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我不是世外仙姝9
作者:任我逍遥游      更新:2022-02-24 11:05      字数:3749
  过继之事就这样消无声息地平息了,从林府出来后,金氏偃旗息鼓,再不敢闹腾。族长和族老们都不再过问此事,而且,还严厉驳回了小珠儿长兄的要求,斥责其没有友爱之心。林府之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当事人都不肯言明,许多人猜测,莫非是林家破财消灾,给了金氏一大笔银钱,让她满意了?可看那情形,似乎也不像啊,林秀才的家境并没有得到改善的痕迹,别人好奇问起此节时,金氏就神色惊惶地岔开话题来,不愿提起。

  大家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能够确认的是,那日是林家大小姐出面和他们商谈的,林家的事务如今都是林家大小姐一手管着呢。那么,由此可见那林大小姐的能干和手段了。林黛玉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就给人们留下了管家有方和不好糊弄的印象了。

  曦哥儿,不,现在已经改名为林晨曦了,正式入住了林府,对着林如海、林黛玉以父子、姐弟相称起来。身份已经确立,他在林府长期的熏陶之下,行事和气度也慢慢地改变,真正有了世家小公子的样子,举止从容。而且经历了以前的艰难,知道如今的生活得来不易,也十分地上进,终日在贾雨村的教授下读书,长进明显。

  贾雨村至今还留在林府,林黛玉寻思着其人学问本事倒是很不错的,在自己和林如海的掌控下,他的幽暗心思暂且还不会影响到林晨曦,况且林家在江南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这当儿就没必要再节外生枝。

  小珠儿初入林家,她从未见过这样精致尊贵的府邸,过过这般舒适享受的生活,一时间怯生生的,不敢多走一步,不敢多说一句。等待她略微习惯了后,林黛玉就派去了教养嬷嬷,教授她女工利益,也开始让她识字,待她甚是和蔼宽和,小珠儿慢慢地也舒展活泼了起来。

  在林黛玉看来,小珠儿就像一株小树苗一般,自小林家就让她在充分的阳光雨露下健康成长,相信在这宽松温馨的环境下,她不会长歪了。如果她仁至义尽,结果却让她失望,那她也问心无愧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但她还是有足够的能力来把控。

  当今皇上收到了林如海秘密呈上的账册和凭证后,经过考虑,决定暂且不打草惊蛇。现在太上皇还在,自己的权力还不够稳固,这时节就是拿住了甄家的把柄,多半也不能如愿以偿地让他家一败涂地,永世不得翻身,所以先忍耐了下来。

  林如海遵循了当今的意思,以身体虚弱,不能担负繁重的工作,恐辜负朝廷和皇上的重用为理由,上了封请辞巡盐御史的奏章,一时间让很多人为之吃惊不已。这巡盐御史的职位何其灼手可热,又重要无比,除非病得要死了,哪里有人舍得辞去!所以,不是林如海真地重病缠身,就是皇上对他极为不满,他只能主动请辞,保全身家性命!

  按照常例,对林如海这样资历的臣子来说,他请辞时,皇上总要挽留上一两回的,以示对老臣子的看重。却不料,林如海的辞呈一递上去,当今就立刻批准了。而且,要求他进京接受问话。这怎么看着,都不像是好事!一些知道了消息的人,立刻就忌惮起来,也不敢与林家走得太近了。无论后续如何,总之林如海是不会再担任巡盐御史这差事了,就算平安无事,那他的价值也大大缩水了。一时间,林府门前冷落鞍马稀。

  早就从林如海口中知晓了实情的林黛玉镇定自若地指挥着下人们收拾行李,整理好家产账册,分派留在江南打理田产宅子的管事,一切都操持得有条不紊,让本来有些躁动的林府渐渐安定了下来。

  林家只怕再不会回到江南了,本来林家的原籍也在京城。日后林晨曦求学科举,也是在京城方便些。而且,京城是天子脚下,贵人云集的地方,反而更加安全些,她们要应付警惕的只是贾家;而留在姑苏,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除了林家宗族外,垂涎林家丰厚家财的也大有人在。权衡比较,还是京城更妥当些。

  林黛玉向下人告知了林家的安排,有那已在江南落地生根,不愿北上的,林黛玉命管家发还了他们的身契,每人还赏了二十两银子,作为遣散费。大家好聚好散,若是强迫着,让他们心中生怨,也不会忠心,难保会做出对主家不利的事来。

  贾雨村私下揣度,林如海既然辞官,在起复之事上帮不上他的忙了,只怕自身难保,那他又何必再呆在林家呢,于是提出他留恋江南风光,不习惯北地的气候,委婉地请辞。林如海不愿勉强,赠送了一份丰厚的盘缠后,双方客客气气地别过。

  林家的细软古董等物或卖出,或打包携带,待一切收拾妥当后,在一个细雨蒙蒙的清晨,林家人登上了包的一艘官船,也不惊动旁人,静悄悄地离开了扬州城,一路北上而去。

  林如海辞官回京的消息,也传到了贾家人的耳中。皇上对他的态度,贾家人也是知道的了,这在贾家掀起了一阵骚动。前不久,贾家迎来了一桩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天大喜事,家中的大姑娘,贾政的嫡长女贾元春被皇上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贾家俨然一跃而成为皇亲国戚。各位亲戚处都已报喜,众人纷纷表示庆贺,连江南的里林家,贾府也送了书信去,林如海也送了一份丰厚的贺礼过来。但这当儿,林如海这样回京城,让贾家为难不已。该拿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林家呢?

