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七十五
作者:乏雀      更新:2022-02-24 03:48      字数:6242
  寒夜降临。

  玉琉原正欲入睡,门外有人敲门道:“玉皇子,陛下来了。”

  玉琉原不安地皱了下眉,心想元帝一向不爱出宫,今晚为何挑深夜前来?当下便麻利起床换衣去见元帝。

  元帝在书房等他,玉琉原到的时候元帝正在欣赏一副画,画上的人正是白衣似雪的陆听雪。

  没等元帝开口询问,玉琉原主动道:“父皇,这幅画是儿臣少时见画中人美艳便向您讨来的。”

  元帝回头看他:“孤记得。”

  玉琉原便低眉道:“父皇今日这么晚过来,可是有事?”

  元帝抬手取下那副画,玉琉原脚步上前半步,欲言又止。

  元帝偏头,脸上露出一丝奇怪的笑:“琉原,为何这般怕孤取下这幅画?”

  玉琉原道:“回父皇,儿臣不是怕您取下这幅画。”

  “那是为何?”

  “陆姨去后,父皇每次画她后都会撕掉画作,儿臣觉着父皇赠送儿臣的墨宝难得,若是连这幅画也撕了,有些可惜。”玉琉原沉稳答,“但若是画作碍了父皇的眼,父皇如何处置,儿臣绝不会有二言。”

  “是这样啊。”元帝点了点头,在玉琉原不知何意的目光中当真将那副画撕了个干净,点评道,“的确碍眼,日后再赠些琉原别的。”

  玉琉原看着地上那些碎片,说好。

  元帝又与他闲聊片刻,月上梢头的时刻,他突然咳嗽起来,咳得衣襟染了血,太医和侍卫早已习惯这种场面,动作熟练地替元帝处理干净。

  玉琉原迟疑道:“父皇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

  元帝虚弱道:“是啊,所以才需要苗疆蛊人的血为孤作引,这样才能取出子蛊。”

  “父皇若是需要,大可向苗疆索要一滴血,为何这么多年父皇宁愿受着也不肯索要一滴血?”

  元帝笑了起来,嗓音沉而浊:“蛊人的血必须要新鲜的才能用,他走不出苗疆,孤如何取血?”

  “可他人此时正在北域做客,父皇上次去见他……”

  “听雪是他师母。”

  玉琉原大惊,也就是说,苗疆月主的师父是那个曾名扬四国的谢清醒?这一点确实出乎意料。

  元帝直接害死陆听雪,间接害死谢清醒,苗疆月主身为他们的徒弟,自然不可能用他的血救人。

  元帝也是他的仇人。

  玉琉原低下头,若有所思着。

  元帝扶着侍卫的手缓缓坐起身。

  “我儿,可想做皇帝?”

  玉琉原错愕,连忙跪下道:“父皇为何如此问?儿臣只要做父皇的儿子便心满意足了!”

  “是吗?”元帝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孩子,轻飘飘道,“我儿孝顺。”

  玉琉原不说话。

  元帝又道:“我儿如此为父着想,无极岛时为何没有让侍卫留下蛊人的血带回来给父皇?”

  玉琉原身边的侍卫扑通跪下:“陛下饶命,那时玉皇子命在旦夕,昏迷不省人事,实在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事!属下不知陛下需要那滴血,是属下无能!”

  玉琉原深深俯下头,磕头认罪:“是儿臣的错,请父皇降罪。”

  元帝摆摆手道:“我儿何错之有?不知者无罪,况且那血即便带回来也没用……我儿前些日子深夜前往金楼看望故人,可有什么发现?”

  玉琉原不敢抬头:“儿臣不知父皇所言何意,那日去探望故人只是为了还他救儿臣一命的人情,儿臣深知他与阿九姑娘亲近,确实不愿拆散他二人强娶阿九姑娘,这才违背父皇意思悄悄前往金楼试图送他二人离开。儿臣有罪。”

  “只是这样?”

  “只是这样。”

  元帝喝了口茶压下喉中的异味,淡淡道:“既如此,我儿也不知那阿九姑娘乃中原九郡主?”

  玉琉原抬头,佯装震惊道:“什、什么?”

