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84章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8-15 19:43      字数:3324
  第二天女学里,宓念如同昨天一样拿出花笺炫耀,就见一圈同窗正围着静宁。

  她不屑笑,想着对方最多拿出一张花笺,能有什么了不起?边这么想着边走到旁边去瞧个分明。

  谁知静宁带来的信笺就与任何人不同,这信笺上的花极其稀罕,有淡淡的花香。

  静宁在人群中笑:“这是店里老板特意给我做的,我定制了与我性子相符的月见草花笺。”

  原来这张花笺上的花草唤做月见草。

  月见草圆乎乎的五瓣花,周围一圈浅粉紫色,过渡中间是白色,最中心却是黄色,看上去就温柔。

  静宁得意昂起头来:\&ot;旁边还有黄茉莉紫丁香,都是我喜欢的花,左下还印有我的名号。”

  同窗们仔细瞧过去,果然看见静宁的名号印在上面,店主处理得非常巧妙,一个宁字用丁香梗和黄茉莉花瓣小心拼就。

  有小娘子感慨:“也就是说全汴京城这张花笺独一无二。”

  正是贪玩的年纪,哪个小娘子不想要自己名字相符的定制花笺呢?

  一时之间诸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瞧过去。还有人瞧宓念:“你昨儿个不也拿了花笺,跟她的比起来就差远了。”

  宓念当即气坏了:我岂能屈居人后?!她当天下学后就去花满蹊定制了花笺。

  可第二天当她拿出来准备炫耀时,静宁却也神色淡淡:“我的花笺是我自己做的。”

  当即同窗们又羡慕起来,宓念拿着做好了的花笺,忽然觉得这花笺也不是那么香了。

  静宁不以为然,她将花笺好好儿放在桌上,翻出书本来不去与她计较。店主说月见草的意思是默默的爱,她想着她娘也一定在天上默默看着她呢。

  花笺在汴京城里大受欢迎,很快就取代花盒成为花满蹊最受欢迎的商品,究其原因可能是本朝物华天宝,大部分百姓都有一份追求闲情雅致的心思,这份花笺实用又雅致,自然暗合了百姓们的喜欢。

  另一个缘故便是花满蹊的名号了,虽然花笺卖的比旁的纸张贵,可它比起店里便宜的花草来说能保存很久,又比店里花盒卖的便宜。

  有那种喜欢追赶潮流又舍不得多花钱的人便纷纷去买花笺,只要花一点钱就能买一件花满蹊的商品,与旁人说起来也有个谈资:“瞧我那花笺,那可是花满蹊买的呢。”显得自己面上有光不是?

  莺莺开业天内便攒下了两千多两银子,再加上房屋赁金二百两银子,也算是手里又有了银钱,只不过莺莺留下了几百两银子用作人员薪俸和买货周转,剩下的全都拿去市易务归还了借贷的银两。

  这却是她早就盘算好的,市易务的钱要两分利,早一天归还本金便早一天少些利钱。

  说起买货周转,莺莺便想着给青娘子结账。

  青娘子做事靠谱手脚麻利,自打给花满蹊供货以来便没有出过差错,送来的花木全是新鲜又干净的,很少有残破花枝。这回花满蹊又是成了皇商又是开了大店铺,莺莺便想与青娘子知会一声,多给些赏钱。

  可是问起送货的小子,他却一头雾水:“青娘子前几天说要回家,已经十多天没有回来了。”

  莺莺这才想起来,十几天前青娘子的邻居上门道青娘子自己说要归家一趟,请了邻人来帮忙料理。

  这些天又是皇商又是大理寻回药草又是赁商铺,莺莺忙忙碌碌倒没想起过问这件事,她有些纳罕:“怎的十多天都未回来?”

  邻居也不解:“青娘子就与我交待了二十天的往来,可再多就没有了,到时候我可不知该从何做起。要不您遣个人上她老家问问?”

  说完商铺里诸人都一愣,她们与青娘子生意往来这么久居然不知道她老家何处,她性子简朴,不大与人说话,每日里卸下货就走,多不与人闲聊,大伙儿自然是不知道她家何处。

  还是邻居指点了方向:\&ot;她说是咸平县王家庄。\&ot;

  咸平县是开封府下面的县城,离着开封府不远,莺莺点头,当天就叫绿儿与长寿两人买了四色礼盒去咸平县王家庄拜访青娘子,请她早点回汴京。

  谁知绿儿与长寿当天下午就慌里慌张回到了汴京:“夫人,不好了!”

  原来他们还未进村,在村口打听青娘子,就立即被人赶了出来。

  莺莺皱眉,忽然想起刚见青娘子时就有人在她摊子前说什么“再怎么打你也是孩儿爹,难道你就这么不回去不成?”

