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第七十三章.航空英雄
作者:玄音      更新:2022-02-24 06:28      字数:6807
  “嫂子你也在呀?你中午蒸的馒头?三弟不喜欢吃馒头,尝尝饺子好不好?”肖美芳说着把高翠华的馒头推到一边,放上自己的饺子。

  “老二家的,你啥时候送东西不好,我刚刚送馒头过来,你马上送饺子,你咋那么会赶时间?”

  “咋了?就你能送,我不能送?你问问三弟喜欢吃馒头还是饺子?”

  江延还没等吃饭,这两个就掐起来了。

  高翠华气得直翻白眼,她可以断定,肖美芳就过来捣乱的,大中午的吃什么饺子?明明就是下她的面子来了。

  “肖美芳!我看你就是跟我过不去。”

  “嫂子,你可不能这么说,我没那个意思,让三弟看看她爱吃啥。”

  田秀娥一看闹起来了,赶紧把饺子端过去,本来送东西是好事儿,为这事儿闹矛盾就成了笑话了。

  “行了,我还没吃饭,饺子我吃了,老二家的你看行吗?”

  其实她们给不给送吃的,江延都会好好教栓子和宝柱,但是她们就是乐此不疲的折腾,江延也没有办法。

  高翠华:“三弟,你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女人,你跟嫂子再说说,嫂子给你打听打听?”

  她这是要给江延找对象了。

  江延:“……”

  江延压根就没有往那个方面想,没想到高翠华能张罗这事儿。

  高翠华眨着眼睛,笑眯眯地,对着江延问这问那,她是当嫂子的,一点都不避讳,逮着这个话题不松口,一定要逼问出江延到底喜欢啥样的。

  就好像只要江延能说出来,她马上就能比着样儿找出来。

  她正说得高兴的时候,肖美芳听见了。

  大嫂这是要用美人计?

  别人不知道,肖美芳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的,她心说大嫂真是刁滑,居然连找媳妇这事儿都能想的出来?

  妯娌两个都是差不多的品性,平时里对方的一言一行,对方都能互相知道,还能不知道高翠华想啥?

  她以前也想过给江延找媳妇,让他赶紧找媳妇,赶紧结婚,结完婚赶紧把家分了,到时候各过各的日子,谁也别占谁的光。

  当时高翠华也是这样想的,两个人还互相商量过,但是很快她们就把这事儿给放下了。

  现在江延又能挣钱,又能给她们教孩子,万一孩子教得好,她们的孩子考上初中,过几年也能当小学老师,也能拿那么多工分,所以肖美芳就没有再给江延找媳妇了。

  谁也没想到高翠华居然又把这事儿提起来了,还说得这么起劲。

  “三弟你说说,你到底喜欢啥样的?你喜欢王春香那样的?”高翠华笑得脸上像朵花一样。

  王春香?

  江延本来就不想说这个话题,没想到还把王春香提起来了?咋滴?他说喜欢王春香,高翠华还能让王春香离婚嫁给他吗?这不是开玩笑吗?

  “嫂子你怎么把她想来了?我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儿,跟她有什么关系?”

  高翠华觉得她这么问,那是理所当然,王春香不是村里男人都喜欢的女人吗?就黄二叔那样的老帮菜都抢着给王春香干活,她又不是瞎子能看不出来?前几天黄二婶为什么跟王春香打起来,还不就是因为那么点儿事吗?当她是瞎子?

  在村里论八卦本领强,她高翠华敢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

  “你不用不好意思,你就说喜不喜欢那个类型的,嫂子这就给你去找!”

  这叫啥事儿?还带找替身的?本来江延就烦那样的女人,还找个替身回来,还嫌不膈应人咋滴?

  江延赶紧拒绝,他也不想没事儿找事儿,刚刚摆脱了剧情,马上自己就去作死,他有病吗?他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搞自己的事业,多干点有意义的事儿呢。

  “嫂子不用了,我还小,现在还不想找对象。”

  肖美芳:“大嫂,三弟还小呢,你这么着急给他找对象干嘛?”

