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两点一线
作者:马尔济包      更新:2022-02-24 15:22      字数:5848
  林青禾自从来了京城就过着招待所和医院两点一线的日子。

  这一天,早上她去送饭的时候。病房里已经有人在探病了。

  是一个穿着军装的高大男人,听到她推门的声音,回过头来看她。

  这是个国字脸的二十□□左右的男人。留着寸头,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浓眉大眼,眼珠黑亮,眼里还带着笑意。鼻子不是特别挺,鼻头稍微有点大。嘴角上扬着,看上去就是个性格外向热情大方的样子。

  “这就是弟妹吧。你好,我是阳子的搭档纪红卫,也是他最好的哥儿们。”纪红卫皮肤偏黑一笑就越加衬得那一口大白牙显眼。

  “纪大哥,你好。我是林青禾。”林青禾走到床边,在桌上放下饭盒,又对着纪红卫笑着打了声招呼。

  “红卫你吃早饭了吗?一起吃点啊。”卢向阳看林青禾带的饭挺多的,就邀请道。

  纪红卫也看到了,林青禾带了三个饭盒,一个装的是小米粥,一个装的是包子,最后一个饭盒里面是烙得金黄的饼子。

  “好呀,之前就尝过弟妹的手艺了。我就不客气了。”纪红卫丝毫不见外地说道。

  纪红卫来看人,自然也是带了东西的。他从带来的那个大布兜里掏出几个水煮蛋,然后剥开,用勺子压碎鸡蛋,撒在小米粥里。

  三个人把林青禾带来的早饭吃得一干二净。

  “青禾你的厨艺是这个。”一顿饭下来,纪红卫和林青禾拉近不少关系,直接就以名字称呼。他朝林青禾竖起个大拇指,夸赞道。

  “纪大哥你过奖了。”林青禾不好意思地说道。

  “嘿嘿,我可没有。对了,青禾,这是你吧。昨天我们家徐医生带回来的,说是听同事讨论这个女记者,她一听名字,这不阳子媳妇吗?”纪红卫说着就从布兜里找出一份《人民日报》,然后递给了林青禾。

  版头正是她后来宣传妇联下乡活动的那篇报道。

  “是我。”林青禾说完,卢向阳就迫不及待地从她手中把报纸拿了过去。

  卢向阳脸上浮现出与有荣焉的表情。

  “青禾你真厉害!”纪红卫感叹一句,一个17岁的乡下姑娘能做到这样是真的很优秀了。

  “那是,也不看看谁媳妇!”林青禾还没说话,卢向阳就得意洋洋地抢白道。

  纪红卫一噎。

  卢向阳这个眼神让纪红卫想起自己当初因为他家徐医生第一台手术成功后和卢向阳炫耀的时候了。他顿时觉得,欠了的都是要还的,苍天绕过谁。

  “行行行,你小子眼光好,挑中这么个好媳妇。对了——”纪红卫又从布兜里掏出一个口琴,“怕你养伤太无聊,小毛让我带的,他最近在托儿所学吹口琴。我想着让你也听听小曲儿陶冶陶冶情操。”

  卢向阳一脸疑问,“这玩意是你会还是我会?”

  纪红卫笑容凝滞,“额……”他眼珠转动,看到林青禾。

  “青禾肯定会!”

  “我媳妇多才多艺当然会!”

  “哈哈哈哈谁多才多艺?”这时病房门被推开,江文睿拎着布兜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

  “团长好”

  “团长好”

  卢向阳和纪红卫同声道。

  “放轻松,没在部队。别那么紧张,你们就把我当做普通长辈看。”江文睿笑眯眯道,注意到病房里的林青禾,对着她和颜悦色地道,“这就是小林同志吧?有这一双眼睛难怪能写出那些文章。”

  “团长好。”林青禾落落大方的打了声招呼。突然她眼露惊讶,这不是余书年吗!想到他军报总编的身份,出现在这里似乎也很合理。

  “青禾同志,又见面了。”余书年还是那身儒雅的穿着。

  江文睿疑惑地扫了扫两人,“你们认识?阳子,红卫,这位是咱解放军军报总编余书年同志。他是来采访阳子的。”

  余书年嘴角扯起一个弧度,“和青禾同志在火车上偶尔认识。”

  余书年对着卢向阳起军礼,正色道:

  “卢同志,我代表h市所有的人民群众向你敬礼!”

