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155
作者:群华溪      更新:2022-05-09 13:53      字数:5220
  姜白芷跟杨二郎所生的四个孩子, 按照东南西北、阴晴雨雪取名,大女儿叫杨冬音,二儿子叫杨南青, 三儿子叫杨西宇,四女儿叫杨北雪。

  大女儿继承了姜白芷的医学天赋, 如今已经能在医院做实习大夫了;二儿子更喜欢自己搞奇奇怪怪的发明创造,因为姜白芷总是惦记在外的亲友, 所以他现在比较专注于研究交通工具;三儿子同样喜欢医学, 只是比起他大姐的临床医术本领,他更倾向于研发各种药物,喜欢去不同的地方游历, 找各种材料做实验;四女儿贪玩些,不过还是在试着接手杨二郎的作坊,并且尝试做得更好。

  姜白芷这辈子,除了对自己搞成每城都有一个专业医院的壮举而感到自豪之外,就是对自家这四个孩子很自豪。

  曲陵镇熟悉她的人也纷纷夸赞,讲他们夫妻俩是好人, 善良又能干,生的孩子还教养得这么厉害, 实在是让人羡慕。

  这天难得杨二郎休息几天,姜白芷也跟着请了几天假, 跟他一起回去看望在村里生活的婆婆、大哥,还有自己的二哥。

  沈东云看见二儿子、二媳妇回来,开心地拄着拐杖出来迎接,“怎么今天有空回来啊?”

  “我总不能只等着年节才休息,”杨二郎扶着娘亲,“小雪代替我管着那些作坊呢, 她大了,能当事了,我这个当爹了也就轻松了。”

  沈东云拿拐杖敲了敲杨二郎的后背,“你啊!当爹的怎么不多让孩子玩几年?等小雪成亲了,她家里家外的事情一把抓,那才叫累人呢。”

  “我这不是让她先适应适应嘛!再说了,她相中的那小子为人还不错,愿意入赘到我家来,我这边也让了一步,小雪生了孩子,大儿子姓杨,小儿子姓张。他原本是作坊一个大管事的二儿子,上头有哥哥下面有弟弟,在家不算受重视,不过,他自己有能力,没靠他爹,也在作坊里做到了管事的位置,我这才同意小雪跟他定亲。”

  沈东云皱了皱眉,“南青跟西宇都还没定媳妇呢,怎么先急着让小雪嫁人了?”

  “不是我们急着把她嫁出去,”姜白芷跟着解释,“是她自己相中了人家,回来找我跟二郎说呢,要把人先定下来,免得张家给那小子定了别家闺女。”

  沈东云摇摇头,嘀咕着女孩子不能这么上赶着。可孙女自己喜欢,她也懒得多说什么惹人厌。

  姜白芷接过拐杖,扶着沈东云的另一只手,跟杨二郎一起把她扶着走进家里。

  “大哥没在家吗?”

  “他出去看几个养鸡场养鸭场去了。”沈东云回答。

  姜家人人都忙着别的事,之前养鸭的活就顾不上了,杨大哥就顺势把姜家的养鸭生意接过手,带着堂弟一起做,每年也能攒上不少钱。

  他现在手下不止当初的一个鸡圈、鸭圈,养鸡场有四个,养鸭场有六个呢,养的都是肉鸡肉鸭,供给姜黄柏的卤味铺子。另外还有一个大的养猪场,每年至少养二十只大肥猪。

  至于他媳妇,杨大嫂是在织布坊工作,反正家里孩子都大了,有了自己的工作,不需要她照看。而婆婆,则是杨大哥在忙碌之余照料一下就行了。

  “你们难得回来一趟,待会叫大郎杀只鸡杀只鸭,吃顿好的啊。”

  老人家就是这样,子女回来,就想着多做些好吃的。

  姜白芷看到墙角的鱼篓,“娘,我去大河里放鱼篓,试试能不能弄条鲫鱼回来吧,我记得您喜欢喝鲫鱼汤。”

  沈东云年轻时就喜欢喝鱼汤,老了之后,牙口不太好,更加偏爱汤汤水水的。家里养鸡养鸭,还有猪,并不缺肉食,各种汤都经常喝,只是杨大郎没什么时间去捕鱼,家里喝鱼汤的机会就比较少。

  听姜白芷这么一提,沈东云还真有些馋了。可她又舍不得这个二媳妇去忙,“算了吧,难得回来休息,别去忙活了,就在家陪娘说说话啊。”

  “没事儿,当年都说大河里的鱼偏爱我,我还弄到过好大的鱼呢,家里吃不到,在我家院子里宰了跟村里人分了才完事,还记得不?”

