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新年朝会
作者:醉拍阑干      更新:2022-05-13 13:33      字数:3186
  过了正午,小睡了一会儿的方涛就召集了包括招财进宝兄妹在内的所有家丁,准备“修理修理”。每个人怀里抱着木棍,一脸不解地看着方涛。方涛也不含糊,直接拿过进宝的木棍做起了示范。

  “你们看,就这么着,把棍子放在石块上,石块顶在中间,你们站上去,什么时候能站稳喽,咱们什么时候接着操练,”方涛站上棍子稳如泰山,“不准扶东西。”

  “啊……”方富贵吞了吞唾沫,试探地问道,“爷,您若是钱不凑手……兄弟们可以少领些军饷……”

  “什么意思?”方涛反问道。

  “爷……这个……杂耍都是要从小开始练的,小人都这么一把年纪了,帮爷敲敲锣喊两嗓子还成,若是让小人练这个,小人实在不行了;更何况咱们这么多人,总不能三百多口子放一块儿练摊儿吧……”

  方涛的脸完全被方富贵的话扭曲了,咬牙切齿半天才艰难道:“富贵你听好了,老子让你们练就练!谁说我让你们练摊儿去了?你们这帮混蛋!老子将来要带你们上船的,这会儿让你们在地上练,等回了南京让你们在长江上练,将来要出海练!都TM给老子站稳了!”

  招财到没什么,长久以来,方涛说一就是一,说二就是二,但凡涛哥儿让他做的,肯定没错;进宝就更不用提了,用招财的话说,她跟方涛两个人共用一副脑子,跟方涛根本就是一个人。方涛的话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发生在家丁们身上,一言出口,家丁们非但没有了为难的表情,反而人人都露出了欣喜的神色。“爷!小人就知道跟了您能有一场富贵!”方富贵立刻抹脸媚笑了起来,“到海上混饭吃好哇!跑商路赚钱,直接抢海商的话来钱更快!爷果然是能人,能有这么好的财路……”

  方涛憋着的一股劲被方富贵一番话彻底打消,恨铁不成钢道:“娘的,老子怎么就瞎了眼救了你们这群丘八!成天想着发财,你看看!你看看你们!能不能站稳还是个问题呢,都先想着发财!”

  “站!站!小的们这就站!”方富贵连忙赔笑一阵,自己带头往木棍上站。可这种高平衡性的活动不是说站上去就能站上去的,方富贵站到棍子上没到一息功夫,人就摔了下来。所幸站得不高,方富贵原地打了个趔趄就站稳了,其余溃兵也都是歪歪扭扭上上下下不亦乐乎。看到大家都练上了,方涛这才放了心,找了快石头坐下休息。

  卞玉京闲着无事,走到方涛身边问道:“大人,赛赛启程北上之时也是坐船过江的,江上风浪虽大,可船只摇晃的时候人也能站稳,赛赛初时不适应,后来也是行走如常。想来他日这些家丁上了海船也只消几天功夫便可站稳,何苦在此费这种功夫?”

  方涛笑了笑,低声道:“卞姑娘有所不知。在高阳时恩师说过,兵丁若是饱食终日,难免无所事事。这几天吃饭不愁而且油水不少,这些家伙明显懒散了许多,若是不找个机会把他们弄个精疲力竭,以后就真成兵油子了。何况卞姑娘可别小看了这杂耍的玩意儿,想要站稳了,须得腿脚、腰、肩、腹均衡用力,哪一处力气大了都不会站稳,虽然比不上实战操练,可一个下午下来也足够让人腰酸背痛了,挺锻炼人。时间久了,不管是对敌还是自卫,每次进退都是全身同时发力,不但力道更足,而且坚持的时间能够更长;将来到了海上,就算碰上再糟糕的情况也能应付了,好处多得很呢!”

  卞玉京有些吃惊道:“看不出大人年未弱冠却能知晓如此多的东西……”

  “呵呵,我可没那通天彻地的本事,都是惠姨教我的,”方涛伸了个懒腰,直接躺倒在身后的大石上,“如果可以选择,我宁可什么都不知道,当个平头百姓,在南京痛痛快快地做我的小老板,然后娶了宝妹,就这么过上一辈子。没想到,十年前捞起这把刀的时候,我就已经被卷了进来,一辈子都脱不开身了……”

  卞玉京有些诧异:“大人既然想过上太平日子,解甲归田便罢,何苦在这里劳神?”

