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宫中设宴
作者:半枝焦焦      更新:2022-05-10 11:57      字数:2557
  光晏十三年腊月初十

  皇后于崇仪宫设宴,邀京中五品以上官员的女眷入宫赴宴。

  设宴多半是沈太后的意思,为的也是替沈元纾相看姑娘,端阳长公主前些日子频繁进宫为的也是这事。

  沈知妤心里还是有点小兴奋的,只是看自家兄长这几日还如往常一般一心扎在军营里练兵,回了府,面上也见不到什么不同的情绪,还是那般清风拂面,朗月入怀。

  前日,她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妻子,沈元纾笑着反问:“那阿妤想要什么样的嫂嫂呢?”

  “是哥哥娶妻又不是我娶,问我做什么,”小姑娘抬头,一双眸子亮晶晶的,“只要哥哥喜欢,阿妤便也喜欢。”

  “那若哥哥不喜欢呢?”

  “既然不喜欢,那为何要娶啊?”小姑娘瞪着眼。

  沈元纾也不回答,只笑着摇了摇头,拍拍她脑袋,与她说起其他事了。

  而此刻,沈知妤坐于席中,一双眼不停在哥哥和席下女眷之间流转,想看看哥哥有没有中意的姑娘。

  只可惜,沈元纾目不斜视,只与太子和同席的几位公子不时说上几句,偶尔抬眼望向女席,也不停留,顶多噙着笑意看她两眼,似是一眼看穿了她的心思。

  虽是冬日,但也是个阳光明媚的天,御花园里的腊梅开得正盛,明皇后也不想将一群年轻人都拘在殿里,命人在御花园设了台席,领着众人赏梅去了。

  此次设宴本就有目的,赏梅自然也不是单纯赏景了,进宫的姑娘多少都知道沈太后有意为襄王世子选妻,有意的都做足了准备,好凭着此次机会入了皇后和世子的眼。

  沈家地位不一般,军功赫赫不说,极得皇帝信重,又是沈太后的娘家,与沈家搭上姻亲关系,便相当于背靠了一座屹立不倒的大山,如何不叫人心动。更何况,襄王世子又是青年才俊中的翘楚,年纪轻轻便已升任大将军,前途无可限量。

  便是清流一派都有意与沈家交好,更何况现已人人自危的世家权贵。

  是以,这儿未出嫁未定亲的姑娘里,不论是自己心有倾慕,还是有什么其他目的,得了皇后“腊梅甚美,不若与各家姑娘一同赋诗作画,好全了这难得的冬日美景”后,不少姑娘都争着上前表现。

  沈知妤凑过去看了一会儿,确有不少京中有名的才女的画作,灵韵与技法兼备,她看了都忍不住想赞叹一番。

  “阿妤。”

  清润如玉般的声音从她身后响起,沈知妤转头,见到来人后,弯了弯眼,喊了声:

  “太子哥哥。”

  太子嘴角挂着一如既往的和煦笑意,明明只比她大了一岁,却已有一国太子的气度和风华,周身的气势让人难以相信这只是个不满十六的少年。

  太子过来,周围的一众女子都福身行礼,他挥了挥手让她们继续,不必在意他。然后上前一步,直直走到沈知妤面前。

  “阿妤看了这么久,不若自己也作上一幅?”

  “太子哥哥又在取笑我,我这水平在这儿恐怕只有出丑的份儿。”沈知妤撅了撅嘴,转过头,一副不欲理他的样子。

  “阿妤可真是冤枉孤了,上回看阿妤交给皇祖母检查的画,意趣盎然,风格独到,煞是可爱,”太子低笑了一声,温朗之中隐隐有少年的明亮,“孤哪里是在取笑阿妤?”

  听他这么说了,沈知妤才转回头,被夸了心里还是有点愉悦的,但面上还是一副毫不在意的模样,轻哼了一声。

  “太子哥哥说什么便是什么吧。”

  太子的目光直落在沈知妤身上,笑了笑,柔和的目光里微微闪过难得的少年意气,刚想邀沈知妤去梅林中走走,却叫她身旁原本正在作画的一位粉衣姑娘打断了。

  “既然太子殿下说郡主的画作灵动可爱,那郡主定是画中高手,不如让我等见识一番?”

  太子原本温和的笑意顿时消散了个干净,眼底微沉。

  说话的姑娘,沈知妤是认得的,淮远候府的三姑娘,崔灵灵。

  是个直脾气的。

  看着周围不少女子目光都被吸引过来,沈知妤有点窘,她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她的画说好听点是充满意趣,生动鲜活,自成一派,说难听点就是随心而画,随意而为,毫无技法而言。

  她与太子那番话也不过是相处久了,太子哥哥宠着她向着她而已。

  没想到还真有人敢让她当场作画。

  毕竟蘅乐郡主给京中人的印象向来是长于偏远边地,只会舞刀弄枪,或有乃父之风,但与琴棋书画四字却也扯不上多大关系。

  只是若现在以不擅画技为由推拒,那便是当场打太子的脸了,沈知妤看向崔灵灵,小脸长得确实娇俏,就是眼底看好戏的神情没掩藏个彻底。

  沈知妤轻笑一声,道:“崔三姑娘,谁人不知我向来接触最多的均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擅长画的自然也是这些,崔姑娘若想让我在此作画,岂不是冒犯了这番美景,坏了大家赏景的氛围,想来皇后娘娘也是会不喜的。”

  见沈知妤三言两语把话推了,还搬出了皇后娘娘,崔灵灵咬了咬牙,道:“既如此,郡主必也是懂画之人,小女子的画若能得郡主评点,定是小女子的福气。”

  沈知妤心底冷哼一声,看来崔灵灵是非要针对她了。

  “崔姑娘的腊梅……”

  沈知妤刚想不走心地随意评价一番,未言几字,却见太子走到她身边,在别人看不见的角度轻轻拉了下她的衣袖。

  与太子相处多年,也算有些默契,她便不再出声。

  “蘅乐素来心善,让她评点怕是夸赞居多。崔姑娘既有心想要让人指点画技,不若让孤来品鉴一番,”太子慢慢踱到画桌前,的确认认真真看了几眼,而后微凉的目光扫向有些羞涩的崔灵灵,不紧不慢道,“孤看来,梅花本是凌霜傲雪之物,风雪加身,寒香如故,只可惜崔姑娘画的腊梅形似而神不似,虽有娇艳之貌,却失了高洁坚韧之本心,如何受得住隆冬之寒呢?”

  太子话音未落,周围便传来声声压抑的笑,崔灵灵脸上一阵青一阵白,转过头瞪着旁边议论的人。

  太子面前,她不敢造次,只能压下心底的羞愤。

  太子向来举止温和,言语有度,对谁都是一副温润却疏离的样子,没想到竟然这么护着蘅乐郡主!

  “孤见崔姑娘如此执着于精进画技,故而言语多有冒犯,想来以崔姑娘爱画之心,也不会在意的,是吗?”

  太子又端起了温润的笑意,仿若此前一番话都是真心全了崔灵灵的向画之心。

  “自然不会。”崔灵灵勉强笑了笑。

  “孤尚有要事在身,不在此打扰诸位吟诗作画的雅兴了,诸位继续便是,莫要负了难得的冬日美景,”太子又看向了一旁抿嘴忍笑的沈知妤,柔声道,“走吧,蘅乐,母后方才唤你过去。”

  众人向二人福身行礼,垂头恭送二人出了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