  这事儿沈东云当做趣闻,跟孙子辈不知道说过多少次,自然记得,一听姜白芷主动提起,就笑眯眯地点头,“你抓鱼是厉害,网撒出去啊,没一次是空手回来的,那会儿,村里不知道多少孩子羡慕你呢。”

  “所以啊,我去去就回,肯定能弄到我们想要的鲫鱼。这次是二郎突然决定休息的,我们回来也忘了顺便去镇上买东西,下次直接去镇上买鱼带回来,省的娘心疼我们。”

  “好好好!”姜白芷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沈东云就受了这份孝心,“对了,待会你们去喊一下苍术,今天他好像是一个人在家,喊他一起来吃饭吧。”

  姜白芷原本就是这么打算的,自然应了。

  杨二郎把他娘送回房里歇息,然后陪姜白芷一起去大河那边。胡杨柳村的人都挺有钱,家家户户凑份子,把常走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去大河的那条道,虽然不怎么宽,但水泥路挺平整,两人走得快,很快就到了。

  “放点鱼饵进去,然后把鱼篓丢到河里就行了吗?”杨二郎问。

  姜白芷点点头,“就这样吧,我原来用的渔网已经烂了,不然有渔网会方便些。”

  鱼篓就一个固定大小的口子,只能靠里头的鱼饵吸引河里的鱼,而且把鱼篓提起来的时候,还有可能把里头的鱼惊走了。

  不过,那是对一般人而言。

  对姜白芷来说,她那农贸市场里还有好多活鱼呢,这些年没多少机会动用过,只要提鱼篓出水面之前,趁着二郎不注意,伸手往里头放两条鲫鱼就行了。

  杨二郎看姜白芷塞好了鱼饵,还往里头塞了一块比较沉的石头,就帮忙把系着绳子的鱼篓丢出去。

  “这要等多久?”他问。

  姜白芷想了想,“等半盏茶功夫?”

  “行,你在这边等着,我去另一边,试试能不能钓一条出来。”说着,杨二郎就去找别人丢在隐蔽处的简易钓竿,然后把自己刚刚留下来的一小块鱼饵挂上去,就到另一处去钓鱼了。

  他隔了这么一段距离,反而更方便姜白芷作弊。等了不到半盏茶功夫,姜白芷就开始小心地往上提鱼篓,然后顺手就往里头丢了两条两斤左右的鲫鱼。

  “二郎,我这边弄到了!”她把沉重的石头捞出来丢掉,然后提起鱼篓,朝杨二郎那边晃了晃。

  杨二郎一脸无语地看着自己的钓竿,纳闷地把它放回原处,嘀咕道:“怎么没鱼来咬我的钩,反而有鱼往你鱼篓里钻?”

  “可能鱼不喜欢你吧。”姜白芷笑着推了杨二郎一把。

  杨二郎无奈地跟着笑笑,接过她手上的鱼篓,左手提着,右手轻轻圈在姜白芷腰间,“那你上辈子估计是条鱼,所以鱼才都上赶着喂你。”

  姜白芷揪了杨二郎一把,“你上辈子才是鱼呢,吃鱼的是鸟好不好?不过也有大鱼吃小鱼,我要是鱼的话,估计得是那种几栋楼大小的超级大鱼呢。”

  “噗。”杨二郎被逗乐了。

  &nbs

  p;  两个人是“老夫妻”了,在一块的时候,依然跟年轻的时候一样,轻松惬意。

  中午姜白芷下厨,做了个鲫鱼汤,一个土豆香菇炖鸡,一个松软的粉蒸肉,还有几个时令小菜。沈东云、杨大郎、杨二郎、姜白芷、姜苍术几个人,一起吃这顿饭。

  在家待了两天,小辈也有跟着回来耍的,不过,二哥家小儿子带来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使得姜白芷决定提前结束休假,回医院去。

  “大姨,南青把自个手臂给烫了,在医院处理着呢。”

  姜白芷不清楚这个爱搞实验的二儿子,把手臂烫到了什么程度,又不敢说出来叫沈东云担心,只能讲医院来了个病人,要她亲自做手术,才匆忙收拾东西离开。

  杨二郎也跟着去医院了。

  两人到的时候,是大女儿在给二儿子处理伤口,接近女人巴掌大的烫伤,在杨南青左手臂上显得那么触目惊心。

  姜白芷是当娘的,看了一眼,就觉得心肝都疼,“南青,你怎么弄成这样了?”

  一旁的杨冬音翻了个白眼,“还能为啥,他又在鼓捣那个车子,说把水汽烧猛一点,就能把车子带动起来,结果水汽是烧猛了,他自己没来得及避远一点,被水汽蹭到了这一块。”

  水汽烫人,可比热水烫伤还严重些。得亏杨南青知道要避,只是没能完全跑远而已。

  这会儿,他还得意洋洋地昂着头,骄傲道:“娘,我没能跑开,是因为车子动的太快了。这次总算是做成了,只是这个车跑那么快,得专门另外给它开辟一条没人经过的路才行,不然等操控车子的人看到前头有什么,想刹车就来不及了。”

  姜白芷狠狠拧了一把他的耳朵。

  “你做实验怎么不提前想好可能的后果,你这是只烫伤了一只手臂,要是你整个人都没逃开,那水汽全铺你身上,你可知道会是什么后果?!”

