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第77章
作者:丰西      更新:2022-06-20 22:05      字数:4072
  老人没有走近,在他们两步开外站定。

  华向阳察觉到了他的视线,赶紧拉了拉李光华的衣袖,“老师。”

  “怎么了?”李光华垂首看他。

  华向阳伸手往老人的方向指了指,“是不是那个爷爷?”

  李光华一愣,抱着朝朝顺着他指的方向转了过去,一下就看到了正背着手神色严肃的老人。

  她愣了下,随即脸上就绽开了笑容,喊了声“爸”,就招呼着华向阳和杨萍萍走了过去。

  到了老人近前,李光华才嗔道,“爸,你看到我了怎么也不喊一声,就让我在那无头苍蝇的找。”

  老人哼了声,“出去这些年你倒是把本事都忘了,还不如个娃娃机灵。”

  李光华不满的嘟囔,“我那不是抱着朝朝吗,您又在我视野盲区,看不到不是很正常。”

  说着,又给三个孩子介绍,“朝朝阳阳萍萍,这是老师的父亲,杜孝霖先生,你们叫师公就好。”

  “师公好~”三人齐声喊了一句。

  杜孝霖脸色柔和了些,冲三人点了点头,便道,“走吧,先回家,阿宗在外面等着。”

  几人没打算在这边待多久,行李就只装了一个柳条包,原本是李光华提着,下车的时候两个大孩子见她又要抱朝朝又要拿行李实在太累,便将行李抢了过去,两个人抬着走。

  这会儿杜孝霖看着,就直接从两个大孩子手上把行李接了过去。

  两人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连忙要去拿,“师公,我们拿就行了,不用麻烦您。”

  杜孝霖挥挥手就将他们拦了下来,“行了,这里人这么多,你们两个小娃娃这么抬着,自己不好走,还挡着别人。就这么走吧。”

  两人有些无措,下意识便向李光华看去,李光华点了点头,笑着调侃道,“没事,让师公拿吧,你们师公老当益壮,提个行李箱完全不在话下。”

  她这话倒是实话,杜孝霖虽然已经年近六十,头发也因为过往的一些经历变得花白,但他的身板依旧挺得笔直,走路的气势也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强。

  华向阳和杨萍萍悄咪咪看了他一眼,接触到两个孩子的眼神,杜孝霖一张严肃的脸当即变得更僵了,他从鼻子里喷出口气,瞪了眼自家不孝女,“就你话多。赶紧走,磨磨蹭蹭的。”

  说完,他就大步往外走去。

  那身影怎么看都有几分羞恼在里面。

  见状,李光华赶紧憋着笑带着三个孩子跟了上去。

  到了站外,杜孝霖嘴里的阿宗就开着车在等着了,见他们出来,赶紧从车上走了下来,“光华姐回来啦,一路辛苦了。先生,把行李给我吧。”

  杜孝霖将行李给他,便招呼着几人上了车。

  朝朝和阳阳都是第一回坐小汽车,惊奇得不行,一上车一双眼睛就咕噜噜的四处转着,这里看看那里看看,晃荡着小腿满脸的兴奋。

  杨萍萍倒是在现代见得多,但她也没见过这个时代的老爷车,这会儿看着眼里也带上了好奇。

  李光华见状,便小声的给几人介绍了起来,等到阿宗放好行李,来开车后,她才转移了话题。

  “爸,你这车是从哪里借的,接我回来也不用这么大阵仗吧,我会受宠若惊的。”

  杜孝霖坐在副驾驶上,斜了她一眼,“想多了,你还没那么大面子。”

  李光华也不恼,笑着把朝朝往自己怀里拢了拢,“不是为我,那肯定是为徒孙了?哎呀,我这么快就失宠了呀,真令人伤心。”

