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宋理宗位面的宋蒙战争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7      字数:2291
  正如孟珙所言,还在上升期的蒙古人反应极快。

  他们不但派出了三个万人队前往汴梁,试图把北进的宋军一举歼灭,还派出最快的信使,前往朝鲜耽罗岛,借助朝鲜水师的力量,把养在岛上的几万匹战马全部接回了草原。

  被招安的屈猛空跑了一趟。

  当然了,蒙古的三个万人队也空跑了一趟,因为宋军攻下了徐州与宿州,就不再北上了。

  对宋朝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红袄军的再次归附。

  副本刚落下帷幕,杨妙真就领着十几家汉军世候,率领十几万红袄军竖起了反旗。

  杨妙真不反不行。

  蒙古人在副本里看到了红袄军反叛的巨大后果,绝对不会再信任杨妙真和其他汉军世候了。

  红袄军与蒙古军在京东西路反复鏖战,杀敌逾万,最后还是被蒙古大军击败了。

  在高达的接应下,红袄军并没有溃败,反而退到了徐宿边界,背靠南宋,守住了那两座北伐的桥头堡。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面对蒙古人的大举南征,赵昀让杜杲负责荆襄战场,全子才负责江淮战场,曹友闻与刘整,这两个最擅野战的猛将,全部赶往蜀中,全权负责川陕防线。

  后来余玠在荆襄战场露出锋芒后,赵昀也把余玠派到了川陕战场。

  不过川陕战场的主帅始终是曹友闻。

  赵昀的意图很明显,他把最擅野战的大将都派到了川陕前线,还是想从西北打开突破口。

  三大名将在川陕战场各逞已能,凭借源源不断的钱粮,他们麾下的军士越打越多。

  担任大宋枢密使的孟珙也看出了皇帝的意思,他一边整训五十万壮丁,一边把战力稍强的壮丁以万人为一队,缓缓派向川陕战场。

  端平四年,川陕前线的大宋精卒已超过十二万。

  这给了蒙古帝国极大的压力。

  毕竟川陕战场的三大主将全是最善野战的猛将,他们率领精锐步卒,隔三差五就杀进了陇西与陕西北部,与蒙古人野战一番,然后再度撤退。

  为了守住陕西,彻底压制住宋军北伐的势头,窝阔台只能把三十万南征大军均匀地分成两部分,十五万由阔端率领,抵挡曹友闻的强劲攻势。

  自率十五万精兵,在中原与京东战场与宋军对峙。

  然而,不管是在西线战场还是东线战场,蒙古人都占不了多大优势。

  毕竟现在的南宋朝廷,文武大臣前所未有的齐心。

  就算战声处偶有小挫,也不会有主和的文官跳出来嚷嚷与蒙古议和。

  更重要的是,凭借着水师在南洋掳掠的大批钱粮,宋朝不再担心因为打仗让财政破产。

  他们也变得和游牧民族一样,经得起常年累月的鏖战。

  正如朱元璋的打法所显示的,南宋虽然偏居一隅,人口却有七千万,比整个蒙古大帝国的人口还要多上一倍。

  冷兵器时代,只要君王敢战,将领骁勇,钱粮充足,人力就是战斗力。

  坐镇中枢的孟珙用了三年时间,训出了初具战力的四十万精兵。

  端平四年,赵昀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北征。

  窝阔台当然也明白这一战输不得。

  只要宋军夺取三京一关,那就走上了朱元璋在副本上的老路。

  南宋军民也会士气大振,北地汉军则会望风而降。

  窝阔台决定给予宋军迎头暴击。

  双方展开了一场长达九个月的血腥厮杀。

  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奔腾如飞,宋军装备了大量火器,士卒训练有素,装备良好,再加上总指挥乃是大将孟珙,不再是那些狗屁不懂的文官。

  双方先是在南阳大战三月,蒙古军损失过大,不得已退守许州。

  孟珙率大军直逼许州。

  窝阔台想截断宋军粮道。

  负责粮道安全的正是杨妙真。

  杨妙真降宋后,赵昀封杨妙真为燕国公,大宋枢密副使,正一品的官职。

  为报赵昀知遇之恩,杨妙真率领十几万红袄军,兢兢业业地运送粮草,一连击退了几十支蒙古人的截粮队。

  保住了数十万大军的粮道安全。

  最后蒙古人在伤亡了将近七万精兵后,只能退到黄河北岸。

  宋军伤亡接近十五万,兵力反而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孟珙收复三京一关后,赵昀住进汴梁城,随后向天下人宣布,一年后还都汴梁。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皇宋人心大振。

  蒙古军中的汉军则是人心骚动,不断有汉军逃过黄河,向宋军投诚。

  端平六年,孟珙挥师渡河。

  双方在河北缠战了将近一年,最终孟珙成功收复了真定府与大名府。

  端平七年,曹友闻在西线发力,击溃了阔端的十五万西路军,最终兵临云州,先把山后七州收复。

  端平八年,孟珙再接再厉,率三十万大军挺进燕京城。

  最终在骚动不安的汉军配合下,一举收复山南九州。

  至此燕云十六州完全收复,皇宋终于可以据长城而守,再也不会被蒙古人轻易突进内线施行放血战术了。

  端平十四年,完全消化了燕云十六州后,曹友闻余玠刘整各率十万精兵,北出草原,与贵由汗(窝阔台此时已经死了)先后十三战。

  胜负各半,最终双方打了个两败俱伤。

  宋军占据了长城之北千余里的地盘,无力继续北上。

  损失惨重的贵由汗同样也无力南征,只能把攻略的重心转向了欧洲与埃及方向。

  端平二十年时,蒙古人的铁蹄踏遍了整个欧洲。

  端平二十二年,蒙古人又换了一个大汗,蒙哥汗。

  这是蒙古人的巅峰期。

  统一欧洲后,蒙哥汗率身经百战的一百万大军东下,试图一战击溃大宋。

  然而,皇宋宽松的统治氛围最容易产生人口大爆炸。

  蒙哥汗认为自己的一百万大军已经足以横扫世界,但这个时候,皇宋境内的人口已经突破到了一亿五千万人。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大军,宋理宗毫无畏惧之意。

  这个时候,孟珙,杨妙真,杜杲都已逝世,担任大宋枢密使的是曹友闻。

  真正在前线统领大军的,则是宋末最优秀的大帅余玠与刘整。

  刘整率领三十万骑兵,余玠率领六十万步卒,在蒙古大草原迎战蒙哥汗。

  双方的大战持续一年,最终蒙哥汗被宋人的火器击中头颅而死,忽必烈与旭烈兀率数十万残军退到欧洲,至此在欧洲开始了长达三百余年的统治。

  这是宋理宗位面因为副本引起的连锁反应。至此不再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