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另辟蹊径
作者:玄舞阳      更新:2022-05-09 08:26      字数:2493
  王老板是惊讶于,这位江老板怎么这么财大气粗呢?

  据他所了解,飞宇科技成立还不到两年,去年才完成了A轮融资。

  这才过了多久啊,就有余钱投资别人了?

  互联网公司都这么赚钱吗?

  没道理啊!

  “至于,目前贵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缺口有多大,王老板自己应该更清楚。”

  张哲盛还是给王老板留了一些面子,没有点破他“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

  “张总,我承认贵公司在资源上确实有些是我们需要的,可我目前真的没有融资的想法,相比于让出原始股获得‘快步走’的机会,我更加愿意脚踏小碎步前进。”

  没有在这个话题上过多讨论,王老板直接把话给挑明了。

  张哲盛起身道:“那看来确实是我们打扰王老板了,告辞了。”

  死缠烂打不是张哲盛的风格,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另外想办法。

  大不了,换一条路呗!

  人家真的不愿意融资,你总不能强求吧?

  “慢走,不送!”

  王老板只是把今天的会面当成一个小插曲,丝毫没有意识到张哲盛会给他杀个“回马枪”。

  ......

  走出顺风后,助理王袁郎问道:“老大,咱们下一步咱们办?继续想办法,还是打道回府?”

  张哲盛问道:“我之前让你们收集的信息,都整理好了吗?”

  王袁郎道:“蒋玲玲他们都收集得七七八八了,昨晚就把资料发给我了,都在我笔记本电脑里。”

  王袁郎、蒋玲玲、姚策宏、雏海明、范耀辉这5个年轻人,都是张哲盛这段时间亲自招聘的下属。

  这次来鹏城,张哲盛只带了王袁郎这个粤省籍贯的,其他人都在公司远程支撑。

  他们5人,算得上是张哲盛为公司打造的初始团队了。

  这5人要么是有相关行业工作经验的,要么是张哲盛觉得特别有天赋的。

  张哲盛在投行干了这么多年,眼光不会太差。

  只要给张哲盛几年的时间,未必不能培养出一个国内风投界的“梦幻团队”。

  张哲盛想了一下,说道:“咱们先回酒店开个线上会议,仔细复盘一下,看从哪里入手比较好。”

  这是张哲盛第一次代表新宇诚投“出战”,他不想空手而过。

  张哲盛把第一目标放在了顺风,而没有选择其他几家规模更小的,就是打算先难后易。

  总要拿个开门红,否则多打击士气。

  ......

  “去年12月,顺风完成了内部架构的重组和瘦身,并首次推出了‘省内最快48小时送达’的口号......”

  “今年年初,借着航空运价大跌之际,顺风与扬子江货运签下合作协议,成为国内第一家使用全货运专机的民营速递企业......”

  “6月19日,王老板带队拜访了华安隆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高层,据同行透露的消息,顺风意欲收购华安隆运输旗下所有货运业务......”

  ......

  王袁郎一条条给张哲盛复盘目标最近一年的发展动态信息,帮助他抽丝剥茧。

  “等一下。”张哲盛叫停了王袁郎。

  王袁郎问道:“老大,怎么了?”

  张哲盛吩咐道:“我需要这个华安隆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所有信息。”

  王袁郎对着麦说道:“伙计们,老大最新指令,需要华安隆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所有信息,开工。”

  “收到。”

  “收到。”

  “开整。”

  ......

  另一头,其他4人马上行动起来。

  收集信息没那么快,张哲盛抽空泡了两杯速溶咖啡。

  “喝杯咖啡,提提神。”

  “谢谢老大。”

  王袁郎喝了一口,又继续打电话了。

  干他们这行的,人脉资源少不了。

  很多目标客户的信息,都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回来的。

  比如,工商局的朋友,税务局的朋友,法院的朋友,传媒界的朋友......

  有人情就用人情,没人情就用钱买信息。

  也不乏同行之间,相互交换信息。

  最多的,还是自己去收集信息。

  像什么网上、新闻报纸、裁判文书上去查,或者实地走访调查,都是办法。

  其实最有效的,还是从目标客户内部套取信息。

  你永远猜不到,员工卖公司和老板信息的价格,有多低廉。

  有可能只是一顿烧烤,几杯小酒的事。

  一个小时后,关于华安隆国际运输有限公司的初步信息,就汇总在王袁郎手上了。

  “老大,华安隆成立于1997年,他们是第一批拿到外经贸颁发的境内国际货运代理资格的货运公司,也算是通过跨境货运业务起家的,不过这些年他们的业务核心还是国内的跨省、市货运业务,主要集中在中、长途陆路运输......”

  华安隆早先年发展得不错,业务范围一度覆盖了南方十多个省份。

  不过,最近两年由于经营不善,业务量已经大大萎缩。

  所以,公司背后的股东有意将公司旗下的货运业务打包出售。

  张哲盛问道:“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是谁?”

  王袁郎介绍道:“他们的成分有些复杂,套壳也比较多,经过我们分析,他们公司的控股主体应该是鹏城国资处,标准的国营成分。”

  张哲盛道:“你们从业务角度分析一下,王老板对拿下华安隆的意愿有多强烈。”

  王袁郎分析道:“根据我们的分析,顺风目前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粤省以及周边几个省份的少量城市,拿下华安隆不仅能够帮他们进一步整合跨境货运的份额,还能将国内业务扩大到南方十几个省份,业务覆盖范围翻了3倍不止......”

  “特别是华安隆旗下的十来只跨省货运车队,司机、货车、路线、运营牌照都是现成的,再跟合作网点搭配起来,我想王老板应该拒绝不了这个诱惑,就看他有没有这么好的牙口能吃下了。”

  从顺风的表面财务信息来看,他们的资金确实非常的紧张。

  现在确实无法判断,对方要怎么吞下华安隆这块“肥肉”。

  张哲盛没有继续纠结在这一点上。

  既然王老板态度鲜明地拒绝融资,必然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所以,如果想跟对方合作的话,从华安隆入手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可张哲盛总觉得逻辑有点怪怪的。

  为了跟顺风合作,先收购了华安隆再来谈。

  有这个精力,干嘛不收购了华安隆自己经营呢!

  货运行业的市场前景这么好,华安隆原来经营不好,只能是管理层和机制的问题了。

  收购过来后,把混饭吃的管理层全部换掉,不信没法起死回生。

  当然了,张哲盛也知道老板江飞宇看中的是王老板这个人的能力,而不是顺风现在这个牌子。

  把华安隆收购过来后,是自己经营,还是以此跟王老板谈合作,那要江飞宇来决定了。

  张哲盛暗道:“鹏城国资处,相信老板应该有关系能搞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