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第八十九章:侍讲
作者:参果宝      更新:2022-02-24 01:51      字数:3176
  张试讲名张耀宗, 年五十, 别看此人年纪大, 但是他是四十七岁才中的进士, 原本这种年纪中进士的人,一般都是下放地方, 喝喝茶、养养老,等过几年就可以告老还乡、颐养天年了。

  但是张耀宗的母亲曾经给他算过命, 说他命里官运亨通、是做大官的命, 所以张耀宗虽然当时只考了二甲三十四名, 但却没有放弃,也跟着一起去馆选,非常幸运地被选中做了庶吉士。因着写了一手好青词, 很快就得永康帝看重, 提拔到了侍讲的位置。他为人也精明,交好翰林院主官, 不管是掌院朱炳文还是陈忠义, 都对他印象不错。

  私下里他借着时常能在皇帝面前走动的机会,可以给朱炳文你传递不少消息, 颇得朱炳文器重, 暗中已经许诺张耀宗,调任张耀宗宗族子侄进入户部任职。

  张耀宗能直面天子, 已经让许多有心之人巴巴地捧着礼物上门, 要知道有时候皇帝的一个眼神、一句无意间透露出来的话, 都可以让朝中之事发生变化, 能够近天子之身的人,无论是后妃、宦官还是大臣,都是其他人需要笼络的对象。所以这两年张耀宗这边也没有少四处捞好处,如今他一个打盹,让林清放佛照着他的老路般升了上来,明显是要分他一杯羹!俗话说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不张耀宗身体刚刚好上那么一点点,就急急赶回翰林院当值。

  张耀宗的病也不是什么大病,而是急症。前天不知道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到了本该他值夜的时候,上吐下泻,整个人都搞的奄奄一息,就去告了假。原本也想着平日夜里永康帝一般也不会召见,谁知道那天也就赶巧了!只是他一不能怪永康帝,二不能怪陈忠义,思来想去,这怒火只能发泄在此事的得利者林清身上!

  所以次日清早,林清到了侍讲当值的地方,张耀宗已经早早到来,原本就病体未愈,脸色不好,此刻看着林清的目光更是深沉!

  林清如今作为六品侍讲,是和其他两位侍读、以及张耀宗一个办公处,不需要再挤在十几人的大开间里面,环境相对要好的多,另配有一名属官给他们整理桌案、端茶送水或者做些打杂跑腿的活。

  只是今日林清到的早,张耀宗来的更早,其他两位侍读还没到,所以此刻房间里只有林清和张耀宗两人。

  只是张耀宗还没发话,林清就笑盈盈地迎了上去:“这位可是张侍讲张大人?”

  伸手不打笑脸人,张耀宗本来张口的话又咽了下去,只得应了一声,声音刚刚落下,却见林清从袖管里拿出十页纸,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张耀宗:“张大人,我听闻您最近身体近来因为错食他物,肠胃不适?”

  林清说起这个他就来气,若不是因为这个,他能在这里看到林清?能在这儿坐着发火?只是对林清递过来的十页纸,还是有所疑惑,见东西递到眼前了,便接过打开,要看看林清这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十页纸上,每一页都写了好几道菜谱,用料几何、选什么食材、主治什么疾病,都写的非常清楚,顿时眉头一皱,疑惑更深。

  林清微微一笑道:“这是清早年间偶然所得一本古籍,原本已经遗失,幸亏清记性尚可,还能回忆一二。想到张大人的病情,清深感担忧。毕竟清初任侍讲,很多事情还不明晰,没有张大人带着唯恐寸步难行。所以昨夜连夜写了这七十二道食疗菜谱,大部分都是治疗肠胃疾病的,就借花献佛赠给张大人,还盼着您能保养好肠胃,以后多提携后进啊!”

  明明是在示好,但是林清年纪不大,态度诚恳,毫无谄媚之色,字字句句都是在关心着他的身体。张耀宗的大孙子如今也不过是林清这般年纪,顿时心里的郁气已经去了七八分,看林清的神色也柔和了许多。

  当然,这更因为这七十二道方子是市面上从没有见过的,林清也说了是从失传的古籍上摘抄而来,自然珍贵。一般但凡古籍或者失传秘方之物,都是在信息不流通的社会最为珍贵的。能将如此珍贵之物拱手奉上,这林清确实也算是识时务!

  一开始张耀宗心底气的就是林清在永康帝面前得了脸,抢了他的风头,此刻见那后生一不夸耀,二又有礼,就是想发火也发不出啊!

