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第一百零三章:妙计
作者:参果宝      更新:2022-02-24 01:52      字数:3479
  墨竹年纪也就比林清稍微大了一两岁, 正也是贪睡的时候,白天要送林清去当值,还要比林清早起一些, 晚上的时候林清就不让他跟着伺候了,所以此刻正沉沉睡去。

  张氏和林三牛原本家中也没有什么下人, 和墨竹相处起来, 只把他当做自家后辈。厨房在墨竹睡的房间旁边,所以两人也是轻手轻脚的。

  林三牛熟门熟路地生火, 冬夜里火光跳跃,带来一丝温暖,林三牛默默地添柴, 掌握着火候。张氏见锅里已经有热气了, 直接倒了一点菜油进去, 然后快速地切了一些辣子放进去炒香, 又把切的细细的肉丝扔了进去,“撕拉”一声,一股肉香味在小厨房中弥漫了开来。

  张氏手法熟练,迅速炒了几下后就倒入清水, 将锅盖盖上,又让林三牛起了另外一只锅,稍微倒点油,煎了一个金灿灿的荷包蛋, 然后放进海碗的碗底。另一头的水也开了, 张氏抓了一把面条放了进去, 知道林清不喜欢吃太过软糯的,用长筷子捣了捣,沸腾之后加了三次凉水,这样煮出来的面条口感最好、弹性极佳。

  将面条捞了出来,放在荷包蛋上,撒上一些葱花,然后浇上汤汁,又挖了一大勺她自己做的大酱,将海碗端上了托盘。

  林三牛灭了灶里的火,熟门熟路地开始清洗灶台、锅碗瓢盆,嘴里催促张氏快去:“你去吧,这里我来收拾。也别说太多,清儿这孩子心思重,让他放宽心就好。”

  说完长长叹了一口气,继续忙手上的活。

  儿子太过优秀,很多事情做父母的也没办法帮到什么,只能寒夜里送一碗热汤面,心烦时哪怕听他说一说,抱怨几声,那也算是尽到做父母的力了。

  所以当张氏的声音在林清门口响起的时候,林清还被惊了一下,主要是精神力太过集中,夜里又宁静,突然有个声音传来,一时缓不过神来。

  “娘,这么晚了,您怎么还不睡?”林清打开门,看到张氏手里端着托盘,连忙接过去让她进来。

  张氏手上还有点水,反手在系在腰间的围裙上擦了擦,环视了一眼林清的书案,心道这孩子果然是碰上难事了。

  自己的儿子自己心里最清楚,林清是最爱洁不过的,可是现在书案旁边堆了一堆揉成一团的纸,纸篓里的废纸都满了出来,书案上面翻开了好几本书,一张图稿横亘在书案中间。而林清整张脸在油灯的反射下,也有些发黄暗淡,眼眶下更是浓浓的乌青色,整个人已经疲惫到了极致。

  张氏也不问林清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公务上的事情即便她问了也插不上话,只得说道:“饿了吧?先把这碗面吃了。”

  张氏不说林清倒不觉得,一闻到面香味,倒是真有点饿了,于是便在圆桌前坐了下来,提起筷子就吃。

  “娘,您做的面一直是最合儿子口味的!”张氏其他菜可能做的一般,但是北方人做面食的手艺确实好,那辣酱滋味也好,拌在面里面,寒冷的冬日里一口一口吃下去,直吃的额头上微微冒出一些热汗,才感觉舒爽。

  张氏就这样看着林清吃面,心里稍稍定了定,然后规劝道:“儿子,娘知道你着急公务,可是公务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身子!你看看你,都几天没有好好休息了?再这么折腾下去,这身体可怎么吃得消?”

  林清低着头“嗯”了一声,继续吃面不接话。

  张氏知道林清看着面上总是笑眯眯的,人也好说话,可是骨子里却是倔强高傲的。只要把一件事放进心里了,就是千难万难,他也要做成。

  这样的人是能成大事的,但是也是辛苦的。

  张氏作为母亲,自然最舍不得的就是儿子吃苦受罪,虽然林三牛叫他别说太多,但是张氏忍不住就絮絮叨叨说了一些。可能张氏也知道自己说不到点子上,但是不说些什么她又难受。

  张氏也知道林清最近在忙着给皇帝老爷造一个院子,要他儿子算算要多少银子。总归这件事是和银子搭界的。

  “这皇帝老爷银子给的多,那咱就给他修好点,要是给的少,就修差点。反正好好坏坏咱不贪银子便是了。”

  是啊,他林清是没想着要贪银子,但是上头的人要贪,经手的人要贪,贪到他这个负责项目的人都凑不齐那么多银子!到时候吃瓜落的人,还得是他这个负责人!

  只是这话,又怎么对张氏去讲?说了只会让她日日夜夜都不得安眠了。

  “娘,儿子知道了。这不就是再算算银子的数目么?算完我就去睡了。”可惜林清不管怎么算,怎么精简,一万五千两就是捉襟见肘,弄了这里弄不了那里啊!