  元帝盯着他的眼睛,浅色的眼底藏着刀,将他从头割到脚。

  玉琉原后脊僵硬,面上却渐渐收敛惊色,低头认错道:“回父皇,儿臣的确不知……儿臣只知道阿九姑娘的师父来历惊人,却不知道她竟还是中原的九郡主。”

  元帝没有再多说什么,待了片刻后便准备离去,玉琉原将他送到门口,最终还是没忍住问道:“父皇,儿臣心中还有一问。”

  “问吧。”

  “父皇既知阿九姑娘乃中原九郡主,那日为何提出要为儿臣与她赐婚?”

  北域的皇帝为中原的郡主赐婚,实属荒谬。

  “原因?”元帝轻笑,“听雪与青絮嫁给了中原人,她们的孩子,孤岂能再看着她嫁给别族之人?”

  元帝回过头,深深地凝视着他:“她们生是北域的人,死也当是北域的鬼,她们的血脉,生生世世都要做北域的子民。”

  所以,即便被赐婚的那个人不是玉琉原,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待元帝走后,玉琉原才面色沉重地回到房中,一点点捡起地上散落的画作碎屑慢慢拼上,对着画上破碎的人脸,喃喃自语。

  “陆姨,你曾在后宫的争斗之中救过我阿娘一命,阿娘说没有你就没有如今的我,可这次的事涉及北域安危,稍有不慎我便是千古罪人……我究竟该如何选择?”

  陆听雪自然无法回答他。

  玉琉原叹了口气,仰面躺在地上,心中一杆秤不知该倾向何方。

  ·

  与其他人的紧张不同,九郡主这会儿正被迫抄写经文平心静气。

  封无缘说:“你最近太放肆了,还不知道反省自己,给我把这本经文全部抄完,抄不完不许出门。”

  九郡主心里苦,眼巴巴看向少年。

  封无缘也看向少年道:“你也想一起抄?”

  少年看了眼苦兮兮的九郡主,又看了看一脸“我有话同你单独说”的封无缘,沉默片刻,摸摸九郡主的脑袋,安慰道:“我出去一趟,等会儿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可是我不想抄书。”

  “那就给你多带些好吃的。”

  “带好吃的我也不想抄书。”

  封无缘看不惯他俩黏糊,简直要烦死了,想拆散又拆不了,憋了一肚子火出门透气。

  九郡主连忙跑过去把门关上,缠着少年抱抱,磨他:“阿月,我一个人真的抄不完的,这么厚一本书,这么——厚!”

  少年想了想,说:“我让周不醒和宋长空帮你抄。”

  九郡主说:“可是我想和你一起抄。”

  少年用一根手指抵在她脑门上,笑了:“我会帮你抄书吗?”

  九郡主皱起眉头,想到他从前的性格,她被罚抄书,他不抓起瓜子坐在一边边嗑边笑话她就不错了。

  九郡主:“……”

  “但是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抄书,”九郡主强调,“是我想和你一起抄,和你一起。”

  少年抬指遮了下眼睛,随即放下手,克制地亲了下她额头:“好吧,等下回来就给你抄书。”

  九郡主摸摸额头,弯起眼:“那你快点回来。”

  少年走出几步,回过头,她举着经文来回踱步,察觉到他看过去,她立刻挥了下手中的经书道:“放心,我会专门给你留一半回来抄,不会让你无聊的。”

  少年:“……”倒也不必如此贴心。

  少年转身:“我晚点回来,你慢慢抄。”

  九郡主追到门口:“不行,你今晚要早点回来,你不回来我睡不着。”

  抄书抄的睡不着。

  恰好上楼的周不醒两根手指堵着耳朵说:“你们能不能稍微低调点?”

  “哦。”九郡主想了想,手搭在脸边小声说,“阿月,早点回来。”

  少年也将手搭在脸边,小声答:“就不。”

  周不醒:“……”

  周不醒满脸“你们真是幼稚得我不敢置信”的表情。

  九郡主一个人抄书的时间里,少年与封无缘分头行动,等他俩前后脚走了之后,九郡主将经书一扔,敲了敲墙壁,隔壁也传来陆续敲墙壁的声音。

  五人悄悄翻窗下楼集合。

  “你们有没有觉得阿月最近怪怪的?”九郡主说,“而且阿月和我四师父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平时看起来却像是见过好多次的熟人,好像一个眼神就能看懂对方的意思,太奇怪了。”

  陆青云说:“不止如此,他俩方才是不是前后脚出的门?他们有小秘密了。”

  周不醒道:“阿月不是会自来熟的人。”

  宋长空强调:“我哥都没对我这么和颜悦色过。”

