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水情
作者:苍山月      更新:2022-05-11 08:44      字数:2402
  范仲淹看着山下的一片汪洋摇头道:“难...”

  今年的水势,他和杜衍、唐奕详尽地分析过。

  “老王爷忘了景佑元年那场大水了吗?从现在来看,今年的河患可能比当年的还要凶。”

  赵德刚闻言,仰天哀叹:“天不佑我赵宋啊!”

  可惜,老天听不到赵德刚的哀求。

  或者说,在这一刻,老天根本就没想保大宋平安。

  回山溃堤只是一个前奏,真正的大灾才刚刚开始。

  正如唐奕所料,汴水没有因为一个小小的回山而止住它疯涨的气势。

  五月十六,开封城内,汴河、金水河、蔡河、五丈河皆是水满河盈。

  最危处,汴水距河岸不足一尺,眼看就要漫堤而出。

  朝廷此时已是焦头烂额,不光京师一地,整个西北各州皆有河防告急的奏报。

  二十余州府,近百万宋民置于危难。

  赵祯一面令各州知州全力抢险,一面让政事堂诸位朝官定下治灾救灾良策。

  这个时候,在副相的位子上蛰伏了近一年的文彦博,终于开始发威了。

  自从赵祯放权政事堂全力治理西北水患开始,宋庠就成了摆设,整个政事堂上下,皆是文彦博一人指挥。

  对此,宋公序不但没有一点怨言,反而极为配合。

  宋状元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要是平日里平衡上下关系,把朝堂弄得一团和气,那是他宋庠的长项。但要说救场子,治乱局,三个宋公序绑一块儿,也不如一个文宽夫。

  论起救场子、治灾平乱的本事,大宋朝文相公说他是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其果断善筹的个性尽露无遗。

  汴京城中。

  文相公一面把城中居于低地的城民提前向皇城四周及大相国寺所在的高地迁移,一面令内城的京属官员、富户贵胄大开府门接纳百姓,以防患于未然。

  西北方面。

  文相公严令各州死守堤坝,凡上堤护河者,可免夏税。

  更下令西军各厢,除职守必需之兵,余者皆投入河防之务。

  各地运转西北救灾之物资,途经各州时不得卡扣。

  南方各地查点粮草,随时准备转运灾区。

  在文彦博辗转腾挪,左右支应下,大半宋属州县虽手忙脚乱,但却乱中有续地与天灾抗争着。

  ......

  五月十九,开封五河水位持续告急,已与岸堤平齐。

  二十日,漫堤而出。

  只半日,汴河两岸居户家中就已积水三尺。

  二十二日,开封城南灾情最甚处,平舍只余瓦顶,高楼亦不见街门。

  城南、城东一边汪洋。

  此时就看出文相公的深谋运虑,开封虽半城没入洪水之中,但由于处治得当,迁徒及时,此次水淹开封,溺亡者竟不足百人之数。乃历次灾情之中,伤亡最少的一次。

  二十三日,水灾到达顶点,汴河水势亦不再涨,但也未有退象。

  河官上报,预计开封水患最少也得半月才能退去。

  陈执中得了城中的奏报,也是长出了一口气。

  若是河威不止,再涨下去,就要淹到禁军大营了。

  陈执中庆幸的同时,也不由的对文彦博暗暗佩服。

  此大灾之年,能处治得进退有度、井然不乱的,大宋朝绝不超过三人之数。

  而除了文宽夫,另外两个都已经在观澜书院养老了。

  而且,别忘了,文彦博如今只有四十余岁,正是当干之年。

  得此大才,宋之福矣!

  ...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大规模的,一下向内城聚拢几十万居民的行动,可能除了千年后的中华,也就只有大宋能做到了。

  一来,得有像文彦博这种胆大包天,还能果断行事的宰相;

  二来,大宋贵族的节操还是值得赞颂的。

  不但京属官员、文武群臣乐意在危难之时接纳百姓,就连皇亲贵胄此时也显示出极大的胸怀。

  汝南郡王、北海郡王率先开府,腾出屋舍接纳百姓。

  然后是王家、石家,这些未受灾的将门贵胄紧随两位贤王之后,就连郑国公主都腾出大半个宅邸供灾民居住,而且,日常餐食皆予救济。

  试问,哪朝能做到大宋一般宽仁?

  正想着,有内侍传旨,令他福宁殿觐见。

  陈执中不敢有迟,他知道,赵祯这些日子每天都要问好几次救灾之事,极为重视。

  一路急行到了福宁殿,进去之后,陈执中就是一愣。

  原来,赵祯不光叫了他,宋庠、文彦博、庞籍,都在。

  还没等陈执中向赵祯行君臣之礼,就见赵祯阴着脸一摆手,“免了吧!叫陈卿家来,是有河防之事与众位卿家商议。”

  “文卿家,把你的治河之策与众位爱卿讨论一番吧。”

  陈执中不由的纳闷,官家似是极为不快的样子?

  正想着,就听文彦博上前一步道:“今年西北诸地狂涝不绝,灾情由在景估大灾之上。”

  陈执中接道:“灾虽大,但幸有文相公主持救灾,实为朝廷之福也。”

  文彦博根本不领情,“陈相公过誉了,在没有彻底排除水患之前,宽夫不敢贪功!”

  宋庠道:“如今各地灾情已稳,并无大的纰漏,只要守住河防,平定水患止日可期。”

  “唉!”文彦博一叹,“诸位相公太乐观了。”

  “.....”陈、庞、宋三人一怔。

  “灾情还远没有稳住,一个不慎,可能就是黄龙起舞的不世之灾!”

  “黄龙起舞!”陈执中惊叫出声。

  黄龙起舞,听上去一派磅礴大气之象,像是赞美之词。

  可是,福宁殿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词绝不是好词,甚至是恐怖。

  黄龙,大河也。由西北入宋,一路奔腾东去,汇入大海。

  是为黄河。

  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这条黄龙能够平静祥和,既养一方水土,又可万世安宁,永不为患。

  但,这也只是世人的美好愿景罢了!

  可以说,大宋是不幸的,她要为自汉唐以来黄河上游的过度破坏买单。

  这条中华母亲河至宋,也从生命的摇篮变成了一条吃人灭世的黄龙。

  而黄龙起舞.....

  呵呵,别说是起舞,就算是它翻个身,都能让大宋去了半条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