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八十一章:状元
作者:参果宝      更新:2022-02-24 01:51      字数:4537
  引路的小太监跨过一道宫门的时候, 却听到后面传来“哎呦”一声,连忙回头, 就看到马丛文半跪在地上,装试卷的托盘也跌落在了地上。

  “哎!马大人, 您没事吧?”小太监连忙上前查看,马丛文立马站了起来, 呼了一口气道:“无事无事!”说完将卷子一一放回到托盘上。

  小太监也是拍了拍胸口:“马大人, 您可悠着点!”说着扶着马丛文站了起来。

  马丛文看似将卷子按照原来的顺序叠好, 其实最后一份林清的卷子却一直被他牢牢地压在大拇指下面, 这样他才能确定哪份卷子是林清的, 不至于这一摔将卷子真的彻底搞混了。

  马丛文虚虚地摸了把汗, 状似大松了一口气道:“幸好这是玉石地面, 卷子没染上灰。这闷在阅卷房一天了, 疾走一阵子, 腿突然软了一下。”

  小太监见确实没什么, 也是理解的点点头,同是当差的,虽然人家是朝廷官员, 自己是一个小小的引路太监,但是这人么, 总有疏漏的时候。

  马丛文这才将心彻底放回去, 如此一来, 就算真的最后翻到了林清的卷子, 他这边也有理由推脱。况且, 之前永康帝都只看前五的卷子,越到后面越不想看,能不能看完这十份卷子还两说呢!

  马丛文知道,自从他抖出了那道治理黄河奏折的始末,又加上他办事不力,他就开始被黄党边缘化起来。虽然如今身处刑部左侍郎之位,正三品高官,照理来说应该是仅次于刑部尚书的二把手,可是刑部是黄友仁牢牢把控的部门,他赏识你,你才能有权有势,他不待见你,那你就什么都不是!马丛文知道黄友仁已然对他有所不满,若是还不做些什么,那么岂非越加被排斥在外了?

  这次他敢冒着点风险去做这些,就是揣摩着在黄阁老心中,这沈牧涵才是最佳的状元人选,他可得出几分力才行!

  有时候,当一个人身处高位,可能并非高位之人想怎么样,而是他手底下的人想方设法揣摩着他的意思,去做了些可能他自己都不知道的事情。

  至于,太子么?马丛文心里又暗暗揣摩了一番,太子这两年才开始慢慢接触政务,性格温吞,并非果敢之人,最后肯定还是由永康帝定夺,不足为虑。

  大明为防外戚专权,所以皇后只是一介七品官的女儿,生了赵贤和赵雅一对儿女。只是永康帝对赵贤并非特别看重,之前一直是三皇子在台前。三皇子赵炎杀伐果断、刚毅坚忍,一开始一直是众人眼中的太子热门人选,可谁知道三年前永康帝一道圣旨,直接将二皇子赵贤立为太子,引得朝臣一片哗然,纷纷上奏折表示反对。那些朝臣们也是精明,不明着说反对,而是说皇上正值春秋鼎盛之年,不必这么急着立太子,还可以再多考察考察。

  结果这些奏折被永康帝一句话就打回去了:“朕为嫡长,先帝立朕为皇太子。”潜台词就是我就是靠着嫡长才当上皇帝的,现在立我的嫡长子做太子,有什么错?朝臣当然不敢反驳这句话,反驳了这句话就是驳斥了永康帝的出身,吃拧了才敢再反对。

  但是太子赵贤在众朝臣的眼中,一直是一个资质平平之辈,胸无城府、手腕一般,当了三年太子,虽然无过,但也无功。可是这无功无过本身,对于身处太子之位的赵贤来说,就是一种“过”。

  也正因为如此,马丛文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计划好的一切,都因为太子的举动而毁于一旦。

  太子赵贤收到了这些试卷后,依次仔细看了起来,不时地点头表示认可,看完一份后就放到一边。等看完四份之后再看第五份,就觉得果然是珠玉在前,前三的文章还能说不分伯仲,第五份开始水准就略有下滑了。

  原本看到第六份,赵贤也有些觉得索然无趣了,正准备整理一下,呈给永康帝时,又退回了书案旁。

  太子的贴身太监小谷子原本都想帮着上去端托盘了,见太子殿下又退了回去,有些摸不着头脑:“太子殿下?”