  陆青风道:“最重

  要的一点是,封老板得知自己当闺女的徒弟有心上人,竟然都没怀疑过那人的人品。”

  周不醒和宋长空齐齐盯他,陆青风咳嗽一声,解释道:“我不是说阿月人品不行,主要你们想,哪有当岳父,我是说相当于岳父的,这么快对女儿的夫婿和颜悦色的?除非……”

  “他们早就认识。”陆青云肯定道。

  “他们怎么会认识?”周不醒想不通,“阿月基本上只待在苗疆,除了两年前那次去了趟西域,回来的路上迷路半个多月,之后就没走出过苗疆——当然不包括这次。”

  众人围坐一团,仔细分析内心所想。

  九郡主忽然想起什么,啊了声,眼睛亮亮地盯着周不醒:“你说阿月两年前在西域迷了路,还是半个多月?”

  “对啊。”

  “几月你还记得吗?”

  “大概九月十月的样子?”

  九郡主立刻坐起身,兴致勃勃道:“这不巧了?两年前九月十月的时候我四师父去西域做生意,回来的时候带了不少西域那边的小玩意。因为小玩意很有意思所以我印象深刻,他当时还翻出来一把特别好看的匕首,同我分享路上趣事的时候提到过在荒漠遇到一个迷路的少年,他把少年送到他要去的地方,那少年便留下那把匕首作为谢礼。”

  周不醒嚯了声:“不会吧?这么巧?”

  九郡主追问:“两年前你们去西域的时候阿月有带匕首吗?”

  周不醒苦苦思索:“我只记得钱……匕首,似乎有点印象,银色的?”

  “对呀!”九郡主这下子几乎可以确定自己的猜测了,比划着,“这么大,上面有一颗红宝石的!”

  “对对对没错!”周不醒也想起来了,“那个还是我从匈奴账里顺来的,半路被阿月拿去割耳朵……”

  四双眼睛盯着他,周不醒挠挠下巴说:“总之后来阿月也没把那匕首还给我,我还当他丢了,原来是留给你们当谢礼了。”

  五人终于理清其中的人物关系,恍然大悟。

  “但是这和他们这两天神神秘秘出门有什么关系呢?”周不醒提问。

  陆青风说:“也许是封老板打算试炼阿月?试试他够不够资格做自己徒弟的夫君之类的?”

  “可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陆青云说,“他俩给我的感觉不像是试炼,可我又说不上来具体什么感觉。”

  九郡主也想不通其中的违和之处,她总觉得四师父和阿月之间肯定有一层特别的关系,可她如论如何都想不通其中的相通之处。

  宋长空嘀嘀咕咕了一句:“搞不好你四师父就是我哥的师父呢。”

  九郡主:“?”

  周不醒:“?”

  陆青风和陆清云震惊道:“你哥竟然还有师父?”

  宋长空挠挠头:“我记得是有的,但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好像就没人提起这回事了。”

  周不醒抱着胳膊若有所思。

  九郡主却摇头道:“不可能。”

  “为什么?”

  “因为阿月和我说过,他师父很久之前就不在了。”九郡主仔细解释,“虽然他没说他师父是谁,但人都去世了,肯定不是我四师父,如果说阿月师父和我四师父是旧相识反而更可信。”

  其余四人:“!”

  五人胡乱猜测着,猜来猜去最后竟然当真猜到些苗头,只是谁都没有想过少年和谢清醒的关系。

  “不如我们偷偷跟上去看看他们究竟想做什么吧?”九郡主提议。

  “他们人都走了这么久,就算出去也找不到人了。”

  “这次不行,我们就等下次嘛。”

  “有道理,等下次我们再约,到时候也不要让他们看出来我们的计划。”

  暗自计划的五人悄悄等待下一次机会,九郡主翻窗回去继续抄经书,抄着抄着就趴在桌子上打起了瞌睡。

  ……

  少年和封无缘一同出门寻找陆青霜的踪迹,封无缘得到消息说陆青霜可能被关在寒狱,他二人去寒狱外转了一圈后才回来。

  封无缘奇怪道:“你的内力是不是不如从前了?”

