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扬州
作者:蘅皋向晚      更新:2022-05-12 20:47      字数:4775
  “您现在年纪大了,不愿意回京城,可一人居住姑苏,总是一个人闷着也不好,不若您挑个孩子陪伴。”说话的人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星眉剑目,神采飞扬,极为俊朗,仿佛极天地间所有的俊秀于一身。

  “我老了,不愿意干这种操心的事了。”

  “父亲知道您不愿意费心,帮着选了几个孩子,都是聪敏伶俐的,不会让您多费心的。”

  “我不愿意再去想别的事情,你回去替我带声好,今后要友爱兄弟,孝敬长辈。”

  接连被拒后,少年不见气馁,翻身骑上了马,露出个璀璨的笑容,“那我先走了,姑祖母。”

  ……

  黛玉一早就被贾敏喊起来梳妆打扮,浅粉色竹叶纹交领袄,藕荷色褙子,白色的挑线裙子,双丫髻,簪了几支珍珠攒成的珠花。

  贾敏身着石青色绣白玉兰花的缎面长袄,月白裙子,乌黑的头发整整齐齐地梳成了一个圆髻。

  安平公主住在城外的别院里,她们到的时候,天微微亮。

  别院里的灯还亮着,空气中弥漫着洒扫过的水汽和一点点灰尘的味道。

  过了垂花门,在内院代步的青帷小油车。

  下了车,内院是典型的姑苏园林,黛玉跟着贾敏走过重重叠叠的游廊,才到了安平公主处。

  进了屋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佛香。

  黛玉还没抬头看安平公主的模样,就有侍女摆上了垫子,她跟着贾敏跪在垫子上拜了下去。

  “快扶起来吧。”很是柔和的声音,扶着黛玉起来的是一个青缎短袄,粉色裙子的侍女,黛玉快速扫了一眼,屋里的侍女似乎都是这样的装扮。

  “过来让我瞧瞧这个小丫头。”一双极为白皙的手伸到黛玉眼前。

  黛玉这才看清楚了安平公主的模样,她完全不是自己以为的老太太的模样,虽然眼角嘴角已有密密麻麻的细纹,可是容颜依旧秀美,笑容温柔可亲。

  “绥娘,你瞧瞧她的眼睛是不是像她祖母?”安平公主问一个穿着褐色圆领袄的和她差不多年纪仆妇。

  “是有些像。”被称为绥娘的仆妇细细看了一眼黛玉后才回道。

  黛玉和贾敏都没想到,安平公主竟然还记得林海的母亲。

  “绥娘姓金,林海出生的时候,还是她去送的贺礼,一晃都三十多年了。”安平公主语气里满是怅然。

  贾敏和黛玉忙向金嬷嬷问好,金嬷嬷避开不受。

  “我一向很清净,今日见你们来,和我说说话,我很高兴。”

  寒暄了几句,贾敏才说道:“今日过来,除了向您请安之外,还有族里的事,请您示下。”

  安平公主打断她的话说道:“族里的事我已经知道,你做的很对,很有大家风范。”

  贾敏没想到安平公主会知道的那么快,有些诧异。

  安平公主继续说道:“我不便于管这些事,你能出手,是我帮了我一个忙。”

  贾敏忙道不敢当。

  “咱们出去逛逛吧,院子里的花都开了。”安平公主起身,也不让侍女扶,自己率先走出去。

  黛玉最为喜欢的是一株海棠,粉嫩娇柔层层叠叠的花朵,娇娇怯怯开在翠绿色的枝叶中间,惹人怜爱。

  安平公主见黛玉目光落在海棠上,问她:“你也喜欢花吗?”

  “喜欢,心中烦躁的时候,看看这些花,心里就静下来了。”若是黛玉再大些,说起这话更有说服力,可是她如今年纪小,说起这老气横秋的话,让人觉得可爱。

  安平公主没忍住笑起来,“那会种花吗?”

  黛玉摇了摇头说道:“我不会,娘亲也不许我拿铲子之类的。”

  “你识字吗?”安平公主又问道。

  这是小看自己了,黛玉难得升起一股好强的劲,“我已经读完《四书》了。”她一点都不心虚,上辈子这个时候,她确实已读完《四书》。

  “哦?”安平公主看向贾敏,贾敏忙道,“我和如海平日得空就教她念书,确实是背熟了《四书》,只是还不解其意。”

  安平公主问了几句,黛玉都流利答出来。

  安平公主笑意更深了,“我有一本兰谱,送给你,你回去看能不能照着上面养出兰花来。”

  兰花名贵,兰谱更是难得,贾敏想推辞。

  黛玉却道:“好,等我养出来了,我送您几盆。”

  “好,我喜欢建兰。”安平公主似乎真相信黛玉能养出来。

  走了一路,众人都出了汗,各自去梳洗一番。

  “您今天兴致很高。”绥娘向安平公主说道。

  安平公主想起黛玉说:“那个小丫头很有趣,很干净,而且很沉静。”

  绥娘道:“大家族养出的姑娘都不是很端庄娴静吗?”