  一听这话,高翠华顿时心虚了,妯娌间的心思都是相通的,她们以前也说过这样的话,赶紧给江延找媳妇,赶紧给他分家,尽管高翠华现在不是这样想得,她是真想给江延找一个好姑娘,但是有肖美芳的拆台,这事儿也得变味儿了。

  搞不好连她们以前商量的那些事儿全都抖搂出来,到时候脸都丢没了,高翠华后悔有啥事儿都跟肖美芳说了,妯娌之间还是得藏着点心眼的好。

  “我就是先打听打听,又不是现在就找,要是有好的姑娘咱们先打听着,别到时候让人家给抢走了。”

  这话说得似乎很有道理。

  江延也没有往心里去,这事儿就不了了之。

  江延一共教了三十多个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有。

  这三十多个孩子的成绩慢慢地都跟上来了,第一次考试,孩子们居然有一半多考六十多分的,还有两个八十分的,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事儿。

  以前就是二三十分,有的时候干脆就不学习,还有好几个孩子上学不认字儿,干脆回家放猪去了,江延来到学校,村里人说他教书好,以前不上学的那八九个孩子才重新回到学校里。

  江延也没有嫌弃他们,而是不声不响地给他们把功课补回来。

  倒是张老师抱怨,那些半路回来的学生拉其他学生的后腿,不打算收他们。

  按照张海成的意见,干脆把这些孩子撵回家就算了,让他们该放猪,放猪,该放牛放牛。

  毕竟镇上每年还要考试的,要是成绩太差,影响他拿工分。

  他们所在的这所小学年年全镇倒数后三名。

  成绩倒数都已经成了习惯了,从无例外,不管是有多少学生,不管老师是谁,这个倒数后几名非它莫属。

  就这样的成绩,张海成还害怕拉后腿。

  还拉啥后腿了,拉不拉后腿不都一样吗?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有啥区别,江延想不通。

  江延觉得是张海成嫌弃那些孩子基础太低,教起来太费劲。

  不是有句话说的好吗,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猪。

  栓子和宝柱这样的学生简直比猪还要笨,更不要说那些半路辍学的孩子了。

  他们的家长也是看着江延这样的懒汉,有点学问都能当代课老师,还能拿工分,所以才把孩子送过来的。

  江延无意间还成了正能量。

  江延不嫌弃他们基础差,不能因为这个就耽误孩子的一辈子,万一孩子以后有出息呢?要是这样把孩子退回去,他们就只能一辈子放猪了。

  这件事儿成了他们矛盾的导火索。

  张海成铁着一张脸:“最近回来的这八九个孩子基础太差,我看还是让他们回去算了,他们不是学习的材料,还是放猪适合他们,江延你还是年轻了,你费这些心思干什么?”

  他的意思就是嫌弃江延多管闲事,嫌弃江延是个代课老师,对这些孩子这么关心干吗?

  江延心头一动,张海成可是原身的老师,是他心里十分崇敬的人,他都没有想到张海成能说这样的话?

  这种话居然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说出来的?他只在乎自己的成绩,丝毫不在乎这些孩子们的前途,他的话让他自己的形象在一瞬间轰然崩塌。

  有些人你不跟他接触长了是不知道他是什么样地人的,接触长了才会知道。

  毕竟时间不会遮掩一个人丑恶的嘴脸,日久才能见人心。

  江延也没有跟他辩解,索性就当没有听到,该教孩子,还照常教孩子,刚回来的那九个孩子,江延给他们吃小灶,单独教。

  他不是嫌弃这些孩子们成绩差吗?补回来不就行了?

  行动胜过雄辩。

  江延这样的做法,让张海成有些没面子,本来想把那些孩子赶走的,但是现在没有了理由,人家江延一个代课老师都能这么尽职尽责,更不要说他一个正式老师了。

  他要是闹起来,村里人肯定会有看法的,所以张海成把这个仇记心里了。

  江延教书教得好,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村里的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尤其是刚刚回学校的那八九个孩子,也都学了不少东西,江延在村里的声誉越来越高,一提到小学,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江延。

  不少村里人开始往江延家里跑。

  江延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不少东西。

  鸡蛋,花生米,还有猪肉。

  江延:“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这年月生活条件本来就艰苦,人们都挣扎在贫困线上,江延可不能接受这些东西。

  田秀娥喜滋滋:“都是乡亲们给的,还不是你在学里教得好?”

