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阎典史乃是大才!
作者:中原布衣      更新:2022-05-08 10:32      字数:2532
  听鲁王说到各地义军,李昊突然看着朱以海问道,“江阴城陷落了吗?”

  鲁王想了一下,方才说道,

  “据张煌言说,七八天前,一个名叫阎应元的典史在江阴举义。刘良佐带着大军前去围攻了。如今虽然没有江阴城的具体消息,但刘良佐麾下有数万乱兵,阎应元不过一个小小典史,江阴又是城防不坚的小城,想必已经被刘良佐攻破了吧?”

  “阎应元十几天前才起兵?”

  李昊长出了一口气,笑着说道,

  “看来还来得及救阎典史。”

  鲁王也不是傻子,他立即就明白在通天博士的心里,阎应元是个很有份量的人。

  他试探着问道,

  “通天博士,这个阎典史很厉害吗?”

  李昊面带崇敬之色地说道,

  “不是很厉害,是超级厉害。

  正如你所说,江阴是座城防不坚的小城,老幼妇孺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只有十万人。阎应元手底下,更是只有几百名正规兵,外加近万名不习兵甲的青壮。

  但你知道阎应元就凭借这么一点兵力,给清兵造成了多大损失吗?

  刘良佐被他打得没半点办法。以致清兵大将博洛不得不领着真正的八旗兵赶过去助阵。

  就连真正的八旗兵,也没法攻破江阴小城。

  后来孔有德拉着二百多门红衣大炮到了江阴,硬生生轰塌了江阴的城墙,江阴方才陷落。

  你知道江阴小城从举义到陷落,总共多少天吗?

  八十一天!

  这就是明末赫赫有名的江阴八十一日啊!”

  “这么厉害!”

  这下朱以海真的被震住了。

  毕竟清兵入关后,所到之处,全都势如破竹。

  守城的明军,大多望风而降。

  就连那些坚守城池的明军将领,大多连一天都守不住,城池就会陷落。

  就连史可法镇守的重镇扬州,也只抵挡了清兵三天。

  朱以海怎么也想不到阎应元是怎么凭借一座江阴小城坚守八十一日的。

  李昊接着说道,

  “为了攻下江阴小城,清兵一共出动了二十四万大军,二百多门大炮,损失了十八员大将,士兵损失多达七万余。

  负责指挥攻城的更是清军的三个王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恭顺王孔有德。

  城破后,江阴百姓依然坚持抵抗了三日,十万百姓几乎被杀绝。

  在我看来,阎应元守城之能,不亚于唐朝的张巡。

  可惜阎应元虽然凭借一座小城牵制住了清军在江南的大半兵力,你们却都没能把握住这个机会。”

  “贤侄此言差矣!”

  朱元璋不知不觉地冒了出来,他看了一眼朱以海,朝着自己的十世孙点了点头,随后就看着李昊说道,

  “你刚才的话我都听见了。

  依我看来,阎应元的守城之能比张巡更厉害。

  因为张巡的兵马虽然只有六千人,却都是唐朝的正规军。

  阎应元一个小小的典史,指挥的大概全是民壮。凭借近万名民壮抵挡二十几万大军二个多月,堪称神迹!

  这阎应元是个大才啊!”

  李昊笑道,

  “那是当然。在我看来,如果阎应元能逃过江阴之劫,绝对能在明末持续二十几年的抗清斗争中大放异彩,成为不亚于李定国的天下名将。”

  朱元璋看着朱以海,十分严肃地说道,

  “你听见没有?一定要想办法救出阎典史!须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朱以海看到活的朱元璋出现在面前,早就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了。

  他扑通一声,隔着视频就跪在了朱元璋面前,放声大哭。

  “老祖宗,请你救救大明朝,救救大明朝的天下百姓吧。”

  朱元璋沉声喝道,

  “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像女子一样哭哭涕涕!快站起来,把你面临的局势详细讲说一遍!就算我帮不了你,通天博士也会帮你。

  忘了告诉你,通天博士也是咱老朱家的人。他是朱标的结义兄长。

  他有责任挽救大明!

  贤侄,我说的对吗?”

  朱元璋看着李昊笑咪咪地问了一句。

  李昊也不理会倚老卖老的老朱,他先是问了朱以海一些问题,搞清楚真实的明末局势。

  他不问清楚不行,毕竟清朝修的《明史》的可信程度,比金庸的《碧血剑》强不了多少。

  随后李昊就给了朱以海几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鲁王如果守不住浙江,你可以退往湖南,退往广东广西,甚至西南三省,千万不可退往福建。

  因为掌控着整个福建的郑芝龙随时都会投降清军。

  第二个建议:立即派出不仇视闯王的得力大臣,前往荆湖西部招降闯王余部。闯王余部如今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惶惑时机,只要你拿出足够的诚意,闯王余部就会归顺于你。

  我强烈建议你派张煌言前去招降闯军余部。

  招降成功后,就由张煌言亲自统领这支实力强大的精兵。

  第三个建议:

  一定要撤掉湖广巡抚何腾蛟,此人私心过重,不通军略,会在关键时刻毁了抗清大局。

  第四个建议:

  方国安此人不可靠,后来他投降了清朝。

  你回去后,可想法杀之。

  第五个建议:

  清兵势大,你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告诉你几个名字,这些人都很有本领,且都是誓死抗清的忠臣。你要想办法把他们招到麾下,并重用他们。

  张献忠一旦阵亡,你也要第一时间派使者前往西蜀,招降他的余部。”

  李昊把明末清初一些比较有名的抗清将领的名字全都告诉了鲁王。

  鲁王担心自己记不住,还用毛笔完全写了下来。

  不过鲁王对招降闯军余部颇有顾忌。他有点为难地说,

  “洪武皇帝,通天博士,你们有所不知,闯王逼死了崇祯皇帝,和我大明仇深似海。如今我虽然登基为帝,但因为血脉疏远,颇为一些人不喜。

  如果我提出招降闯军余部,我担心他们会在桂林拥立朱由榔。”

  “糊涂!”

  朱元璋与李昊几乎是同时吼出了这两个字。

  朱以海看了看朱元璋,又看了看李昊,不知道自己哪里糊涂了。

  李昊向朱元璋一抬手,

  “老朱,你告诉他,他哪里糊涂了?”

  朱元璋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道,

  “朱以海,你也是我的后代,怎么一点也不通兵法呢?闯王逼死了崇祯帝又如何?如今闯王已经死了,数十万闯军都是纵横天下的精锐。只要你想办法把他们招降,立即就有了与清军争夺天下的实力。

  这是天翻地覆的乱世啊。

  乱世什么最重要?不是什么君臣大义,而是实力。

  只要你有实力,谁敢拥立朱由榔,派兵剿灭就是。怕他何来!”

  朱元璋说到这里停住了,看着李昊说道,

  “贤侄,现在轮到你来教训他了。”

  李昊笑道,

  “你想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再补充一句:天下未反闯先反,天下皆降闯不降。鲁王,闯军虽是反明的急先锋,同样也是抗清最坚决的一支军队。”

  朱以海重重地点了点头,

  “孙儿明白了。我回去之后,立即就派张煌言前往荆湖西部招降闯军。”