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朱温的离间计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6      字数:2246
  贵由在短时间内攻不破濮阳与怀州,当然不会把二十万大军全部屯于黄河北岸。

  他只在黄河北岸留下七万大军,由速不台和董文炳率领,围住濮阳与怀州,自带十三万大军试图渡河南下。

  然而,朱温早在黄河两岸布置了十五万大军,统兵大将又是孟珙余玠杜杲等名将,他们分兵数十处,坚守各个黄河渡口。

  贵由一连攻了十几日,竟然没能把一兵一卒送过黄河。

  这就是踞关守河。

  冲榜至今,唯有朱温真正做到了踞关守河!

  贵由攻不破宋军防御,心中十分纳闷。

  端平二年初,蒙古军中突然流传起了一种说法。蒙古大军之所以攻不破怀州与濮阳,打不过黄河,主要是因为汉军世候起了异心。

  他们想投靠南朝,所以在战斗中出工不出力,刻意偷奸耍滑。

  董文炳听到这种说法后,赶紧求见贵由。

  提醒贵由这是宋人施的离间计。

  贵由笑道,“董相多虑了。这种拙劣的离间计,岂能瞒过我?”

  朱温见贵由不被这个离间计所惑,当即又施了一个连环计。

  他写了几十封劝降书信,一一送到那些跟随蒙古军一起出征的汉军世候手中。

  通过大宋皇城司,朱温弄清了北地所有汉军世候的家世背景与个人喜好。

  他写的劝降书信完全是对症下药。

  喜爱金宝者,以财诱之。

  喜爱美女者,以色诱之。

  不甘居于人下者,用“宁为鸡口,不为牛口”的权略诱之。

  与此同时,他还特意派出几名死士,故意装作不小心,连人带信落到蒙古人手里。

  不得不说,此时的蒙古高层都是人杰。

  贵由识破了朱温的计策。

  他把擒获的死士公然杀死,把劝降的书信公然烧毁,表示完全信任汉军世候。

  贵由的处置方法不能说不漂亮,有曹操之风。

  但朱温却是个权谋比曹操更高明的阴谋家。

  他施行的本来就是阳谋。

  董文炳与史天汉这类大元忠臣忽悠不过来,但以李璮为首的那帮汉军世候,绝对会心动。要不然,他们也不会收下自己送去的金宝美女,还有那几张委任状了。

  朱温一共送出去四十七封劝降书信。

  大多数汉军世候收到劝降书信和委任状后,立即上交给了贵由,以示没有异心。

  根据间谍回报,以李璮为首的六名地处山东的汉军世候,却没把劝降信与委任状上交贵由。

  朱温立即明白李璮有野心。

  因为李璮这帮子汉军世候,大多数出自抗金的红袄军。

  他们大多归附过宋朝。

  只是宋朝官员把他们当成炮灰,虽然给他们几个官职的虚名,却一不发粮饷,二不许他们退过淮河,搞得这些红袄军的将领心灰意冷,先后投降了元朝。

  李璮的父亲就是著名的铁枪李全。

  李全被宋人诱杀后,杨妙真率领残部离开楚州,回到山东后独立抗蒙,因为孤立无援,只能率众降了蒙古人。

  如果说河北的汉军世候对蒙古人的忠心有七成,山东的汉军世候对蒙古人的忠心最多只有三成。

  可能正因为这个原因,李璮造反时,山东至少有十几家汉军世候起兵响应。

  可惜李璮遇上了张弘范那个军事诡才,千里奇袭济南府,搞定了李璮,蒙古帝国也彻底控制了山东。

  当然了,并不是说山东的汉军世候有多么忠于宋朝,他们起兵反金时虽然多怀着一腔忠义之心,经过几十年的残酷战争,也都成了老狐狸。

  他们只想割据山东,划地自守。

  朱温才不在乎李璮等人是否忠于宋朝,他只需要搞清楚李璮等人不忠于蒙古帝国就够了。

  搞阴谋诡计,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朱温是个极有耐心的人。

  既然试探出了李璮等人的野心,找到了突破口,朱温就开始在李璮等人身上动手脚了。

  王彦章与葛从周在战场上顶住了蒙古人的进攻,彰显了宋军的武力。

  朱温则在那个看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上,尽情施展着自己的天赋。

  得知红袄军的精神领袖杨妙真竟然还活着,隐于济南城外的云梯山,朱温把突破口放到了杨妙真身上。

  山东的红袄军本来就是一支由杨安儿与杨妙真兄妹二人率领的抗金义军。

  杨安儿战死后,红袄军就由杨妙真率领。

  杨妙真虽是女流之辈,却是宋蒙时代的天下第一高手。

  数百年后,军神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上依然无比推崇梨花枪,号称是天下第一枪。

  李全娶了杨妙真,继承了红袄军的遗产,方才成为了山东的一方诸候。

  赵葵赵范诱杀了李全后,杨妙真也对南宋失去了最后的信心,领着儿子李璮回了青州。

  为了对手下的十几万红袄军负责,杨妙真率领他们降了蒙古。

  不过杨妙真却没有接受蒙古人的任何官职,而是让儿子担任了益都行军元帅的官职,自行隐居于云梯山。

  蒙古人虽然把十几万红袄军瓦解开来,分封了七八个能与李璮平起平坐的汉军世候。

  但这些汉军世候虽然不把李璮放在眼里,依然把杨妙真当成老上司。

  朱温决定派一个说客前往云梯山游说杨妙真。

  这个说客必须能说会道,还要胆大。

  要知道此时的大宋朝廷与杨妙真的关系十分紧张。

  不管怎么说,李全也是死在了宋兵手中,并且还是被诱杀的。

  说客前去,说不定会被杨妙真杀死。

  要知道杨妙真虽是女流,信奉的却是快意恩仇的游侠行为。

  跟随朱温同来汴梁的数百名文官大多是年轻人,有一部分是进士,有些只是举人的身份。

  其中有一个名叫贾似道的小伙子,乃是京湖制置使贾涉的儿子。

  虽然是小妾生的,因为贾涉只有这一个儿子,还是在临死前把贾似道指定为贾氏家主。

  贾涉死时,贾似道只有十一岁。

  没爹的孩子早到家。

  贾似道本就是个极为聪明的人,经过十几年的家主生涯,早就成了一个七窍玲珑的家伙。

  朱温在临安对文官大开杀戒,对武官无比优柔的两种表现,立即让贾似道看出了官家即将重武轻文,所以立即抛下诗词歌赋,开始苦修兵法与纵横之道。

  朱温率军奔赴汴梁,又是贾似道第一个主动参军,成为了军中的一个低级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