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玉佩丢了
作者:半枝焦焦      更新:2022-05-10 11:57      字数:2773
  交接的事自然用不着荆越亲自去,带着剩下的人继续去长顺街巡视。

  将将走过方才沈知妤所在之地时,荆越余光瞄到了路边一抹莹光。

  定睛一看,一枚光泽莹润的白玉静静躺着,被下面一堆枯暗的杂草衬得愈发无暇。

  鬼使神差地,荆越弯身捡起了这枚玉佩。

  荆越即便不是懂玉之人也能看出这枚玉佩乃是极品,入手温润细腻,近看更是通体莹白,无一丝瑕疵。玉中间雕着一只圆润喜人的锦鲤,翘着尾巴,双目透着玉的柔光,似是要活过来甩一甩鱼尾。边上雕的涡纹更是精细入微,足以见得雕刻之人技法之高超。

  玉的另一面也刻了几道简单的云纹,绕着中间的遒劲丰润的二字。

  “蘅乐”

  他默默念了一声。

  这枚玉佩是她的,想来是方才降马时不慎掉落的。

  荆越摩挲了两下,眼底幽深。

  “将军?”身后的兵士不明所以,他们只看到荆越捡了个什么东西,没瞧见具体是什么,见荆越停下来一副凝思的模样,有些疑惑。

  感觉到身后的手下似要上前,荆越手一收,将玉佩藏入衣中,淡淡道:“无事,走吧。”

  方才询问的小兵见将军径直往前走了,挠了挠头,跟了上去。

  *

  沈知妤回王府时,沈临州和沈元纾都还在军营里,估摸着要晚上才能回来,端阳长公主午后又进了宫,被沈太后留在宫中用晚膳。

  府里只有她一个主子,便在自己院子里用晚膳了,又再三嘱咐荔枝莫要将今日之事告知父母与兄长。

  荔枝微微叹了口气:“婢子自然是听郡主的,只是郡主日后可千万莫要自己冒险了。您若有闪失,婢子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沈知妤双手撑着头,照着铜镜里的自己,任由荔枝给她梳发,眉眼弯弯:“我怎能丢下你不管?”

  荔枝手上动作顿了顿,微微低下头,鼻头忍不住泛酸,她自小跟着郡主,知道自家主子脾性为人都是极好,带身边人更是宽厚,只是听了郡主的话还是忍不住微红了眼眶。

  “郡主千金之躯,婢子哪里值得郡主如此。”

  “跟我感怀什么呢,荔枝是世上顶顶好的姑娘,怎就不值得了?”沈知妤脑袋一歪,笑吟吟的。

  “再说了,什么千金不千金的,我日后可是要跟着爹娘披甲上阵杀敌的,可不是什么娇娇人儿,这儿碰不得,那儿碰不得的。”沈知妤秀眉一挑,昂了昂头,转过身直视着荔枝,“不过是降个惊马,有什么好紧张的。”

  “我沈家谁人不是沙场铁血、刀枪不惧,我若连一匹马都镇不了,日后还怎么领兵服众,护卫一方疆土?”

  “好好好,郡主将门风骨自然什么都不怕的。”荔枝笑着拿起帕子继续给她擦拭脸上的脂粉。

  沈知妤颇为骄傲地点了点头。

  一旁燃香的桑枝见状无奈摇摇头,她原是跟在太后身边的,近两年才被太后派到小郡主身边伺候,虽不清楚襄王和长公主心里如何想,但太后的想法,她还是能摸清一二的。

  蘅乐郡主是太后心尖上的孩子,这两年虽也尽心遣人教她武艺兵法,但心底还是舍不得郡主真正上战场的。

  或许连让郡主回梧州都不愿。

  但这些也不是她管得了的,她只需尽心伺候郡主便是。

  夜色渐深,沈知妤今日也累了,困意袭来,桑枝见状上前伺候着主子洗漱。

  更衣时,桑枝看了看郡主的腰间,有些疑惑:“婢子分明记得今日给郡主挂了玉佩的,怎得不见了?”

  沈知妤低头一瞧,玉佩确实不见了,眉间顿染焦急之色:“在万德楼用膳时还在的,怎就不见了?!”

