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七十五章:惊魂
作者:参果宝      更新:2022-02-24 01:50      字数:5565
  蒋明瑞今年已经四十六岁, 考了四次会试,却都没有考中。如果这次还没有考中, 那么再延三年, 他到时候就要四十九岁了, 将近天命之年!这样的岁数,他还能过来考吗?不说别的, 就是他自己近年来也觉得自己开始健忘、脑子也不如年轻时候记忆力这么好,不过是拼着一口气想要考出个进士来!

  蒋明瑞家中也算是小小的书香门第, 他的父亲是七品县令, 一辈子也就止步于县令。而他的弟弟蒋明珍却是而立之年就中了进士, 如今是正六品通判,是他父亲一辈子的骄傲。可是明明一开始的时候, 夫子们都说他的天资要比他弟弟好的多!原本蒋明瑞三十四岁考中举人,也是信心满满, 觉得会试自己必然可以顺利通过,取一个比他弟弟还高的名次, 若是能留任京城那是再好不过的。

  可是谁知道,年年考, 年年不中!一般人考了三次会试还考不中的话, 也就去吏部递牌子等待选官,或者就是什么都不做, 在乡间做个乡绅也无不可。可是蒋明瑞却好像中了邪一样, 立誓一定要考中进士, 超越蒋明珍, 这才担得起他在家中嫡长子的地位!

  明明家中妻子已经劝了他好几次,让他不要再考了,可是他偏偏不听,这次还是冒着雨过来考试。可能年纪大了,又常年在家久坐不爱运动,这身体的抵抗力也大不如前。其实昨晚上进考场的时候,蒋明瑞已然觉得身子有点不适,等到了今早发卷子的时候,狠狠拧了几把自己的大腿,把腿上拧的一道道全是青紫色,脑子才清明过来,就连午饭也没吃,水也没喝一口,就这样干熬着做了一天的题,到了快傍晚的时候才写完了两道大题。

  蒋明瑞考试经验还是丰富的,知道在自己身体不适,考场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就要抢时间把题目先做完,切不可留到第三天,最好前两天就能把三天要做的题目全部做完。所以一整天脑子都处于高速运转和紧绷的状态,直到终于写完了两题,才觉得刚刚放下点心来。

  可谁知道,不过是觉得口中干渴难忍,起身想要在考棚前打碗清水喝喝,就是那起身的一刹那,大风吹过,刚刚好把誊写好的两张卷子给吹到了地上!

  当时蒋明瑞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傻掉了,没有办法做出反应,只能不断干嚎,被士兵呵斥之后,脑子还是一片混乱,尝试着提起笔想要写字,却手抖的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脑子里也是一片空白,刚刚那两道题到底答了什么,竟然什么都回想不出来!心里不断狂跳,冥冥中有个声音仿佛魔咒般在耳边响起:你就是考不中的!你就是比不上你弟弟!你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林清他们身处的宇字号考房,前面有一个栅栏落锁,宇字号考房里一共有四十个号舍,一排二十个,两排考棚面对面而设,由四名巡逻官兵巡考,有时候也会有外帘监考官过来巡视。

  刚刚因为蒋明瑞的事件,出去了两名官兵禀告此事,现在宇字号考棚里只剩下了两名官兵。这些官兵是昨夜子时就开始当值,要一直到今晚子时才能轮班休息,到了现在也是困顿的很,只要考棚里不闹出大事情,他们也懒得走动,一人立在一处,用眼睛监视着,听到那个蒋明瑞在那边呜呜咽咽的,也不作理会。

  就在这时,蒋明瑞突然暴起,从自己的考棚里窜了出来,冲到对面一个年轻学子的考棚前,将他正在书写的卷子一把撕光,速度快的根本让人来不及反应!然后撕完这个学子的卷子,又朝着隔壁另外一个学子处扑去,将那人的也撕掉了!

