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作者:载漪      更新:2022-02-24 13:58      字数:3507
  从前, 数研所里倒也举办许许多多的联欢会。迎新春联欢会、迎国庆联欢会、迎中秋联欢会等等。

  那时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太少,就经常办大联欢会, 只要有个节日的由头在,大家就都聚在一起,看看年轻人出的节目,吃一些自家带来的小点心, 再喝上一壶热茶。

  他们当时的节目, 除了唱红歌之外, 就是跳集体舞,诗朗诵。

  唱歌唱《我们走在大路上》, 跳舞跳“狂欢舞”“团结舞”, 诗朗诵,则大多是《七律·长征》一类的诗句。

  周舟因为不会才艺, 从来都在台下充当观众。

  她又想起了过去的日子。

  1960年的元旦联欢会上, 邓处被大家怂恿着, 上台唱了一出《武松打虎》,那也是众人第一次知道, 他居然还会唱京剧。

  那时是傍晚,天色刚刚黑下来。即使是在京城,科学院的院子里,也四处弥散着一种独属于郊外旷野的, 清爽又干净的空气。

  这样的空气,在如今高度发展的现代化城市里,已经很难寻到了。

  舞台两侧亮着明晃晃的白色灯光, 台下放着几台巨大厚重的黑色音响。

  舞台正上方,扎着一条长长的红布绸带,上面贴着白色的瘦长大字:科学院数研所元旦联欢晚会。

  那种瘦长的、末尾带钩的字体是六零年代最流行的,但到了今天,除了在历史书里,周舟已经很少见到了。

  主持人报幕过后,大家鼓掌鼓得格外卖力,起哄得也格外厉害。

  邓三是被怂恿上台的,穿着长长的黑色大衣,围着灰色围巾,没有提前做任何准备,就那么直接上去了。

  他平时说话总是和和气气、慢条斯理,虽然是他们这群年轻人的直属领导,但从来没有摆过官架子,更从没对他们红过脸。

  但上台后的他,只是随手理了理衣领,气势却瞬间变得锋锐起来。

  锣鼓与京胡交织的乐声中,他抬起手,比了一个起势。

  全场瞬间安静。

  邓三唱道:“俺,武松——”

  “久居,柴皇庄上,意欲投奔,宋,公明——”

  和平时说话完全不一样。

  邓三的唱腔浑厚,气韵悠长,这句开场唱下来,饶是周舟这种并不很懂行的人,都听出了他功力的不凡。

  台下的音响里,传出喧天的锣鼓乐声。观众的情绪随着时紧时慢的音乐,时高时低的悠扬唱腔,也变得时缓时急起来。

  周舟想起主席说过的话:在野兽面前,不可以表现出丝毫的怯懦。我们要学景阳冈上的武松,或者招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两者必居其一。

  “周舟!”

  耳边忽然传来女生的呼喊。

  周舟一个激灵,瞬间清醒过来,带了些茫然地望向眼前人——

  眼前是顾艾放大的脸。

  她伸手在周舟眼前晃了晃,说:“我们在讨论,不然可以我伴舞,你做诗朗诵。”

  顾艾学了十多年的芭蕾。

  周舟曾经在原主的手机里,看过她跳舞的视频。

  平时的顾艾,美得很张扬。

  她的个子高挑,五官明艳,总是散着一头波浪长卷发,喜欢正红色的口红,明晃晃的大耳环,紧身裤和高跟短靴。

  但是换上芭蕾舞服,在舞台四周游曳着的她,却又是温婉、灵动而优雅的,像深海里轻盈跃动的鱼。

  刘妍妍说:“这次的主题是纪念国庆,不如我们就搞诗朗诵伴舞,可以挑一些红专的诗来念。”

  似乎生怕周舟不答应,其他人又七嘴八舌地补充道:

  “舟神,你信我,只要你上去,不管表演什么,评委都会被亮瞎的。”

  “对,冲就是了,只要舟神上,我们必出线。”

  “到时候给舟神画一个像那天论坛照片里的仙女妆,blg blg往台上一站,聚光灯一打,一等奖舍我其谁。”

  周舟摸了摸桌上的草稿本。

  虽然只是学校旁边五毛钱一个买的,但本子的纸质却很光滑。

  她说:“好,那我们就排《沁园春·雪》。”

  “除了顾艾,我还需要一个女生伴舞,另外四男四女合诵。”