  这玉佩自她记事起便有了,是四舅舅亲手雕的,她向来珍惜,不常带出门,只是因今日穿了一身鹅黄,与那枚莹白的玉佩极为相称,才戴在身上的,没想到竟然丢了。

  桑枝不知这枚玉佩的来源,却也知道平日郡主极为珍重,宽慰道:“郡主莫担心,婢子这就派人去找,定能找回的。”

  “极有可能掉在长顺街街口了,快叫人好好找找。”

  “郡主先歇下,婢子带人去找。”荔枝心里也跟着着急,她跟郡主在一块儿的时间比郡主与长公主相处的时间还长,哪能不知道玉佩的重要。

  今日是她跟着郡主的,又知道玉佩长什么样,自然她亲自带人去找更快。

  沈知妤点点头,虽焦急,还是嘱咐了一番,夜里暗,让她小心些,多带些护卫跟着云云。

  目送荔枝离开,桑枝见郡主还蹙着眉一脸难过的样子,柔声宽慰:“才丢了没多久定能找着的。”

  沈知妤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那玉佩但凡有点眼力的也知道不是凡品,上面又刻了她的封号,即便被人捡走了,也不敢私藏。

  屋里烧着御制的炭盆,暖烘烘的,安神香萦绕里间,桑枝伺候着沈知妤躺下,小姑娘前一刻还念着玉佩,下一息便迷迷糊糊睡着了。

  桑枝给主子掖好被衾,熄了烛火,退身回了外间守着。

  *

  冬日天亮得晚,沈知妤起身时外头还有些灰蒙,桑枝已经在外间候着了,听到里间有了动静,轻喊了声:

  “郡主可是起了?”

  “进来吧。”刚醒的小姑娘眼里还有些迷蒙。

  桑枝端了热水进来给她梳洗更衣,沈知妤才完全清醒过来,想起昨夜遣了荔枝去寻玉佩,忙问起结果。

  “荔枝带人找了一晚,将郡主走过的街道都查探了一番,一个时辰前才回来,可惜还是未能找到,婢子便先让她歇下了,”桑枝也不愿让主子难过,只能往好了说,“夜里铺子酒楼都关了门,等今日开了市,继续遣人去找便是了,许是落在哪间铺子了呢。”

  “婢子一会儿再派人去公主府问问可有落在马车里,郡主也莫急,总能找回的。”

  沈知妤没想到荔枝竟找了一夜,眉头紧皱了起来,更深露重的,又是寒冬季节,可千万别受了寒。

  “她向来心实,昨日也是我一下急糊涂了,竟真让她大晚上出去找了,”她心里内疚,小脸都皱成了一团,“今日便别去吵她了,让她多睡会儿,再给她熬些姜汤暖暖。”

  “若有身体不适,立马给她请大夫,莫要耽搁。”

  “昨夜出去的侍卫也都按例赏些银子。”

  虽说玉佩没找回来,但到底折腾了人,沈知妤不能半点不表示。

  桑枝一一应下,继续给主子梳妆。

  玉佩丢了,沈知妤整个人恹恹的,若是寻常什么饰物丢了便丢了,再贵重也不至如此,可偏偏这玉佩是她出生不久后,四舅舅昱王费力寻了极品暖玉,又费心雕了一个月,特意送给她的。

  听娘说,她当年是早产,出生后总是体弱多病,四舅舅心疼她,送了这块极养人的玉,她名里带“妤”字,便雕了一条“鱼”,还是福运满身的锦鲤。她尚在襁褓中时便贴身带着这块玉,后来也不知是这玉的功效,还是在京中细心将养得好,她身子渐渐康健起来,如一般孩童无异。

  她三岁前体弱,梧州又地处偏僻,没有京都养人,她便一直在皇祖母身边养着,后来身子好了,皇祖母也不忍让她与父兄分离太久,便让她与娘回了梧州。

  身子虽康健了,玉佩她还是一直戴着的,直到后来开始习武,佩玉不方便,她才好好收了起来,偶尔拿出来戴戴。

  一想到宝贝了这么久的东西可能永远回不来了,小姑娘蔫儿地整个人瘫在了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