  少年懒洋洋的:“是啊,所以我最近只能靠阿九的贴身保护。”

  封无缘:“你闭嘴吧。”

  少年回去时九郡主已经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她睡觉还算老实,知道自己会困,笔墨特地放到一边,生怕睡觉时弄到自己身上。

  她只抄了几页便抄不下去了,后面的纸上写的都是阿月,宋月月,宋樾月。

  字很大,字与字之间空着不少缝隙。

  少年将那几张纸抽出来仔细辨认,没忍住笑出声,她在纸的最下面画了两个牵手的简笔画小人,一个写着阿月,一个写着阿九。

  九郡主睡得香,丝毫没察觉到少年已经回来,手指微微蜷起,手中虚攥着一张干净的纸。

  少年屈指擦了擦她脸颊不小心蹭到的墨水,许是纸上的墨还没干她便趴下睡了,侧脸这才沾了几点墨。

  墨干了,擦不掉,少年本想叫醒她,顿了顿,没做声,弯腰将她抱起,她下意识抱住他脖子,迷迷糊糊睁开眼:“阿月你回来了?”

  “嗯,回来了。”

  她安心地重新闭上眼,嘟囔:“那你要抄书……”

  “行,我抄。”

  他将她放到床上,她困得不行,刚沾到床就往里滚了一圈拽起被子盖上,乖乖睡觉。

  少年取了湿帕子,坐在床沿,拉下她蒙脸的被子,指尖拨开黏在脸上的发丝,一点点擦净她脸上的墨水。

  她毫无反应。

  少年凝视她许久,末了也只是抬起指尖轻轻碰了下她的脸颊,无声笑了下。

  他起身将帕子放回去,转身坐到桌前,点灯看了会儿她写的那几页纸,十张里有八张都是他的名字。

  他沉思片刻,偏眸瞧了眼床上熟睡的少女,昏黄烛火下的乌黑眸底染了浅淡的笑意。

  少年提笔写字,眉眼认真。

  ……

  九郡主这一觉睡得不是特别好,她做了个梦,梦到小时候被蛇咬了一口,昏迷了好久,等她高烧褪去却发现阿娘已经被处死了。

  她在梦中被人追杀,惶惶然跑了许久。

  阿爹拦在她面前说你乖一点,不要再闹。

  老乞丐拎着金袋子说,你已经被我逐出师门了,还回来做什么?

  她绕过他们继续往前跑,看见大师父拎着锅铲站在太白居门前问她为何而哭。她说我爹不要我了,我师父也不要我了。大师父端详她片刻,圆圆的脸上露出一丝和蔼的笑,说你要是不嫌弃,那我做你师父吧。

  接着是来太白居蹭饭的二师父发现她习武天赋卓绝,又听说她曾被原来的师父抛弃,一怒之下便收了她做徒弟,还要三师父一道收她做徒弟,二师父说你现在有三个师父,开不开心。她开心得出去跑了三个圈。

  她在阿娘墓前看见四师父,最后又看见青裙染血的五师父,再往前是楚今朝,楚随允,小钰,苏大夫,云澜云渺,陆青云陆青风,周不醒和宋长空。

  她跑累了,她抓着周不醒问阿月呢?

  周不醒和宋长空侧身让开一步,少年穿着初见的黑红色劲衣站在前方,马尾高高束起,耳下的两缕缠绕红线的辫子垂在身前,衣裳上熟悉的银饰一如昔日那般熠熠生辉。

  天色陡然变暗,月亮高高挂起,冷色的月光铺天盖地笼下来,少年冲她弯起嘴角。

  霎时,一路繁花盛开。

  九郡主停在他面前,他指尖点在她眉心,散漫地笑道:“楚今酒,你怎么连做梦都要找我?”

  因为喜欢他呀。

  九郡主在梦里跑了一晚上,隔天一早睁开眼时整个人都疲惫得不行,她趴在床上发了会儿呆,穿衣起床。

  眼风扫过旁边收拾得整整齐齐的桌子,她动作一顿,转身走了过去。

  桌上放着一沓纸,乍一看,纸上赫然写着好几个硕大的“宋月月”“阿月”“宋樾月”。

  却也不只是这几个字。

  她注意到字下还有小字,便一边扎头发一边弯腰去细看。

  看清上面写的字时,九郡主“咦”了声,松开手,扎了一半的头发一下子散开,随着她俯身的动作而下滑,垂落胸前。

  她眼底映出细微的光,手中拿着那沓纸,一张一张地翻看。

  “阿月”

  喜欢阿九。

  “宋月月”

  喜欢楚小九。

  “宋樾月”

  喜欢楚今酒。

  每一张纸上的名字后面都被人认认真真地补充了一句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