  卢向阳回了一个军礼,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为人民服务。”

  接下来,林青禾把病房留给他们,自己准备回招待所。

  并且中午她也不用送饭了,江团长带了警卫员来。刚才和她说,中饭警卫员会解决。

  回到招待所以后,林青禾先盘了下自己的钱票。

  结婚半年,前四个月在公社每个月375,四月份调到省报62。她每个月花销不大,也就是给家里添点菜,到省城后她强行每个月给她妈20块钱。花销最大一次,还是和哥哥嫂嫂逛省城那回。

  因此,她现在小金库还是很富足的,足足有226元!

  今天不用送饭,她决定去供销社逛逛,给家里寄些东西。

  供销社里,林青禾看着络绎不绝的人群感叹:这首都人民果然不一样,不是休息日都这么多人。

  她顺着人流挤进去。

  正好是布料柜台,原来今天到了毛线才这么多人来抢。

  本着来都来了的道理,林青禾也在八月盛夏午时,称了三斤毛线。

  首都的布料卖得比她们那边便宜不少。

  她又挑了几块其他她们县里很少买到的布料。比如蓝白格子的,军绿色的,白色的,蓝色的还有灰色的的确良,卡其色的灯芯绒,另外还给没出世的侄女或者侄子买了些棉布。

  给卢向阳爸妈挑了几块劳动布和两双京城布鞋。

  最后两家都买了一斤的京八件。

  买完东西,林青禾就到邮局去。

  在邮局买了信封信纸,又借了笔。

  “爸妈大哥大嫂小妹小弟你们好:

  我此时在京城的邮局给你们写信。来到这里已经近一周。你们收到写封信的时候,我应该来了快有半个月了吧。

  刚离开家的时候,我担心紧张又有些害怕。好在下了火车,部队领导就安排了解放军同志来接我。

  我见到向阳的时候,他状态不错,我松了口气。

  这段时间,我每天都从招待所去医院,给向阳送饭,有时候也会帮忙换膏药。

  对了招待所是部队领导安排的,很安全,你们不用担忧我。

  大夫说向阳的伤口正在愈合不日就能出院,请家人们放心。

  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不知家中如何,爸妈夏收是否辛苦,大哥有没有多添菜?大嫂身体如何,小妹近来学习如何,小弟有没有捣乱?

  明明才离开不久,我就很想你们。更惦记爸妈忙着夏种不注意身体。你们要照顾好自己,不要舍不得吃。

  这外面的世界真的多姿多彩,有很多我从没见过的东西。我多希望此时你们也能在我身边。

  爸爸妈妈,绿皮火车开得很快,比从铁原到省城的大客车还跑得快很多很多。是爸用尽全力蹬自行车也赶不上车尾巴的速度。

  爸爸妈妈,我会努力的,争取明年能带你们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带你们亲自坐坐这只有大队广播里说的——绿皮火车。”

  ……

  铁原县。

  林青谷一收到妹妹电报就迫不及待请了半天假骑着自行车赶回去。

  林青谷的自行车是林青禾去省城后就留在家里的。

  “爸妈,卢大伯我大妹发电报回来了!她到首都了,阳子也没事,让我们放心!”

  林青谷直接骑到地里,对着正在掰玉米的父母还有卢家人喊道。

  “诶,好,那就好。亲家,你们也可以放心了,没大事就好。”林建国赤脚挽着裤腿,戴着草帽,从玉米杆子里出来。被晒得发红的脸上露出笑容。

  “是啊,放心了,放心了。”卢满囤应和道。

  “谷子,小禾还说啥了不?”方秀珍手里还拽着玉米,头都没抬问道。

  “没呢。就报了平安。应该以后会寄信回来的。妈,我先回去给你们做饭。这大热天的,我把饭送过来,你们中午在大树下休息呗,别折腾回去了。我请了半天假。”林青谷道。

  “行,那你回去吧。灶上还有我早上贴的饼子。井里我湃了一盆绿豆水。还是你妹之前买的绿豆,你都端来,让卢家大哥他们也一起喝点。”方秀珍交代道。

  “妈,我买了些菜回来。等会让素筠爷爷和咱家一起吃饭啊。”林青谷商量道。

  “行,你和素筠说一声。”方秀珍痛快答应道。

  林青谷看了眼不远处在树荫里计分的妻子,他走过去,和妻子道,“我买了肉骨头回来,今儿让爷爷和我们一起吃饭吧。夏天干农活最是消耗大。”