  只是张耀宗毕竟也是个人精,脸上依旧板正道:“如此厚礼,我可担待不起,林侍讲还是收回吧。”说完便将方子往林清那边推。

  林清不接,脸上略作惶恐状:“张大人,可是因为昨日青词之事而对清有所误会?”

  张耀宗听了简直是一愣——这还有人就这么直白的把事情点破?到底还是年轻啊,哪里有这么说话的!

  林清当下也重重地坐到了张耀宗的旁边,长叹了一声,略作苦恼道:“张大人你可有所不知啊!昨天陈大人一大早就跑到修史房对我们所有人说必须得上交一篇青词,我也没办法,只能稀里糊涂地写了一篇交上去。想着我也算交差了,可以继续修史了。可谁知道过了晌午,就有传旨太监说皇上升了我做侍讲,我到现在都是糊里糊涂的啊!我到了陈大人那边禀明自己不适合做侍讲,这修史我还算擅长,这侍讲怎么做,我一点方向都没有,更害怕去伺候皇上!只是陈大人警告我,侍讲的职位原本就缺了一位,由我填补上去是皇上的恩典,我不尽心为皇上办事,还推三阻四,简直荒唐!至此,我可再不敢去找陈大人了。所以张大人,您可得帮我啊!”

  林清一番心迹剖白下来,将一个少年人初入官场的无奈惶恐演绎的是淋漓尽致,对着张耀宗也是毫不设防,全心交托,倒是让张耀宗最后的两三分怒意全都化开了。并且,林清的一句话点醒了张耀宗,侍讲职位本就缺了一位,这早晚是要人后补上去的!与其真来一个老奸巨猾跟他分庭抗礼的,为何不能让林清这样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过来做?至少听话、稳妥,也依赖他。

  到了此刻,那方子张耀宗再也不提还给林清,反而是拍了拍林清的肩膀,像一个真正的前辈般语重心长道:“林侍讲不必惊慌也不必妄自菲薄,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管来问老夫便是!咱只要尽心为皇上办事,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林清立即站起身来,对着张耀宗一揖到底,欣喜道:“那清在此,就先多谢张大人了!”

  两人又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侍讲平日里需要做些什么,有什么禁忌。张耀宗接了林清的橄榄枝,收下了方子,自然也要讲点真东西,毕竟已经伺候了永康帝一段日子了,对永康帝的喜好也有所了解。甚至这个青词如何写,两人也探讨了一番,倒真有点前辈提携后辈的感觉。

  林清这才暗地里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心下道:幸亏他昨夜想了一晚上的各种保健食谱,又增删几次查找了好多药典,才凑出了这七十二道食补方子。否则今日可没这么顺利了。

  林清的计策非常简单,一是送礼送到对方心坎上,让张大人欢喜,二是吹捧他的时候又警告他,没有他林清也有别人,可别为了一时意气之争就给他使绊子。

  所以等另外两位侍读进来时,原本以为照着张耀宗的性格,两人肯定是要杠上的。谁知道眼前一幕简直让他们两人难以置信,只见林清和张耀宗两人言笑晏晏、语气熟稔,还不时有笑声传出。

  两位侍读官面面相觑,真的与他们想象中的相去甚远。

  张耀宗原本就是撑着病体来的,其实身体还没痊愈,撑到下午又上了几回茅房后,就干脆告假了五天,卸下心事安心回家准备好好休养一番。

  陈忠义见现在也有林清为永康帝撰写青词,并且明显林清的青词要更胜一筹,便也爽快地准了张耀宗的病假。

  许是上次法事做的不顺,永康帝和上天“沟通”的时候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回答,所以接下来这几日每日都要林清敬献一篇青词,有一次还召见了林清,问了两句话后,赏赐了几批贡缎给了林清。这下子,倒让林清这个名字一下子在上面的人面前挂上了号,而事情也一件件随之而来。

  时隔半年,在这日林清当值的时候,林清第一次被太子赵贤传召入东宫,做日讲。

  所谓日讲,就是由翰林院侍讲官给太子敷陈经史,对答垂询,是接近皇帝、皇子最好的机会。如果有厉害的日讲官,还能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听讲的人,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只是这其中的尺度就要自己把握好了,否则一个妖言惑上的罪名是跑不了的。

  林清准备了一番,带上要讲解的史书,在旁人艳羡的目光中,便随太子身边的太监一起入了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