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蠢蠢欲动
作者:宫堡鸡丁      更新:2022-05-13 22:37      字数:3469
  还好,还好!

  朱由检长舒了一口气!

  奏书上,王二狗细述毛文龙十大罪状,这是西厂提督的本职工作;

  他建议惩办袁崇焕,说明他没有结党营私!

  由此可见,王二狗这人,确实值得信任!

  将大任托付于他,朕没有看错人!

  既然如此,袁崇焕还能用!

  若是杀了他,还有谁可以镇守辽东?

  还有谁可以“五年平辽”?

  “万岁爷,杨御使再递奏书,以不懂军事、不解民情为由,拒绝去陕西上任!”

  朱由检眉头一紧,嘴角动了动,强忍着没有开骂,接过了奏书。

  自从朱由检登基以来,他削去了司礼监太监“批红”的权利,却没有削去太监查看奏折的权利。

  毕竟,有了太监帮忙整理,朱由检想要的奏书,可以第一时间拿到。

  正是有了王承恩的帮忙,才能在在成百上千的奏书中,第一时间得到陕西、山西的奏书,得到王二狗与袁崇焕的奏书。

  当然,王承恩也没辜负朱由检的信任。

  几百封谩骂的奏书,被他移到了最后面!

  等朱由检看到这些奏书,可能在几个月之后了!

  也可能,朱由检永远都看不到!

  “王二狗!又是王二狗!”

  朱由检气得咬牙切齿,狠狠拍着桌子:“这个杨鹤,没了王二狗,他就不能办事了?”

  愤怒中,朱由检很是后悔!

  那天在大殿上,为了安抚杨鹤之心,朱由检确实做了承诺,调王二狗相助于他。

  然而,计划没有变化快!

  哪知道,皮岛出了这档子事!

  王二狗只能去往皮岛和锦州,详查此事的前因后果。

  罢了!

  木已成舟,查出来又咋样?

  可以肯定的是,袁崇焕不会私通建奴!

  更不会像某些大臣说的那样,他不可能投靠皇太极!

  身为大明的一品督师,他没那么傻!

  既然袁崇焕已经上书请罪,暂时就不要追究了!

  既然袁崇焕说,皮岛只有四万七千人,实际兵力只有两万八千人,不再另设总兵,那就不设吧;

  既然袁崇焕建议,收回毛文龙的敕印和尚方宝剑,那就收回吧;

  他建议将两万八千士兵分为四协,建议任用毛文龙的儿子毛承祚、副将陈继盛、参将徐敷奏、游击刘光祚为首领,也依他的意思办吧;

  我连魏忠贤都能忍,还忍不下一个袁崇焕?

  只要他能“五年平辽”,我忍了便是!

  大臣的意见,我不必理会!

  这些人,只知道弹劾别人!

  没一个能干事的!

  “传旨:袁崇焕肃奸有功,赏银五千两;

  公开毛文龙十大罪行;

  搜捕毛文龙伏于京师之爪牙;

  此事,由曹化淳亲自去办,不得有误!”

  音落,杜勋赶紧拟旨。

  朱由检揉揉太阳穴,过了许久,深吸口气:“三边总督既已册封,就当尽快上任!

  给杨鹤传旨:令他即刻上任,不得拖延!

  再给王二狗传旨:袁崇焕与毛文龙之事,不必再查,也不必上书;令他速速返回京师,听候调遣!”

  “那……万岁爷,礼部侍郎温体仁和周延儒、户部尚书毕自严、御史侯恂等人,弹劾辽东总兵吴襄丢失西平堡……”

  “罢了!”

  提起这事,朱由检又是一肚子怒火!

  好不容易,收复了西平堡周边三百里土地!

  没想到,王二狗前脚刚走,马上就被吴襄丢了!

  判他个凌迟处死,还算轻的!

  但,他是袁崇焕的心腹,祖大寿的头号干将!

  而且,袁崇焕的奏书中,他“出城血战”、“力斩六百敌兵”、“被奸细打开了城门”,这才让西平堡失守!

  朕远在京师,难道是那么好胡弄的?

  罢了,罢了!

  此时,此刻,追究这些,只会让袁崇焕生疑!

  所以,先稳住袁崇焕!

  他跟吴襄的事,留待秋后算账吧!

  ……

  因为八旗军占领了西平堡,并有大批骑兵巡逻在大凌河与西平堡一线,王立的返回速度慢了许多。

  足足用了十天时间,才从“没沟营”悄悄绕至大凌河。

  此地,距离锦州只剩几十里。

  即将回到明军的大本营,但王立却警觉起来!

  “仅仅是今天,建奴就出动了八百多骑?”

  “对,是八百三十骑!其中二百骑还越过了大凌河,一度杀到锦州城下!

  城上的守军,还放了一通大炮!

  估计,皇太极要大举进攻关锦防线!

  厂公,咱们不能再拖延,赶紧撤回锦州,赶紧回京才是!”

  “是么?皇太极想打关锦?”王立摇了摇头,未置可否:“是否发现建奴的运粮队?”

  “额……暂时没有……”

  没有?

  这就不正常了!

  自己摆了皇太极一道,他的报复,不过是早晚的事!

