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第 357 章
作者:春山犹枝      更新:2022-09-30 00:29      字数:3548
  景年捏着一枝桃花,眉眼含笑:“这花开得好漂亮。”

  三个管家打嘴仗,景年听得无趣,茶香间闻得屡屡花香,四下一瞧,竟找着个卖花的。

  裴管家立刻道:“今春桃花开得好,城外落凤山上十里桃林,听说那景好看极了,我家少爷还说下回休沐,带少夫人去瞧瞧,您回来了,正好一块儿。“

  景年笑道:“我去做什么。”

  他可不是黏着兄姐的小娃儿了,人家夫妻两个踏青赏花,他跟去岂不是碍眼。

  他挑了几枝桃花,稍稍整理,用细草茎扎成一束。

  “等姐夫休沐还需几日,先将这束花带回去,让阿姐瞧一眼春色。”

  裴管家一听他这话,心知不妙,今日这场争夺,他已经出局了。

  “年少爷……”

  景年将扎好的花束递给他:“阿兄不日将回,我离京许久,还是在家等他为好。”

  又跟林管家说:“替我向先生和忠爷爷问好,待我回家休整一番,便去探望他们。”

  当年他阿兄外任云南,景年同爹娘姐姐住在京中,后来两个姐姐先后出嫁,景年想她们了就直接上门。

  二姐夫陈朔自小熟悉,景年在他面前一点儿不怕生,在他家小住几日也十分自在。

  大姐夫裴止虽然不如陈朔那般熟稔,但他若是想讨好谁,会想尽法子,他心喜自己的新婚妻子,爱屋及乌,待景年也十分友善。

  起初景年一直怀疑,大姐姐嫁给裴止是有苦衷,所以对裴止心怀不满。

  直到发现大姐姐跟裴止过得恩爱和睦,脸上笑容也多,这才渐渐放下芥蒂。

  再后来,陈朔去考了武举,选了武官,外派出京,陆蓉随他一起去任上,景年就只能给她写信了。

  待他十一二岁的时候,先生说他已经可以下场科举了,问他想不想考。

  景年想像他阿兄一般,先生说可以下场,他便回家乡参加童试。

  县试、府试、院试皆十分顺利,拿下小三元后,吹捧声不断,景年耳边都是“不愧是陆三元的弟弟”“又一个三元及第”类似的话。

  他不介意被人用“陆景堂的弟弟”来定义,阿兄本就是他最崇敬的人。

  可是这样的话听多了,景年反而心头烦闷起来。

  他忽然想道,所有人都觉得他阿兄三元及第,他也该三元及第,可若是他没有连中三元怎么办?