  朝朝正和哥哥姐姐趴在窗口看窗外的景色呢,突然被老师拉来还有些懵,她茫然的睁着大眼睛,看了看老师,又看了看前排的师公,明智的选择了不说话。

  杜孝霖也没搭理这个一到他面前就没大没小的家伙,倒是开车的阿宗笑呵呵道,“光华姐,咱这车可不是借的,是单位给先生配的,先生之前死活不肯要呢,结果收到了你要回来的电报,所以这车嘛,嘿嘿……”

  “专心开车,不知道交规。”杜孝霖瞪了阿宗一眼,严厉的批评了他开车还说话的行为。

  阿宗脖子一缩,嘿嘿笑了两声,不敢说话了。

  见状,李光华在后排对着三个孩子挤眉弄眼的,还故意扬着声音道,“哎呀,我就知道我的面子大,有些人还偏偏不肯承认,啧啧。”

  两个大孩子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位在学校里严肃得不行的老师露出这么调皮的一面,当即就捂着嘴偷笑了起来。

  朝朝倒是有些不明所以,她傻乎乎的问道,“谁不承认呀,为什么不承认呀?”

  这话就跟打配合似的,李光华满意极了,抱着她往怀里拢了拢,斜斜的扫了眼前排的父亲,还故意用胳膊肘去怼了下对方的椅背,“因为有人害羞呗,不想明着对别人好。”

  那声音大得生怕杜孝霖耳背一样,两个大崽子和阿宗都憋笑得不行。

  偏偏朝朝还配合着小小的感叹了句,“那他真傻呀,要学习雷锋的,做完好事要记下来。”

  这下好了,本身就憋得辛苦的几人顿时就憋不住了,笑声一下就爆发了出来,响亮得差点把车顶都给掀飞。

  朝朝眨了眨眼,茫然的看着几人,完全不明白他们在笑什么,前排的杜孝霖也不觉得好笑,他板着一张严肃的脸,靠在座位上静静的凝视着窗外,直接把这满车的笑声当成了耳旁风。

  等他们笑过后,他才开始暗戳戳的秋后算账,扭过头,看向小家伙,带着暗示意味的问道,“小不点,告诉师公,是谁告诉你学习雷锋是学习他做好事要记下来这点的?”

  朝朝没有理解他的暗示,回答得十分乖巧

  ,“没有谁呀,我自己想的。”

  “真的是你自己想的?不是谁告诉你的?你这么小,是怎么想到的?”杜孝霖显然不信,暗示的意味更浓,就等着朝朝把锅扔给李光华,他好正大光明的收拾人。

  然而朝朝根本没给他这个机会,她十分老实的回道,“因为雷锋写日记呀,我们学习日记,知道他干了好事。雷锋不写日记,我们就不学习,就不知道他干了好事了。所以做了好事要记下来,别人才知道。”

  她的解释合情合理,逻辑十分顺畅,把一心想要收拾不孝女的杜孝霖都差点带沟里。

  等反应过来后,他才哼唧一声,就着一个把柄开始攻击,“我们学习雷锋是要学习雷锋做好事帮助别人的精神,你这逻辑都歪到哪里去了,看来你的老师没有什么能力,就是个半罐水响叮当。”

  这话朝朝听着就不高兴了,她向来护短,当即就从李光华怀里站了起来,反驳道,“不是,老师很好,你说的没有道理!学习雷锋做好事帮助别人的精神,也学习他做好事记录下来的习惯,都可以学习,是对的!”

  她因为说得太急,一口气下来都没来得及换气,把一张小脸憋得红彤彤的,大眼睛也圆溜溜的瞪着,奶凶奶凶的模样就像只夺食的小狮子,把杜孝霖都给愣住了,一旁开车的阿宗也听得目瞪口呆的。

  他就没见过说话说得这么溜的小娃娃,关键是人家说得还特别有理有据,比他家六岁的儿子都强。

  “光华姐,这娃娃多大了呀?”阿宗没忍住问道。

  “两岁半。”

  “不是,两岁七个月。”李光华刚说完,朝朝就立刻强调道。

  她不允许有人把她说小,一个月也不行!