  林清正在专心致志地誊抄卷子,听到旁边传来大动静,心里一怔,抬头一看就看到两边的两个官兵都朝着林清的方向奔来,林清心头一跳,还没等反应过来,就看到一张脸突然凑到他这边,猛地朝他扑来!

  刚刚林清感觉到不对头的时候,已经将笔放下,手放在卷子上,见那蒋明瑞双手要抢他的卷子,连忙整个人拿着卷子一个后仰,脑袋重重地砸到后面的墙壁上,但是此时也管不得那么多,连忙翻身坐起,见那人还要隔着木板扑过来,林清的腿从木板下面伸出去,狠狠朝那人的大腿踢了过去!

  蒋明瑞原本就是凭着心头一股暴怒之气,才敢扑到别人面前撕卷子,他一天没进食了,身体也虚,此刻被林清踹到,人直接倒在里泥水里,被两个赶到的官兵狠狠压在地上!

  蒋明瑞的脸贴在泥水上,满是脏污,嘴里却是哈哈大笑起来:“蒋明珍,我要撕了你的卷子!我才应该是进士!我才应该是进士!哈哈哈!”这人竟然已经疯魔了!

  刚刚蒋明瑞连撕了两个人的卷子,那两个试子如今也是跌坐在木板上,嚎哭不止,惨叫连连,周围考棚里的学子也都探出脑袋来,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林清却顾及不到这么多,心脏狂跳着将卷子铺平,刚刚抓着卷子的时候,有些字可能还没干,自己抓的时候手劲也大,要是有哪边沾上了,那就

  不幸中的万幸,林清看了看卷子上,没有沾污到什么,除了刚刚自己手指用力把卷子底部稍微弄到点褶皱,其他的都没什么。林清连忙用手指抚平褶皱的地方,准备今天晚上躺下休息的时候,将卷子用稿纸包起来,放在身下压一压,应该就看不出来了。

  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林清这才把目光移向刚刚那个始作俑者,只见蒋明瑞脸色发白,头发散乱,口中满是胡言乱语,身上全是泥水脏污,哪里还有一点点读书人的风范!这是——疯了吗?

  林清望着这样的蒋明瑞,心里不由打了个寒颤。

  这个时候,外帘监考官带着十几个士兵匆匆赶来,一来就马上命人将蒋明瑞绑了起来,寒声道:“扰乱考场,祸害其他考生,按律革去举人功名,杖四十,拖下去!”

  说完,就又上来两名士兵,将人像拖麻袋一样给拖了下去。刚刚还窃窃私语、抬头张望的举子们立马不再出声,摊开卷子装作思考题目,耳朵却支棱着听外帘监考官这边的动静。

  外帘官安抚了另外考卷被撕的两名学子,又马上命人送来了新的考卷,再次严厉声明了一下考场的规矩,这才离开。

  自那场风波之后,宇字号考房又来了两名巡逻士兵,一共六人在巡逻,林清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号舍里面也是增派到了六人,反正他们这边的试子如今格外小心,每一个人的试卷都是不错眼的。

  虽然发生了这样的变故,只不过可能林清前世经历了太多次的考试,应考心态还是很快调整了过来,将第一天的两道四书题完整答完后,就收拾好卷子,吃过已经半凉的晚饭,然后在狭小的考棚里原地踱步,以此来消食以及伸展一下久坐的身体。

  这天很快也黑了下来,白天停了会儿雨,这会子又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农人都说春雨贵如油,但是此刻对于正在考场上奋斗的学子来讲,却是让人头疼的很。尤其是夜里一下雨,又夹着冷风,一吹进考棚里那就是冷的让人瑟瑟发抖,再加上有时候还会带进雨丝,又会吹灭蜡烛,一到晚上简直无法再继续做题。

  此刻的考场中,好多人干脆都是收起了卷子,蜷缩在考棚里闭目入睡,只有少部分人因为前面两道题答得不顺,只能在这个时候继续小心翼翼地答题,不敢写在正卷上,就在稿纸上先写好,以待明日誊抄。

