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纳采
作者:林深时见鹿      更新:2022-05-09 06:18      字数:2097
  黄大人抿着嘴看着齐嘉道,“你知道的事情,我能不知道?陛下和太后能不知道?齐大人,你未免太自作聪明了些。”

  “满朝臣工都是聪明人,唯有嘉一人既愚且钝,看着百姓黎民幸幸苦苦种下的粮食,落入的却不是朝廷手里,更不是自己手中,实在是既心疼又愤慨。”齐嘉肃然道,“朝臣们不敢说的话,我来说,我不仅要说,我还要做。”

  黄大人一急,忙上前捂着齐嘉的嘴,“哎呀,齐大人,我看孟太后让你回府呆着没错,你好好想一想,你刚才说了些什么。若我再年轻些,必不会饶了你。”

  齐嘉自然知道黄大人也是好心,随意说了两句,便回了府邸。小皇帝原本要宣齐嘉商议,却直接被孟太后给制止了。

  “陛下,如今您大婚之事,才是重中之重。”孟太后冷着脸道。

  回到府里,顾敏一脸好奇好奇的问齐嘉,究竟写了什么,惹得孟太后大怒,黄大人着急。齐嘉便把那封奏折从袖子里掏了出来,递给顾敏。

  顾敏仔细瞧了一遍,笑道,“怪不得他么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你这封奏折若是成了,不知有多少人要吃你肉喝你血,巴不得你永世不能超生。”

  顾敏并不看好齐嘉的税制改革之策,毕竟历史上推行此政的人,每一个好下场,即便当时有皇帝支持勉强推行,最终还不是会被死灰复燃的利益方推翻,自己也没有好下场,想想被车裂的商鞅,被气得郁郁而终的王安石。

  说到底,是触碰了其他人的利益。在这官场,谁家每个百亩千亩的田地?又有谁真正按照朝廷税制在交税?

  更何况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利益方都想维护自己的利益。

  “若是长此以往,民将日贫,国将积弱,而富的只有那些广占良田的官员和读书人。”齐嘉捶着桌子道。

  “相公,你太急了。诚然,赋税之事,若不革新,迟早会成为朝廷大患,可你进京才半年,进户部才多久?就贸然提起此事,实在不妥。”顾敏劝道。

  齐嘉叹息道,“我又何尝不知,此举也是试探陛下和太后的态度罢了。”随即苦笑道,“陛下可真是不把我当外人,这一回京城,就扔给我这么大一个烂摊子。户部如今千疮百孔,入不敷出,实在艰难。”

  “能有这般困难?”顾敏有些不信,毕竟是户部唉,全国的赋税都在户部,再哭穷还能真穷不成。

  齐嘉叹息道,“若是几个月前,我也是不信的,待我真的进了户部,查看了账目,才知道户部欠了多少银子。每日户部的大堂都少不了人,一会儿是兵造局的,一会儿是工部的,一会儿是吏部的,总之热闹极了。朝廷真的缺银子啊,前些日子礼部准备陛下大婚,我看着那白花花的银子,都想说别办了。”

  “那也是不成的。”顾敏感慨道,“开源节流,总得想要个法子。”

  “节流?”齐嘉冷笑,“这一件事要经多少人,过多少手,再节流下去,怕是事情都办成了。至于开源……”齐嘉拍了拍桌上的奏折叹了口气。

  夫妻两人领着俸禄,倒真的是操起了大心。想不出个所以然只能匆匆结束话题,免得觉都睡不着,那可就不好了。

  怀熙的嫁妆中的家具,最终找到了上好的成套的檀木家具,这还得多亏的许琅的妻子薛氏,薛氏的母亲便是江南首富贾家的姑娘,贾家很看重许琅这位外孙女婿。听闻齐家要办喜事,专程帮忙张罗了两船的东西。

  除了那套精致异常的家具,里面还一张江南特色的拔步床,精美绝伦。说是江南嫁女儿,都会陪嫁的东西。

  薛氏年纪和许琳差不多,两人关系极好,这会让一起上门和顾敏张罗怀熙的嫁妆。

  “没想到齐夫人如今年轻和蔼,和传闻中的可真不一样。”薛氏说话间还透着几分小女孩儿的心性。“听说过几日就派礼部走礼了,府里可都准备妥当?若是缺什么齐夫人和千万不要和我客气,贾家可就是做这生意的,只要夫人不嫌弃我满身铜钱味儿俗气就成。”

  虽然有大金主上门,顾敏也不好意思一个劲的薅羊毛,只好道,“你放心,都准备妥当了,若真是差什么,你放心,一定会找上你的的。倒是你,一回京就跟着忙活,身子可还吃得消?”

  薛氏笑道,“我哪里忙活了,不过跟着凑热闹罢了,夫人不知我,可阿琳是知道的,我最喜欢凑这些热闹。”

  顾敏也是个心宽的,见许琳和薛氏来了,一个自己妹妹,一个自己弟媳,倒真的给他们一人分派了一些任务,可谓是物尽其用。

  不得不说薛氏虽然有些孩子气,办起事来十分的精干老道,比顾敏这样的半罐水,可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着实羡慕许琅的福气,有这样一位活泼开朗又精明强干的妻子。

  被孟太后要求在家反省的齐大人倒也没闲着,成日里往大理寺溜达,和狄大人讨论云大人一案的进展,倒还真有些收获。

  孟太后以功勋之后慎王明德为正使、宗正卿为副使,持节行纳采问名之礼。

  斜阳当头,顾敏看着府邸红艳艳的喧嚣,陡然生出一丝落寞悲凉之感。她偷偷的透过广袖的礼服,握住齐嘉的手。

  齐嘉转身,眼底也闪过一丝迷茫。

  仿佛这忙碌喧嚣的屋子里,只有两人怆然而立,无尽的心酸恐惧涌上心头。

  礼部忙着准备皇帝大婚之事,所有的流程都一再的加急加急。所有人都忙的不行,反而是齐家一家人,忙里偷闲,还能坐着吃饭叙话。

  “可惜大哥不能回来。”怀熙有些失落。

  “前些日子收到行寅的信,他如今可正忙着呢。”顾敏感慨,“胜州附近,莲花教扩散极广,你哥正忙着调查此事。”

  “莲花教?”怀熙有些好奇道,“说起来,咱们家的绵酒,不少辽国人购买,不少就是莲花教的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