  张氏听到林清的话,以为他听进去了,心里也开心了一些:“对嘛!不就是些番邦人,皇帝老爷也不过是想糊弄糊弄,你就踏踏实实把自己能做好的最好就行。行,那娘先走了。你吃完了就放那儿早点睡,明天娘过来收拾。”

  张氏轻轻地将房门带上,林清却突然将头抬了起来——张氏的一句话在林清脑子里不断回荡“不就是些番邦人,皇帝老爷也不过是想糊弄糊弄”。

  是啊!皇上也就是争个面子工程,又不是真的想把这个会国馆修的多好!是他把主次给搞错了!

  林清快速地放下碗筷,冲回书案前,铺开会国馆的平面图,重新开始做起了预算,只是这回他只做了所有硬装的预算,将破损的地方修葺好,砖瓦墙面重刷,花草树木重新移植一些过来。

  这样算下来,只需要一万多两银子,就可以弄的外观比较像模像样了。

  而软装部分,林清有把握不动用分毫,就能把里面弄的有档次、有品位。

  于是,营缮清吏司的众官员发现,最近他们的林郎中轻易见不到人了。

  有了方向后,林清就制定出了计划。林清一整天都会去户部继续和他们磨银子,既然他们漫天要价,那么他也就可以坐地还钱。只要脸皮够厚,林清就不信这吴侍郎能死咬着不松口,反正如今能扒拉到一两银子就是一两银子。最终五天之后,户部还是松了口,给林清批了两万两银子,再多一分也没有。

  等林清走后,这吴侍郎也是松了一口气!这林郎中难怪年纪轻轻能爬这么快,确实是铜墙铁壁般的脸皮,不管他怎么奚落、怎么嘲讽、怎么驱赶,人家就是一直笑眯眯好耐心地对你。你有客,人家规规矩矩在外面候着,你一送客,就马上进来继续和你谈。给你端茶倒水、无不殷勤,只要你不松口,他就不走。

  满朝上下的读书人,能在这个年纪做到这么不要脸的,也就这个林清了!

  这是吴侍郎等林清走后,对着整个户部对他的评价。原本以为这林清是个新上任的工部郎中,好拿捏,才狮子大开口,没想到却是一块茅坑里的臭石头,又臭又硬!以后户部的人,见着林清来要银子,都是要比其他人收敛一些的,不过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林清拿了银子后,就立即召集工部下面的工程队,开始按照他的图纸要求做修缮,一时间忙得不可开交。而且林清一点都不节俭这些银子,花草要移植的美观,外面的墙面,屋顶的瓦片,所有的门窗,都仔仔细细修整了一遍,弄得那叫一个尽善尽美。

  而就在林清忙碌的时候,如意坊里渐渐有了一则传闻。

  “哎,你知道吗?如意坊据说这次要给会国馆提供流水盆景和花容镜啊!”一路人甲道。

  “可不是嘛!听说是走了关系的!到时候你想想看,那么多番邦国家的人到会国馆住,看到这流水盆景和花容镜,可不会心动吗?到时候走的时候估计得多买一些带回去。”路人乙附和道。

  “这到时候那些贵人一喜欢,搞不好还得往他们自己国家运呢!往后啊,这如意坊的东西,可能还得涨价!”路人甲继续道。

  “不会吧?!还涨?年后已经涨过一回了吧!我的乖乖,这如意坊这回可就出名了!”

  “你是不知道啊,到时候还有专人去介绍这些东西呢!可是给如意坊长脸了!”

  类似这样的言论最近有很多,而原本就关注着“如意坊”的商家们,更是听得红了眼!原本前门大街上的如意坊生意这么好,就已经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如今如意坊眼看着要走出国门了,要在那些番邦贵宾面前露脸,简直嫉恨得咬牙切齿。

  那些商家们毕竟在京城盘亘多年,也有些自己的门道,稍稍一打听就知道,原来这铺子就是那负责修建会国馆的林郎中家的,这也难怪人家有门路可以把自家东西往里面搬了!

  要知道工部采买东西,那都是有自己路子的,一般商家可别想进这个圈子。

  如意坊卖的东西新奇有趣,只此一家,虽然赚钱,但是也没有抢了谁的生意,所以大家眼红,也没有想要打压。但是一听到人家走了关系,以后会发展的更好,这有心之人心里就开始打起了算盘。

  这要钱的东西要有采买的路子,那不要钱的总不要过工部的路子了吧?如果到时候再给点那林郎中好处,是不是自家的东西也能摆放进会国馆,让皇上能知道自家的名号,让番邦国家能看到自家的产品?

  就算没啥效果,但是以后放在店里做个匾额吹牛也是好的啊!咱这花瓶是鞑靼王子用过的,这笔墨是安南使臣赞不绝口的!这雕花浴盆是朝鲜贵族最爱用的!

  于是乎,好些商家都盯上了林清,一时间请帖如雪片般飞到了林清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