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43章
作者:丰西      更新:2022-06-20 22:03      字数:3909
  因为要去赶集,第二天大家都起的很早,洗漱过后,杨萍萍见小表妹眼睛还闭着没睁开,就想把她喊醒,结果喊了好几声还动手摇了摇,人都没有给出任何反应。

  正当她准备凑到小团子耳边去喊时,杨丽珠就端着碗稀饭出来了,“别喊了,你先去吃饭吧,她暂时醒不了的。”

  昨天晚上知道今天要出去玩,小家伙兴奋得不行,一会儿要睡姐姐的床,一会儿要睡妈妈的床,折腾了一两个小时都不消停,后来还是杨丽珠实在太困了,才把她给强行镇压了下来。

  晚上睡得迟了,早上自然就醒得晚。

  所以杨丽珠压根就没打算把她喊醒。

  可杨萍萍却很担忧,“那她吃饭怎么办?”

  集市是在镇上,过去还有好一段路,而且到了也还不一定就能立马吃上东西,那她小表妹还不饿得哇哇叫啊。

  “放心吧,闭着眼睛她也能吃。”杨丽珠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

  杨萍萍还想问‘闭着眼睛怎么吃’时,就看到了眼前神奇的一幕——她姑姑把一勺拌着鸡蛋的稀饭喂到小表妹嘴边后,那张小嘴就放佛有自己的意识般‘咻’的一下就把饭卷了进去。

  杨萍萍:……

  好的,又发现了小表妹一个神奇的地方。

  吃过早饭,一家四口就出发了,只留下要去县里的华青还在家收拾。

  路上朝朝还是没醒,窝在妈妈的背篓里呼呼大睡着,一直到了集市,听到吵闹声,她才悠悠转醒。

  她揉着眼睛先观察了一下四周,在看到挤挤挨挨的人群后,才瘪着小嘴小小的喊了一声,“妈妈~”

  今天赶集的人多,声音十分嘈杂,杨丽珠又要注意手边牵着的杨萍萍和华向阳,一时间便没注意到女儿的喊声。

  这可把小团子给委屈坏了,小嘴直接扁成了波浪形,再次出口的声音都染上了哭腔,“妈妈!”

  这回杨丽珠听见了,扭过头看了一眼,“醒啦,我们到集市上了,你看看,是不是人很多。”

  朝朝本来还有点小脾气的,但被她妈这么一转移话题,也忘了发小脾气,再次环顾一周,在对上一旁也坐在自己母亲背篓里的小朋友好奇的目光后,果断收回了视线,“妈妈,怎么这么多人呀?”

  “因为今天赶集呀。”

  朝朝:……

  “为什么赶集就人多呀。”

  “因为大家都在今天出来了呀。”

  朝朝:好的,看来这段废话聊天确实是进行不下去了。

  她嘟起个小嘴赌气的就坐了回去。

  可把一旁的哥哥姐姐给笑坏了,就连那个一直在好奇观察她的小孩也咯咯的笑了起来,弄得小团子更郁闷了。

  捂着眼睛就趴在了背篓里。

  杨丽珠也觉得有些好笑,就哄她,“好啦,生什么气呢,你看那边有好多好东西呢,走,我们过去看看。”

  说着就牵着手里的孩子挤了过去。

  这一排都是农民自己摆的摊,有卖毛毛小菜的、又卖自家鸡下的蛋的,还有人卖自家做的扫帚和炊帚的,杨丽珠看中了一个用高粱杆做的扫帚,便拿起一把在手里颠了颠,“这个怎么卖?”

  “五毛钱两把,三毛钱一把。妹儿来两把吗?”摆摊的大姐人很和气,见杨丽珠问便赶忙热情的回了。

  杨丽珠又在手里翻了翻扫帚,开始讲价,“大姐,少点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买一把,你给我算两毛钱,行不行?”

  见她砍价大姐脸上的热情退却了些,却还是保持着和气,拿起自己的扫帚就开始展示,“哎哟,妹儿呢,不能少,这都是我自家用的,家公舍得下料,扎实得很,我保管你用两年都不会脱毛毛,还崭新崭新的。”

  杨丽珠也不退步,继续砍价,“少点吧,我就是看你是自家做的我才来问的,不然我就上供销社了,那里才一毛五一把呢,比你这个可便宜一半。”

  她这么说大姐就不干了,当即就反驳道,“咋能这么说呢,那供销社的能有自家做的好,我这可是一把一把亲手做出来的,用的时间都比供销社的那个长。这样,看妹儿你也诚心,又带着三个娃,我给你算两毛五怎么样?”

  见她一直不肯松口,杨丽珠直接使出了杀手锏,“就两毛,你卖不卖吧,不卖我就去别家了。”

  杨丽珠说着作势就要走,那大姐见状赶紧喊住了她,“行行行,两毛,给你一把。就没见过你这么会讲价的。”

  杨丽珠满意了,嘴角翘了翘,压下去后才扭过身来。

  杨萍萍在一旁看得是目瞪口呆,这个年代连五分钱也要讲价半天的吗,要知道在他们那个时代可是连路上掉了十块钱都没人会弯腰捡一下的啊。

  她觉得惊讶,华向阳倒是习以为常,等他妈买好扫把后,就自然而然的接了过来。

  朝朝也在背篓里夸她妈,“妈妈好厉害,妈妈真棒~”

  买完了扫帚,杨丽珠带着三个孩子又逛了一圈,从农民们手里买了些他们家自己没种的菜和一个沥饭用的竹编,又给孩子们一人买了一根两分钱的冰棍,便带着他们往布店走去。

  往布店的路上,人渐渐少了些,杨萍萍这才问出自己心里的疑惑,“姑姑,不是说不能做生意吗,怎么集市上还有人卖东西啊?”

