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踞关守河战略失败!陈胜冲榜结束!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4      字数:2280
  刘整指挥骑兵的本领同样比不上速不台。

  但他这队骑兵之中,有五千骑兵是陈胜从秦末带来的精兵。

  这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作弊。

  这五千代表着秦末最高战力的骑兵论战斗力依然比不上纵横万里的蒙古精兵,但他们视死如归,伤亡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九依然不会崩溃。

  因为这些骑兵知道就算死在了副本里,也会在秦末复活。

  双方在六安城外鏖战了整整七天。

  蒙古人百战百胜,战斗力高到了天际。

  宋人的文明程度远高于蒙古人,因为不甘被蛮人降服,战斗意志同样高到了天际。

  周文张耳带来的五千秦末骑兵更是五千死士。

  他们高举马刀,高呼酣战,杀不怕,打不垮。

  面对这样的敌人,蒙古精兵当然也没了好办法。

  最终在七天的血战过后,落了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跟着速不台纵横万里的蒙古万人队伤亡了三千多人,探马赤军伤亡了五千人,汉军伤亡了五千人。

  而在宋军这边,周文张耳战死。五千骑兵全员战死。

  刘整身负重伤。

  刘整统领的七千骑兵同样伤亡接近一半。

  史嵩之的两万步卒伤亡八千人,差一点点就崩盘了。

  最终速不台带着伤亡惨星的奇袭部队撤回汴梁,与贵由汇合。

  刘整余玠率领不到五千骑兵,没有再回中原,反而跟着史嵩之回到了襄阳,警惕着蒙古人的下一波奇袭。

  速不台奇袭扬州的消息传到江南时,临安城里确实乱了起来。

  很多文官都建议陈胜召孟珙率大军回援江淮。

  陈胜的心里也没了底。

  陈胜突然发现,在可怕的蒙古骑兵面前,秦末的匈奴军团完全就是个笑话。

  不过陈胜的勇气自然非历史上的赵昀所比。

  他认可孟珙的战略布置,决定咬牙撑过三个月。

  只要酷暑一至,镇守三京一关的十几万宋军绝对能在蒙古人身上啃下一大块肉。

  然而,刘整余玠为了救援江淮之地,把骑兵几乎全带了回来。

  虽然击退了速不台,因为损失过重,需要休整数月再上前线。

  屯聚中原的二十万蒙古精兵,在速不台率军赶回汴梁后,突然一反常态地对归德府与汴梁府发起了强硬的攻击

  这一次,贵由把所有的探马赤军与汉军全都派到了攻城第一线。

  端平二年四月末。

  经过十天的浴血厮杀,温不花用伤亡万余附从军的代价,率先攻破了归德府。

  徐敏之率领的将近二万淮西精兵,还有快磨炼成精兵的二万多丁壮,全军覆没。徐敏之兵败自杀。

  五月中旬,贵由同样用伤亡三万探马赤军五万汉军的代价攻破了全子才坚守的汴梁府。

  全子才麾下的八万军队只逃出不到五千人,其余的全军覆没。

  接下来,十万蒙古军携大胜之势,再攻洛阳城。

  攻了十几日攻不下,突然引兵撤回了黄河北岸。

  这一场持续了大半年的中原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蒙古人攻破了南京与东京,斩首宋军超过十二万,速不台还在奇袭江北的行动中屠了近百万宋人。

  宋军这边,虽然伤亡惨重,同样也是收获巨大。

  虽然在后期的攻城战中,杀死的全是蒙古人的炮灰。

  但从龙门镇伏击刘亨安开始,一直到刘整击退速不台,斩杀纯正的蒙古兵就达三万多人。

  至于汉军与探马赤军,加起来也有将近十万人。

  这一次大战,无论是蒙古人,还是宋军,全都元气大伤。

  死在中原的多是准西精锐。

  此战过后,陈胜颁下圣旨,命孟珙弃守中原,率军回归襄阳。

  三京一关得而复失。

  陈胜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中原的精兵已经不足以挡住蒙古人的下一次攻击了。

  唯一的正确战略就是收缩防线。

  在接下来的二年多时间里,窝阔台不再试图毕其功于一役,而是派出十几支骑兵,用狼群战术骚扰宋朝边境。

  宋朝的步兵再精锐,也追不上这些奔驰如风的蒙古骑兵。

  唯一能够形成反攻之势的,就是川陕的曹友闻。

  曹友闻在兵力足够多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吊打巩昌军大帅汪世显。

  当三年的冲榜时间结束时,曹友闻已经训练出了十万精锐,其中步卒九万,骑兵一万,已经攻到了长安附近。

  但在荆襄与江淮之地,宋兵则完全采取守势。江北之地,已经被蒙古人杀得看不到几个人了。

  总体战略态势,还是蒙古人占据优势。

  随着冲榜时间一到,光影投幕上立即给出了陈胜的冲榜成绩。

  【端平入洛副本!】

  【第二名冲榜反王:隐王陈胜。】

  【冲榜成绩:踞关守河的战略失败。顶住了蒙古人的倾国南征,并斩杀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七名蒙古军,斩杀六万七千名探马赤军。】

  【结论:优秀。】

  【排名:暂列冲榜反王第一名。】

  陈胜的冲榜经历让诸天位面的围观者倒吸一口冷气。

  所有人都看得出来,陈胜并没有犯什么战略错误,甚至在端平入洛的第一个阶段,还利用开了天眼的机会,重创了留守中原的蒙古人。

  但在蒙古人大举反攻后,哪怕陈胜重用了通天博士嘴里的所有宋末名将,还压制住了所有文臣,依然还是被蒙古人压着打。

  如果这样的战斗持续几十年,最后肯定还是难逃灭国的宿命。

  很多超级厉害的帝王将相们都在弹幕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汉武帝刘彻:

  “想踞关守河,最低限度,也要有一支三万余人的精锐骑兵,再加上十余万精锐步兵,才能在寸土不失的情况下顶住蒙古人的反攻。

  当然了,如果朕的冠军候驾临宋末,也许只要二万骑兵,就能顶住蒙古人的反攻。”

  汉武帝这是逮着机会就会吹捧冠军候。

  也许在汉武帝看来,冠军候霍去病就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骑兵将领。

  李世民:“再精锐的步卒,面对骑兵,也有最致命的先天性弱点。只要骑兵发挥速度优势,早晚会把步卒拖垮。踞关守河,何其难也!”

  李靖:“我不太同意陛下的看法。这是通天博士的战争游戏。如果是真实的战斗,将近四万人的伤亡,足以让精兵不过二十余万的蒙古大汗消停三到五年。绝对不可能持续发起进攻。

  那样的话,宋朝的君臣如果能够励精图治,上下一心,还是有可能拖垮蒙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