  江延;“妈,这些东西你赶紧给人送回去。”

  东西不能乱收,江延绝对不会那样做。

  田秀娥:是他们非要给的,我都拦不住。

  江延赶紧把东西给人家送回去。

  他教书育人是应该的,东西不能收,这个口子不能开。

  送东西的人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本来东西就不多,就是感谢感谢江延,毕竟孩子都一年没上学了,江延还能手留下他们,然后给他们补课,这是一般人都做不到的。

  江延说什么都不要,并且告诉他们要按时到学校上课,不能停学干农活。

  这些孩子们的家长羞愧难当,答应不再让孩子放猪去了,保证好好上课。

  江延带着这群孩子每天读读写,要不然就唱国歌,学生们在学校里都过得丰富多彩。

  就连栓子和宝柱两个人的成绩都上升了不少。

  一次考试过后,栓子居然考了六十一分,把他激动坏了。

  “我考六十一分!”

  栓子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考试从来没有超过三十分。

  周围的同学也很意外,他们都想不到栓子能考这么高分,天天子在一起,谁还不知道谁那两下子?

  “栓子你真厉害,你是咋考这么多的?”

  “这有什么难得!这些字我全都认识,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我都认识!我小叔可厉害了!他什么字都会读。”

  他说完拍着胸脯:“我让他教我什么,他就教我什么。”

  周围的小伙伴全都来羡慕的眸光。

  大家都知道江延是栓子和宝柱的小叔,他们放了学就没人教了,人家栓子和宝柱就可以跟着老师回家,这条件谁能比得了?

  他们要是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小叔该多好啊!

  别的同学的成绩也都发下来,不少同学的成绩都过了六十分,还有一部分落下课程的孩子考得不是很好。

  “我们也想跟你回家好不好?”

  “我们也想有个这样的小叔。”

  好几个同学围着栓子央求起来。

  栓子和宝柱两个人都把头扬起来,骄傲无比。

  小孩子吗,比的就是这些。

  “那好,放学之后你,还有你,你跟着我们走。”

  被点到名的同学们跟过年一样高兴。

  他们也很喜欢跟江延在一起,江延讲的课文他们都能听懂,而且还不会骂他们笨。

  喜欢一个人是没有什么理由的,就是很喜欢。

  放学之后,江延在前面走,后面跟着一帮小孩儿。

  栓子和宝骄傲地走在最前面,后面跟小伙伴。

  江延知道这些小东西们想干啥,他很愿意帮帮他们。

  他最喜欢认真学习的孩子,最怕他们旷课逃学,或者因为家里的农活放弃学业,放弃自己的人生。

  江延家的院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放学之后家里更热闹。

  但是江延毕竟是代课老师,他教了这些孩子半年多的时间,镇上已经开始给石南村派遣老师了。

  这天江延刚到学校,还没等上课,张海成便笑着说道;“江延,听说镇上已经开始给咱们学校挑选老师了。”

  这就是告诉江延,他代课的日子快要到头了,该上哪凉快,上哪儿凉快去了。

  说到这里张海成满脸都是笑,眼睛里一闪而过的嘲讽,出卖了他心里的得意。

  江延沉了片刻便道:“张老师,您听说是从哪里选得老师了吗?”

  张海成假装迟疑道:“我也不知道啊?好像是镇上下来的知青,听说那些知情都是高中生呢。”

  一个高中生,就把江延拦在门外,他是初中生,人家新老师是高中生。

  张海成也才是个中专生,相比之下,高中生已经是很高的学历了。

  江延;“哦,我知道了,我该上课了。”

  他说完夹着课本进了教室。

  江延这边正在专心上课。

  镇上的干部已经到了院子里。

  张海成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镇上的干部姓赵,赵干事就是为了小学老师的事情过来的,总不能一直让代课老师教吧?还是要找学历高的老师过来,他总是听延教得还不还不错,但是没有亲自过来看看。

  赵干延:“张老师,咱们这里的代课老师教得怎么样啊?”

  他一边说一边往里面看。

  教室里的气氛很活跃,江延正在给二年级的上课,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不停地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看样子还是很不错的。

  张海成在旁边看了一眼:“江延教的还是很不错的,就是他到底年轻了,没有教学经验,再者说了他是一个代课老师,代课老师也就只能教成那样了。”

  初中毕业确实有点低了,江延本人虽然个头很高,但是脸颊上带着稚嫩。

  就是一个大孩子在教一帮小孩子。

  江延心理年龄很大了,但是怎奈他的外壳才只有十六岁。

  赵干事微微地皱起了眉头。

  “是学历有点低了。”

  旁边张海成道:“他上课还是很认真的,就是有点小孩子脾气。”

  说这话就有点过分了,张海成这就是故意给江延上眼药了。

  赵干事看了张海成一眼,也没有说话,好像对他也不是很满意。

  张海成知道自己说错了话,他也不敢再说下去。

  赵干事看着江延上了一节课之后就回镇上去了。

  这事儿就石沉大海,一点音讯都没有了。

  张海成都要纳闷死了,这件事儿到底咋样了,镇上到底还派不派老师过来?