  杨丽珠愣了下,“你这是听谁说的,咱农村没那么严,这

  些东西又都是农民自家的,菜是自留地种的,扁担簸箕扫把什么的都是自己家编的,家里用不完了拿出来换点钱,再去买些别的需要的东西,也算是一种以物易物,算不得生意。”

  杨萍萍下意识就回道,“那我们也可以拿点小玩意来卖呀。”

  杨丽珠笑了声,摸了摸侄女的小脑袋,“别想了,咱家哪有东西卖,自留地里那几行菜就够自家吃,你姑爹又不会编篾条,我倒是会做点小衣服,可家里的布票给自家用都不够,哪有闲余的来卖。”

  杨萍萍想说她可以做娃娃卖,但话还没出口就咽了回去,做娃娃和做衣服有什么区别,做娃娃除了布料还得要棉花呢,布料都没有,就别说更精贵的棉花了。

  杨萍萍郁卒了,想挣点钱怎么就这么难呢。

  见侄女垮起着一张小脸,杨丽珠安慰她,“好啦,别想了,姑姑知道你是想给家里减轻负担,可这也轮不到你个小娃娃来操心啊,你呀,就和你弟弟妹妹负责好好吃,好好睡,好好读书,好好长大。”

  “朝朝不用读书。”杨丽珠刚说完,背后的小家伙就拆了她的台。

  她一噎,没好气道,“你只是现在不读书,等你长到哥哥这么大还不是要读书。”

  朝朝嘟起了嘴巴,惆怅的看了眼自己手里的老冰棍,嗷呜一口就啃了下去。

  管那么多,反正现在朝朝不用读书就是了。

  布店是和百货商店、供销社在一条路上的,要到布店就要经过百货商店。

  农村镇上的百货商店不比城里的,它就是名头叫得好听,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农村人赶时髦,嫌杂货铺不好听,也就改叫了百货商店。

  路过百货商店的时候,朝朝被一个橡皮制的娃娃吸引了,唰的一下就从背篓里站了起来,指着那个娃娃开心道,“妈妈,小侄儿!”

  “那不是小侄儿,是玩具娃娃。”杨丽珠偏头看了眼,正准备回答,一旁的华向阳就先回了妹妹。

  朝朝歪了歪头,眼里有些茫然,“可是他和小侄儿很像,和钧哥哥的小蚱、小蜻不一样啊。”

  “那是不一样的玩具,钧哥哥的小蚱和小蜻,还有他送给你的小兔都是用草编的,这个是用橡皮做的。”华向阳耐心的解释着。

  “橡皮是什么?是橡皮像小侄儿吗?”朝朝更加茫然了。

  华向阳也有些被问住,支吾着道,“橡皮就是做玩具和做很多东西的,哥哥也不知道。等我们长大了就知道了。”

  “哦。”朝朝有些失望。

  杨萍萍见状,便道,“朝朝是想要娃娃吗?”

  “想!”朝朝脱口而出,随即又犹豫道,“还是不想吧,玩具都很贵的。”

  钧哥哥说城里的玩具一个可以抵朝朝和哥哥一年的肉肉,特别特别贵。

  朝朝想吃肉肉,可以不玩玩具。

  杨丽珠听着女儿的话,心里有些酸涩,家里三个孩子长这么大都没有个像样的玩具,唯一的一个玩具还是裴明钧前些天送给朝朝的一个草编兔子。

  她喉头滚动了下,问身后的女儿,“朝朝想进去看看吗?”

  朝朝抿着小嘴摇了摇头,“不想,贵,不要。”

  “我们可以就看看,不买。”杨丽珠道。

  朝朝还是坚定的摇了头,“不看,朝朝不喜欢了。”

  说着她就把小脑袋偏到了一边,还用小手遮住了一只眼睛,催促道,“妈妈,快走,买布,买完回家家。”

  女儿的懂事让杨丽珠心里更加酸涩,但她也知道现在的自己还不能改变什么,便没再多说,带着三个孩子就去了布店。

  这次主要是给华青买做西服的布料,这种布料都有固定的料子和颜色,可选择的空间小,杨丽珠就选了一匹黑色和一匹浅灰色的。

  买好布料,隔壁就有家裁缝店,原本杨丽珠是打算自己带回家做的,但她又没有缝纫机,纯粹手工缝线要的时间就长,反正请人加工也就五毛钱的事,省一省就出来了。

  将布料交给店里的裁缝,交代了尺码和约定来拿衣服的时间后,杨丽珠便准备带着几个孩子回去了。

  快要出门时,背篓里的小团子揪住了她的衣领,扭头指着一旁道,“妈妈,要那个。”

  杨丽珠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是缝纫机下一堆稀碎的布料,“你要那个干什么?”

  朝朝看了眼杨萍萍,老实道,“是姐姐要。”

  杨丽珠一愣,看向杨萍萍,“萍萍要那个干什么?”

  杨萍萍也惊住了,她只是盯着那堆碎布头多看了两眼,都没有开口说什么,她小表妹是怎么知道她想要的?

  “我想做东西。”杨萍萍支支吾吾的。

  杨丽珠见状也没多说什么,扭头便问裁缝师傅要买那堆碎布头。

  裁缝们平时给客人做完衣服剩下的碎布头都是拿来给家里人做点东西,比如小围兜、桌布什么的,也没个什么大用,见杨丽珠要买,就很大方的半卖半送给了她。

  将一堆碎布头塞到朝朝的背篓里,杨丽珠又带着几个孩子去供销社买了三斤卫生纸和两盒雪花膏,便收拾着准备回家了。

  作者有话说:

  朝朝:想要个像小侄儿一样的娃娃~

  表姐:t,马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