  这孩子,不教训教训,以后搞不好还要犯类似的错误。

  “行啦我这次知道错了,”杨南青认错认得快,但两只眼睛可怜巴巴地盯着他娘,还等着夸奖呢。

  姜白芷看着孩子长大,哪能不知道他的心思,只好又揉揉他的头,夸了几句。夸完还是要让他多多注意,不管做什么实验,要提前考虑好最坏的后果,要保证自己跟旁边人的安全。

  “嗯嗯,我知道了娘!这次确实是我有点小失误啦,不过娘你放心,水汽绝大部分是往上冲的,我其实事先有考虑过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各种可能性,只是没料到烧水的蒸汽驱动力那么强,车子会突然往前冲那么远。”

  给他的烫伤做处理的杨冬音凉凉一笑,“你这个没料到啊,不知道要让爹娘赔多少银两。”

  “怎么了?”杨二郎刚刚一直担心地盯着儿子的伤口,看着没影响他手的活动才松口气,这会听到女儿说的话,就随口问了一句。

  “没听他说吗,车子突然往前冲了好远。”杨冬音又想翻白眼了,可想到娘多次教训过这个坏习惯,生生忍住了,“你们不知道他找铁匠做的那个车子有多大,就那么往前一冲,哗啦,把人家李家村一个大养猪场给冲毁了,房子全塌了,猪不是被碾死了就是被烫死了。”

  杨二郎嘴角一抽,看着心虚低头的二儿子,无奈地揉乱他的头发,“你啊你……”

  要是平常人家,孩子闯了这种祸,肯定倾家荡产都赔不起,不过,姜白芷跟杨二郎很有钱,倒不担心这个问题。

  “撞了哪家的?冬音你把他手臂包扎好,我跟你娘带他跟人家道歉去。”

  犯了这种事,不是说光赔钱就行的,那养猪场毕竟是人家的心血。两倍以上的赔偿,还得带上诚意的道歉,好让人家息怒。

  杨二郎跟姜白芷在曲陵镇的名声都很好,那户被撞毁养猪场的人家,认出肇事者是他们二儿子,也没急着去找人,就先把死掉的十几头猪给处理了。

  等杨二郎夫妻俩带着孩子过来,那人还说照价赔偿就行呢。

  “我好几个亲戚在您家作坊做事呢,姜大夫也不知救了我们镇上多少人,我们哪能讹你们家的钱呢。”

  “一码归一码,你们把这个养猪场弄起来不容易,损失肯定不止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多。”杨二郎坚持给了两倍的赔偿。

  自知闯了祸的杨南青,也诚心诚意地给人道了歉。

  “我是急着要去处理伤口,不是要跑的意思,”杨南青挠挠头,“因为想着镇上人可能都认识我,所以我被烫伤了,去医院之前没跟您打招呼。”

  “没事儿。”这人家也没在意。

  当时看杨南青火急火燎地撕开衣袖往医院的方向跑,大家就大致猜出是受伤了,都没有责怪他的意思。

  这件事就这么掀过去。

  回到家,杨南青养伤期间也没闲着,让铁匠跟铁匠的十几个学徒齐上阵,把他那个怪模怪样的大车子给修好了,然后还给车轮子做了改造。他想着那么快的速度,靠人来控制,很容易出事,得加点别的什么限制,想来想去,从织布机的梭子来回轨迹,想到了固定车子的路线。

  一年之后,在姜白芷雄厚的资金支持下,杨南青做出了一段起自曲陵镇、止在文赋城外的有轨铁路。

  冒着蒸汽、以时人惊叹的高速在铁轨上运行的钢铁怪物,慢慢在锦华国主城之间建起。由于有轨铁路修建太复杂,蒸汽车的制作很困难,每次运行的消耗还大,还得管控不让人与野生动物接近铁路,所以只有主城之间建了铁路。即使这样,也大大拉近了国家不同区域的距离。

  这种无需畜力、反而需要大量燃料跟水的车子,由于离不开火,所以被称作火车。火车的制作、运行、维修成本很高,从一个城到另一个城,就要二十两银子,基本只有富人才会乘坐。

  十年后,主城间的铁路全部修好。姜白芷再想念大哥和弟子他们,便能乘坐火车去往他们所在的主城,再转去附属的镇子,每年都能互相探望。

  而喜欢搜寻各种材料做药物实验的杨西宇,也借着火车,能轻易地到达锦华国各地,还发现了大片的石油田。

  或许姜白芷上辈子的人想不到,在这个世界,第一个被发现的大片石油田,被姜白芷跟杨西宇母子俩,主要用作了药物研究。

  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着,姜白芷拥有再好的保养条件,脸上也开始爬满皱纹。

  她躺在医院院长室的皮椅上,握着杨二郎的手,一起看着窗外。

  还有下辈子的话——“我下辈子要怎么找到你呢?”

  杨二郎想了想,用另一只手搭在姜白芷握着他的手上,“我在右眼下长一颗痣,你在左眼下长一颗痣,咱俩一见就知道我们定然是有缘分的。”

  说完,两人都闷声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文到这里就完结啦。接下来文章有改动是在修改前面部分,不会动剧情,大概就改改错字、句子逻辑错误还有一些细节吧,看过的不用回头看啦。感谢大家一路陪我走到现在,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