  “江延,镇上的领导来过来,当时你在上课,领导们也没有打扰你,可能是因为分派老师的事儿,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他明明知道江延这一次呆不长了,还故意这么说。

  当然了,他也看不上村里人对江延的态度。

  江延在村里的名声越来越好,就没有人再记起他的好名声了,他心里不高兴。

  再者说了,江延不就是个代课老师吗,凭什么能跟他相提并论?

  这些事情都让张海成很不满意,所以他一直都记着这事儿,反正那天赵干事来的时候该说的他都说了,他觉得江延的代课老师怕是要干到头了!

  毕竟老师哪有那么容易当的?

  江延压根就不提这件事儿,只顾着给孩子们上课,他教这些孩子已经好几个月了,眼看也到了期末考试了。

  期末考试可是整个乡镇上联考的,所有的村子都是统一试题,到时候看成绩说话。

  张海成不是这样想的,他觉得江延就是一个代课老师,代课老师有什么光荣可讲?再者说了,过几天江延就被辞退了,这么辛苦干啥?

  但是这些话张海成不会说出来。

  日子一天地临近,江延也越发的忙碌。

  考完试,他可能就要离开学校了,还真有点不舍得。

  他想为祖国做事,不一定非得当老师这一种,虽然他很喜欢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怕是很难坚持下去了。

  不知道怎么的学生们也都听说了这件事儿,一个个都没有办法学习了,他们是真的愿意跟江延一起上课。

  江延上课的时候,发现孩子们的情绪很不对,马上停止了讲课。

  “你们怎么了?”

  村里的孩子胆子小,一个个都不敢说话。

  江延问了三遍,最后还是栓子仗着胆子说道:“小叔,你以后是不是不能教我们读书了?”

  江延:“……”

  他就怕影响孩子们考试。

  眼看着还有一个月就要升学考试了,而且还都是全镇联考,这么重要的考试不能耽误了。

  “你们好好学习,我就高兴。”

  孩子们的眸光瞬间变得亮晶晶的,似乎又有学习的动力,但是老师到底还教不教他们了?

  江延没有纠结这件事,而是认真地教他们读书,孩子们的精力很容易就被牵扯走了。

  村里人也知道江延这个代课老师快要干不长了。

  有一些人开始幸灾乐祸。

  “我说是吧?江延就一个初中生,他能当上老师?你看看把江延爹妈高兴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儿子当上了正式老师呢?人家张海成才是正式的!”

  “要说真正有本事的,是人家周忆军,人家可是正经的军人呢,据说都已经升了排长了,啧啧……要不说人家王春香命好呢。”

  “你说江延,别扯远了,扯什么周忆军?周忆军给你家孩子上课?”

  江延好不好,村里这些家长能不清楚?

  自从江延叫他们孩子读书,他们孩子的成绩那是上升了一大块,不但能读书还能写字了。

  他们怎么都不会说江延的坏话,他们怕天打五雷轰。

  “江延初中文化怎么了?我家孩子跟他上学,成绩好,爱学习,我就认咱们江延这个老师了!”

  一个家长这么说,所有的家长都跟着这么说,原来说风凉话的那些人,吓的一句话都不敢说。

  邪不压正就是这个道理吧?

  江延回到家里,江光山和田秀娥也愁眉不展。

  老两口盼着儿子能有出息,江延在学校里当老师,那就是他们老两口的骄傲,现在突然要被辞退了,他们接受不了,那也是正常的。

  江延早就想到了,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安慰他们两个。

  江光山道:儿子,学校里安排的老师什么时候到?你以后想干什么?要不我跟大队长说说,让你到队里当会计?

  大队会计那也是香饽饽。

  在队里,会计跟村干部一个等级,那也能算得上一个小官了。

  既然儿子师当得那么那么好,江光山就不想让江延跟他一块儿种地,种地能有啥出息?

  江延可不想当会计,他有自己的打算,他现在是初中生,那他参加高考,考上大学不就行了。

  现在还没有恢复高考,他还有时间学习,只要他想做,就总有办法的。

  “爸妈,我的事儿你们就别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