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 端平入洛”为什么会遭遇完败?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3      字数:2509
  李昊之所以倒抽一口冷气,就是因为“端平入洛”所面对的蒙古骑兵,正处于蒙古帝国大扩张的巅峰期。

  可以说是五千年历史上最强的游牧骑兵。

  虽然是副本,但这些副本可是完全拟真的。

  出现在副本中的宋兵与蒙古骑兵绝对与历史上一模一样。

  在正确的战略战术下,宋朝的重步兵真能抗住这些游牧铁骑吗?

  宋朝的那些将领能与横行万里的蒙古大将们展开对决吗?

  李昊也不知道答案。

  所以他更有兴趣看看这些历史留名的反王,能不能在过一把皇帝瘾的同时,比志大才疏的宋理宗做得更好?

  反正是系统指定的副本,那就马不停蹄地在诸天历史位面推出这个副本吧!

  【南宋末期,宋蒙联合灭金后,中原地带出现了权力真空。蒙古人只在中原留下了两万骑兵,由大将速不台与塔察儿率领,镇守整个中原地区。

  为了扩大南宋的战略纵深,宋理宗决定派兵入洛,全取三京。】

  【公元1234年六月,六万淮西精兵北进中原,先后收取了南京应天府,东京汴梁,西京洛阳。八月底,宋军溃败回淮西。端平入洛宣告失败。】

  【端平入洛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则有四条:

  宋理宗没有处理好宋军内部的矛盾。

  宋军没有骑兵。

  入洛的淮西兵没有粮食。

  蒙古人对中原的破坏太过严重,宋军无法就粮于民。】

  【史上十大反王的排名同样引发了很多争议。

  为了让大家目睹十大反王的真实战斗力,本通天博士发布一个基于“端平入洛”的历史副本。】

  【副本名称:端平入洛】

  【副本内容:冲榜反王驾临宋末,替代宋理宗的角色,与蒙古骑兵对决于中原地带。

  冲榜反王可以自带两名将领,外加五千同时代的骑兵。

  且看这些功亏一篑的反王们,让你们坐到皇帝的位置上,能不能比宋理宗这个庸君做得更好?

  提示:在盘点视频后已经死亡的反王不得冲榜。张角黄巢方腊陈友谅李自成五人被排除。

  递补五名反王:

  东晋孙恩。

  唐末朱温。

  北宋王小波。

  明初朱元璋。

  明末张献忠。】

  【副本中冲榜时间长度:三年。】

  【结果评定:攻取三京,击退速不台与塔察儿率领的两个万人队,并抵挡住蒙古人的大举反击,为和。攻取三京,击溃蒙古人的两个万人队,杀敌六千以上,并抵挡住蒙古人的大举反击,不失寸土,为胜。攻取三京,全歼六个蒙兀万人队,并在蒙古人接下来的大举反击中再度取得胜利,开疆拓土,则为完胜。】

  【排名前三的反王,奖励极为丰厚。你们懂的!】

  【诸位反王若想获得奖励,或测试一下自己的成色,就来冲榜吧!

  提示:若反王自知无法冲榜,可以不参加。】

  【副本已开启,祝各位反王兄冲榜愉快!】

  画面上的文字渐渐消失后,留下光影投幕上的就是那个名为“端平入洛”的副本。

  名称:【端平入洛】

  详细介绍:

  【端平元年正月初十,宋蒙联合灭金后,宋理宗开始谋划攻取三京。孟珙史嵩之等人反对此举,宋理宗一意孤行。

  六月,六万淮西精兵从庐州出发,奔赴汴梁。

  蒙古大将塔察儿得知宋军北上,遂北渡黄河,示敌以弱。

  为了迟滞宋军的前进速度,蒙古人还把黄河南岸的河堤掘开,放河水到淮河一带。(当时黄河由苏北入海。)

  两淮地区,大片的土地变成沼泽,严重地干扰了宋军的行军。

  许多地方水深到腰部,一些地方甚至涨到宋军士兵的脖子高。

  不仅如此,宋军的后勤补给线还被严重破坏,运粮队得绕一个大圈子才能抵达河南境内。

  七月初二,先锋全子才率一万淮西兵抵达汴京。

  七月初五,进入汴京。

  因为士兵缺粮,全子才攻取汴京后停了下来。

  主帅赵葵到了汴京后,指责全子才没有趁胜攻取洛阳。

  求功心切的赵葵一面派人去催军粮,一面把汴京的军粮先集中给部分兵力,让这部分兵力分到5天的粮食,让其直扑洛阳。

  其他留在汴京的部队,等军粮运到汴京后,再出发前往洛阳。

  由于赵葵对全子才不满,改任他手下的大将徐敏子为前锋部队的监军,将全子才留在汴京。

  前锋部队共1万3千人。

  由杨义指挥原全子才部的淮西兵以及其他部队作为第二梯队在得到军粮后前进去洛阳。部队拿到粮食后,纷纷叫嚷军粮太少,赵葵强行命令各军出发。

  不得已之下,徐敏子命令前锋所部的1万3千宋军,把5日军粮留作7日来食用,于七月二十一日,也即赵葵到达汴京的第二天起程前往洛阳。

  得知宋军前锋赶往洛阳,黄河北岸的塔察儿命令汉军万户刘亨安率军南下,到洛阳东部的龙门地区埋伏起来。

  刘亨安极会用兵,他特意放过了宋军前锋,让他们进入洛阳城,而伏击赶赴洛阳的第二支宋军。

  七月二十八日,宋军进入洛阳城。此时宋军携带的粮食全部吃尽,而洛阳残破,无法补给,宋军陷入了困境。

  七月二十九日,宋将杨义率领的第二支宋军,共一万五千人,率军赶到龙门镇时,遭遇了刘亨安的骑兵突袭。

  宋军全军覆没。

  因为城中无粮,洛阳城中的宋军决定突围。徐敏之于八月初一渡过洛水,背水列阵。

  蒙古军率先发起攻势,多次冲击宋军阵营。宋军作战顽强,屡次击退蒙古军。

  八月初二,蒙古军以步兵执盾牌前进,把宋军的阵势切断成三部分,再以骑兵冲击。

  宋军以步兵大阵为依托,战至中午,杀敌400余,夺得盾牌300多面,再次击退蒙军。

  尽管宋军在正面战斗中不落下风,但这个时候已经断粮四天了,形势非常不妙。

  徐敏子率宋军向南方突围。蒙军以骑射手在后面追杀。

  宋军绝大多数是步兵,纷纷被杀死在逃跑的路上,一批战将几乎全部战死。最后只有徐敏子带同300步兵,吃了9天树叶树皮,幸运地逃回了光州。

  洛阳兵溃的消息传到汴梁,赵葵与全子才知道大事不好。一旦洛阳与河北的蒙古大军形成合围,汴梁宋军的下场可想而知。

  他们率兵南撤时,因为在撤退之前没跟士兵们交代清楚,许多士兵都以为是去增援洛阳,出城之后才发现是往回走,顿时人心大乱,大军溃散。全部辎重都遗弃在了中原。

  端平入洛的失败给了宋理宗一记闷棍。

  他不但惩处了率军将领,还下了一道罪己诏,把端平入洛的失败揽到了自己头上。

  端平元年底,蒙古使者来到临安,谴责宋军败盟。

  端平二年,蒙古人大举侵宋。

  开启了持续数十年的灭宋大战。

  在这场全世界罕见的灭国之战中,虽然宋朝涌现出孟珙,余阶,曹友闻,王坚,李庭芝等名将,最后还是没能挽救宋朝的亡国之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