  大明初建的时候,那时每年会试还是在二月里,天气很冷,刚刚初立也没有太多银子修缮考棚,用的都是简易的木材搭建而成,每个考棚发一个可以生火的碳炉,当时屡屡发生火灾,最厉害的一次烧死了三十几名考生!因为这个,后来重新用砖瓦修建了号舍,舍弃了碳炉,改为三月春闱。

  虽然号舍没有门,但是因为京城春秋季下雨少,如今的皇上也并不勤于政事,官员之间内斗的也厉害,很少有人会去关注下雨天考生考试之艰难。毕竟再怎么样也不是大风大雨刮进考棚,偶有小雨那就只能让考生自求多福。

  幸亏林清这么多年来一直有锻炼,这次穿的也多,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将自己白天脱下的四件单衣牢牢地裹在身上,这才感觉到没有那么冷。

  只不过很多其他的考生就没这么幸运了,原本穿的厚的也不过四五件单衣,再加上进来的时候身上已经淋湿,夜间一受风,更是一个透心凉。

  无言的低气压笼罩在这个贡院的角角落落,这次的考试,众人都觉得不是一般的难熬!

  远在日字号房的王英杰也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心中感叹这次幸亏都听取了林清的意见,没有要那么点面子,否则这漫漫长夜,可怎么熬的过去?

  会试的第二日,林清起来后,就发现四周不断传来考生的咳嗽和打喷嚏的声音,自己醒了醒神,感觉除了蜷缩地时间长了,手脚有些发麻外,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

  用从衣服上扯下来的布沾了清水稍稍擦洗了一下脸,又用清水漱了下口,这才吃了今日的一碗清汤粥,两只菜包,感觉思路比较清楚后,就开始第二天的答题。

  林清的计划是,今天五经题两道先做完,然后剩下的一道策论今天要打出一个大纲草稿,明日再细细填写其中的内容,最后的一篇试帖诗就留到明日下午做完。这样时间安排下来,也算是游刃有余了。

  如今林清再做起五经题已经是成竹在胸,任何的学习都需要掌握规律,一旦掌握里规律,那么剩下的就是文采和新意。其实四书五经题也是一样,每一篇时文在大家文采或者遣词造句都没有太大差异的情况下,考核的就是对文字的理解还有平日日积月累的知识点,以一个新颖的角度破题,再加上厚积薄发的旁征博引,这样的时文就算不是主考官喜欢的文风,但是也不会被罢落。

  况且,会试一共有主考官一人,同考官十八人,虽然主考官有最终的决策权,但是如果试卷入不了十八名同考官的眼,那么再怎么研究主考官喜欢的文风,那又怎么样?卷子在同考官那边就罢落了。

  而十八名同考官,每个人喜欢的口味不一,谁能保证抓住了大部分人的喜好?况且,有些文人还喜欢多变文风,可能今年喜欢花团锦簇的,明年喜欢质朴有实质性内容的,这些考官内心深处的变化,谁吃的准?

  所以林清这次决定只写自己擅长的,不去思索分析太多考官的品位,若是尽了自己力还不能考中,那也只能算自己技不如人,没什么好抱怨的。

  当林清将两道五经题也全部写完誊抄好之后,心里的大石头已经落下了四分之三,看看天色也就刚刚申时左右。

  今天倒是开始放晴了,没有再继续下雨,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天色也没有昨天黑的那么早,大家都是抓紧时间再多写一点,谁知道这天什么时候会变脸色?

