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历史背景
作者:玄舞阳      更新:2022-05-09 08:26      字数:2278
  帝都,江飞宇正在跟宇依科技的几个主要领导开会。

  与会人员主要是陈大军、俞洪博、胡新威三个直接项目经手人,以及刚从人事主管升为人事经理不久的曹心蕊。

  经过一周的焦急等待,国 安时空大数据平台项目终于有准信传回来了。

  有关单位的大领导,算是初步同意了项目分期建设的思路。

  属于宇依科技软件部分的内容,会分成三期进行建设;

  第一年的额度只有1500万,第二年的额度是1600。

  剩下400万的额度,是作为平台长期运营服务费用。

  因为后面会涉及到不断有数据进来,数据需要梳理,平台页面也会有调整。

  所以,从第一年成果交付开始提供运营服务,服务周期是3年。

  也就是说,第一年建设成果交付后,如果看不到成效,甲方会终止后面两期的建设。

  而且,因为项目预算过大,只能今年申请预算,明年才能付款。

  但是活今年就要开始干了,甲方等不起。

  不就是先干活,后付款嘛!

  江飞宇表示问题不大。

  后世甲方几乎都是这么干的,江飞宇都习惯了。

  为了确保能够把项目完整拿下来,江飞宇有必要给主要管理人员上一下“紧箍咒”。

  俞洪博介绍道:“老板,我们初步评估了一下,研发的压力主要集中在明年,前期的人员投入主要是售前人员和数据分析师......”

  售前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各种方案材料的编写和技术交流。

  这会工作内容不会太多,陈大军从公安业务线调拨了一个人配合胡新威支撑这个项目。

  麻烦的是数据分析师。

  宇依科技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数据分析师岗位,只有需求分析师。

  虽说工作内容都是一个岗位体系内的,但是一个是专精,一个是通用,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数据分析师是飞宇科技那边提出来的岗位分工。

  这年头市面上的技术人员还没分那么细,就是想招聘也没地方招聘。

  不出意外,俞洪博又想薅兄弟单位的羊毛了。

  自己手下什么德行,江飞宇还不清楚吗?

  江飞宇只能无奈道:“我从飞宇科技借调一个有经验的数据分析师过来,你们要把人员用好,最重要的是以老带新,尽快培养出自己的数据分析专长人员。”

  俞洪博赶紧问道:“老板,人员借调多久?”

  江飞宇饶有兴趣问道:“你想借调多久?”

  俞洪博试探问道:“半年,可以吗?”

  江飞宇当机立断:“好,就三个月。”

  江飞宇这招真绝,这下轮到俞洪博郁闷了。

  早知道对半砍,他就说一年了。

  “新威,你这边的工作,前期主要推动客户带你们去有关单位调研对接的可能性,以及索要样例数据.....”江飞宇又对胡新威提点了一番。

  胡新威赶紧把江飞宇提到的内容都记了下来。

  这个年轻人还是第一次挑大梁负责这么大的项目,有点无从下手。

  没办法,公司年轻化,有经验的老员工少。

  江飞宇只能将就着用,自己也多关注项目情况咯。

  “心蕊,公司接触到的涉 密项目越来越多了,纳入管控的员工也不能仅限于接触到项目的人员,我计划是扩大到整个公司,你们部门近期组织几场针对这方面的保密培训,务必让所有员工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可不是江飞宇小题大做。

  就江飞宇所知,能接触到项目内容的人员,私下里都已经纳入了有关部门的管控。

  这种涉密项目信息,一旦泄露出去,坐牢都有可能。

  为了防患于未然,还是有必要加强思想教育。

  曹心蕊问道:“老板,需要的培训材料从哪里来?我们对这方面也不是很懂。”

  江飞宇向陈大军吩咐道:“大军,你问客户要一下相关的保密条例,安排人员做成培训材料。”

  “好嘞,老板。”

  陈大军对江飞宇交代的工作,从来都是无条件执行的。

  反正,活基本上都是丢给手下干。

  事情商议完,江飞宇把陈大军留下来,其他人就先出去了。

  不一会儿,钟景瑞和蒋玲玲抱着一堆打印好的资料走进来。

  蒋玲玲把资料放在江飞宇办公桌上,说道:“老板,我们收集到的资料都在这里了,大部分是关于华安隆的,也有一小部分关于公司3个主要管理层的资料。”

  江飞宇吩咐道:“玲玲,你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吧!”

  资料有点杂,江飞宇就不打算现场翻看了。

  有蒋玲玲这个投资分析师在场,还是听听专业人士的分析吧!

  “华安隆国际运输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2月,目前公司的法人代表是刘存惜......”

  蒋玲玲给在场三人详细介绍了一下华安隆的基本概况,这些年的经营情况,以及刘存惜、费大宥、尤福林三个高层的背景信息。

  华安隆在成立之处就肩负了一定的政策任务,主要承担了内陆与境外的跨境大宗货运业务。

  那个时候鹏城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跟港澳台、东南亚地区货运频繁。

  华安隆也依托于良好的政策扶持以及地理优势,得以快速发展。

  短短两三年内,就将这种跨境业务扩张到南方十多个省份。

  后面,不仅是跨境业务,国内的货运也得以快速铺开。

  2001年以后,公司的经营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主要是随着香江和鹏城两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香江当局陆续放宽了两地的转口运输限制。

  这也导致原来的独家生意,变成了一个进入门槛不高的行业。

  民营公司的进入,陆续挤占了华安隆的市场份额。

  加上前期华安隆大规模扩张,步子迈得有点大,这一下就有点蛋疼了。

  其实,按照华安隆现在的经营现状,也还没到经营不下去的地步。

  只不过,几个高层领导都没有特别突出的能力,典型的混资历。

  上面的大领导呢,又没有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

  所以,经营情况是每况日下。

  这个时候,也不知道谁想出来的骚操作,居然提议把公司卖掉。

  反正,当初公司成立时候承担的历史任务已经结束了。

  趁着公司现在亏得还不明显,及时止损。

  领导一想,这个理说得通。

  大手一批: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