  他回乡应考,爹娘收拾了行李也回了老家陪他考试。

  景年听见他们跟人夸耀,说他聪慧勤勉,三岁便能读书习字。

  景年心头沉甸甸的,总高兴不起来。

  及至乡试,要考三场,每场考三日,景年考第一场时便有些不舒服,他以为是自己心情不好,没有在意,回家也没跟

  第二场考试时,吃不下东西,带去的干粮几乎没怎么动,只喝了几口白水。

  到第三场,他在考场上突然起烧,晕晕乎乎写完卷子,回家就倒下了。

  这一场病缠绵半月,把家里人吓坏了,陆景堂千里迢迢从云南赶来,陈朔带了太医过来,裴止也从家里要了大夫。

  没人敢跟林鸿方说,担心老爷子年纪大了,受不了这个惊吓。

  放榜成绩也没人关注,景年清醒后想起来自己的考试,问成绩,家里人支支吾吾。

  他还以为落了榜,家人担心他受打击才不肯告诉他。

  后来才晓得,他考得还不错,乡试第九名。

  许多人都来安慰他,说若是他没生病,定能考第一。

  景年却忽然觉得轻松了,他乡试没考中解元,三元及第不用想了。

  翻年春闱,家里却不许他去考,林鸿方是在他病好之后才知道这事,也不许他去考。

  春闱在三月份,冷得很,成人进去在简陋的考棚里带几天也有受不住的,景年才在考场病了一场,哪个敢放他进去。

  由此可见,景年身板真不如他阿兄,陆景堂当年条件比他差多了,一路考过去,别说生病,连个喷嚏都没打过。

  之后林鸿方给他二徒弟,景年的二师兄去了封信,让景年随他读书。

  景年的二师兄是四大书院之一钟山书院的山长,景年拜别父母,在钟山书院读了两年书。

  先生说,光读书不够,读书人要睁眼,看看人间百态,才能懂得书里的知识,到底有什么意义。

  于是景年又跟着五师兄在外游学一年多——本该是先生带着他,先生年纪大了,经不起折腾,只能让师兄带着他一起。

  景年去书院的时候,他阿爹阿娘想着家里孩子都不在家,独他们两个在京城住着怪没意思的,倒不如在老家待着,亲朋都在,也有说话的人,舒坦。

  因此二老现在在老家住着,并不在京中。

  景年定好了去处,三个管家没发替他拿主意,只能息战,待回去报给主子听。

  裴管家抱着一束花,想着虽然人没带回去,好歹东西带回去了,哄了少夫人开心,少爷大约不会责他办事不力。

  景年将桃花给出去,擦了擦手,喝一口热茶,吃了一块周管家推荐的茶点。

  黑棕色的枣糕,甜而不腻,枣子味儿很足,吃起来口感不太细腻,但那种特殊的口感,别有一番风味儿。

  景年见那卖花妇人带着的两个孩子,眼巴巴看着他吃糕点,小男娃口水都流出来了。

  “给。”景年笑了笑,将盘里剩下的点心递过去。

  他吃过的好东西多了去了,这枣糕,也就尝个味儿。

  “使不得使不得。”妇人紧紧攥着一块碎银,忙不迭地摆手。

  难怪刘三哥要等这些贵人来,就要她几枝桃花,竟给了一块碎银,怎么也有两钱银子,她两筐花加起来,连着女儿挎着的,能卖几十文钱就很满足了。

  “吃吧。”景年看那两个孩子因为阿娘的阻止缩回去的手,有些恍惚地想到他小时候,吃不饱饭,有一口吃的就高兴得不得了。

  已经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情了,可看到这两个面黄肌瘦的孩子,又勾起了回忆。

  那会儿要是有人能给他一块点心,他大概也会像这个孩子一样,开心到手足无措。

  景年将桌上的茶点分给了两个小孩儿,见卖花妇人一脸惶恐,便从她篮子里又挑了几朵玉兰,扎成一个花环。

  “给喜娘。”景年将花环也给了裴管家。

  喜娘是他的小外甥女,大姐姐给裴止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孩叫裴焕,乳名欢哥儿,女孩儿叫裴熙,乳名喜娘。

  裴管家连忙接过花环,小心收好。

  卖花的母子千恩万谢走了,景年觉着歇得差不多了,起身离开。

  小厮给了茶钱,景年回到马车上就忍不住皱眉,颠了一路,骨头都要散架了。

  好在终于要到家了,进了京城,路也平坦许多,没那么颠簸了。

  马车一路驶进一条宽阔的街道,在一座三进的朱门大宅前停下。

  这座宅子并不是景年离京前住的那个小院,而是一年前他阿兄调任回京,圣上赐的宅子。

  当年陆景堂外放,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应该是州府通判之类的官职,正六品或者从五品,比之他调任前升一两级。

  然而并不是如此,许是为了补偿,昭明帝给的官职是云南府同知。

  同知,知府副职,正五品。

  陆景堂成功实现三级跳,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跃成为手握一府重权的五品权臣。

  大概是朝中大臣觉得陆景堂这么一个年轻人,还是难得的三元及第,被发至云南,确实有些可怜,竟没人上奏反对。

  陆景堂就这么上任了,两年后,云南府异族叛乱,府衙被围,险死还生。

  云南府知府谢广德被揭发勾结当地豪族,贪墨盐税,隐改黄册,圣上大怒,将谢广德下狱,押送回京受审。

  时任云南府同知的陆景堂,权知云南府。

  说是“权知”,可一直没有新任知府上任,一年后,陆景堂考评上上等,接昭明帝圣旨,拔任云南府知府。

  三年两跳,直升四品,当朝再没有比他升得更快的了。

  那会儿景年还没出发去书院,跟姐夫去酒楼,听见有人说,说他阿兄是文曲星下凡,宰辅之命。

  一个个说得有模有样,景年倒没觉得他阿兄升官了怎样,他听说府衙被围的时候吓死了,不过消息传来的晚,传到他耳边时,已经尘埃落定了。

  他宁愿阿兄不要升官,平平安安就好。

  陆景堂在云南府又待了三年,景年知道他阿兄想在那里再待几年,或者调任去别处,但他不想回京。

  可昭明帝偏偏不让他如意,一年前,陆景堂调任回京,入户部,任户部右侍郎,正三品,着绯袍,赐官宅一座,金银玉器若干。

  景年对此没什么概念,他阿兄当再大的官也还是他阿兄。

  他这几年基本上没着家,就是过年回家的时候,家中送节礼的特别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一车一车的节礼送来。

  有些是推拒不掉的,就得还一份差相仿佛的回去,陆景堂处理这些人情关系,都带着景年一起,他觉得可没意思了。

  当然,备礼这些活儿,是管家亲随准备的,陆景堂从云南回来,带回许多人,充作家中护卫仆役。

  周管家就是陆景堂从云南带回来的,景年去过云南府探望兄长,那会儿周管家就是他阿兄的管家,后来又跟着他阿兄,举家来了京城。

  回京后,周管家又买回来一些丫鬟婆子厨娘之类的,即便如此,屋子也是空空荡荡的,三进的院子,只陆景堂一个主人,着实太空阔了。

  也就只有景年回来的时候,多个主子,一下子多了许多热闹与人气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