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速不台南下!余玠行险!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4      字数:2297
  无论是陈胜还是孟珙,都低估了这个时期的蒙古精兵。

  因为攻不破三京一关,端平二年四月初,大将速不台让忒木台率数万精兵继续围攻洛阳,他自率一个万人队赶到汴梁城外,向东路军的主帅贵由提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奇计。

  “太子殿下,我军此次南征,出兵数十万,如今劳而无功。

  十万西路军被曹友闻堵在天水与西和州之间,不得寸进。

  而我们这二十万大军,又被堵在了中原的弹丸之地,攻不下一座城池,实在大丢蒙古人的颜面。

  大汗已屡发诏书申斥我等。

  属下以为应该改变战术。

  我们可以留十五万精兵在此,继续围困这些躲在乌龟壳里的南人。

  我愿率一个蒙古万人队,二个探马赤军万人队,二个汉军万人队,沿淮河南下,直取扬州!”

  贵由摇了摇头,看着眼前这位名震万里的猛将,开口问了一句话。

  “速不台,你这个计策确实很好。但我想问你,你在路上怎么解决我军给养?

  你不要忘了,从汴梁至扬州的大片区域,早被我军来回屠了好几遍。如今那些残破的城池与村庄里面,只剩下小猫小狗两三只。

  你就是把他们连人带骨头都吞下,也养不活这么多大军吧?”

  速不台呵呵笑道,“如果早知今日之事,当年就应该留下一些南人当我们的两脚羊。太子殿下放心,我已料之熟矣。

  如今的南人皇帝为了守住刚收复的三京一关,把荆襄江淮的精兵全都派了过来。

  我军只要能够突到江北,就会进入南人的州郡。如今那些州郡只剩下一些不堪战斗的厢兵,我军一到,绝对会势如破竹。

  就算突不破长江防线,也能沿江西扫,直杀到荆襄地区,吓破宋人的狗胆。”

  贵由被速不台描述的前景诱惑了。

  他霍然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此计可行。只是这千余里无人区的大军给养,你该怎么解决呢?”

  速不台沉思了一下,方才用坚毅的语气说道,

  “太子放心。我此番只带一个蒙古万人队,一个探马赤军万人队南下。一人三马,多带牛肉干,想必能撑过这段无人区。

  我蒙古男儿向来最耐苦劳饥寒,这段路途再难,有伟大的成吉思汗横穿七百里沙漠奇袭西夏国艰难吗?”

  “好!”

  贵由拍手叫道,

  “继续围困这几座坚城也不合适。我们就赌一把。只要将军横扫江北,南人皇帝绝对会惊慌失措。

  他肯定会逼着这些坚守不战的南人撤军南归保护他。

  到时候我军衔尾追击,绝对可以全歼他们。”

  端平二年四月中,大将速不台率三万精锐骑兵,一人三马,从汴梁东进,绕过归德府,用了七天时间,渡过千里无人区,直扑扬州城。

  蒙古人的这一招可谓大出孟珙的意料之外。

  正如速不台所言,此时的宋军精兵,一在川陕防线,一在三京一关,江淮荆襄只剩下不到三万野战军,分守江北的十几个州府,兵力极为单薄。

  如果蒙古人真能一举杀到江北,绝对是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形势。

  同样出乎速不台意料的是,他率领三万骑兵从归德府左侧几里远的地方南下时,却被归德府城头的一个宋人小将看在眼里。

  这名宋人小将不是别人,正是被人称为余大嘴的余玠。

  余玠天生神力,武力惊人,参军不到半年时间,已成为了一个统领千人的副统制官。

  看到蒙古人率军南下,余玠立即旋风般地跑进归德府衙,求见主帅徐敏之。

  徐敏之接见了他。

  眼看着酷暑将至,反攻在即,徐敏之的心情也特别好。

  他看着一脸焦急的余玠笑道,

  “余大嘴,你不在城头守望,却来我府衙何事?莫非你又准备出城与蒙古军野战吗?”

  徐敏之之所以这样问,就是因为宋人并不是一味守城。他们时不时地就会派出三四百名壮士,出城向蒙古人,进行江湖好汉式的约战。

  蒙古大将温不花自然不会把这些瘦弱的宋人放在眼里。

  只要宋军出城邀战,他就会派出精锐迎战。

  余玠正是在这种隔三差五的野战中屡立奇功,曾五次击败蒙古人,斩杀了四十余名蒙古人,最终由一个小兵变成了副统制。

  余玠摇了摇头,十分急切地说道,

  “徐将军,扬州危矣!”

  徐敏之面色一变,冷声问道,

  “余大嘴,且莫危言耸听。

  扬州距此地千里之遥,有何危险?蒙古人难道还敢越过千里无人区奇袭扬州不成?”

  余玠跺了跺脚,

  “徐将军,蒙古人奇袭扬州的军队已经越过归德府了。”

  随后余玠把自己看到的情形对徐敏之说了一遍。

  徐敏之听完,脸色变得一片苍白。

  “蒙古人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如今江淮空虚,精兵所余无几,岂能挡住蒙古人的奇袭?

  如之奈何?如之奈何?”

  余玠大声说道,

  “扬州一失,江南必然震动。我军守城等待敌疲的想法就完全落空了。如果我所料不错,我军会被圣上诏还。

  但那个时候,贵由的十几万大军绝对会衔尾追击,我军必将大溃,既守不住三京一关,也救不了江淮。

  为今之计,我军必须行险。”

  “如何行险?”

  徐敏之发现眼前的余玠,颇有大将之风,临事不慌,遇危不乱,开始不耻下问。

  余玠冷笑一声,用手指着城外方向,

  “我军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击溃城外的蒙古军。同时派人通知洛阳的孟珙大人,让他想办法击破城外蒙古军。

  然后我们两路大军合击汴梁,争取一举击退由蒙古太子亲领的中路军。

  到了那时候,我军就能从容南下,击溃这支执行奇袭任务的数万蒙古兵。”

  徐敏之本以为余玠有什么保住扬州的险计呢,结果听到最后,余玠竟然准备击退十几万蒙古军后再南下。

  徐敏之怒极反笑,

  “你可真是余大嘴。你以为十几万蒙古军这么容易就被击溃吗?如果蒙古人这么不能打,我们何至于困守三京一关呢?”

  余玠再度上前一步,与徐敏之面面相觑,毅然说道,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观察城东张柔率领的汉军。我认为张柔的军队与蒙古精兵相差甚远。

  如果大人给我五千能夜战的甲士,让我带着他们偷袭张柔军。我有信心把张柔一举击溃。

  张柔一溃,温不花的二万蒙古精兵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