  杨素筠一听有些心动,又看了眼婆婆他们,有些犹豫。

  林青谷看着她的动作有些好笑,“我妈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啊,我已经和她说好了。这下放心了吧。”

  “孩子今天有没有闹你?”林青谷温柔地看向杨素筠的肚子。她已经怀孕六个月了,肚子已经能看出来凸起。

  “没有,小家伙可乖了。你快回去吧,一会该下工就赶不上趟了。”杨素筠摸摸肚子,轻笑道。

  ……

  招待所里的林青禾正坐在书桌前写稿子。

  她写的是前两天那个关于军人受伤痛不痛的主题。

  许是因为感触过于深刻,她下笔很快,文思如泉涌般。

  写完后她又去邮局寄回省报,收件人写了主编王美娟。

  寄完信之后她就回到招待所厨房准备晚饭。

  她今天早上去菜站抢到了一尾小鲫鱼,于是就买了豆腐,好炖个鲫鱼豆腐汤。

  煎鱼的时候她倒的油比较多,准备一会多付一毛钱给招待所的服务员。

  鲤鱼两边鱼皮都被煎得金黄焦脆,隐隐约约露出了里头雪白的鱼肉。林青禾就往锅里倒热水,下小豆腐块。没一会儿锅里就咕嘟咕嘟地沸腾起来,掀开锅盖,汤汁已经变得雪白。撒了些调味料后,林青禾就给盛了出来。

  主食她配的是小米和大米混合的二米饭,前几天大夫和她说小米有营养,这样吃对病人好。

  她又给炒了盘青菜,然后给自己装上一点家里做的小咸菜。把厨房收拾好就带着饭盒去了医院。

  “媳妇,你来了。”卢向阳见林青禾推门而入,兴奋地说。

  “媳妇,我立一等功了。”说着就把放在床边的奖状递给林青禾看。

  林青禾觉得卢向阳那表情和林青苗上一年级时第一次拿到奖状回家时一样一样的。

  白边明黄底的奖状上,最上面是主席头像和围绕头像的红色小旗帜。四角小圆圈里都各有一个五角星。

  中间写着:

  京区军部司令(政治)部奖状。为京区特种兵作战团卢向阳同志,在h市抓捕敌特行动中胜利完成任务。经民主评议为一等功,特发奖状。”

  因为现在任务结束了,任务保密等级自然也取消了。于是,卢向阳就和林青禾说了这个任务。

  林青禾这才知道,原来在看似和平的今天。背后还有这么多丧心病狂的对岸敌人企图破坏广大人民群众来之不易的安稳生活。

  她心里更加对卢向阳的敬佩。

  于是,正在吃饭的卢向阳就突然听到小媳妇对他说,“我给你吹一段口琴,你边吃饭边听小曲儿。”

  卢向阳心中一动,面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微笑着点头。

  林青禾扒拉着纪红卫带来的布兜子,找到了口琴。还是全新的,连包装都没拆。

  林青禾侧身对着卢向阳,摆好造型,举起口琴放在嘴边。

  “放飞心情,我爱祖国的蓝天。

  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白云为我铺大道。

  东风送我飞向前,金色的朝霞在我身边飞舞。”

  一首口琴吹奏的《我爱祖国的蓝天》气势磅礴地流淌在病房里。

  卢向阳从林青禾开始吹奏,就一直专注地看着林青禾。

  天边霞光正盛,和大橙子同色的橘色夕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浅浅地给林青禾打了层黄色光晕。

  从卢向阳的角度看去,只觉得眼前的林青禾浑身都散发出让人不由自主想要靠近的温暖气息。

  “报告!”在林青禾不解的目光中,卢向阳严肃地敬礼。

  “我可以抱一抱小林首长吗?”