  看着团子那委屈中带着倔强的小模样,李光华只好跟着她改了口,“两岁七个月,不是两岁半的小孩子了。”

  “对!”这点朝朝必须承认!

  看着她重重点着小脑袋的模样,大家忍不住再次笑出了声,连一向把表情管理得很好的杜孝霖也忍不住翘起了嘴角。

  这小娃娃实在是太好玩了,刚刚还是进击的小狮子呢,一句话的功夫就成了斤斤计较的小奶娃了。

  华向阳笑了一会儿,便憋着笑拆他妹妹的台,“严谨点来说应该是两岁六个月零六天,并没有七个月。”

  唰——

  朝朝视线立刻射到了哥哥脸上。

  她嘟着嘴,理不直气也壮的说道,“过了六个月就是七个月,哥哥你不要乱说。”

  华向阳无辜的看回去,“可是生日又不是按月算的,是按天算的,没到那一天就不能过生日呀。”

  朝朝:……

  她憋红了小脸也没找到合理的话来反驳她哥,气得她汪的一声就将脑袋扑进了她老师怀里。

  “坏哥哥!我要记小本本!”

  见把妹妹给气着了,欠欠的华向阳又赶紧围过来哄,哄了好一阵,许下各种不平等条约后,才在下车前将人给哄好。

  车在一座小洋楼前停了下来,带着孩子下来,看着那座爬满了蔷薇的白色房子,李光华神色复杂,“我们的家总算又回来了。”

  杜孝霖拍了拍她的肩膀,“先进去吧。”

  “嗯。”李光华应了声,便带着三个孩子进了屋。

  房子很大,因为才收回来没多久,原先的家具又大多没有了,这会儿看着就有些空空荡荡的,便显得挂在客厅的那两张合影十分醒目。

  朝朝一进来就看到了,当即便指着其中一张合影叫到,“爸爸!”

  抱着她的李光华愣了下,随即纠正道,“那不是朝朝的爸爸,是师公的妻子,朝朝要叫奶奶。”

  朝朝歪了歪头,看向哥哥姐姐,“不是爸爸吗?”

  华向阳摇头,“不是,这是一位女性,爸爸是男性。”

  杨萍萍摸着下巴,“是有一点点像姑爹,但是确实不是。”

  “不是爸爸呀。”朝朝鼓了鼓腮帮子,随即失落了起来,“我想爸爸了。”

  “你说谁像你爸爸?”李光华正准备安慰她,杜孝霖就走了进来。

  朝朝抿了抿小嘴,指向穿着军装的女士,“奶奶像,爸爸也有这个照片,朝朝见过,一样的。”

  华向阳赶忙跟着解释,“我爸爸是退伍军人,家里的照片都是他当兵时照的,所以朝朝应该是觉得穿军装的就都像爸爸吧。”

  听到他这话,杜孝霖提起的心又落了下去,说不出是失望还是别的什么感觉。

  “小孩子识别能力有限,可以理解。你们的房间在二楼,和你们老师的挨着的,小不点,你想和你老师睡,还是和你姐姐睡?”

  “和哥哥睡。”朝朝指向华向阳。

  杜孝霖一愣,华向阳挠了挠头皮,腼腆道,“在家朝朝都是和我和爸妈一起睡的,她习惯了。”

  杜孝霖也没再多说什么,便点头道,“那我让阿宗把小床搬到你房间去。”

  “谢谢师公。”华向阳连忙道谢。

  朝朝和萍萍也赶紧跟着道谢,“谢谢师公~”

  “不谢,坐了一天一夜的火车,去洗个澡换个衣服休息一下,中午师公带你们去吃火锅。”

  “嗯嗯,谢谢师公~”三人又齐齐道了声谢,便跟着李光华上了楼。

  等他们走后,杜孝霖才对着那张合影发起了呆,好半响后,他才喃喃道,“三十二年了,我早该死心的。”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