  不对,即使没有自己,他还是会打关锦防线!

  他想入主中原,必须拿下关锦防线!

  从沈阳到京师,这是最近的路线!

  皇太极想打锦州,事先探听虚实,探明道路,这很正常!

  但是,探听虚实,探明道路,不应该悄然而行么?

  需要派遣八百多骑的“侦察队”?

  生怕明军不能发现?

  这不是向明军报信,不是让明军准备好大炮么?

  皇太极有这么傻?

  再说了,皇太极想打锦州,不应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么?

  他屯在西平堡的粮草军械,已经被袁崇焕搬回了锦州!

  只是侦察,又没运来粮草军械,他打个屁的锦州?

  确实可疑!

  既然已经靠近明军的控制范围,王立的胆子大了许多!

  只用一天时间,就匆匆回到锦州。

  什么?

  吴襄出城与八旗军血战,斩敌六百多骑?

  这个吴襄,何时这么能打?

  什么?

  有人趁着两军血战,打开了西平堡的城门?

  我去!

  还有证人?

  丢了西平堡,反而得到朱由检的嘉奖?

  尼玛!

  这家伙,不是普通的莽夫!

  事情做得滴水不漏!

  原计划奏他一本,栽他个满门抄斩!

  竟被他抢先一步,抢先向朱由检上了奏书!

  弃城而走,竟被他说成“血战不敌,被奸细所害,被迫撤回锦州”!

  靠!

  老子竟然无从下手了!

  看来,古人也挺聪明嘛!

  罢了,罢了!

  来日方长,有的是机会!

  朱由检圣旨,早就送到了锦州;

  只因王立正在撤回的路上,无法确定具体位置,所以留在这里。

  细看之后,王立冷冷一笑。

  “速速返京,听候调遣”,这不明摆着嘛!

  去陕西送死的,有个杨鹤还不够?

  还想拉我去送死?

  你想得美!

  嗯,得想个万全之法,继续留在锦州!

  等到风头过了,再回京师!

  否则,脑袋都没了,捞再多的钱有个屁用?

  “袁督师,建奴近日的举动,好像不太正常吧?”

  “哦?”

  袁崇焕抬起头,上下打量着王立,实在难以相信!

  这个毫不起眼的太监,也有些本事嘛!

  也对,能做到西厂提督,没点本事能行么?

  再说了,明军不久前攻下西平堡与辽阳,全都是西厂的功劳!

  于是,袁崇焕没动声色,装作一无所知:“王公公,你认为,哪里不正常了?”

  王立确信袁崇焕在装傻,懒得废话太多:“皇太极……会不会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话说到这份上,袁崇焕不再装傻,面露忧虑之色:“实不相瞒,就在昨日,我向皇上上了一封奏书:

  臣在宁远,敌必不得越关而西;蓟门单弱,宜宿重兵。”

  袁崇焕奏书中的“蓟门”,并不是某一座城池,而是泛指北京以北的蓟州一带。

  听闻袁崇焕上了奏书,王立稍稍松了口气。

  也对,自己对军事一无所知,都能猜到皇太极可能绕道蒙古,身为蓟辽督师的袁崇焕,又怎会不察呢?

  “既然袁督师已有准备,我就不再妄言军机;不过,你斩杀毛文龙之事,必会惹怒万岁爷!

  此次,万岁爷没有怪罪,不代表他会忘记!

  往后行事,还需三思而后行啊!”

  王立说得很是郑重,袁崇焕沉默不语。

  其实,斩杀毛文龙的次日,袁崇焕已经后悔了!

  为了稳定皮岛的局势,他第一时间向朱由检上书,做了一定的善后工作,也获得了朱由检的批准。

  这事,暂时算过去了!

  为了留在锦州,王立也向朱由检呈上封奏书,详细分析了辽东的局势;

  并称,皇太极正在调兵遣将,很可能避开城池坚固的关锦防线,转而绕道蒙古南下,建议加强蓟北长城方向的兵力。

  然而,王立并非戍边的将军!

  他的监军身份,也是为议和而掩人耳目!

  所以,奏书送到后,朱由检仍旧态度坚决,连下三道圣旨,催促王立即刻返京!

  唉!

  想继续留在关锦,想拖延回京的时间,没什么指望了!

  回到京师,必被调往陕西!

  若是去了,要么被乱民打死,要么与杨鹤一起背黑锅,被革职或处死!

  钱都没捞够,还没等到“奏淮八绝”和长平公主长大成人,怎能就这样挂掉?

  苦思一整夜,王立终于有了计策!

  于是,不再迟疑!

  引着锦衣卫星夜疾驰,只用六天时间,就从锦州回到了京师!

  “王公公!此次出使辽东,旅途劳顿,本该让你休整几日;

  但,陕西的民变越来越烈!

  只有王公公亲自前往,朕才能放心啊!”

  “能为万岁爷分忧,是小奴毕生的福份!但,还有一件事,比陕西的民变更加严重!

  若不尽快解决,恐动摇大明之根基啊!”

  “哦?”朱由检眉头一紧,直直瞪着王立:“究竟是什么事,能比辽东的敌情更重要?能比陕西的民变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