  已经事先去了腥味儿的,每日里只用热水冲上一碗,不管是对婶子还是对肚子里的哥儿都有好处呢。”

  一直歪在榻上的王熙凤本来见到米娜来,就压下了心中的怒火,这会儿又看着摆了一桌子的东西,还都是她得用的,心情才算是好转了一些。

  “难为你总是惦记着我,不管大事小情的也不忘过来看一眼,咱们俩这关系我也不说那客套话,你的好我只记得心里。”

  这话虽然听着没毛病,可米娜总觉得不对头。她跟王熙凤打交道也这么久了,自然是了解她的。

  她们俩日常相处,可没这多客套。当然米娜作为晚辈,就是互相说笑打趣也不能起头,因此每回都是王熙凤先放开辈分问题。

  这会儿看她一开始客套,米娜直觉其中有事。

  果然王熙凤说完了对米娜的感激,马上又把脸一沉,一双凤眼一瞪,“可是这府里可不见得都盼着我好呢,巴不得盼我早死,好给她们滕地方呢。”

  这明显是有事情吧。

  想想现在王熙凤有了身孕,能给她找不痛快的除了二房就只剩下贾琏了。

  难道二房的那边已经出手了?

  可是以王熙凤的脾气,应该是对二房早有防备才对。那边若是出手,必然会被发现。那他们两口子肯定会趁机把事情闹大,没准儿顺便再从二房身上扒下一层皮。

  可是没听说这边儿闹出什么大事,所以很可能是那位琏二爷把凤姐儿给气道了。

  至于怎么气,自然就是女人的事了。书里可是说了,贾琏一离了凤姐儿就要生事的。现在凤姐儿有孕,一年多下来他能守得住才怪。

  想到贾琏不老实,米娜第一个反应就是想想最近他是不是经常去贾珍的院子勾搭尤二姐。

  回忆了一下,似乎自从贾琏当官以后就不怎么到那边去了,应该跟他们那边没干系的,心里才算放松的口气。

  随后才能完全以局外人的角度,来劝慰一下这个脾气暴躁的孕妇。

  “看婶子这话说的,管他们怎么闹腾这会儿婶子也不能往心里去。现在婶子唯一要做的,就是要把肚子里的哥儿安安稳稳的生出来。

  只要有了这个哥儿,以后婶子才算有了依靠,到时候哪一个又能越过婶子去了?”

  这边正在劝着王熙凤,结果平儿就从外头掀帘子进来。

  “是小蓉奶奶来了。”平儿先给米娜这个客人行了个礼,才对着王熙凤说有一个王家的亲戚上门来了。

  “王家哪一门的亲戚?”王熙凤眉头一挑,怎么也想不出来上门的是哪一个。

  不过她想不起来,一旁坐着的米娜知道,这大概就是刘姥姥上门了。

  果然就听平儿又说:“我看着来的是个乡野来的老妇人,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哥儿。听带他们来的周嫂子的意思,是这位老婆子的女婿也姓王,祖上曾跟咱们王家老爷一处做官,连了宗的。”

  结果听到是这样的穷亲戚,王熙凤就是一声嗤笑,“这又算是哪一门子的亲戚,听你这么说莫不是上门来打秋风的。”

  听这话的意思,似乎是不乐意见的。

  平儿倒是又解释了两句,“那位姥姥找的是周嫂子,听周嫂子说已经回过太太了。

  太太也说了,这一家子人她倒是知道,当年也是当亲戚走动过的,而且只要那家人上门,从来没叫空手回的。

  太太还说,既上了门也算是他们的好意,若是有什么难处,只叫二奶奶裁夺着办,只别减慢了就好。”

  王熙凤才不领情,很是不屑的说:“既是王家的亲戚,二太太和姨太太的都是王家的姑奶奶呢,也都在这府里住着,怎么就不去她们那边。

  若是那些捧着礼上门的,都是太太那边接的,倒是这个往出掏银子的,打发到我这里来了。”

  这话可牵扯到太太,平儿也不敢多话,只在那里站着等着王熙凤的示下。

  米娜是知道王熙凤对王家的两位姑姑印象都不怎么好,可能生怕她迁怒了刘姥姥,于是便开口帮着说了句话。

  “既然说是乡下的老妇,必是一大早就出发,又赶了几十里的路才来的。

  这一老一小的如此奔波,必是有了过不去的难处才来了。

  好在他们庄户人家的难处,不外乎为生计发愁,眼瞅着就冬天了,想来那一家子就为了过冬发愁呢。

  大不了也就几两银子的事儿,婶子何不伸手帮上一帮,也算是给肚子里的哥儿积了福。”

  大概一说到肚子里的孩子,王熙凤倒是听到了心里。

  心想的只是个贫苦婆子,那施舍几两银子帮助他们过个冬天,也算是积德了。

  若是将来能报到肚子里的哥儿还有她的大姐儿身上,就好了。

  于是就点了点头,跟平儿说了句,“既是大老远的来了,也没有不见的道理,就把姥姥请进来吧。”

  平儿出去叫人,也就是半盏茶的功夫,就从外头跟在平儿身后进来了一个看起来就灰扑扑的老妇人手上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

  这孩子虽然长得壮实,老妇人也还算康健,可脸上总是有庄户人家春红,身上的衣服也是勉强没有补丁而已。

  接下来刘姥姥带着外孙给王熙凤和米娜行礼,王熙凤也是一脸的热情跟刘姥姥寒暄。

  一会儿说,‘亲戚们不走动,疏远啦,别怪他不认识。’一会儿又说,‘家里边儿也艰难的很’。

  说的那刘姥姥只在心里打鼓,只硬撑着一劲的奉承着王熙凤。

  米娜看着只觉得心酸,也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太了,不说在家安享晚年,还得替女儿女婿的生计操心。

  顶着寒风等了大半天的路,然后还得舍了一张老脸在一个十八九的小媳妇面前这么伏低做小。

  可惜这会儿并不适合米娜开口,只等着王熙凤安排刘姥姥和板儿下去用饭,才开口帮着说几句话。

  “我看这位姥姥也不容易,若不是为了一家子的生计,谁又愿意舍下一张老脸,又厚着脸皮跟人家伸手要银子了。”

  她这才感慨一句,王熙凤就白了她一眼,“知你是个心善的,难道我就是那个冷心冷肺的不成?你也说了,就是为了肚子里的哥儿,我也会帮助他们一把,大不了也就几两银子的事儿。”

  既然凤姐儿表明了态度,米娜自然也就顺着夸了她几句心善什么的话儿,然后就把腕子上戴着的一对嵌珠累丝金镯给摘下来放在桌上,道:

  “既然今日叫我碰上了,说不得也是一种缘法。我这对镯子就给了姥姥回去换几两银子,好歹一家子能好好过一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