  打开策论的题目,只见上面写着:“如保赤子,心诚求之”,后面的还跟了一段解释“保民如保赤子”“以赤子之心求治国之道”。(注1:引自《文史杂谈》)

  竟是一道要求试子们写治国之道的文章,上次听郑光讲这次的主考官是黄次辅,那么这道题目十有八九就是他所出。就算不是他所出,那么至少也是得到黄次辅首肯的。此人的事迹林清在邸报中也看到过几次,大部分都是对他歌功颂德,尤其是三年前解决了黄河水患一事,是他全权操办,解救了万千生民。虽然邸报上没有详写,但是从云天书院的一些学子中听到的消息,竟是他的很多做法都与林清所想不谋而合,那时候林清是对此人有几分欣赏的。

  但是后来在古北镇上亲眼目睹了黄次辅的亲弟是如何逼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虽然他们两个是兄弟并非同一人,但是林清觉得若是没有仗着黄次辅的盛威,那黄友生会这么嚣张跋扈吗?故而对黄友仁的感官也差了许多。

  如今见他出的题目如此为国为民,倒是让林清再一次对这个人产生了一丝疑问:究竟只是他治家不严,才发生了黄友生那样的事情,还是他就是表面伟光正,实则内心小人之人?

  思绪飞了一下,林清又马上拉了回来,此刻不是去想黄次辅为人的时候,还是将心思先放在这道题目本身吧。

  想要听取治国之策,林清心中对这个时代、这个政体有很多的看法,发现了很多的弊端:比如说荫蔽制度,比如说如今地方官员之间行贿受贿严重,比如说学子只重书本,不重实操等等。

  只是林清牢记了杨致知的一番话,如今还言犹在耳:“飞卿,你总是有很多想法都非常超前,就连我也多有不及。只是要排除积弊,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一篇策论就能做到的事情。你有想法抱负是好事,但是有些想法你可以示人,会得到众人夸赞,有些想法你却只能隐于腹中,除非有朝一日你有足够的实力了,否则坚决不能诉诸于口!”

  林清明白,所谓的不能诉诸于口的想法,是动了大部分官员、世家利益的一些看法。这样的看法写在了文章里,不管文章多精妙,都不可能让他入仕途,因为这就是代表了他的政治主张,是他们未来的政敌,这样的人,为什么要取?

  这策论,绝不是简单的几句歌功颂德就能入考官的眼的,既要针砭时弊,又不能写出太超前、动大家利益的观点,所以林清也是狠下了一番功夫,才将大纲写完,只待明天填完细节,做完试帖诗,那么第一场考试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第三天的傍晚,众学子总算是被放了出来,好多人这次三天的考试考下来,不是流涕就是咳嗽,纷纷被家人小厮搀扶着回去。林清虽然没有受寒,但是也觉得在狭小的空间里呆久了,感觉有些头昏脑涨,此刻走到外面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顿时感觉胸口舒服了很多。

  人群中的墨竹也很快找到了林清,忙着上前给他提考篮,一边走一边小声道:“少爷,小的打听好了时辰,已经叫掌柜的给我们准备了热水,到时候您回去就能洗个热水澡了。饭食准备了肉粥,还有几碟子小菜,吃了好克化。”

  墨竹其实心很细,做事也妥帖,上次经历过了一次乡试,便把林清的喜好记得很清楚,这次一考完就把事情都安排好了。

  林清也觉得身上难受的很,此时迫不及待地想回去洗个热水澡,却听到了墨竹欲言又止的声音,不由疑惑:“还有什么事情吗?”

  墨竹原本不想说,觉得说了可能影响少爷的情绪,万一考得不好那就辜负老爷和老夫人的嘱托了。可是都住在一个客栈里,现在不说,难免后面不会被少爷发现。

  想了又想,还是回道:“刚刚我和柳少爷的小厮金铭一起等的时候,柳少爷先出来,原本还好好的,突然小的看到他倒了下来,只能帮着金铭一起将柳少爷抬到了马车上,看着像是不太好”

  林清脸色一变,难道柳泽旭在考场上还是生了什么意外?明明几人里,柳泽旭身体也不算差,也是常年锻炼,还准备的那么充分,怎么就倒下了?这说不通啊!

  容不得多想,林清拖着疲惫的步伐,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走出人群,往状元楼的方向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