  艺术节是下周周五,年级组的初审则在这周五,他们有一周的时间排练,如果出线了,就能有再有多一周的时间打磨节目。

  班上的文娱委员趁着中午午休,到学校附近租借服装的店铺去了一趟,拿回来一本小册子。

  她把宣传册拿给周舟看。

  文娱委员也对周舟参加文华晚宴的那张照片念念不忘。

  她的理想造型,就是那种高大上的效果。男生穿西服领结,女生穿露肩礼裙。宣传册的前几页,刚好就有这样的礼服,不过价格相对高

  。

  文娱委员双手撑着脸,看周舟翻小册子。

  但让她失望的,周舟很快翻过了前几页。

  她最终停在某一页,纤长白皙的手指,指着彩图:“我觉得这一套不错。”

  “”

  文娱委员的表情微微凝固。

  周舟和文娱委员敲定了衣服后,拿起资料,匆匆离开了教室。

  今天是周一,要去实验室的日子。

  方文已经在高二楼下等她了。两人一路走到实验室,通过虹膜锁开了门。

  实验室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只有轻微的机器嗡鸣声。正对着门口的宽大荧幕上,跃动着的黑洞依然闪烁着神秘而深邃的光。

  似乎是听到响动,文微微把会议室的门拉开一线,冲他们招了招手,示意进来。

  两人进去后,都怔住了。

  围绕着会议室正中央的大长桌,坐满了人。除了苏博一、文微微,和上次有过一面之缘的教授黄维外,还多了很多他们不认识的年轻人,显然都是实验室的学长学姐。

  苏博一正在做报告,黄维教授坐在主位,正对着幻灯。其他人绕着桌子坐了一圈,也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屏幕。

  方文和周舟找到坐在角落里的孟子凌和南源,挨着他们坐下。

  苏博一见他们进来,停了片刻,等他们坐好,才继续说:“目前,项目进展到了攻坚克难阶段。”

  “自9月初项目正式开展以来,实验室逐步完成了正向生成积分数据集、绘制树状图谱、引入seq2seq模型等关键步骤。”

  随着他的讲解,幻灯片上,一环接一环的环状步骤图也显现出来,每个阶段之间以箭头连接,框架步骤非常清晰。

  苏博一说:“引入模型后,就是采样生成随机表达式、计算表达式数量等步骤。”

  幻灯片上,最后的两个步骤也显示出来。

  一个星期前,周舟和方文还对这些专业术语一窍不通。

  但正式加入后,两人都查阅了苏博一发下的大量资料,现在已经达到了入门水准。

  ail有多位名校教授亲自坐镇,在学术资源上还是相当强悍的。包括知网、清北的数字期刊库在内的顶尖资源都供他们随意查阅。

  此时听苏博一介绍到这里,所有人都纷纷点头。

  苏博一用激光笔的红点,圈了圈下一张幻灯片的正中央部位。

  他加重了语气:“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通过采样,建立起一套生成随机表达式的算法。”

  “我们做出的算法究竟能否跑赢国际上现有模型的运算速度,就取决于这套算法的有效与否。”

  “我们的目标是国际第一。”

  “而目前,国内研究这个项目的,算上我们在内有四家。”

  “一家是阿狸系下属实验室,虽然是同样的研究方向,但他们主要搞的是市场规模化运作,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商用,和我们的冲突不大。”

  “第二家是某重点大学计算机学院下属的一个实验室,他们在参与人员、指导教授、项目资源上和我们都不是一个量级的,也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有实力挑战我们,甚至很可能比我们更胜一筹的,是第三家。”

  苏博一的目光扫视全场。

  周舟发现,在场的学长学姐都是眉间微蹙,显然都很了解这个情况。有一位学姐甚至埋头,默默啃起了指甲,看上去都倍感压力。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科研都是一场有第一,没第二的竞争。周舟比谁都更清楚这一点。

  但六零年代的她,在国家科学院。那时祖国的物质水平有限,甚至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在支持他们的研究,但即使是有了这种程度的支持,他们的设备条件比起国外来还是要差上很多。

  那时他们对标苏联,一门心思赶英超美,从来没有考虑过还要在国家内部,和自己人搞竞争。

  有能力在内部竞争当然是好事。什么时候,国内某领域的最高水平能代表国际上该领域的最高水准,那时的中国,必然已经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巅了。

  和面带忧愁的学长学姐们都不同,周舟听到这里,反倒觉得格外振奋。

  “国家科学院。”

  她听见苏博一说。

  “第三家实验室,由科学院邓三院士挂名主持,李荣研究员等一批优秀青年研究员共同参与。”

  “他们才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

  作者有话要说:  ---------

  灰常感谢金主爸爸们!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沈昭昭的房子 1个;

  感性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星之萱 20瓶;子夕葭 10瓶;29230801 5瓶;issie 3瓶;网,网,大家记得收藏或牢记, 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