  赵贤手朝着小谷子摆了摆:“本宫还是将这些卷子全部看完再去乾清宫吧。”

  小谷子为人聪慧机灵,马上明白过来原委:他家太子殿下最怕的就是皇上,在皇上面前总是战战兢兢的,若是不把卷子看完,万一到时候皇上问起话来答不好,那可就糟了。

  随即也不催促,连忙上前又倒了一杯茶,默默地退到一边。

  赵贤生于皇家,所受教育的方式和普通士子不同,一般翰林院官员给皇子上课,分为日讲和经筵两种。其中虽然也会讲四书五经上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是讲为君之道、为主之道,以史为鉴等等,并不需要去揣摩时文,讲究格式韵律。如果说一开始看一两篇策论还觉得可圈可点,越看到后面又都是同一题材、大同小异的文章,就越觉得味同嚼蜡,况且事实上也确实是越到后面文章越不好。这也是为什么马丛文会冒着风险将林清的卷子放到最末的原因。

  可马丛文千算万算,没算到赵贤怕永康帝至斯,硬着头皮也要把十份卷子全部仔仔细细地看一遍。

  又花了一个半时辰,赵贤才读完了九份卷子,揉揉眉头,继续摊开第十份卷子。小谷子见赵贤已经在打哈欠了,连忙将茶水放置在赵贤手边,赵贤也拿起来就想喝。可是这个端茶的动作却静止在了那边,一直等到读完了林清的文章后,才重重地放了下来。

  林清的文章,就算是那些官场上的老油条看了,都忍不住热血沸腾,恨不得将里面的方法一一拿来试验,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更何况是太子这样刚及弱冠的年轻人了!看完赵贤只有一个想法——此人当得第一!

  赵贤立即将林清的这篇文章置于最上面,想了想又放到了第四位,这才将卷子整理好,放于托盘上,和小谷子一起往乾清宫走去。

  刚到乾清宫宫门口,太子就被刘全刘公公拦了下来:“太子殿下,此刻不宜进去,皇上正在和王道长炼仙丹呢!还请去偏殿稍等片刻。”

  赵贤知道,一旦他的父皇炼起了仙丹,那么就意味着要等不少时间,一炉仙丹至少要炼制三个时辰,他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练的,但是此刻也只能在偏殿干等着。

  这个王道长是一名常伴永康帝左右的得道之士,传闻可与天上仙人通话,可开天眼,观人十分之准,十年前被永康帝招进入宫,十分得永康帝信任。

  索性这次太子等的时间不是很长,大约一炷香的功夫,他便被请到了乾清宫内殿。

  永康帝看上去神色不是很好,语气也是不耐:“说吧,有何事?”

  赵贤心中忐忑,连忙上前行礼道:“参见父皇,儿臣将殿试的卷子呈上来了。”

  永康帝此时确实不快,刚刚王道长炼制的一炉仙丹还是没有成,此刻他的心神都扑在了炼制仙丹上,对这些新晋贡士的事情没有半分兴趣。

  但是想到自己出的题目,还是拿起了上头的一份卷子看了起来,看完后也只是觉得尚可,刚刚想看第二份卷子,却听到外面有个小太监喜形于色地进来禀报:“回皇上,王真人的仙丹,成了!”

  永康帝“哗”地一下站了起来,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此话当真?!”

  小太监是王道长的随身太监,跪在下面连连称是,点头如捣蒜。永康帝此时哪还有心情看什么卷子,撩起下摆就要去炼丹房看炼制成的仙丹,这可是王道长近年来刚刚得到的仙方,需用童女初血为引,加入八八六十四位珍贵药材而成,还需要焚香茹素七天,才可炼药一次,之前一直没有成药,如今可算是成了!

  赵贤看着落在地上的卷子,忍了忍还是轻声道:“敢问父皇,这些殿试的卷子?”

  永康帝倒也是听见了,一边摆摆手,一边往外面疾步走去:“太子你年纪也不小了,这事你全权负责。”

  赵贤还想说什么,永康帝的人早已出了内殿,小谷子蹲在地上将卷子捡起,安慰道:“太子殿下,皇上这是信任您呢!”

  什么信任?不过是心思都在炼丹上罢了。原本还以为能和父皇共同商讨一番,没想到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也罢,既然全权由他负责,那么也不必考虑什么父皇和朝臣的想法了,就让他也任性一回吧!况且能写出那样文章的人,也值得他任性!