  看皇上对林如海的态度,是恨不待见他的。莫非他是做错了什么,不得已才提出辞官,回京后会不会被问罪?这都尚未可知,但林如海辞官,并未提前得到太上皇的同意,太上皇一定不满。大概率,林如海会被冷淡相待的,再做不了官了。于是,贾家人经过商议,决定与林家保持距离,暂且冷淡一些,以免惹来太上皇的不满,让宫中的娘娘日子难过,影响了她的锦绣前程。

  林家在京城中原有旧宅,一直有人看护着。林如海自从生出退意后,管家就派人去收拾打扫,修饰了一番。林家一行人到了京城后,就能入住。但安置下来,也颇花了几日时间收拾。

  林如海有了年纪,路上难免有些劳累,到了京城,一时水土不适,就生起病来,虽不很重,但请了大夫来看,要他卧床静养半个月。林家在京城里只有贾家一门近亲,林如海担心会被人挑剔了礼节,又见林黛玉现在待人接物十分沉着,贾家又是她的舅家,于是命管家准备了不少礼物,让林黛玉带着林晨曦先行上门拜访一番,全了礼数。等日后自己痊愈,再正式上门拜见。

  林黛玉坐在马车里,透过珠帘望着眼前的角门,目中闪过一阵冷意,唇边浮现出一个淡淡的笑容。想不到原书中让人心塞的一幕,居然还真地又发生了。只不过,她并不是原来的林黛玉,进贾府时那个幼小娇怯,不谙世事的姑娘!

  “林姑娘,怎么停住了?老太太还在等着呢,这几天她老人家听说了林姑娘要来,可是高兴得了不得!”一旁装扮体面的管家婆子见着林黛玉命车夫在角门前停下了马车,半响没有动静,半点没有要下车的意思,不解地催促道。

  林黛玉压根不理会她,侧头对着有些纳闷的林晨曦笑着道:“知道我为什么不进去么?”

  她伸出手指点了一下道:“因为这是角门!”

  “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有大门、侧门和角门之分,大门非迎接比自家地位更尊贵的客人,或迎接朝廷传旨是不开的;客人或家中的主子们出入是走侧门,角门则是留给下人们或采买物品进出的。我们是林家的主子,对于贾家来说,也是客人。如今她们要安排我们从角门进去,就是看轻了林家。我们身为林家的子嗣,是不能接受这番折辱的。”

  她平静地对着外面的车夫下令道:“倒头,咱们回去!”

  那管家婆子没料到林黛玉年纪不大,居然能这般敏锐,而且,她是贾家的外孙女,却不顾着贾家的面子,行事决绝,顿时慌了,连忙上前阻止:“哎呀,林姑娘,是我们没注意,带错了路。且请回来,老太太苦侯着姑娘呢!”

  可已经来不及了,车夫见林黛玉并不出声,立刻了悟地驾着车就走了,只留下那管事婆子在后面呼喊着。

  “姐姐,会不会是下人们不尽心,才”林晨曦迟疑着道,他知道贾家是林黛玉的外家,也算是他的外家了,担心林黛玉此举会落人口实,被指责为对外家不敬,引来旁人的攻击,对林黛玉名声不好。

  “不会!”林黛玉淡淡地道:“我们是提前给贾家下了帖子的,勋贵之家,这些待客的礼仪怎么会不知晓?没有主子的示意或者默许,下人们岂敢这样对待客人,何况我们还是贾家的近亲!”

  “那为什么这么做?”林黛玉望着窗外,冷静地分析给林晨曦听:“因为父亲辞去了巡盐御史的官职,皇上没有挽留,还召父亲进京问话,他们以为这是皇上对父亲不满,甚至太上皇也因此不满,认为父亲会被问罪。为了不受牵连,自然想着撇清关系。所以,此举是故意辱没林家,做给旁人看的,以示自己的立场。”

  林晨曦低头沉默了半响,问道:“那姐姐这样做,旁人会不会指责你不敬外家?贾家会对姐姐不满生气吧?”

  “或许会!”林黛玉回答道:“但不那么做,林家的尊严就不能被维护;与此相比,我担下一个不恭敬忍让的名声就不算什么,总要分得清轻重主次,任何事不可能所有人都满意的。”

  “至于不满生气,”林黛玉嘴角一勾:“若是林家兴旺发达,他们心中再不满,也会亲热地贴上来和我叙亲情;若是林家败落了,我再恭敬十分,看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个打秋风的穷亲戚罢了!”

  “这就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不但是市井之中常见,在钟鸣鼎食之家,更是明显。所以,最要紧是就是咱们自己要立得起来,再是亲密的亲戚,也未必能靠得住的。”

  “知道了,姐姐!”林晨曦双手紧握,暗自下了决心,要好生读书,日后能支撑起林家来。

  “这才叫有志气!”林黛玉称赞了一句。她心中其实很满意,贾家此举正中她下怀,她正好借此和他们疏远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