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太医的解释
作者:半枝焦焦      更新:2022-05-10 12:02      字数:1926
  沈襄王和端阳长公主一听女儿醒了,自是欣喜不已,也不管手上的事了,当下就去看沈知妤。

  一进帐子,他们就见自己的女儿清醒着坐在床上,院判在给她号脉,挥手免了其他人的行礼,走到沈知妤床前,看到女儿确实脸色大好,终于露出了笑容。

  “爹,娘,让你们担心了。”沈知妤笑得乖巧。

  端阳鼻子还有些酸,笑着摇了摇头,看向太医,“郡主如何了?”

  太医面上露出惊奇之色,甚至不太相信自己的诊断结果,让其他两位太医也轮番上前看看。

  端阳也不知太医这种表现是喜是忧,忙问道:“院判这是何意?”

  “回长公主,从下官的诊断来看,郡主的脉象除了气血不足外,竟无任何问题。”

  如此一夜回春的脉象,院判也是从未见过,语气里都还有些不确定。

  “已无大碍了?”端阳也是有些惊讶,虽然这是她最想看到的结果,但此毒毕竟连太医都未听闻过,如此就解了确实不太能让人相信。

  “二位太医的诊断也是如此?”沈襄王问向另外两位太医。

  太医互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确定,这才答道:“回王爷,从脉象看,郡主的确已无大碍。”

  “那宫女说,此毒可以潜伏在体内很久,是真的解了,还是又隐藏回去了?”这是端阳最关心的问题,毕竟女儿的症状和宫女所述并不相同,现在突然好了,第一反应就是此毒还隐藏在体内,日后不知何时还会发作。

  “下官虽无能,昨晚与两位太医钻研解毒之法未果,但已有方法确认此毒存在与否,只需试验一番便知结果。”

  院判与其他二位太医一夜未睡,也不是没有成果的,他们拿着从宫女春儿处搜来的毒研究了一夜,终于试出方法验毒。

  端阳长公主:“那快试试!”

  太医颔首,将昨晚研磨出的验毒药粉倒入水中,取了沈知妤两滴血滴入水中,搅动后,沈知妤的血分离于药液,变成了乌黑色。

  太医将瓷杯呈给沈襄王和端阳长公主看,“若郡主体内还有此毒,血液颜色不会变化,若郡主体内已无此毒,便会被这药液染成乌黑色,郡主的血既已变色,便说明郡主体内的毒已完全解了。”

  太医看到这个结果,也大大松了口气,总归郡主是康复了,他们三人的乌纱帽也能保住了。

  端阳长公主看着瓷杯,眼眶泛红,泪意不断上涌,赶紧走向女儿床边,摸摸她的脸,手还有些颤抖,“阿妤……”

  “娘,我已无事了,”沈知妤笑着抓住了母亲的手,晃了晃,见母亲眼中的泪就要滴下来了,连忙用袖子给她拂去,“娘若这般,阿妤也要忍不住了。”

  沈知妤的话里带了些压抑,昨夜那般疼痛,她都没有哭,今日一见爹娘如此忧心的模样,她反倒忍不住心里的委屈和酸涩,鼻尖泛着酸,眼底也浮上了泪意。

  “好好,娘不哭,”端阳深吸一口气,抑制住情绪,笑着摸了摸沈知妤的头,“你身子还虚弱着,可不能情绪起伏过大。”

  沈襄王方才也忍不住红了眼眶,在女儿看不清的地方控制住了才走过来,他不会说煽情的话语,只能用老父亲最简单的话语表达女儿康复的欣喜,“阿妤好好休息,待身子彻底好了,想做什么爹爹都答应。”

  “好。”沈知妤眉眼弯弯,乖巧至极。

  老父亲心里软了又软,只是还有一些疑虑,若不消除就还是不能完全放下心来。

  “太医可知,为何阿妤体内的毒已完全解去?是昨日喝的那两幅药起了作用?”沈襄王问道。

  沈知妤心里紧了紧,她当然清楚自己怎么解毒的,就怕爹娘追问下去。

  院判沉思了片刻,答道:“许是起了一定作用,但能够解毒靠的应是郡主自身。”

  沈襄王不解,“这是何意?”

  “从昨日脉象看,郡主体内有两道力相冲,郡主自幼习武,内息强大,毒药入体后激起了内息的反抗,所以这两道力应是郡主自身的内息和毒性在博弈,才会有时弱时强之势。”

  “从现在的结果来看,应是郡主用内息将毒完全分解了。”

  院判口中的内息便是习武之人的内力。

  沈襄王微微点头,内力的确可以化解一些毒性,但——

  “此毒毒性应是不弱,怎会这么容易便化解?”

  院判解释道:“幸在此毒乃潜伏之毒,前弱后强,郡主又内息强足,在其微弱之时便及时化解,杜绝日后之患。想来,郡主吐血昏迷,便是内息反抗过强之故。”

  院判分析得条条是道,言之有理,沈知妤要不是眼看着闻追怎么给自己解毒的,恐怕都要信了。

  她原本还想着用什么措辞来解释这件事,没想到太医已经替她想好了,而且爹娘显然很相信太医之言,真以为是她的内力化解的毒性。

  沈知妤和桑枝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里的笑意。

  不管怎样,此事解释过去便行。

  沈襄王和端阳长公主又在这里陪了沈知妤一会儿,命人给她做些补血益气的膳食好好养身子。

  只是春蒐军演事关重大,他们还需去坐阵,叮嘱她好好休息后,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