  ……

  第二天上午,值完晚班不久的纪红卫媳妇徐莹就来到了卢向阳的病房。她前段时间都比较忙,有好几台手术,还要负责术后护理。所以哪怕就在同一间医院,卢向阳醒来后这也是她第一次过来看他。

  “莹姐你怎么来了?”卢向阳正躺在床上,看着之前学习班发的资料呢。住院无聊他就这他得好长一段时间不能去上课了,自己再不努力点下回去学习班要是赶上考试,他肯定就不能通过了。

  徐莹打量了一圈只看到卢向阳一个人,有些失望地道,“还以为能看到你媳妇呢。昨天老纪回去对你媳妇是夸了又夸,我这不就好奇上了吗?对了——”徐莹说着就打开带来的饭盒,竟然是黄豆炖猪蹄!盖子一掀,浓郁的香味就飘了出来。肉香混着黄豆的清香,瞬间就在病房里弥漫开来。

  “这猪蹄我昨晚上就让食堂大师傅帮忙炖的,这炖了一夜了,快趁热吃吧。吃哪补哪。”

  “这怎么好。莹姐我媳妇给我带的饭也是问过大夫做的,这猪蹄你带回去,我不用。”这年头猪蹄可不容易得,他前几天还听到林青禾抱怨菜站的肉摊上买不到呢,也不知道人弄到这花了多少心思,他怎么能好意思要。

  “你就别推辞了。我和老纪都把你当亲弟弟看的,不就一个猪蹄吗?快吃了,昂。”徐莹坚持道,她刚和纪红卫处对象的时候就老听纪红卫提前向阳这个好兄弟。更别提前几年的战场上,向阳还救了老纪一命。再说了,平时向阳有啥好东西也少惦记他们家。

  卢向阳也知道再推辞下去,也改变不了什么于是只好说道,“那我就收下了。莹姐你是下班了不,要不你再等会。我媳妇应该马上就来了,咱中午一起吃饭呗?”

  徐莹是真的对林青禾感兴趣,她第一次知道一个农村姑娘靠着自己从公社老师到省城日报的记者,关键她的文章还被那么多主流媒体转载。就算在她娘家院里,这样的也可以称一句天之娇女了。

  “那行。”

  “哎哟,向阳你在学习啊。我回去可得再说说纪红卫了,自从你不在部队,他就没去上过一节课!还说什么,你不在就他一个人他提不起劲,合着那老师和其他战友不是人呗,我真的跟他上不起的火。”

  卢向阳被徐莹逗笑,他们夫妻俩一直都是这样吵吵闹闹看着可欢乐了。

  说说笑笑时间过得很快,当窗外的阳光投射进来,把病房半边地板都照得锃亮的时候,林青禾就带着饭盒推开了病房的门。

  徐莹见到她的第一眼就眼前一亮,眼里闪过一丝惊艳。

  这女同志无疑是漂亮的。但更让她在意的是,她有一双特让人动容的眼睛。圆圆的杏眼,眼仁儿黑白分明。眼神很清澈,就像西山上那澄澈透明的泉水般。

  “青禾你好,我是徐莹。纪红卫他媳妇,很高兴见到你,神往已久哈哈。”徐莹性格和大多数京城大妞一样热情奔放。

  “嫂子你好,我也很高兴认识你。一起吃点饭不。”林青禾虽然不是一开始就很热络的性子,但是她能感受到嫂子的热情和善意,出于礼貌她也热情地回应道。

  “叫啥嫂子,叫莹姐。向阳也这样叫的。嘿我就是等你送饭来呢。够不?要不够我再上食堂打一点。”

  林青禾将饭盒摆好,一一打开盖子。

  她今天做的是玉米筒骨汤、煎小鱼、清炒白菜,饭依旧是二米饭,还贴了几个韭菜饼子,又给自己做了个大饭包。加上徐莹带来的猪蹄,三个人自然是够的。

  一顿饭下来,徐莹对林青禾是连连夸赞,还讲了很多以前卢向阳和纪红卫的趣事,林青禾则左一个谢谢莹姐,右一个还有呢莹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