  安平公主摇了摇头:“不是,是从容淡定。”仿佛经历大风大浪。“不过那孩子那么小,从小富贵堆里长大,怎么会这种沉静呢,莫非是因为弟弟去世。”安平公主自言自语。

  贾敏和黛玉在别院里用了饭之后,才回到祖宅。

  临走时,安平公主还赏赐了些东西,贾敏摸了摸安平公主赏的衣料,薄如蝉翼,如云似霞。

  她有些不明白安平公主的态度,见黛玉看来,笑着说道:“回头给你做件罩衫,穿在袄子外头,上面缀上蝴蝶,你走动的时候,蝴蝶翩翩飞舞……”

  黛玉听着贾敏的声音,逐渐睡着了,到家里后,还是下人把她抱进去的。

  黛玉醒来的时候,贾敏正指挥下人收拾东西。

  “娘亲,咱们是回去了吗?”黛玉在贾敏身边坐下。

  “是呀,该回去了。”

  黛玉的目光看向远方,那是林弟弟埋葬之地。

  “我们会常来看你弟弟的。”贾敏低声安慰黛玉。

  母女俩手握着手坐了一会儿,贾敏对黛玉说:“你想不想再有个哥哥或者弟弟?”

  黛玉却道:“不是爹爹的孩子,我不要。”

  “我知道娘亲想给我过继个哥哥或者弟弟,可是我信不过。”黛玉看向贾敏,很是认真说道,“这世上能无私对我的只有您和爹爹。”

  “即便是血脉相连的亲人,也有亲疏之分,过继的兄弟心中肯定最重他的生身父母,再者是他的孩子妻子,到最后才会是我。”黛玉想起上辈子,眼泪无声流下来,外祖母是很疼爱她,把她放在了孙女之前,可是在她之前,还有贾府和宝玉,所以她才会被牺牲、放弃。

  她不想再经历一遭被亲人放弃了。

  贾敏不知道为什么黛玉会如此伤心,她

  只能抱着女儿,一遍遍安抚她:“好好好,不过继了,我和你爹爹都好好活着,护着你一辈子。”

  贾敏本来想早些走,可是临走时却来了月事,她来月事的时候一向不舒服,自然是耽误了行程。

  林丛默的母亲也就是黄氏来看她,见她眉宇间皆是不适,劝道:“婶子可曾看过大夫?”

  “看了,也没看出来什么,只说气血不足、寒气入体,吃了药也不见好。”贾敏很是苦恼。

  “女人家的事不能马虎,我倒是知道有个大夫医术了得,只是他秉性古怪,诊金又高。”黄氏想起了往事,语气有些苦涩:“婷姐儿刚出生的时候,生了场大病,姑苏城里的医生都看遍了,还是不好,后来还是找了这位大夫,一剂药就好了,只是诊金高,原本家里还富裕,经婷姐儿一病,日子就紧巴起来了,后来我家那口子也病了,原本是准备凑钱找那位大夫看,可我那家那口子说什么都不同意,说要留钱给孩子读书……”

  黄氏摸了摸眼泪,对贾敏说道:“那位大夫是有本事的,婶子不妨过去一趟。”

  贾敏身子好了一些,便让林东套了车,带着黄氏去看那位大夫。

  那位大夫姓白,在郊外建了个庄子,周围一片都是药田。

  贾敏刚到地脚,就见一片人围着,为首的人吵吵囔囔:“我真甄家看中了你的地,你不卖也得卖。”

  话音刚落,院子门就被打开了,一盆乌黑的水泼到说话的人脸上,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头走出来,看着仙风道骨的,可是一张嘴却是“给老子滚,还从没有人敢当面这么威胁我的。”

  “你等着,臭老头子。”为首的人被泼了一身水,急忙回去换衣服,丢下一句话,便走了。

  那老头看到了贾敏的马车,没好气说道:“热闹看完了,就走吧。”

  “这就是白大夫。”黄氏小声说道。

  贾敏让人扶着下了马车说道:“白大夫,我是来看病的。”

  白大夫眼皮都不抬道:“诊金带了吗?”