  当时她只当是家长里短并没留意,再加之之后青娘子从未透露过半分,如今想来青娘子或许是有苦衷。

  若是青娘子自己的选择莺莺便不会干涉,可她分明是没法再见到人,莺莺当即想要去亲自探望青娘子。

  萧照听了也要跟着去:“虽说是汴京城京郊,可毕竟外头鱼龙混杂,不好叫你一个过去。”

  莺莺点头应下。

  于是莺莺便将店铺暂时托付给含蕊几个,好在她们如今日益熟练,并不需要太多莺莺的协助。

  几人乘做马车到了咸平县王家庄,一路走看着路面越来越坎坷,山地也变多,萧照指着外面地面露出的白色给莺莺讲解:“那是盐碱地面,黄河边上地势低洼,水将地底深处的盐碱都带出了地面。这样的地颇为贫瘠,产出不多。”

  再看农田里忙碌的村民穿着也不大讲究,粗布麻布,与汴京城里乐呵富足的市民截然不同,便知此地日子不算好。

  “这便奇了怪了,青娘子赚的也不算少,为何她家人不放她出来赚钱?”绿儿在旁喃喃自语。

  萧照摇头:“这种地方难得娶到一个媳妇,或许她家人是担心她在汴京待久了要和离。”

  这却是人情世故了,妻子在汴京城里讨生活比留在乡下种田的丈夫赚得多,做丈夫的自然会担忧起来,将妻子禁锢在家里也是使得。

  他们在村口停下了马车,很快就围上一群孩子,纳凉的村民也瞧过来,显然这村子里甚少有什么外人来。

  莺莺示意绿儿拿一把糖,这回绿儿便聪明了,问小童:“谁告诉我青娘子家怎么走我就把糖给他。”

  有个女童机灵,先说:“在村里第三条横道,门口有一棵大杏树。”

  绿儿给她抓了一大把糖,小童们急了,纷纷说起旁的:“她家男人叫来柱。”

  “她和女儿都被关在家里。”

  “来柱叔昨天还跟我爹赊了酒钱。”

  莺莺一顿,爱喝酒的男人,关在家里,听起来都不大妙,她将糖果分给那些说话的孩子,其他人也急了,忙急急说出自己知道的一切:“我奶说青娘子可怜,要不是挨打怕了也不会往城里跑。”

  “来柱叔上次打她打断了扁担,后来还是偷走了我家的扁担。”

  “我娘说她再不回来她女儿就要被来柱打死了。”

  大人总是小瞧小孩儿,可是小孩儿什么都知道,莺莺不过用一把糖就将青娘子的事情拼凑出来:

  丈夫酗酒,总是打她,青娘子捱不住就跑到汴京城里,可还是被多事的同乡告诉了她丈夫,一开始只是托乡亲们劝她回去,她死活不回去后丈夫索性拿女儿要挟,青娘子只好回家,回家后便被丈夫锁了起来不让再出门。

  莺莺一阵心惊,毫不犹豫就吩咐长寿:“去青娘子家。”

  萧照想了想,吩咐激流:“拿着我的名帖去拜访里正。”这样宗族势力肆虐的地方不一定讲究律法,若是得罪了村里人将他们困在村子里,丢了性命都可能。

  青娘子家门口长着一棵黄杏树,如今正是落叶成荫子满枝的季节,满树的黄杏缀满枝头,树下围着一群流口水的孩子,还有个男人一脸晦气,正在拿竹竿赶小孩:“滚滚滚!”

  这应当就是来柱了,他满脸横肉看着就不是好相与的。

  萧照看了眼飘石,飘石立即向前,问他:“请问是来柱家吗?”

  来柱放下竹竿,一脸警惕盯着飘石:“干吗?”

  飘石便说明来意:“我家夫人与您家娘子有生意往来,想请她去结账。”他是个聪明谨慎的,怕来柱因着自己是个男子找青娘子麻烦,便先搬出自家夫人,又说是结账不说旁的,因着一般人听见有钱可拿便不会轻易拒绝。

  果然来柱没有把他赶走:“结账找我便行。”

  莺莺隔着车帘道:“可我要与青娘子核算账目,不然我亏了钱怎么办?”

  她故意说得苛刻,一副怕损失了钱财的样子,这样是为了让来柱误以为她在商言商不是来偏帮青娘子的。

  果然来柱面色缓和:“那你进来找她吧。”

  莺莺便下了马车,萧照几人还要跟着进去,那来柱却变了脸色:“我家小,装不下这许多人,叫他们在外面等着。”

  萧照却不停他的:“旁人就算了,我须得陪着我夫人。”

  来柱打量了萧照的轮椅,半天才慎重点点头:“进来吧。”

  莺莺和萧照对视一眼,进了那家院子,随后来柱便警觉将大门反手刃上。

  作者有话说:

  今天还有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