  方涛仰望天空,幽幽道:“我也不知道……可当惠姨告诉我一切的时候,我就情不自禁地答应了。海外……真有些期待啊……惠姨说,这么多年来,我的心从来没有安份过,即便是想着过普通人的日子,那也是因为这颗不安分的心找不到属于它的归宿,所以才会消沉下来……惠姨说得没错,打小我就从来没想过在老家呆上一辈子……”

  “好男儿志在四方,男孩子小时候有这个想法也没什么,”卞玉京跟着笑了起来,“如今大人苦尽甘来,又得高人指点,自然要施展抱负。”

  方涛呵呵笑了两声道:“抱负什么的根本谈不上,当跑堂的那时候常有海商来往,间或还能看到给朝廷送火炮的红毛夷,那时候我就想着,这大海之外还有什么样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怎么都这副鬼样子?还有没有更奇怪的人?真想去看看哪……”

  ……………………

  新年。按照以往的惯例,免不掉的朝贺、祭祀,休假结束之后照例是一次大朝会。不过没有人敢在朱由检面前提高阳,大过年的,你不让皇帝痛快了,皇帝也不会让你痛快。相反,阁臣们倒是反常地大度起来,上表祈请皇帝放刘泽深回青甸镇养老。

  朱由检反而有些奇怪,看着跪在地上请旨的周延儒问道:“朕闻太行多旱少雨,百姓谋生甚是艰难,故而才挽留青甸侯在京中小住一些时日,当时诸位阁臣也都同意的,为何今日又有此议?”

  周延儒回答道:“上启万岁,青甸侯的封地在南太行而非北太行,南太行气候温润雨水充足,可称山清水秀绝美之地,非是风沙遍地的京师可比。”

  朱由检笑了起来,转而问刘泽深道:“青甸侯,周爱卿羡慕你那封地呢,你倒是有闲了也请周爱卿到你哪儿小住几天?”

  刘泽深连忙出列伏阙道:“固所愿耳!只怕周阁部公务繁忙,无暇分身。”

  周延儒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青甸侯客气了,周某焉敢造次登门,叨扰世勋?”

  朱由检即位以来一直讲究朝会的质量,没什么兴趣让官僚在自己面前不咸不淡地乱扯,看到刘泽深和周延儒两人侃上了,连忙将话题拉回来道:“不过么……周爱卿也是知道的,如今鞑子肆虐京畿,杨爱卿又领兵在外,朝中知兵事者甚少,朕原本打算让成国公、英国公和青甸侯一起帮朕参赞军务……”

  周延儒连忙叩首道:“臣启万岁,时下已然开春,鞑子南下日久应已疲敝,想来不日便会在我诸路大军围追之下夺路北逃。二月将至,当务之急那是准备好春耕抢种,好让北直隶百姓入秋之后能有果腹之物;还需调拨钱粮以赈济被鞑虏掠劫一空的州县,此事千头万绪……”

  “唔……”朱由检微微颔首。周延儒说得也有道理,按照惯例,鞑子闹腾一番之后开春了就会退去,既然鞑子撤退已成定局,那么这会儿再言兵事就算是马后炮了;相反,这个时候最让人头痛的应该是鞑子退去之后的善后事宜,赈济的钱粮要尽快到位,春耕也应该及早筹备,要不然北直隶酿出民变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周爱卿言之有理……”刚过而立的朱由检立刻被活了一辈子炼成人精的周延儒引开了注意力,“散朝之后,内阁可速派人到京畿各县查明实情,议一议抚恤需要的钱粮、推几个人选,拟个条陈上来……”

  “臣遵旨!”周延儒松了一口气:还好,若是让刘泽深留在京城继续施加影响,以后东林地位可真还难保了!自己这个阁臣也算做到头了。

  新年的第一次朝会跟以往一样没什么新意。恭贺一下,议一些不关痛痒或者已经达成共识的内容,然后各自回衙门办公,该干嘛干嘛去。不过如今跟往年还是有些不同的,出了北京城墙就是鞑子的势力范围,朝廷的文书发不出去,外面的奏报送不进来,这些日子衙门里别说公务了,私活儿都没几件,进了衙门还不照样喝茶聊天?话又说回来,即便在平时,哪天又不是这样?反正大正月里的除非天塌地陷的大事,各地送上来的都是报喜不报忧的奏表。

  朝会开得很长,谈论的话题很多也很重要。比如在新的一年里,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百姓收入、提升大明百姓的幸福感;比如要多关注水利建设,争取来年既没大涝也没大旱;比如要加强民间教化,让百姓们紧紧团结在以朱由检陛下为核心的大明王朝周围;比如要更大地动用外交力量,妥善处理好大明王朝与蒙古、建州女真之间的睦邻友好关系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内容都是利国利民的,朝堂上自然是一片赞同,至于具体措施么,暂时没有,各衙门回去议一议吧,好好落实这次胜利的、团结的朝会的重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