  “带了。”

  这是个两进的院子,院子里晒满了药材,有个小童在整理,第一进就是诊室了,一进屋,三面皆是顶天立地的大柜子,上面贴着签子,都是药材。

  白大夫号脉的时候,脸色微微有些变化。

  贾敏有些紧张:“大夫,我身体怎么样?”

  “死不了。”

  贾敏被噎一下。

  “不过,过几年就得死了。”

  贾敏面色发白。

  “但幸好遇到了我,长命百岁做不到,活的七老八十还可以。”

  贾敏被他弄得上上下下的。

  “我说这话,自然是能帮你调养好身子的。”白大夫有些不满看向贾敏。

  贾敏道:“我自然是信得过大夫您的。”不管心里怎么样,面上还是信的。

  白大夫轻嗤一声,说了几个贾敏的症状,甚至出现症状的时间都说的差不多。

  贾敏忙起身行了个万福礼,“多谢大夫救我。”

  她示意姚黄上前,姚黄捧了匣子,打开一看,是一叠银票。

  白大夫扫了一眼,露出笑来,忙接过来,“放心,放心,保证药到病除。”

  贾敏抓了药,当天就熬上了。黛玉知道贾敏去看了病,有些焦虑,虽然贾敏比起前世这个时候康健了不少,可是她还是怕,她老早就想着请大夫给贾敏看看,可是一直没得空,而且也没找到良医。

  也许是真有效,贾敏当晚就觉得自己睡觉踏实了些。

  连续吃了五天后,贾敏按照医嘱又过去白大夫那里。

  才到地方,就见着那个药童哭喊往外跑着:“抢劫了,有人抢劫了。”

  贾敏忙让下人拦住药童:“你别哭,我是之前来看病的人,出什么事了?”

  药童口齿伶俐:“甄家的人说师父看病看死了人,锁了他去见官了,他们还把家里打砸了一番。”

  贾敏心中着急:“那你师父被带走了吗?”

  药童哇出来:“被带走了。”

  “你别哭,你知道是哪个甄家吗?”

  “说是金陵甄家的人。”

  贾敏神色难看起来了,贾家和甄家是老亲,她还不知道甄家下人如此跋扈。

  贾敏安抚药童:“好了,你先随我回去,我让人帮你救你师父。”

  药童却说道:“师父说,让我守着院子,他种的药材快要收割了。”

  贾敏想了下,指派了个人陪着药童住着,又让林东去打听。

  甄家人行事高调,林东很快弄清楚了,“是甄家旁支,看中了这块地,可白大夫死活不卖,甄家就安排人讹诈。”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这事还得你出面才是。”

  林东自去周旋,甄家那人最后同意放了白大夫,但是那片地却归了甄家。

  “那人分明自己喝药死的,非要怪到我身上。”白大夫衣裳脏乱脸上满是怒气。

  为了一片地,竟然搭上一条人命。

  贾敏只觉得齿冷,她看向白大夫说道:“您老得罪了甄家,怕是日后还要受他们打压,不如跟我去扬州如何?”

  白大夫停止对甄家的咒骂,看了贾敏问一句:“到了扬州,你能罩着我?”

  贾敏点了点头。

  “那行。”白大夫又列出一二三来,“我要个大庄子种药材,而且我不出诊……”

  “只要您能调理好我一家人的身子,您的条件,我都是允诺的。”

  回了扬州还带了一个大夫,倒是意外之喜。

  自打黛玉说不想过继之后,贾敏就想着如何给黛玉依仗,她想了想自己因为举手之劳帮了黄氏,黄氏投桃报李给她举荐了白大夫,解了自己的病灾。

  “你愿不愿和我去扬州?让你叔祖父给你找个好先生?”

  “去了扬州,无所依靠,难以养家。”林丛默并不想依附林家。

  “我看了你的字很好,你叔祖父公务繁忙,有需要整理文书的人,你每天下午去帮他整理,我每月给你2两银子。而且林家有几个绣庄,你母亲和你妹妹手巧,可以做些针线补贴家用。”贾敏知道林丛默的脾气,早就考量好了。

  林丛默和黄氏商量一下,黄氏喜极而泣,“这是婶子提携你呢,你怎么还犹豫呢。”

  黄氏心里就盼望儿子成才,如今贾敏提携,心中感激不尽。

  在姑苏待了一个多月,贾敏终于启程回去了。

  谁知,刚回到家,就得了消息说林姨娘过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