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第46章
作者:吃吃汤圆呀      更新:2022-08-15 19:41      字数:3877
  莺莺站在一大片农田前时还有些不可思议。

  萧家居然能在汴京郊野有这么大一片农田,几十亩地,几乎可以算是个大大的庄园了。

  萧照倒轻描淡写:“给你的契纸里有这张田契。”

  有是有,但莺莺没想到能够这么壮观。她虽然不是汴京本地人,但也知道汴京城内外土地寸土寸金,田地早被王公贵族们在立朝初期便瓜分殆尽,京郊林立庄园们的主人各个是皇亲贵胄,只有再远些贫瘠些的地方才有中等人家的田地。

  大概是她神情过于错愕,萧照才解释道:“萧家这一支上溯可到开国皇帝的小儿子,是以手中资财甚多,要不是英年早逝说不定也能角逐天下呢。”

  说话间庄子上的庄头早带着佃农过来相迎,各个衣衫整齐,脸颊红润,看来日子过得也不错。

  守着庄子的庄头叫做狄东升,是个红脸膛的汉子,不大会说话,可手臂极有力量,一看就是做惯农活的。

  倒是他浑家能言善辩:“房舍都清扫干净了,东家是先要佃农们过来问话还是先喝些茶水?”

  萧照淡淡:“都不用,你们都散了吧。一会若是少夫人唤你们你们再来。”

  狄嫂子应了下来,却忍不住想,东家夫人长得面容白净温柔,站在那里就如一朵花一般,怪道东家言听计从。

  他们四下散了,莺莺才小声问萧照:“可我瞧这里种着糜子小麦挺好的,让我一句话就推倒种花,我做不出来。”

  萧照不以为然:“田契在你手里,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莺莺还是不想,她嫁给恩人是为着报恩,可不是为了霍霍他的农庄。

  “你嫁进萧家自然要活得遂心恣意,倘若不能那便是我萧照失职。”萧照说得天经地义。

  可事先不是说好这婚事只是个幌子?总不能理直气壮如人家正经少夫人一样将萧家的天地视作自己所有吧……

  莺莺左思右想还是下不了手。

  最后还是萧照问狄东升:“庄子上可有适合种花的地?”

  “种花?”狄东升还当自己听错了,想了想,“这片田地平整甚少有人种花,但再往外走几十里地有百姓种花出售,不过那些田地不算肥沃,才有人独辟蹊径想出来种花获利。”

  狄嫂子想了想:“庄子上倒有片地地势低洼,洼得没法种庄稼,先前的庄头便挖了个池子,池水用来旱时灌溉农田。池子边周围一亩地左右也种不好别的,便空着。”

  莺莺一行人去看,果然见一方池塘。

  狄庄头在旁讲解:“这方地周围总是涝,种不了什么东西,便一直荒着。”

  萧照补充:“既然一直荒着,你拿来种也无妨。若实在过意不去给我些银钱便是。”

  ?狄庄头没听懂,少爷和少夫人这是在打什么机锋?怎的自家人还给银子?

  萧照却知道莺莺自尊心极强,绝不会接受别人的施舍和好意,换做别人自然会忙不迭接受这片田地,巴不得连地契都拿走,可莺莺却是那种你送到她手里她都不会多拿的人。

  倒不如在商言商,打消她的顾虑才行。

  果然莺莺点点头:“那便好。”

  萧照勾唇,看上去温柔如水的小娘子,骨子里却自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狄庄头不懂这两人在说什么,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念叨:“池塘里空着倒不如放些鱼苗,改天也可吃鱼,可惜不能种什么……”

  “池塘里能种之物……”莺莺忽得眼前一亮,“可培育并蒂莲。”

  哦?

  萧照讶然。并蒂莲他是知道的,一枝杆子上并蒂长出两朵莲花,是难得的佳兆。

  因着罕见,民间便将并蒂莲视作夫妻恩爱团圆和美的征兆,将这图案绣在嫁衣盖头上,取其吉利之意。

  是以七夕节时也会贩卖假的并蒂莲。

  “是,假的并蒂莲。”萧照给莺莺解释,“将细铁丝插入花梗别在另一支荷花上便做成了假的并蒂莲,唤做‘双头莲’,汴京城里每每七夕都会贩售。”

  “汴京城里人可真精明,什么都能赚成钱。”绿儿感慨。

  可不就是。

  莺莺倒想的别的地方:“倘若能种出并蒂莲,岂不是能赚大价钱?”

  狄家两夫妻将信将疑:“少夫人,并蒂莲倘若是那么易得的又岂会被视作佳兆?”

  这个莺莺倒不放在心上:“我娘给过我一本《花经》,里头记载过法子,我先试试,倘若不成也无甚损失。”

  商议定了要种什么,莺莺心里一觉轻松:短短半天她有了地不说,还想到了赛花会上的参赛花卉。

  于是吃饭的时候莺莺便自告奋勇:“今日多谢谢萧大人,我亲手做几个菜算作谢礼。”她还没有在萧家下过厨呢。

  乡下厨房挂着风干的腊肉,狄庄头和儿子在稻草间捉了几支稻花鱼,用草绳系着送了过来

  屋后还挖了新出的竹笋。

  莺莺将稻花鱼开膛破肚削鳞剥筋收拾干净,而后将荆芥叶子放进鱼肚,鱼身上撒一层浅褐色的糟豆豉上锅清蒸。

  腊肉切片,与田间□□的藜蒿芽儿一起爆炒。

  切剩下的腊肉骨头则与切滚刀的竹笋一切炖汤,再加些农家自制的豆结。

  腊肉片得薄薄,玛瑙一样微红,还往外冒着微透亮的油脂,藜蒿芽儿嫩绿,搭配其中色泽好看。

  汤水雪白,冒着竹笋独有的鲜香气,喝一口滋味悠长。

  稻花鱼细嫩鱼肉与咸鲜豆豉搭配正好。

  萧照吃了一口,山野间食材本来清新,搭配莺莺一手好手艺,这桌菜倒不错,他吃得津津有味。

  狄嫂子也赞不绝口:“少夫人手艺了得,谁能想到这么个娇滴滴的人儿下厨也是有板有眼,萧大人可真有福气。”