  四月初六这一天,是公布此次殿试金榜的日子,文武百官和众贡士在建极殿汇聚,恭敬等候金榜名次。殿试的名次,由鸿胪寺官员进行唱名,唱名结束后,一甲三名会有朝廷的仪仗开道,百官目送,打马游街,出尽风头。

  其他贡士就算没有得到一甲,那么也要竖起耳朵,听听自己的名次,这就是他们涉足官场的,会影响他们一辈子的官途,尤其是那些在二甲三甲中间名次的人,更是心惊胆战,生怕自己落到三甲里面去。

  永康帝坐在上首,精神有些萎靡,但是强撑着没有露出端倪,虽然不喜欢上朝,但是这种需要露脸树威的时候,他从来不缺席。

  对于他来讲,新科状元是谁他并没有那么关心,他只需要底下站着的三百名新晋进士知道,他们是天子门生,是谁赋予了他们这种荣耀,以后需要效忠的人是谁,那就足够了。

  “宣吧!”永康帝一道口谕下去,鸿胪寺官员立马上前一步,由另外两名官员缓缓将写满名字的榜单展开,然后由鸿胪寺卿张咏唱名:“戊寅科一甲第一名,”

  张咏顿了一下,顿时所有人的心都跟着提了起来,林清甚至听到了自己的心脏在急速地跳动,沈牧涵也是双手紧握成拳放在身侧——他已经连中小三元,□□也中了两元,就算是为了那连中六元的名声,这个状元也该是自己的吧?

  其他的官员虽然心中有些猜到了是沈牧涵,神色却还是极为平常,但是眼神却往沈牧涵那边扫去。黄友仁抚了一下胡须,面上却是不动声色。

  “状元,林清!”张咏的话音落下,所有一切尘埃落定,黄友仁的手一顿,双眼也微眯了一下。

  林清呆愣了两秒,才找回自己,往前一步叩首道:“谢主隆恩!”此刻的肾上腺素的飙升的,手脚也忍不住有些发抖,但是林清依旧能控制住自己不喜形于色,已然是不容易了。

  永康帝直到此刻,才正眼看了眼林清,发现此届的状元郎年纪颇轻,而且听名字也是个无名之辈,不由朝着太子赵贤的方向瞥了一眼,但依旧声调沉稳不变,放佛林清就是他选出的状元一样:“自古英雄出少年,林清你可需再接再厉,方可不辜负这状元之名。”

  林清谢恩之后,恭敬地退回队伍中,但是此刻的位置却是稍稍变动了一下,被鸿胪寺安排在了所有进士之前,这也是彰显了状元的地位——独占鳌头,无人可与之比肩!

  林清显然感受到了许多复杂炙热的目光正凝在他背后,但是他只是挺了挺背脊,毫无怯懦之态,倒是让旁边观礼的大臣们都微微点头称道。

  沈牧涵眼神沉沉地盯着林清的背影,虽然他对状元之位势在必得,也有想过若是没有中,那么谁会有希望中状元?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状元之位竟是一个年纪比他还小的无名之辈夺得,更加让他心生警惕的是,他莫名觉得这个叫林清的少年非常的熟悉,而那种熟悉不是亲切的熟悉,是遇到天敌时那种敌视之感。

  沈牧涵不知道这种感觉从何而来,但是就是从心底油然而生,明明两人之前毫无过节,也未曾见过面。沈牧涵也说不清楚为何如此,只能把这种敌意归咎于林清夺了他的状元之位。

  其实说到底沈牧涵也是倒霉,如果真正审核卷子的人是永康帝,那么就算看在他是名门之后,连中小三元,又是解元、会元,最后给他一个状元,那就是连中六元的千古佳话啊!

  可惜他碰上的是刚刚初涉朝政的愣头青太子赵贤,在赵贤眼里,谁的文章最好,那就是谁第一,也没有想到过去调查状元的背景家室以及之前取得了什么成绩,只看眼前这场,真正做到了完全的公平公正。

  “一甲第二名:榜眼 沈牧涵。”

  “一甲第三名,探花吴敬梓。”

  “二甲第一名,”

  张咏的唱名仍旧继续,但是这一天,满京城的人都会记住一个人的名字——十六岁的状元林清,大明开国以来最年轻的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