  莺莺抿嘴笑:“我先在南诏乡野长大,寻常门户的女主人都要做饭下厨,我娘便教会我厨艺备嫁。”

  不比汴京城里贵门女子,说是下厨也是厨娘们做好了她只加把盐或是用滋味尝尝咸淡。

  莺莺回家里便翻出《花经》翻开,按照自己的印象寻到记载并蒂莲的地方。

  果然上面记载着莲花孕育花苞之时早晚用银针刺开花梗,须得在同一位置,连续十四天,便可获得并蒂莲。

  虽不知这是什么缘故,可却能试一试。

  如今播种莲花来不及,莺莺索性托青娘子去花市上买了莲花大苗,请佃农种进地里,随后自己便又往庄子上去预备侍弄莲花。

  萧照也陪着她再回乡下:“我也陪着你,等太医诊治的日子我再回城里一趟。”

  车马劳顿,莺莺不大好意思,可萧照很坚决。

  飘石小声劝她:“您便应下吧,我家少爷定下事无人敢改。”

  说起这个倒勾起萧照一门心事:“当初成婚时我还病着,没有打理这些事,怎么如今上下称呼倒还乱七八糟。”

  他成婚前府里上下都唤他为少爷,莺莺进门后便顺顺当当被人称为“少夫人”,可认真论起来成婚后便是大人了,他家又再无其他长辈,应当换为大人和夫人了。

  飘石激流绿儿几个忙改了口,萧照便拿出银钱给他们分发以示吉利。

  看到银钱莺莺笑:“如今我们店里赚了些银钱,你们又在店里帮忙,今日咱们发一发店里的月例银子。”

  她一个个分发过去,飘石激流偶然来店里帮忙便只得二两银子,绿儿奶娘长寿几乎住在店里,便多些得了五两银子。就连乌婶几个也多领了些银钱。

  一时之间满院里喜滋滋。

  绿儿更是盼:“等到了端午节我们回汴京城里去,拿钱去街上买些好吃好喝的!”

  苏环也在盼着端午节,她这些天购买了菖蒲、艾蒿、芩草、□□,各个堆得满坑满谷,就盼着端午节赚大钱呢!

  等有了这个钱,看她苏莺莺还怎么得瑟。

  可惜她买得早,花儿浸泡在水里如今都渐渐没了精神。

  “娘子,那些花如今都有些蔫吧了,这可怎生是好?”朗儿急得来报。

  “什么?那花店老板居然敢糊弄我?”苏环大怒,转而气势汹汹去寻花店掌

  正在寻花店掌柜的晦气:“从你店里买的花,为何如今蔫吧了?我可是买了好几车的!”

  掌柜的叫苦连天:“您都买走两天了,鲜花离了土自然是要蔫,这小孩儿都知道的道理您不知道?”

  苏环这才想到她平日里从未接触过花卉生意,这鲜花离了土自然是只能逐渐枯萎,她买花时只顾着构想怎么赚钱,却忽略了日期提前购买了花卉。

  苏环可不想承担这损失,她眼珠子一转,气势汹汹:

  “那我不管!从你店里买的就要你负责!负责我就不走了!”

  朗儿也跟着一边助阵:“就是!瞎了你的狗眼!仔细看看这位可是侯府的世子夫人!”

  掌柜的一听冒起了冷汗,民不与官斗,他一介普通百姓惹恼了皇亲国戚,那不是掉脑袋的事?

  “要不,您拿水在上面洒洒,再将花浸入深水半天再拿出来用浅水养着?”掌柜出主意,“我们店里的花都是用这种法子保鲜的。”

  苏环一听倒也可行,只不过她仍旧不依不饶:“谁知道我照做会不会再将花重变精神了?你给我赔付一半的银钱我就饶了你!”

  “就是,你别嚣张,否则侯府绕不了你!”朗儿也跟着气势汹汹。

  掌柜的忙赔笑:“要不这样,您先照着我的法子试做一下,倘若法子不好您再找我退银可好?”

  苏环一听也行,反正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好,那我回去试试,倘若不对劲,你就等着!”

  “真够霸道的,买了我家的花还要给她保证长盛不衰,当我是花仙呢?!”掌柜的气得直跺脚,“侯府也真是的,有病的人你不把她关起来放她在街上乱跑危害百姓是怎么回事!”

  旁边围观百姓都看得分明,纷纷摇头叹息,同情这位老板。

  汴京百姓本来就好热闹,又气愤这样仗势欺人的行径,当即口口相传,不过半天侯府有位世子夫人仗势欺人,买了鲜花不插瓶蔫了后还要去寻花圃掌柜的麻烦逼着人家赔钱的跋扈事情便传得沸沸扬扬。

  当然这些苏环浑然不知,她回府后用老板的法子浸泡花卉,果然那些花才渐渐醒过来,这才放了老板一马。

  转眼快到端午,两人收到了苏家的邀约:要请出嫁的姑奶奶们回娘家赴宴一叙。

  作者有话说:

  (并蒂莲培育方法属于文学创作,假的。做假双头莲在七夕贩售是真的,历史真实存在。)今天还有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